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斛的營養(yǎng)價值
石斛性寒而滋潤,無散寒的作用,也是一種有益處的藥膳。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詳細了解下石斛有哪些營養(yǎng)價值吧。
石斛的營養(yǎng)價值
石斛含有的生物堿在不同的品種中,也是不同的。主要有倍半萜類石斛堿,苯酞吡咯烷類石斛堿吲哚里洗啶類生物堿等。石斛中還含有多種礦物質(zhì):鉀,鈣,鎂,鐵,錳,鍶,鈦,銅等,而這些是人體需要的微量元素。
石斛中還含有聯(lián)芐,菲類,銅,酯類化合物。這些物質(zhì)有不同程度的抗突變,抗腫瘤活性,如毛蘭素。還有活血化瘀,抗血栓的作用,如濱蒿內(nèi)酯。
石斛中還含有比例很高的植物纖維,水份和其他有效活性成分。
石斛的食用功效
1、胃陰虛及熱病傷津證。本品長于滋養(yǎng)胃陰,生津止渴,兼能清胃熱。主治熱病傷津,煩渴、舌干苔黑之證,常與天花粉、鮮生地、麥冬等品同用,如《時病論》清熱保津法。治胃熱陰虛之胃脘疼痛、牙齦腫痛、口舌生瘡可與生地、麥冬、黃芩等品同用。
2、腎陰虛證。本品又能滋腎陰,兼能降虛火,適用于腎陰虧虛之目暗不明、筋骨痿軟及陰虛火旺,骨蒸勞熱等證。腎陰虧虛,目暗不明者,常與枸杞子、熟地黃、菟絲子等品同用,如石斛夜光丸(《原機啟微》)。腎陰虧虛,筋骨痿軟者,常與熟地、山茱萸、杜仲、牛膝等補肝腎、強筋骨之品同用。腎虛火旺,骨蒸勞熱者,宜與生地黃、枸杞子、黃柏、胡黃連等滋腎陰、退虛熱之品同用。
石斛的保存方法
1、鮮石斛的保存方法
鮮石斛的保管則比較復雜。如數(shù)量較少,可先將其根部放入水中浸濕,然后用花盆種植,注意不要栽得過深,否則日久易爛根。內(nèi)放粗沙或小鵝卵石,置于露天陰涼處。多量則放置于陰涼土地上,切忌堿水。發(fā)現(xiàn)根上的莖變黃時要將其剪去。同時尚須按照季節(jié)進行不同的處理。
春秋季:預先將石板或沙石地上潑些冷水,然后把石斛均勻地豎立其上。亦可豎立在竹筐內(nèi),每隔1天連筐浸入水中一次,使根部濕潤,5分鐘后取出。不可太潮濕,因為葉少莖肥,水分蒸發(fā)量小,如浸過多的水容易爛死。但亦不能直接把生水灑在莖葉上,以免葉片脫落。應置于空氣流通處。
夏季:黃梅季節(jié)最難保管,極易使鮮石斛發(fā)黃、落葉、生霉點。若被梅雨琳,即在很短時間內(nèi)全部霉爛,流出濃彩汁,莖葉變成白色空洞,不能再供藥用。此時宜經(jīng)常整理,勿使倒臥,避免擠得太緊,置于空氣流。通處和陰涼處,切忌悶熱或日曬。
冬季:平放于竹筐內(nèi),根部在中央,堆成圓形,使枝葉向外,如此不致引起葉黃枯落。其上覆蓋蒲包,置于室內(nèi)或較溫暖的地方。同時仍應注意空氣流通,不可放在室外或寒冷處,否則水分結(jié)冰凍固,植物組織遭受破壞而死亡。
2、干石斛的保存方法
可以把石斛剪成小段,用刀背拍裂后煎湯或泡茶。其保健效果一樣功效顯著。石斛清洗后應盡快食用,不要放置過長的時間,避免受潮后發(fā)生變質(zhì)。
若存放期間發(fā)芽或開花屬正?,F(xiàn)象,可以把芽和花一起服用鐵皮石斛花、鐵皮石斛粉地保存較為簡單,只要密封后置于陰涼干燥通風之處,就可以了。鐵皮石斛的營養(yǎng)成分不是固定的,自然也不是長期有效的,只有合理保存,才能發(fā)揮其藥效作用。
石斛的吃法
1、石斛麥冬茶
石斛、麥冬、谷芽各10克。沸水浸泡,代茶飲。以石斛、麥冬養(yǎng)陰清熱、益胃生津,谷芽消食和中。用于陰虛胃熱,嘔逆少食,咽干口渴,舌光少苔。
2、石斛蔗漿飲
石斛30克,甘蔗500克。石斛煎水取汁;甘蔗去皮,切碎略搗,絞取汁液。兩汁混合。頻頻飲用。以石斛養(yǎng)陰清熱、益胃生津,甘蔗清熱除煩、生津止渴。用于熱傷津液,煩熱口渴,舌紅少苔。
3、石斛杞菊湯
石斛、枸杞子、女貞子各15克,菊花10克。煎湯飲。
4、石斛米粥
鮮鐵皮石斛,水,粳米,冰糖適量。每次取鮮石斛30克,加水200毫升,久煎取汁約100毫升(因石斛最耐久煎,方可出效),去渣,選用北粳米50克,冰糖適量,同入沙鍋內(nèi),再加水400毫升左右,煮至米開粥稠?;?。每日2次,稍溫頓服。
5、石斛倒扣草燉豬瘦肉湯
鐵皮石斛25克、倒扣草30克、豬瘦肉500克、生姜3片。石斛稍浸泡;倒扣草反復洗凈;豬瘦肉洗凈,整塊不刀切。與生姜一起放進燉盅內(nèi),加入冷開水1500毫升(約6碗水量)蓋上盅蓋,隔火燉3小時,調(diào)入適量鹽、油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豬瘦肉可撈起切片拌醬油佐餐用。
6、山竹石斛生魚湯
豬肉(瘦)160克,黑魚400克,玉竹40克,山藥(干)20克,石斛12克,鹽4克。生魚去魚鱗、鰓,用水沖洗,抹干。用姜下油鍋煎至微黃。淮山,玉竹和霍山石斛用水洗凈?;瓷?,玉竹切片。瘦豬肉和陳皮用水洗凈。加水于瓦煲內(nèi),煲至水滾。放入全部材料,候水滾起。
看過石斛的營養(yǎng)價值的人還看了:
2.石斛的功效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