九里香的藥用價值
九里香的藥用價值
九里香,中藥名,為蕓香科植物九里香和千里香的干燥葉和帶葉嫩枝。以下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guān)于九里香的藥用價值,供大家參考!
九里香的藥用價值
【藥名】九里香
【別名】千里香、滿山香、五里香、過山香、千只眼、水萬年青、千枝葉、千只眼跌打、臭千只眼。
【入藥部位】為蕓香科植物九里香和小葉九里香的莖葉。
【炮制方法】除去雜質(zhì),切碎。
【性味】辛、微苦,溫。
【歸經(jīng)】歸肝,胃經(jīng)。
【功效】行氣止痛,活血散瘀。
【主治】用于胃痛,風(fēng)濕痹痛;外治牙痛,跌撲腫痛,蟲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12g;或入散劑;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禁忌】陰虛者慎用。
九里香的形態(tài)特征
小喬木,高可達8米。枝白灰或淡黃灰色,但當(dāng)年生枝綠色。
葉有小葉3—5—7片,小葉倒卵形或倒卵狀橢圓形,兩側(cè)常不對稱,長1—6厘米,寬0.5—3厘米,頂端圓或鈍,有時微凹,基部短尖,一側(cè)略偏斜,邊全緣,平展;小葉柄甚短。
花序通常頂生,或頂生兼腋生,花多朵聚成傘狀,為短縮的圓錐狀聚傘花序;花白色,芳香;萼片卵形,長約1.5毫米;花瓣5片,長橢圓形,長10—15毫米,盛花時反折;雄蕊10枚,長短不等,比花瓣略短,花絲白色,花藥背部有細油點2顆;花柱稍較子房纖細,與子房之間無明顯界限,均為淡綠色,柱頭黃色,粗大。
果橙黃至朱紅色,闊卵形或橢圓形,頂部短尖,略歪斜,有時圓球形,長8—12毫米,橫徑6—10毫米,果肉有粘膠質(zhì)液,種子有短的棉質(zhì)毛?;ㄆ?—8月,也有秋后開花,果期9—12月。
九里香的生長環(huán)境
九里香喜溫暖,最適宜生長的溫度為20~32℃,不耐寒。是陽性樹種,宜置于陽光充足、空氣流通的地方才能葉茂花繁而香。開花時可移至窗臺上,滿室芳香,花謝后仍需置于日照充足處,在半陰處生長不如向陽處健壯,花的香味也淡,過于蔭蔽則枝細軟、葉色淺、花少或無花。常見于離海岸不遠的平地、緩坡、小丘的灌木叢中。喜生于砂質(zhì)土、向陽地方。
冬季當(dāng)最低氣溫降至5℃左右時,移入低溫(5~10℃)室內(nèi)越冬,過早不利于鍛煉其耐寒性。室溫過低易掉葉,影響翌年生長,低于0℃就可能凍死,而室溫過高,植株不能很好休眠,甚至在室內(nèi)萌芽,出室時冷風(fēng)一吹,芽又縮回,待再次發(fā)新芽,則影響當(dāng)年的生長。冬季室溫過高,消耗植株營養(yǎng),對翌年生長開花不利。生長期間切忌陽光直射,應(yīng)放在疏蔭下培養(yǎng),這樣才能使九里香花繁味濃。
九里香對土壤要求不嚴,宜選用含腐殖質(zhì)豐富、疏松、肥沃的沙質(zhì)土壤。剛栽種或翻盆的九里香,要澆透水,先置于蔽蔭處10天左右,然后再放置陽光充足、通風(fēng)良好處養(yǎng)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