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理的小故事大全集精選
大道理的小故事大全集精選
如果懼怕前面跌宕的山巖,生命就永遠只能是死水一潭,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大道理的小故事大全集精選。
大道理的小故事大全集精選1:脾氣不要大于本事
杰夫·貝佐斯出生于美國新墨西哥州阿爾布奎克,從小脾氣暴躁,這讓家人十分惱火。
六歲那一年,他對自己依然睡在嬰兒床中十分反感,因此對母親大發(fā)脾氣,要求母親給他買一張真正的大床。母親說他睡覺不老實,這樣安全而沒有同意。他為此把一個玩具狠狠地砸向母親。繼父看到眼前的一切,笑著對他說:“孩子,將來你要成長。但我要告訴你,脾氣大遠沒有本事大更受人尊重。”父親給他找來一個大扳手,鼓勵他把嬰兒床拆掉。他一下子來了興趣,幾天后,真的把嬰兒床拆掉,并在繼父的幫助下重新搭建了一張床,他興奮不已。
繼父的這句話深深影響了他,他開始慢慢地改變自己。整個學生時期,他經(jīng)歷無數(shù)次挫折和苦難,可都平和坦然地面對,并以從容的能力素質為自己贏得人生的轉機,不但獲得了美國高中畢業(yè)生的最高榮譽“美國優(yōu)秀學生獎學金”,而且在大學里便被認為是一位商界奇才。
大學畢業(yè)后,杰夫·貝佐斯創(chuàng)辦了一家網(wǎng)絡書店。這一年,他同時招聘數(shù)位高管,并承諾高薪,唯一的要求是,他希望顧客的要求,三秒鐘內必須有回應。幾天后,他正在外地出差,一位高管突然打電話希望他回來一趟。他不知發(fā)生了什么,立即趕了回來,可等他到了會場才知道,原來,這些新任高管認為三秒鐘回應顧客實在難以實現(xiàn),并集體在會場上向他發(fā)脾氣,并揚言如果不改變這一過分的要求,所有人將辭職。這些高管以為他們聯(lián)合起來,會讓他措手不及,改變要求。然而,他卻笑著對他們說:“你們所有人馬上到人事部辦理離職,希望你們工作順利,送你們一句話:脾氣不要大于本事。”
他重新網(wǎng)羅人才,并親自帶領大家沒日沒夜地搞技術研發(fā),因為他覺得自己的戰(zhàn)略是對的,只有比傳統(tǒng)書店更便捷的服務、更全的書目,網(wǎng)絡書店才能有未來。半年后,他真的實現(xiàn)了網(wǎng)上購書三秒鐘之內回應,書店實現(xiàn)了瘋狂的發(fā)展……
這個網(wǎng)上書店就是現(xiàn)在的亞馬遜,目前是世界上最成功的電子書商務網(wǎng)站,而杰夫·貝佐斯也高居世界富豪榜前列。他的員工都把“脾氣不要大于本事”作為人生信條,而這也是他們成功的秘訣。
大道理的小故事大全集精選2:三棵樹的神話
春節(jié)那天,我們徒步萬福湖。經(jīng)過那三棵大楊樹的時候,發(fā)現(xiàn)樹上面的紅綢布,又被人換成了嶄新的,不僅如此,還有好幾個人在那兒焚香跪拜。
我站在樹下,仰望它們龐大的樹冠,心中真是感慨萬千。
這三棵樹,并排長在一條東西暢通的公路邊,樹身幾乎一般粗細,一般高大,矗立在那兒,不言不語,卻自有萬般英武之氣。
最近幾年不知道為什么,經(jīng)常有很多人來這兒焚香跪拜,樹身上也常年累月包裹著紅綢布。這當然是那些如愿以償?shù)娜?,為了表示對大樹的感謝,才給裹上去的。
忽然就想起一個孩子和一位父親的對話。孩子問爸爸,讀書到底有什么用。父親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說:
一顆小樹長1年的話,只能用來做籬笆,或當柴燒。10年的樹可以做檁條。20年的樹用處就大了,可以做粱,可以做柱子,可以做家具……
一個小孩子如果不上學,他7歲就可以放羊,長大了能放一大群羊,但他除了放羊,基本干不了別的。
如果小學畢業(yè),在農村他可以用一些新技術種地,在城市可以到建筑工地打工,做保安,也可以當個小商小販,因為做這些事,小學的知識夠用了。如果初中畢業(yè),他就可以學習一些機械的操作了。如果高中畢業(yè),他就可以學習很多機械的修理了。如果大學畢業(yè),他就可以設計高樓大廈,鐵路橋梁了。如果他碩士博士畢業(yè),他就可能發(fā)明創(chuàng)造出一些我們原來沒有的東西,為社會和人類,做出更大的貢獻。
而這三棵樹,給我最大的啟示就是:一年的樹是棍,二十年的樹是梁,五十年的樹,是讓人時時跪拜的神!
如果你能把一件事,堅持做五十年,你也能成為一個神話!
我也經(jīng)常被問到讀書有什么用,經(jīng)常被問到,為什么有很多根本就不讀書的人,他們也一樣掙錢養(yǎng)家,發(fā)家致富?為什么有一些讀了很多書的人,卻在給那些沒讀過書的人打工?為什么那些高學歷的人,活得還沒有那些沒知識沒學歷的人快樂?
面對這樣的問題,我也不知道如何回答。我只想說花錢花時間去讀書,就像樹在扎根。我們往往只看到了樹身和樹冠的高大俊美,卻從來不知道,樹根在地下,經(jīng)歷了什么樣的艱苦卓絕的努力。它們不停地把根伸向更深更廣大的地方,拼命地向樹身和樹冠,輸送著營養(yǎng),這樹才得以一天天發(fā)展壯大。它們的努力或者說它們努力的成果,不會讓你一下就看到。但,經(jīng)過十年二十年的發(fā)展和積累,它們所帶來的改變,也絕對不是哪個人一時半會兒就能做到的。
讀書的目的就是從更多的地方,吸取更多營養(yǎng),然后轉化成自己的果實,貢獻給人類。或者說讀書根本就是一種精神的需要,當一個人與書為友的時候,其實就是在與世界為友。
經(jīng)常讀書的人,不會輕易迷茫和失落,也不會輕易絕望和放棄。無論他們的生活遇到了什么、或者發(fā)生了什么,他們都不會驚慌失措,因為整個世界已經(jīng)在他們心里了!
一個心懷世界的人,就是一個最懂得珍惜和包容的人。因為,他們一直都知道,所有的發(fā)生和存在,所有的開始和結束,都是一種必然的因果;因為,他們一直都知道,所有的努力和拼搏,所有的磨煉和雕琢,都會在未來的某一刻,得到豐厚的回報。所以,他們除了默默地努力,從不抱怨和指責。
所以,無論是梁還是棍,無論是人還是神,都是一種存在;無論堅持還是放棄,無論拼搏還是享樂,都是一種自由;無論是安于現(xiàn)狀,還是奮力進取,都是一種生活。沒有人強迫你做什么,也沒有人能替你做任何選擇,當然也不會有人,來為你承擔你的選擇所帶來的后果。
總之,人生在世,一切皆自惹。你能像這三棵樹一樣,向著一個目標,一點點堅持,一天天努力,你也一樣能變成神話!
大道理的小故事大全集精選3:你以為的你和他
有多少人,因為自己的“親眼所見”,尤其是親密關系里,從此耿耿于懷,甚至懷恨在心……可悲的是,到死都不知道,其實是自己“看錯了”。
《呂氏春秋》里有一段,講孔子周游列國,曾因兵荒馬亂,旅途困頓,三餐以野菜果腹,大家已七日沒吃下一粒米飯。
一天,顏回好不容易要到了一些白米煮飯,飯快煮熟時,孔子看到顏回掀起鍋蓋,抓些白飯往嘴里塞,孔子當時裝作沒看見,也不去責問。
飯煮好后,顏回請孔子進食,孔子假裝若有所思地說:“我剛才夢到祖先來找我,我想把干凈還沒人吃過的米飯,先拿來祭祖先吧!”
顏回頓時慌張起來說:“不可以的,這鍋飯我已先吃一口了,不可以祭祖先了。”
孔子問:為什么?
顏回漲紅臉,囁囁地說:“剛才在煮飯時,不小心掉了些染灰在鍋里,染灰的白飯丟了太可惜,只好抓起來先吃了,我不是故意把飯吃了。”
孔子聽了,恍然大悟,對自己的觀察錯誤,反而愧疚,抱歉地說:“我平常對顏回已最信任,但仍然還會懷疑他,可見我們內心是最難確定穩(wěn)定的。弟子們大家記下這件事,要了解一個人,還真是不容易啊!”
所謂知人難,相知相惜更難。逢事必從上下、左右、前后各個角度來認識辨知,我們主觀的了解觀察,只是真相的千分之一,單一角度判斷,是不能達到全方位的觀照的!
當你要對一個人下結論的時候,想想:真的你所看到的才是事實嗎?還是你只從一個面,一個點,去觀察一個人呢?
大多數(shù)的人根本不了解對方的立場與困難的時候,就已經(jīng)給了對方下評語了,更何況是在有利益沖突下的場合。
現(xiàn)今的人們擁有高學歷高知識,卻往往過度仰賴高知識,而忘了讓自己在智慧上成長。很多事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要客觀地跳出成見,才有機會接近真相。連孔圣人也會對自己最信任的弟子起疑心,更何況我們呢?
我們是不是也常常因為“親眼所見、親耳所聞”,對他人產(chǎn)生了某種印象,從而為他人打上某種“標簽”呢?孔圣人可以當下就用智慧,輕易了解真相,消除誤會,可是我們呢?
有多少人,因為自己的“親眼所見”,尤其是親密關系里,從此耿耿于懷,甚至懷恨在心……可悲的是,到死都不知道,其實是自己“看錯了”。
兩個人交流時,其實是六個人在交流:你以為的你,你以為的他,真正的你;他以為的他,他以為的你,真正的他。你想,這里邊會有多少誤會,會有多少誤解?你總在和“你以為的他”交流,你知道“真正的他”的想法嗎?
看了大道理的小故事大全集精選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