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的發(fā)病原因是什么
丙肝的發(fā)病原因是什么
丙肝常識!相信很多人對甲肝、乙肝等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對于丙肝來說,卻是很少有人知道,那么丙肝是什么呢?接下來學習啦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吧。
丙肝的發(fā)病原因
1.丙肝是有丙型肝炎病毒(hcv)所引起的,HCV為含脂質(zhì)外殼的球形病毒,具有囊膜和刺突結(jié)構(gòu),主要在肝細胞內(nèi)復制。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主要通過血液傳播途徑,少數(shù)通過密切接觸傳播途徑所引起的急性肝臟炎癥,臨床表現(xiàn)與乙型肝炎相似。丙肝分布比較廣泛更易演變?yōu)槁?、肝硬化甚至肝癌等癥狀。
2.丙肝是感染再會型肝炎病毒而引起的肝臟損害,感染丙肝,一般不易被發(fā)現(xiàn),尤其是在初期,更是容易被忽視。近幾年丙肝有上升的趨勢,癌變率也較高,丙肝的潛伏期一般是在5~12周。丙肝有急性丙肝和慢性丙肝兩種,一般急性丙肝有頭痛、發(fā)熱、四肢酸痛等癥狀,有時也會出現(xiàn)食欲下降,惡心、腹脹,肝區(qū)痛,肝大等。急性又見于有黃疸型和無黃疸型兩種類型;慢性丙肝可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乏力、頭暈、食欲有減退、厭油、尿黃、肝區(qū)不適等癥狀,部分慢性丙肝病例無明顯癥狀和體征。
丙肝的發(fā)病機制
1、HCV感染的直接致病作用 許多研究顯示HCV感染者肝組織炎癥嚴重程度與其病毒血癥有關(guān)。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組織炎癥嚴重程度與肝細胞內(nèi)HCV RNA水平的相關(guān)性比其與血清HCV RNA水平的相關(guān)性更強。使用干擾素治療后,隨血清中HCV RNA含量的減少,其血清中ALT水平也逐漸下降,以上結(jié)果提示HCV可能存在直接致病作用。然而,免疫組化研究未能充分證明肝組織HCV抗原的表達與肝病炎癥活動有關(guān)。Groff等研究發(fā)現(xiàn),肝細胞HCV抗原的存在并不表示肝細胞內(nèi)一定存在。HCV顆粒,肝病炎癥活動不一定與肝細胞HCV抗原表達有關(guān),而肝組織炎癥與肝細胞內(nèi)HCV病毒顆粒的存在相關(guān),也說明HCV具有直接細胞致病作用。HCV的直接致病作用推測可能與HCV在肝細胞內(nèi)復制,引起肝細胞結(jié)構(gòu)和功能改變,或干擾肝細胞內(nèi)蛋白合成造成肝細胞變性和壞死有關(guān),HCV無癥狀攜帶狀態(tài)的存在,似乎暗示HCV無直接致病作用。但最近報告絕大多數(shù)ALT持續(xù)正常的“慢性HCV攜帶者”肝組織存在不同程度的病變和炎癥,其肝組織炎癥損傷程度與HCV復制水平有關(guān),說明無癥狀攜帶狀態(tài)較少見,并進一步支持HCV具有直接致病作用。
2、細胞介導的免疫性損傷可能是HCV致肝臟病變的主要原因 丙型肝炎肝組織病理學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匯管區(qū)淋巴細胞集聚,有時可形成淋巴濾泡,對比研究認為較乙型肝炎明顯,淋巴細胞浸潤無疑與免疫反應有關(guān)。一些學者證明慢性丙型肝炎中浸潤的淋巴細胞主要是CD8+胞,其中許多有活動性表位(epitope),顯示為激活狀態(tài)。電鏡下觀察到淋巴細胞與肝細胞密切接觸,提示它對肝細胞的毒性損傷。Mondelli等體外試驗證實慢性非甲非乙型肝炎的細胞毒性T細胞對自體肝細胞的毒性增高。在慢性丙型肝炎,細胞毒作用主要由T細胞所致。相反,在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免疫效應細胞僅限于非T淋巴細胞。慢性HBV感染中,非T和T淋巴細胞都參與肝細胞損傷作用。HCV特異抗原能激活CD8+和CD56+細胞,提示CD56+細胞在慢性丙型肝炎發(fā)病機制中也起重要作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內(nèi)T細胞能識別HCV的C蛋白、E1和E2/NS1蛋白的多個抗原決定簇,這種識別受HLA-I類限制,也說明Tc細胞在慢性丙型肝炎發(fā)病機制中起一定作用。另有研究表明,絕大多數(shù)慢性HCV感染者外周血和肝組織內(nèi)受HLA-Ⅱ類分子限制的CD4+細胞(TH-1細胞)能攻擊HCV特異的免疫抗原決定簇,CD4+細胞對HCV核心抗原的反應與肝臟炎癥活動有關(guān),TH-1細胞在慢性丙型肝炎中起關(guān)鍵作用。HCV特異的TH細胞表面抗原決定簇能增強Tc細胞對HCV抗原的特異反應,提示TH細胞能協(xié)助和增強Tc細胞攻擊破壞HCV感染的肝細胞。
HCV RNA的E1、E2/NS為高變區(qū),在體內(nèi)很容易發(fā)生變異,并可導致HCV感染者肝細胞膜的靶抗原(E1、E2/NS蛋白)決定簇的改變,Tc細胞就會再次識別新出現(xiàn)的抗原決定簇,并攻擊破壞肝細胞,這就是HCV RNA變異率越高,其肝組織炎癥越嚴重的原因。也說明免疫介導機制在慢性HCV感染者肝細胞損傷中起重要作用。
3、身免疫HCV感染者常伴有以下特征 ①非特異性免疫障礙,例如混合性冷凝球蛋白血癥、干燥綜合征和甲狀腺炎等;②血清中可檢出非特異性自身抗體,如類風濕因子、抗核抗體和抗平滑肌抗體;③部分Ⅱ型自身免疫性肝炎[抗肝腎微粒體Ⅰ型抗體(抗C-LKM-1抗體)陽性]可出現(xiàn)抗-HCV陽性;④可出現(xiàn)抗-GOR;⑤肝臟組織學改變與自身免疫性肝病相似,故人們推測HCV感染的發(fā)病機制可能有自身免疫因素參與。但抗-HCV、抗-LKM-1和抗-GOR三者的關(guān)系,及其致病意義等均有待進一步研究。
4、細胞凋亡在丙型肝炎發(fā)病機制中的意義 細胞凋亡是由細胞膜表面的Fas抗原所介導、Hiramats等證實Fas抗原在正常肝臟組織內(nèi)無表達而在HCV感染時,F(xiàn)as抗原多見于伴活動性病變的肝組織,特別是門匯區(qū)周圍。HCV感染者Fas抗原的表達與肝組織壞死及炎癥程度、肝細胞HCV核心抗原的表達密切相關(guān)。說明Fas介導的細胞凋亡是HCV感染肝細胞死亡的形式之一。
猜你感興趣:
1.丙肝是怎么形成的
5.什么是丙肝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