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苓的作用與功效
黃苓的作用與功效
黃芩,以根入藥,并入選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藥材物種名錄。黃芩有清熱燥濕,涼血安胎,解毒功效。黃芩的臨床應用抗菌比黃連還好,而且不產生抗藥性。下面就由學習啦小編為大家介紹下黃苓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幫到大家哦。
黃苓的功效和作用
《藥對》:黃芩,得厚樸、黃連止腹痛:得五味子、牡蒙、牡蠣令人有子;得黃芪、白蘞、赤小豆療鼠瘺。
《本草圖經》:張仲景治傷寒心下痞滿,瀉心湯四方皆用黃芩,以其主諸熱,利小腸故也。又太陽病下之利不止,有葛根黃芩黃連湯;及主妊娠安胎散,亦多用黃芩。
《醫(yī)學啟源》:黃芩,治肺中濕熱,療上熱目中腫赤,瘀血壟盛,必用之藥。泄肺中火邪上逆于隔上,補膀胱之寒水不足,乃滋其化源。
《本經》:主諸熱黃疸,腸僻,泄利,逐水,下血閉,(治)惡瘡,疽蝕,火瘍。
《別錄》:療痰熱,胃中熱,小腹絞痛,消谷,利小腸,女子血閉,淋露下血,小兒腹痛。
《滇南本草》:上行瀉肺火,下行瀉膀胱火,(治)男子五淋,女子暴崩,調經清熱,胎有火熱不安,清胎熱,除六經實火實熱。
《綱目》:治風熱濕熱頭疼,奔豚熱痛,火咳,肺痿喉,諸失血。
《本草正》:枯者清上焦之火,消痰利氣,定喘嗽,止失血,退往來寒熱,風熱濕熱,頭痛,解瘟疫,清咽,療肺痿肺癰,乳癰發(fā)背,尤法肌表之熱,故治斑疹、鼠瘺,瘡瘍、赤眼;實者涼下焦之熱,能除赤痢,熱蓄膀胱,五淋澀痛,大腸閉結,便血、漏血。
《 科學的民間藥草》:外洗創(chuàng)口,有防腐作用。
黃芩的禁忌
《本草經疏》:脾肺虛熱者忌之。凡中寒作泄,中寒腹痛,肝腎虛而少腹痛,血虛腹痛,脾虛泄瀉,腎虛溏瀉,脾虛水腫,血枯經閉,氣虛小水不利,肺受寒邪喘咳,及血虛胎不安,陰虛淋露,法并禁用。
黃芩的藥理作用
1.抗菌
黃芩對多種革蘭陽性菌、革蘭陰性菌、致病性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
2.抗病毒
黃芩能夠抑制流感病毒、乙型肝炎病毒。
3.抗炎
黃芩素、黃芩苷能夠抑制急性炎癥反應。抑制炎癥模型滲出腫脹、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抑制大鼠佐劑性關節(jié)炎。
(1)機制:抑制炎性介質產生、釋放。
(2)抑制組胺釋放
(3)抗花生四烯酸代謝,抑制前列腺素E(PGE)、白細胞三烯(LT)的生成,減輕炎性介質擴張血管、增加血管壁通透性、白細胞的趨化作用。
4.對免疫功能的影響
黃芩能夠抑制免疫反應:尤其對I型變態(tài)反應(過敏反應)作用顯著。黃芩能夠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因為黃芩苷,提高巨噬細胞、NK細胞功能。
5.清熱解毒
研究表明,黃芩有解熱的性質。黃芩有解毒作用,與所含的葡萄糖醛酸有關。
6.保肝、利膽
中醫(yī)認為,黃芩清肝膽,保肝,與抗氧自由基損傷有關。
7.鎮(zhèn)靜
黃芩對中樞抑制,能夠起到鎮(zhèn)靜的作用。
8.對血液系統(tǒng)影響
黃芩對血液系統(tǒng)作用復雜,黃芩素等能夠抑制血小板聚集;能抗凝血,能抑制凝血酶誘導的纖維蛋白產生。
黃芩的民間傳說
李時珍生于明朝嘉靖年間,自幼聰明伶俐,好學上進,小小年紀就立志考取功名。光耀門庭。可是天有不測風云,在李時珍十、六歲時,他突患急病,咳嗽不止,并且久冶不愈。隨著病情加劇,他每日吐痰碗余,煩、渴引飲,骨蒸勞熱,六脈浮洪,雖服用柴胡、麥冬、荊芥、竹瀝等解表退熱、潤肺清心、清熱化痰之劑卻并無效果。方圓百里的名醫(yī)都束手無策,認為其已無藥可救。眼看小時珍生命危在旦夕。
正在李時珍的父母悲傷絕望之際,村子里來了一位從遠方云游到此的道士,這位道人白發(fā)長髯,頗有一種仙風道骨的味道。聞言道人專治疑難雜癥,小時珍的父母急忙把道人請到家中給他看病。道士給小時珍號了脈象后,捋捋長髯說: “不妨,不妨,此病只需服用黃芩30克,加水兩盅,煎至一盅,服用半月即可痊愈。“時珍的父母半信半疑地按方煎藥。奇跡出現(xiàn)了。半月之后,小時珍身熱全退,痰多咳嗽的癥狀也消失了,身體逐漸恢復健康。一味黃芩居然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治療效果。
李時珍深感中國醫(yī)學的神奇,更對這位身懷絕技的道士欽佩不已,從此,便跟隨道人刻苦鉆研醫(yī)學,讀遍歷代醫(yī)書,踏遍高山大川。功夫不負有心人,李時珍終于在醫(yī)學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為醫(yī)林一代宗師。在他編著的《本草綱目》中,李時珍對救了他性命的黃芩這味中藥推崇備加,稱之為“藥中肯綮,如鼓應桴,醫(yī)中之妙,有如此哉!
猜你感興趣:
2.黃苓的功效和作用
6.黃芩的功效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