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寓言原文譯文鑒賞
莊子在哲學思想上繼承和發(fā)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觀點,使道家真正成為一個學派,他自己也成為了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與老子并稱“道家之祖”。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莊子》寓言原文譯文鑒賞,如果喜歡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喔!
《莊子》寓言原文
寓言十九(1),重言十七(2),卮言日出(3),和以天倪(4)。寓言十九,藉外論之(5)。親父不為其子媒。親父譽之,不若非其父者也;非吾罪也,人之罪也。與己同則應,不與己同則反;同于己為是之(6),異于己為非之(7)。重言十七,所以已言也(8),是為耆艾(9)。年先矣(10),而無經(jīng)緯本末以期年耆者(11),是非先也。人而無以先人(12),無人道也(13);人而無人道,是之謂陳人(14)。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因以曼衍(15),所以窮年(16)。
不言則齊(17),齊與言不齊,言與齊不齊也,故曰無言(18)。言無言,終身言,未嘗不言(19);終身不言,未嘗不言。有自也而可(20),有自也而不可;有自也而然(21),有自也而不然。惡乎然?然于然。惡乎不然,不然于不然。惡乎可,可于可。惡乎不可?不可于不可。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無物不然,無物不可。非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孰得其久!萬物皆種也(22),以不同形相禪(23),始卒若環(huán)(24),莫得其倫(25),是謂天均(26)。天均者天倪也。
《莊子》寓言原文譯文
寄寓的言論十句有九句讓人相信,引用前輩圣哲的言論十句有七句讓人相信,隨心表達、無有成見的言論天天變化更新,跟自然的區(qū)分相吻合。寄寓之言十句有九句讓人相信,是因為借助于客觀事物的實際來進行論述。做父親的不給自己的兒子做媒。做父親的夸贊兒子,總不如別人來稱贊顯得真實可信;這不是做父親的過錯,是人們易于猜疑的過錯。跟自己的看法相同就應和,跟自己的看法不同就反對;跟自己的看法一致就肯定,跟自己的看法不一致就否定。引述前輩圣哲的言論十句有七句讓人相信,是因為傳告了前輩的論述,這些人都是年事已高的長者。年齡比別人大,卻不能具備治世的本領和通曉事理的端緒而符合長者的厚德,這樣的人就不能算是前輩長者。一個人如果沒有什么先于他人的長處,也就缺乏做人之道;一個人如果缺乏做人之道,這就稱作陳腐無用的人。隨心表達、無有成見的言論天天變化更新,跟自然的區(qū)分相互吻合,因循無盡的變化與發(fā)展,因此能持久延年。
不用說話事物的常理自然齊一,原本齊一的自然之理跟分辨事物的言論相比就不可能等同齊一了,既然言論跟客觀齊一的自然之理不能諧和一致,所以雖然有話可說卻不如不說。說出跟自然常理不能諧和一致的話就如同沒有說話,終身在說話,也像是不曾說過話;而終身不說話,也未嘗不是在說話??偸怯兴煞讲耪J可,也總是有所原由而不予認可;總是有所原由方才肯定,也總是有所原由而否定。怎么算是正確的?正確的就在于是正確的。怎樣算是不正確的?不正確的就在于是不正確的。怎樣才可以肯定?肯定就在于它可以肯定。怎樣才應當否定?否定就在于它應當否定。萬物原本就有它正確的方面,萬物原本就有它可以肯定的方面,沒有什么物類不存在正確的方面,沒有什么物類不存在應當肯定的方面。如果不是隨心表達、無有成見的言論天天變化更新,跟自然的區(qū)分相互吻合,什么言論能夠維持長久?萬物都有一個共同的起源,卻用不同的形態(tài)相互替代,開始和終了就像在循環(huán)往返,沒有誰能夠掌握其間的規(guī)律,這就稱作自然的均衡。自然的均衡也就是常說的自然的分際。
《莊子》寓言鑒賞
“寓言”本是篇首二字,但也是本文討論的主要內(nèi)容之一。所謂寓言,就是寄寓的言論?!肚f子》闡述道理和主張,常假托于故事人物,寓言的方法正是《莊子》語言表達上的一大特色。
全文大體分成六個部分,第一部分至“天均者天倪也”,討論了“寓言”、“重言”和“卮言”,指出宇宙萬物從根本上說是齊一的、等同的,辨析事物的各種言論說到底是不符合客觀事理的,要么不如忘言,要么隨順而言不留成見,日日變化更新。第一部分是全文的主體。第二部分至“吾且不得及彼乎”,借莊子之口評說孔子不再勵志用心,指出再好的言論也不能使人心悅誠服。第三部分至“如觀雀蚊虻相過乎前也”,寫曾參兩次作官心情不一樣,但都不能做到心無牽掛,所以還是不能擺脫外物的拘系。第四部分至“若之何其有鬼邪”,表述體悟大道的過程,指出這其間最為重要的是忘卻死生。第五部分至“強陽者又何以有問乎”,寫影外微陰問影子變化不定的故事,指出無所依待才能隨心而動。余下為第六部分,寫老子對陽子居的批評以及陽子居的悔改,借此說明去除驕矜、容于眾人,方才能真正做到修身養(yǎng)性。
《莊子》寓言原文譯文鑒賞相關文章:
★ 莊子秋水讀后感
★ 莊子的簡介
★ 齊物論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