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成語故事-對癥下藥成語故事
對癥下藥指針對病癥用藥,比喻針對事物的問題所在,采取有效的措施。那么你們知道這個成語怎么來的嗎?下面是小編帶來的關(guān)于對癥下藥成語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對癥下藥成語故事
華佗給病人診療時,能夠根據(jù)不同的情況,開出不同的處方。有一次,州官倪尋和李延一同到華佗那兒看病,兩人訴說的病癥相同:頭痛發(fā)熱。華佗分別給兩人診了脈后,給倪尋開了瀉藥,給李延開了發(fā)汗的藥。兩人看了藥方,感到非常奇怪,問:“我們兩人的癥狀相同,病情一樣,為什么吃的藥卻不一樣呢?”華佗解釋說:“你倆相同的,只是病癥的表象,倪尋的病因是由內(nèi)部傷食引起的,而李延的病卻是由于外感風(fēng)寒,著了涼引起的。兩人的病因不同,我當(dāng)然得對癥下藥,給你們用不同的藥治療了。”倪尋和李延服藥后,沒過多久,病就全好了。后來,“對癥下藥”這一成語,就用來比喻要善于區(qū)別不同的情況,正確地處理各種問題。
去如黃鶴成語故事
南朝梁·任昉《述異記》:“荀瓌憩江夏黃鶴樓上,望西南有物飄然降自云漢,乃駕鶴之賓也。賓主歡對辭去,跨鶴騰空,眇然煙滅。”唐·崔灝《黃鶴樓》詩:“黃鶴一去不復(fù)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世外桃源成語故事
東晉太元年間,武陵郡有個人以打漁為生。(一天)他順著溪水劃船,忘記走了多遠(yuǎn)。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長在溪水的兩岸,)兩岸幾百步,中間沒有別的樹,花草鮮艷而美麗,花瓣紛紛落下。他對此感到非常詫異。繼續(xù)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盡頭。
桃林的盡頭正是溪水的發(fā)源地,便看到一座山,山上有個小洞口,隱隱約約好像有光。漁人便下了他的船,從洞口進(jìn)去。起初洞口很狹窄,僅容一個人通過。又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寬闊明亮了。(呈現(xiàn)在他眼前的是)寬闊平坦的土地,排列整齊的房屋,有肥沃的土地,美麗的池沼,桑樹竹林之類。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雞鳴狗叫之聲都可以互相聽到。人們在田野里來來往往,耕種勞作,男女的穿戴跟桃源外面的世人完全一樣。老人和孩子們都神情愉快,自得其樂。
(那里的人)看見了漁人,都非常驚訝,問他是從哪兒來的。漁人詳細(xì)地作了回答,(有人)就邀請他到自己家里去,擺了酒,又殺雞做飯(來款待他)。村里的人聽說來了這么一個人,(就)都來打聽消息。他們自己說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zhàn)亂,領(lǐng)著妻子兒女和同縣的人來到這個跟人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斷絕了來往。(他們)問現(xiàn)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漢朝,更不用說魏朝和晉朝了。漁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詳細(xì)地告訴了他們,(聽罷)他們都感嘆,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漁人請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飯(來款待他)。漁人逗留了幾天后,向村里人告辭。(臨別時)村里人囑咐他道:“(我們這個地方)的情況不必對外邊的人說啊。”
(漁人)出來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順著來時的路劃回去,處處都做了記號。到了郡城,去拜見太守,報告了這番經(jīng)歷。太守立即派人跟著他去,尋找先前所做的記號,最終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源的)路了。
南陽人劉子驥是個志向高潔的隱士,聽到這件事后,高高興興地打算前往。但未能實(shí)現(xiàn),不久,他因病去世。此后就再也沒有人探尋(桃花源)了。
成語故事相關(guān)文章:
4.成語故事
5.古代成語故事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