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子的功效和作用
牛蒡子就是牛蒡結(jié)的果子,曬干后就是一種中藥,它的功效與作用也相當多,比如對于老年人?;加械年P(guān)節(jié)炎,就可以用牛蒡子加其他藥材煮湯喝來治療。下面就由學習啦小編為大家介紹下牛蒡子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幫到大家哦。
牛蒡子的功效與作用
1、風熱感冒,咽喉腫痛。牛蒡子辛散苦泄,寒能清熱,故有疏散風熱,宣肺利咽之效,常配銀花、連翹、荊芥、桔梗等同用,如銀翹散;若風熱壅盛,咽喉腫痛,熱毒較甚者,可與大黃、薄荷、荊芥、防風等同用。
2、麻疹不透。該品清泄透散,能疏散風熱,透泄熱毒而促使疹子透發(fā),崐用治麻疹不透或透而復(fù)隱,常配薄荷、荊芥、蟬蛻、紫草等同用,如透疹湯。
3、治療面神經(jīng)麻痹。以牛蒡糾偏湯為主,隨證加味,每日2次,水煎服。
4、治療咽喉腫痛。牛蒡子、板藍根、桔梗、薄荷、甘草。水煎服。
5、抗菌抗病毒作用。牛蒡子水浸液(1:2的比例)在試管內(nèi)對繭色毛癬茵、同心性毛癬茵、許蘭黃癬菌、奧杜盎小芽胞癬菌、羊毛樣小芽胞癬茵、腹股溝表皮癬菌、紅色表皮癬菌、星形奴卡菌、鐵銹色小芽胞癬菌等9種致病性真菌有抑菌作用。有資料表明牛蒡子提取物具抗艾滋病病毒活性。
6、降血糖作用。牛蒡提取物對大鼠能顯著長時間的降低血糖,并提高對碳水化合物的耐受量。正常小鼠以含牛蒡0.25%的飲食或其煎劑代替飲水28d,結(jié)果不影響小鼠體內(nèi)葡萄糖平衡參數(shù),而對鏈球素糖尿病小鼠,牛蒡可防治糖尿病癥狀。
牛蒡子的副作用
1、牛蒡子用量過大時會讓人呼吸困難。牛蒡子的主要成分牛蒡甙,經(jīng)過藥理實驗提示可引起中樞神經(jīng)興奮,過量可致驚厥,呼吸加快,繼而抑制呼吸。
2、牛蒡子用不對會加重泄瀉。牛蒡子富含油質(zhì),其性滑利,有導瀉作用。如被用于氣虛而大便溏瀉者,則會加重泄瀉,因此氣虛而大便溏瀉者慎用。
3、會導致牛蒡子過敏者身體出現(xiàn)不適的癥狀。主要在服用牛蒡子后30分鐘會出現(xiàn)胸悶、氣急、頭暈、嘔吐、皮膚丘疹、血壓下降,但這是極少數(shù)人會發(fā)生的現(xiàn)象。
4、牛蒡子中所含有的牛蒡苷能引起蛙、小鼠、兔強直性驚厥。呼吸微弱,隨意運動消失,最后轉(zhuǎn)入麻痹狀態(tài),此時心臟尚未停止搏動。
牛蒡子藥用配方
1、配浮萍,共奏宣散風熱,透發(fā)疹毒,祛風止癢之妙用,用治外感風熱,咽喉腫痛等癥,麻疹透發(fā)不暢諸癥,風熱隱疹瘙癢等癥。
2、配山藥,一補一清,清補合法,故宣肺氣,清肺熱,健脾胃,祛痰止咳之力增強,用治脾胃不健,肺氣虛弱,痰濕內(nèi)生,停阻氣道,以致胸膈滿悶,咳嗽氣短,喉中水雞聲,身倦乏力等癥,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偏于虛者可用。
3、配連翹,并走于上,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祛風止癢,宣透疹毒之力增強,用治熱聚上焦,以致口舌生瘡,牙齦腫痛,咽喉腫痛等癥,癰腫瘡瘍諸癥,風熱癢疹,斑疹等癥。
4、配玄參,相須為用,解毒利咽之功倍增,用治外感發(fā)熱所致的咽喉紅腫疼痛,如急性扁桃體炎,咽喉炎等。
5、配甘草,用治肺經(jīng)風熱或肺經(jīng)郁火,熱毒上炎的咽喉腫痛,如急性咽炎,扁桃體炎等。
6、配薄荷,共奏疏風清熱,利咽之功,用治外感風熱。
7、配桔梗,疏風宣肺之力大增,可用治外感風熱,咳嗽咯痰不利及咽喉腫痛等癥。
牛蒡子的臨床應(yīng)用
1.用于風熱感冒,咽喉腫痛。該品辛散苦泄,寒能清熱,故有疏散風熱,宣肺利咽之效,用治風熱感冒、咽喉腫痛,常 配銀花、連翹、荊芥、桔梗等同用,如銀翹散;若風熱壅盛,咽喉腫痛,熱毒較甚者,可與大黃、薄荷、荊芥、防風等同用, 如牛蒡湯;若風熱咳嗽,痰多不暢者,常配荊芥、桔梗、前胡、甘草。
2.用于麻疹不透。該品清泄透散,能疏散風熱,透泄熱毒而促使疹子透發(fā),崐用治麻疹不透或透而復(fù)隱,常配薄荷、荊芥、蟬蛻、紫草等同用,如透疹湯。
3.用于癰腫瘡毒,痄腮喉痹。該品辛苦性寒,于升浮之中又有清降之性,能外散風熱,內(nèi)泄其毒,有清熱解毒,消腫利咽之效,且性偏滑利,兼可通利二便,故可用治風熱外襲,火毒內(nèi)結(jié),痛腫瘡毒。兼有便秘者,常與大黃、芒硝、梔子、連翹、薄荷等同用;該品配瓜蔞,連翹,天花粉、青皮等同用,又可用治肝郁化火,胃熱壅絡(luò)之乳癰證,如瓜蔞牛蒡湯;該品配玄參、黃芩、黃連、板蘭根等同用,還可用治瘟毒發(fā)頤、痄腮喉痹等熱毒之證,如普濟消毒飲。
4.預(yù)防猩紅熱:取牛蒡子炒研成粉,過篩儲存?zhèn)溆谩?~5歲每次1克,5~9歲每次1.5克,10~15歲每次2克,成人每次3克,每天3次,飯后用溫開水送服,共服2天。流行期間,除服藥預(yù)防外,仍應(yīng)注意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等。臨床觀察344例,發(fā)病者7名;服藥后12天內(nèi)未發(fā)病者,計327例,占98%。一般在接觸后3日內(nèi)服藥預(yù)防效果較佳,6日后服藥的預(yù)防效果不佳。如再次接觸需重新再服1次。服藥中未發(fā)現(xiàn)不良反應(yīng)。
5.治療面神經(jīng)麻痹:以牛蒡糾偏湯為主,隨證加味,每日2次,水煎服。
6.治療咽喉腫痛:牛蒡子、板藍根、桔梗、薄荷、甘草。水煎服。
猜你感興趣:
4.牛蒡的功效與作用
5.牛蒡子的食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