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黃芪的功效和作用及食用方法
中藥黃芪的功效和作用及食用方法
黃芪有益氣固表、斂汗固脫、托瘡生肌、利水消腫之功效。用于治療氣虛乏力,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下面就由學習啦小編為大家介紹下黃芪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幫到大家哦。
黃芪的功效和作用
固表斂汗
多用于體虛表弱所致的自汗。如表氣不固,外感風寒而汗出,用黃芪配白術(shù)、防風治之,久服必效。就問健康
補氣升陽
用于氣虛引起的脫肛、子宮脫垂、崩漏、眩暈乏力等,并常與升麻、柴胡等同用。
托瘡排膿
用于瘡瘍久不潰破而內(nèi)陷,有促進潰破及局限作用。用于瘡瘍潰破后,久不收口,有生肌收口之作用,且常配銀花、皂刺、地丁等。就問健康
利尿消腫
用于陽氣不足所致的虛性水腫,并常與防已、茯苓、白術(shù)等合而用之。
黃芪的常見食用方法
黃芪泡水
民間流傳著“常喝黃芪湯,防病保健康”的順口溜,意思是說經(jīng)常用黃芪泡水當茶喝,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黃芪茶能補中蓋氣,而且補而不膩,可改善氣虛和貧血,增強體質(zhì),延年益壽,若熊再加上枸杞、黨參、茯芩等藥材一起沖泡,效果更好。
黃芪枸杞乳鴿
材料:黃芪、枸杞各30克,乳鴿1只,料酒、精鹽、味精、姜片、雞清湯、雞油各適量。
食用方法:
將乳鴿宰殺,去毛、內(nèi)臟、斬腳爪、洗凈,放入沸水中氽一會,撈出洗凈斬塊放燉盅內(nèi)。
黃芪、枸杞分別洗凈,放入燉盅內(nèi)。
將料酒、鹽、味精、姜片、雞清湯同放燉盅內(nèi),上籠蒸到肉熟爛,取出籠,揀出姜、黃芪,淋上雞油即成。
功效:具有補氣壯陽、固表止汗、解毒祛風之功用。適于中氣虛弱、體倦乏力,表虛自汗及癰疽瘡潰久不愈合之人食用。
黃芪陳皮粥
材料:黃芪30克,陳皮末3克,粳米100克,紅糖適量。
食用方法:黃芪水煎3次,去渣取汁,同粳米共煮為粥,再加陳皮末稍煮,然后加糖。每日1次,連食5~7天即可。
功效:黃芪擅補氣固表,為補脾益氣主藥,又長于溫運陽氣,為利水消腫佳品,而陳皮也能理氣調(diào)中。食用本粥后,可療產(chǎn)后氣虛型惡露(惡露色淡紅,質(zhì)稀,時覺疲倦頭暈)。
黃芪豬肝湯
材料:豬肝500克,黃芪60克,精鹽少許。
食用方法:
將豬肝洗凈,黃芪洗凈,切片,用紗布包好。
沙鍋置火上,加適量水,放入黃芪包、豬肝,共煮成湯,熟后去黃芪包,將豬肝切片,加精鹽少許調(diào)味,即可吃肝飲湯。
適用人群:產(chǎn)后婦女。
當歸黃芪燉羊肉
材料:當歸20克、炙黃芪30克、鮮羊肉250克、食鹽、蔥、姜、蒜、陳皮各適量。
食用方法:
(1)將當歸、黃芪用布包好,鮮羊肉洗凈,切成2厘米見方的小塊備用。
(2)將羊肉塊及布包好的當歸、黃芪一同放入加有1500毫升清水的砂鍋中,武火至沸,然后改為文火,并加入蔥、姜、蒜、陳皮各適量,煮40~60分鐘。
(3)待肉爛后,加入食鹽即可。用法:佐餐食用,隔日1次,可連用10次。
黃芪紅棗茶
材料:黃芪3—5片,紅棗3粒。
食用方法:
(1)紅棗用溫水泡發(fā)洗凈后,去核(不去核會有些燥熱,如果體質(zhì)比較寒的也可以不去核)。
(2)黃芪和紅棗用清水浸泡20-30分鐘(正常煎中藥都需要把藥材泡20-30分鐘,以便于藥性的析出)。
(3)點火,煮滾了以后轉(zhuǎn)小火煮20分鐘以上(不要用電磁爐,要用明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