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文章優(yōu)秀(2)
關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文章優(yōu)秀
4、學生自身因素
青少年正值心理學家們所謂的“危機歲月”,人生發(fā)展的十字路口階段。一方面這個階段是他們理想、信念迅速變化的時期,是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從萌芽趨于形成的時期。另一方面,又是心理迅速成熟,而心理發(fā)展跟不上生理發(fā)展的青春期,這是一個幼稚與成熟、沖動與控制、獨立性與依賴性錯綜復雜的時期。因此青少年的心理發(fā)展,必然是兩極分化嚴重的階段。這個階段的主要任務之一,是處理好幼稚向成熟、少年向青年過渡時期的各種矛盾,使之漸趨成熟化。如果處理不好,必然會使青少年心理產(chǎn)生這樣或那樣的問題。
我們都清楚,個體的發(fā)展,需要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相互配合和相互支持,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更是如此。二者相互之間的聯(lián)系配合越密切,學生的心理健康就越有保障。因此,家庭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同樣扮演著不可忽視的重要的角色,有著學校教育所缺少的獨特優(yōu)勢,家庭可以說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課堂。
首先,父母與子女親密的血緣關系和子女對于父母無條件的依賴和信任,使得家庭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天然的權威性和深厚的影響力。其次,與學校相比,家庭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突出的靈活性和多樣性,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規(guī)范性相比,家庭的有關教育更加情感化、生活化,一般來說主要是貫穿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地進行的。最后,親子關系的親密程度使得家庭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最充分的針對性,家長最能夠了解自己的孩子,又有教育機會和時間上的便利,在滿足子女需求、提供幫助指導、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方面都可以有突出的針對性,能夠具體和直接地貼近學生的真實狀態(tài),從而便于取得實效。
因此,作為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作為和孩子接觸最多,接觸最密切的家長,就需要配合學校教育,不失時機的引導孩子,關注、面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狀況,在孩子有困難的時候,和孩子站在同一跑道上,幫孩子度過難關。當然,作為教育的主力軍,教師更應該站在教育的前沿,正確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積極引導學生走上知識和能力全方位發(fā)展的多行道。
關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文章篇三
青春期逆反心理是如何形成的
1、自我意思增強
這個辦法處于過渡期,獨立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成人的監(jiān)護,他們反對把自己當“小孩”要求以成人自居,為了表現(xiàn)自己的“非凡”就對任何事情傾向于持批判的態(tài)度。正是由于他們感到或擔心外界無視自己的獨立存在,才產(chǎn)生了用各種手段、方法來確立“自我”而與外界對立的情感。
2、強烈的好奇心
當某事物被禁止時,最容易引起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擁有特殊的經(jīng)歷
特殊的生活經(jīng)歷,以至于性情大變,變得粗暴、多疑、 怪癖。
4、企圖標新立異
他們往往表現(xiàn)的偏執(zhí),好表現(xiàn)自己,有意采取與他人不同的態(tài)度和行為,以引起別人的注意。
5、受學校教育影響
有些老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有不公正的處理,這樣會導致逆返心理的產(chǎn)生。學生在班集體中的位置也會影響孩子的心理。有的孩子為了交朋友,或是想在班中取得地位,便試圖用各種手段,甚至不惜用與常態(tài)相反的行為來引起大家的注意。
6、受青春期心理特點影響
進入青春期以后,強烈的成人感和獨立意識成為他們重要的心理傾向。他們希望自己能像成年人一樣受到尊重,渴望獨立,對家長和老師的教育容易產(chǎn)生逆反心理。
7、受家庭教養(yǎng)方式影響
在孩子還小時,家長使用的不正確或不恰當?shù)慕逃绞?。等這些孩子長大以后,對父母的這種教育方式就會產(chǎn)生反感、抵觸。另外,父母間不和也是孩子產(chǎn)生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
逆反心理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不利于中學生的成長。家庭、學校、社會都有責任對存在逆反心理的學生進行教育引導,使之科學轉化。
看過“關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文章”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