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期末論文(2)
關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期末論文篇二
對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哲學的認識
摘 要: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恩格斯在親身參加工人階級勞動人民翻身求解放斗爭的實踐中建立的觀點和學說的體系。研究以前的關于人的哲學思想,批判的吸收其中合理的科學的因素,建立馬克思主義的人的哲學,提出改變人性獲得全面發(fā)展的科學合理的途徑。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人的哲學;認識
一、引言
馬克思關于人的學說,所講述的思想和所蘊涵的內涵十分的豐富,并且經歷了一個十分曲折的發(fā)展過程。早期的馬克思曾經受過抽象的人性論、人道主義的影響,特別是受過費爾巴哈人本主義的影響。馬克思把人的本質屬性理解為人在實踐中表現(xiàn)出來的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和自主性。按照馬克思的見解,人的本質就是自主勞動,就是自主的社會交往,就是自由自覺的特性。恩格斯說:隨著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人終于成為自己的社會結合的主人,從而也就成為自然界的主人,成為自己本身的主人――自由的人?!盵1]這就是我們奮斗的大目標。
二、概述
馬克思主義以前的西方人的哲學的發(fā)展史,是思想家門對人類現(xiàn)象的認識逐步深化的歷史,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即古希臘羅馬奴隸社會的人的哲學;中世紀封建社會的人的哲學;文藝復興以后的人的哲學。
古希臘人抱著宇宙論的擬人觀,認為人同一切東西和活的存在物,其中也包括神,一起生活在統(tǒng)一的世界中?!叭肯ED文明的出發(fā)點和對象是人。它從人的需要出發(fā),它注意的是人的利益和進步?!盵2]他們認為真理、社會設施、文化都是人們創(chuàng)造的產物。中世紀封建社會的人的哲學,是在封建專制制度和神權的統(tǒng)治下發(fā)展的。所有的____倫理學家都把禁欲主義作為信條,極力反對和蔑視人們對物質幸福的追求,只有來世的天國生活才是真實的、永恒的和幸福的。對上帝的態(tài)度成為道德評價的最高標準。
歐洲的資產階級萌芽于14世紀的意大利,15-16世紀普遍于西歐各地。資產階級一開始便面臨著長期的反封建斗爭,思想上的反封建斗爭當時采取的是文藝復興運動的形式,新興的資產階級通過復興古希臘羅馬文化的形式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發(fā)動反封建斗爭,要求充分發(fā)展人的個性和才能,反對封建主和教會的專制,這就是人道主義。人道主義的思想內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從世界觀上說,反對抬高神和貶低人的觀點;從對人的生理性方面說,反對禁欲主義和來世觀,注重人世意義人世歡樂;從對人的社會屬性的觀點來說,反對宗教桎梏、蒙昧主義,推崇經驗和理性,提倡認識自然,造福人世。
文藝復興時代晚期的人道主義,特點是從抽象地抬高人的個性,轉向試圖實現(xiàn)人道主義的理想,為思想理論尋求基礎。它使人道主義思想擺脫宗教形式,廣泛利用自然科學方法來證明人的本質。實現(xiàn)人道主義的經濟基礎是私有制,道德基礎是個人主義,理想是人的天性的自由的發(fā)展。
17-18世紀英國、法國的啟蒙運動,其思想基礎也是人道主義。在啟蒙思想家那里,自由一詞已不再從人身自由的狹隘意義上被使用,而是被廣泛地理解為公民的政治和社會權利。平等也不再是____圣經《福音書》上所說的人人在上帝面前平等,而變成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自14世紀以后,隨著資產階級經濟的發(fā)展,在歐洲產生和形成了近代關于人的哲學。按其對人的屬性的里加爾,大致課分為兩大派。一是自然主義人性論,把人性主要歸結為自然性。就是否定宗教對神的崇拜的思想,反對封建專制制度對個性的壓抑,注重對自然和人的本性的研究。他們認為,人的本性主要是人的自然本性,即人生而具有的生物本能。從這點出發(fā),他們認為人都要追求自身的發(fā)展,在本性上都是利己的,在政治上就是要求自由、平等和人權;在道德上,就是要滿足個人利益,追求自己的幸福。另一派是理性主義人性論,18世紀末19世紀初出現(xiàn)。它強調人的主體性,片面夸大理性、意志的作用。在理論上是反對自然主義人性論忽視人的主觀能動性的反動。它強調人的主體性,片面夸大理性、意志的作用,把他們看做人性中的本質的、決定性的東西,否定自然屬性在人性中的地位。這種人性論從人的區(qū)別于動物的特殊性上考察人性。
三、馬克思關于人的哲學
在馬克思的早期著作中,隨其思想的發(fā)展,他的人的哲學思想經歷了一個由唯心主義到唯物主義的變化。這個根本變化是從1842年《萊茵報》時期開始,到1843年的《黑格爾哲學批判.導演》完成的。這期間有如下幾個階段:萊茵報階段的人的哲學,《黑格爾法哲學批判》中的人的哲學,《論有太人問題》中的人的哲學,《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的人的哲學。
馬克思的人的學說批判地繼承了德謨克利特和伊壁鳩魯?shù)奈ㄎ镏髁x和人道主義所開始的、為文藝復興時期的思想家及17-19世紀的唯物主義所發(fā)展了的那種哲學傳統(tǒng)。馬克思注意的是具體的人及其利益、意愿。馬克思把人看做具體歷史的、有機地處在社會關系中的人,看做一定階級的成員。人在自己的發(fā)展中一方面依靠社會的保護,另一方面又在一定的社會條件下為私有制敵視他的力量所鉗制、所壓迫。馬克思反對資本主義把人異化,把人變成買賣的的對象,變成物品,使人失掉人性,消滅人的個性差異,而且還指明了解放人何把人的創(chuàng)造潛力變?yōu)楝F(xiàn)實的途徑,即根本改造資本主義的社會關系。
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揭示了人的社會能動本質。人的本質不僅在于他的社會存在,而且在于對世界和自己生存的條件采取積極能動的、自覺的態(tài)度,因為社會關系本身不僅是前提,而且是人的勞動活動的結果。
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說的是人與其他人的關系。人不僅是自然界長期發(fā)展的產物,而且是社會的產物,人不僅離不開自然界,而且更離不開社會,人性是在社會勞動中形成的,也是在社會發(fā)展中形成的。
在《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上,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青年黑格爾派時,談到了共產主義消滅異化改變人性的方法。馬克思恩格斯認為人性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發(fā)展的,所以提出社會革命,改變私有制,最后達到消滅分工,解決人性全面發(fā)展問題。用進行社會革命,發(fā)展經濟的辦法來解決人的發(fā)展問題,這是馬克思的革命的方法論。
四、意義
一個富有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和自主性的人,就是一個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建設者,就是新社會主義的生氣勃勃的主人。我們的經濟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教育制度就要保證這樣的新人的出現(xiàn)和成長。馬克思關于人的哲學是批判繼承了近代的唯物主義的傳統(tǒng),按照無產階級的立場觀點建立起來的。馬克思認為歷史地形成的社會差別對于理解人來說比人所固有的人類學特征更為重要,因面對資本主義社會使人的個性畸形化的異化勞動作了深刻的揭發(fā)批判,認為在階級論的基礎上對人性的理論分析,是對人的本質的異化的批判和對勞動人民生活權利的捍衛(wèi)。
關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期末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