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的論語心得觀后感
于丹的論語心得觀后感
也許我們無力去改變事實,而通過于丹對《論語》的解讀,可以改變我們看待這些事情的態(tài)度,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tài)來對待生活之中的缺憾和苦難,以下是學習啦小編整理分享的于丹的論語心得觀后感的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于丹的論語心得觀后感篇一
在今天這個日新月異,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現(xiàn)實生活中的處處不合時宜,讓每個人都難免會感到有缺憾和不如意感,也許我們無力去改變事實,而通過于丹對《論語》的解讀,可以改變我們看待這些事情的態(tài)度,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tài)來對待生活之中的缺憾和苦難,如何在工作中把這種缺憾轉化為動力和力量,把工作做得更好更實。 我們每個人都想要建立一個大的坐標,讓我們從自知之明去建立心靈的智慧,在我們每一天忙碌的間歇里面,給自己一點點心靈的儀式,而不至于像個人格分裂的演員一樣不敢面對自己的內心,其實在今天這樣一個后工業(yè)文明的社會里,于丹的論語讀后感所想傳遞出的是這樣一種溫柔的思想力量,淡定的、清明的理念,它鼓勵了我們對內心的關照,讓我們有理由相信我們的理想是有根的。
人們常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社會環(huán)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從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見自己的影子,其實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朋友也如此,從身邊朋友的身上也可以直接的反映出你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好的朋友如一本好書,他可以打開整個你的世界,讓你接觸到外面的精彩。對方是什么樣的人,你只要觀察他的社交圈子,就可以看到他自己的價值取向,朋友的好壞可以影響到你的人生。
無論是孔子的《論語》還是于丹的讀后感,都說做人的境界,君子是大家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標準,君子的力量始于人格與內心。如果一個人在當今的社會中,反省自己的行為,而能夠不后悔、不愧疚,要使自己做過的每件事都禁得住推敲,實在是極不容易的事情。我們無法左右外在的世界,只有讓自己的內心選擇能力強大,明白如何取舍,一個人內心對自己要求嚴格一點,對別人就會厚道一點,平時大家老說做人要厚道,厚道并不是窩囊,而是他可以包容和悲憫別人的過錯,可以設身處地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想問題,因此只有給予才會帶給你最終的歡愉,不是說: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嘛!做人無論成功與否,能做到“不怨天,不尤人”才是君子之度。做一個最好的你自己,按照自己的社會定位,從身邊做起,讓自己成為內心完善的人。
于丹的論語心得觀后感篇二
于丹在論語心得中反復用溫柔強調它的偉大之處,真正的經(jīng)典是溫柔的,他就在你身邊,看起來很近,沒有長篇大論,卻細水長流般融入讀者心中。
其中幾句話,對我影響頗大“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蒼天還用說話嗎?她無聲無息的使四季變換有序進行,養(yǎng)育了世間萬物,她需要說什么呢?這幾句話,把天地的包容寫的極致,天地人,三者融合為一體,這不正應該是我追求的嗎?
還有孔子對于勇的理解“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這憂、惑、懼對應的仁、智、勇,聽起來很簡單,但是對于每一個的實踐,都極其困難。需要很長時間內部消化。
孔子強調自身的修養(yǎng),強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一種何等的修為。他一生的坐標是“十五治學,二十不悔,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順”這里我對“二十不悔,三十而立”最有感觸。我正處在二十歲,我對自己前二十年做出的每一個決定,不能說沒有悔。但是,我現(xiàn)在對自己的選擇和作為都接受,我就認為我,做到了“二十不悔”。至于“三十而立”我也有了新的理解。以前我想像的“三十而立”是在社會立足,有車有房有存款有地位。想想看真的太狹隘了。“三十而立”不是“三十而富”如果一個人把目標定位在三十歲有房有車,多數(shù)人可能覺得他把目標定高了,但是實際上,這個目標太低了。一個人一生中做的最偉大的事,不能僅僅停留在還完了房貸啊。“三十而立”立的是心態(tài),是內在的堅定從容,在三十歲的年紀,內心可以在復雜混亂骯臟的社會中不驚不怨,不被世界左右。用溫柔的方式,處理世界的一切變化。這才是“三十而立”吧。讓我們在此約定,到了三十歲,再來翻看論語,到時候再體會不惑與知天命,也許更有不一樣的理解罷。
于丹的論語心得觀后感篇三
一個人有什么樣的朋友,直接反映著他的為人。選擇一個朋友,就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朋友,從一個側面體現(xiàn)了一個人的價值取向、人生觀、世界觀。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我是很相信這句話的。這并不是說要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即使現(xiàn)實的可悲的社會中真正的平等仿如天方夜譚。志同道合的人走在一起的機會總會相對多一些,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愛好、共同的處世哲學……正是在諸多可以彼此理解容納的基礎上,才會成為朋友。事實上,你不能期望貴族會從心里真正接受平民成為他們的一份子。他可能對你和藹可親、體貼照顧,那是一種教養(yǎng)、一種禮儀、一種體現(xiàn)自身優(yōu)雅高貴的表現(xiàn)形式。無法通徹地了解相互的生活習俗、知識結構、文化構成等等,又何來的溝通和所謂的心靈碰撞?又談何長久的相處、融合及接納?
以前總說門當戶對是封建毒害的殘余,但真的沒有更現(xiàn)實的意義嗎?就我看來,它是為婚姻做一些必要的、經(jīng)常被忽略的、精神層次上的鋪墊。當然,我并不是說要把其當成一種鐵定律例來執(zhí)行,而是認為應該作為必要的參考來對待。
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好的朋友是良師,他潛移默化地影響你的思想、行動,令你覺得快樂幸福,生活處處充滿陽光;好的朋友不見得時時刻刻陪伴在身邊,卻可以在你需要的時候默默地站在你身邊,也許僅僅是一個眼神、一句話語、一種態(tài)度、一份默契。
但是再好的朋友,也是需要距離的。否則就是非愛行為,就是事君數(shù),思辱矣;朋友數(shù),思疏矣。
那么如何可以結交到好的朋友?最根本的,讓自己成為善良的、樂觀的、幸福的人,使自己與這些美好的品德相貼近,那么至少可以在與這樣美好的人相遇時共品一杯茶。
看了“于丹的論語心得觀后感”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