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朝鮮族在古代叫什么
中國有55個少數(shù)民族。那么中國的朝鮮族在古代叫什么呢?讓我們來了解下吧。
中國的朝鮮族在古代叫什么
高麗族
元朝與高麗一直保持著比較特殊的關(guān)系,自元世祖忽必烈后,高麗的歷代國王幾乎都是元朝皇帝的女婿(盡管其王后不一定是元朝皇帝的親生女兒),而高麗的美女也成為一種特殊的貢品,元朝滅亡后,明朝繼續(xù)接收這種貢品,后來的清朝也不例外。而賞賜高麗女子給大臣當小妾也成了皇帝的一種恩賜。但這種關(guān)系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經(jīng)過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戰(zhàn)爭后才逐步形成的。
當時的高麗國位于朝鮮半島,與蒙古人興起的漠北之地相距不遠,因此,蒙古人興起不久便與高麗有了聯(lián)系。1216年,一支原依附于蒙古人的契丹人軍隊造反失敗后,流竄進入高麗境內(nèi),占領(lǐng)高麗江東城,并以此為據(jù)點四處燒殺搶掠。1218年,蒙古大將哈真統(tǒng)帥大軍追擊契丹叛軍進入高麗,高麗國王派遣將軍趙沖領(lǐng)軍協(xié)助,并向蒙古軍提供糧草。第二年,江東城守敵投降,哈真與趙沖舉行盟誓,蒙古與高麗約為兄弟之國。但蒙古人顯然對這個兄弟之國一點兒也不客氣,從此年年遣使到高麗索要各種物品(從毛皮、綢緞到筆墨紙硯無一不要),讓高麗人覺得”蒙古于夷狄中最為兇悍”。蒙古年復一年的巨額勒索,讓高麗喘不過氣來,也使敵視蒙古的情緒逐漸升溫。1225年,一蒙古使者在出使高麗返回的途中被殺,雖然兇手是誰一直沒查出來,但蒙古人還是把這筆賬算在了高麗的頭上。殺死使者在蒙古人看來是十惡不赦的大罪,曾多次為此與別國開戰(zhàn)。但由于蒙古大軍西征,接著成吉思汗又在征討西夏途中逝世,使蒙古沒有立即對高麗展開報復。直到1231年,蒙古大軍才首次進攻高麗,連戰(zhàn)連捷的蒙軍直逼高麗王城。高麗高宗無奈只好遣使議和,蒙古軍隊勒索了巨額財物后退軍。但仍在高麗的各京、府、縣留下了72名達魯花赤(鎮(zhèn)守者),對高麗進行間接控制。
但高麗人并未因此而臣服,高麗民間的反蒙浪潮從未停止,許多地方的蒙古達魯花赤相繼被殺。為避免蒙古的報復,高麗權(quán)臣崔怡決定遷都江華島。被激怒的蒙古大軍又一次入侵高麗。蒙古軍隊雖然陸上無敵,無奈卻不習水戰(zhàn),而高麗朝廷則是堅壁清野,誓死不出島。到1257年止,蒙古先后遣軍7次征伐高麗,但都無功而返。當然,金銀財寶和美女、工匠倒是搶了不少。雖然高麗國拒不投降,但蒙古大軍的多次討伐給高麗百姓造成了深重的災難。不少地方因懼怕蒙古軍隊屠城,紛紛舉城歸附蒙古。高麗有不少大臣也對與蒙古對抗到底的政策提出了質(zhì)疑。同時,蒙古也在籌劃另立高麗入質(zhì)蒙古的質(zhì)子為新君,而這一旦成為既成事實,高麗朝廷便面臨邊緣化的危險。1258年,高麗眾大臣發(fā)動政變,殺死了主張棄陸保島的權(quán)臣崔氏,出陸降蒙。1259年,蒙古與高麗達成和解協(xié)議,蒙軍撤出高麗,高麗王室也承諾移居陸地,兩國戰(zhàn)爭狀態(tài)終于結(jié)束。
1259年,高麗世子應蒙古要求入朝,前往正在四川前線督戰(zhàn)的蒙古大汗蒙哥軍營。當他到達六盤山時,得到蒙哥7月在釣魚城去世的消息(正史說是染病,也有說是攻城時被宋軍打傷致死的),于是改道向南,正巧遇見從前線返回的忽必烈。此時忽必烈正打算回去與阿里不哥爭奪汗位,高麗世子此時前來覲見,無疑是一個吉兆。他十分高興,對部下說:”高麗遠在萬里之外,即使是英明如唐太宗,親征也不能使其臣服,現(xiàn)在高麗世子主動來歸附于我,這豈不是天意讓我即大汗之位。”于是,忽必烈讓王與自己一起北行,共同抵達開平。不久,高麗高宗去世,高麗世子回國即位,這就是高麗元宗。但1260年元宗繼位后,國內(nèi)并不安定,權(quán)臣林衍和金俊一直把持著朝政。而由于蒙古多次入侵高麗,高麗國內(nèi)的反元情緒不斷高漲,對這位蒙古人所立的國王本就十分不滿,加上忽必烈南征南宋的時候,高麗又被迫為蒙軍制造戰(zhàn)艦,提供糧草,國人對親元的元宗的不滿達到了頂點。在這種情況下,1269年,高麗權(quán)臣林衍趁機廢掉元宗,擁立安慶公為國王。得知消息的忽必烈立刻派使臣前去責問。在蒙古強大的軍事壓力下,林衍被迫擁元宗復位。為了鞏固高麗王室的地位,高麗元宗決定與元王室聯(lián)姻,借助蒙古的力量保全王室,同時也好阻止蒙古吞并高麗,維持半獨立的地位。1271年,高麗元宗再次遣使赴元,為高麗世子王諶請婚,同時遣世子王諶入元為質(zhì)。忽必烈同意了高麗元宗的聯(lián)姻請求,決定以自己13歲的幼女忽都魯揭里迷失(后封齊國公主)下嫁已經(jīng)入元為質(zhì)的王諶。公主年幼,直到3年后婚禮才舉行。。婚后一個月,元宗就去世了,王諶歸國即位,是為高麗忠烈王。
與元朝的聯(lián)姻讓高麗王室有了一個意外的收獲。原本對高麗國王粗暴無禮、頤指氣使的元朝使臣和達魯花赤們現(xiàn)在居然也開始講起禮儀來,對忠烈王格外尊重,而這是元宗在世時想也不敢想的。顯然這都與忠烈王成了大元皇帝忽必烈的附馬有關(guān)。嘗到甜頭的高麗王室于是將娶個元朝公主作為保住王位和性命的首要任務。高麗忠烈王之后,除忠穆王和忠定王因在位時過于年幼,不宜娶妻外,其他國王娶的都是元朝的公主,其中忠肅王因喪偶故,前后迎娶了3位元朝公主。不過,顯然忽必烈之后的元朝皇帝對高麗并不是十分看重,這些”公主”都不是皇帝的親生女兒。盡管如此,這些元朝公主們在高麗還是享有極大的特權(quán)。她們一旦下嫁高麗國王,無論高麗國王是否已有嬪妃,元朝公主立刻就冊封為正宮王后,其生的兒子則自動獲得嫡子的地位,并且優(yōu)先立為世子。同時,元朝公主們依仗元廷的支持,把握內(nèi)宮權(quán)柄,甚至還多次干預國事,決定人事的任免。而從忠烈王開始,高麗國王們則普遍患上了懼內(nèi)的病癥(這與現(xiàn)在的韓國男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據(jù)史書記載,雖然齊國公主嫁人的時候才16歲,而忠烈王已經(jīng)39了,但齊國公主不改蒙古女子的火暴脾氣,經(jīng)常對忠烈王伸手就打,張口就罵,乃至棍棒相加,而忠烈王對這位公主老婆絲毫根本不敢得罪,只有躲在一邊暗自落淚。當然,這種忍讓也換來了不少好處,忠烈王攜齊國公主第一次朝見元世祖時,提請廢除元朝專設(shè)的高麗達魯花赤一職, 忽必烈欣然允諾。后來,高麗還收回了元朝侵占的兩處領(lǐng)土。為表示對元朝的敬意,原本與中原漢人服式一致的高麗王室在服裝和發(fā)式上開始效仿蒙古。忠烈王不僅平時穿著蒙式服裝,頭發(fā)也結(jié)成辮子,高麗民眾見之都搖頭嘆息,甚至痛哭流涕。1278年,忠烈王更是規(guī)定高麗境內(nèi)的服式都依照蒙古式樣制作,以致于忽必烈聞訊后都十分驚訝,自己好象沒有下過這樣的。
當然,元朝也不會一味的縱容高麗,當奴才總是要付出代價的。小國高麗除了獻上些糧食牛馬和人參之外,唯一讓蒙古人看得上眼的特產(chǎn)好象也只有女人了。當時達官貴人們都以擁有高麗女奴的多少與數(shù)量相比較,女奴少且”質(zhì)量”差的,往往被人取笑。因此,元朝不斷向高麗索取女子。1287年,元世祖下旨要求高麗的處女必須先告官登記,否則不得出嫁。1307年,高麗王廷下令,全國13歲以上16歲以下的女子,不得擅自出嫁,以優(yōu)先供元朝挑選。自1275到1347年,高麗共遣使赴元獻處女16次。這樣做的結(jié)果是高麗人生了女兒往往都秘而不宣,即便是鄰居也不讓知道,以防被官府送去元朝。(當然,生兒子的結(jié)果也不一定好,甚至更差,因為元朝也需要大量的太監(jiān)的,而且高麗太監(jiān)特別受歡迎,原因嗎?我也不清楚。)但即使是高麗國極其配合,也滿足不了元朝對女人的需求,因為除了元朝皇帝及王公大臣需要高麗女子作為妃嬪妻妾或侍女以供淫樂外,元朝還需要大量女子配給軍人作配偶。于是,高麗國為此專門成立了結(jié)婚都監(jiān)和寡婦處女推考別監(jiān),除了處女還到處搜尋已婚婦女和孤兒、逆賊之妻、僧人之女、罪犯的妻女等,以滿足元朝的需要(估計高麗人也很能生的。)。而高麗的王室女子的高官之女更是以獻給元朝皇帝或王公大臣為榮。兩家的姻親關(guān)系也因此更加親近,以至于元朝皇帝雖然換了不少,其中幾個皇帝的家族還有相互敵對的,但與高麗的關(guān)系卻一直十分親密。而高麗貢女的地位在元順帝時也達到了頂峰。通過一娶一送,高麗國依靠女人存活了下來,總算沒有被蒙古大軍滅掉,對高麗王室來說,應該還是合算的買賣。
元順帝剛即位的時候,高麗籍宦官、徽政院使突滿迭兒向皇帝進獻了一批禮物,其中便包括一名高麗貢女奇氏。奇氏生性聰穎慧黠,很快就取得了皇帝的歡心。當欽察氏答納失里皇后因兄弟叛亂被廢殺之后,元順帝便提出要立奇氏為皇后。 但權(quán)臣伯顏認為皇帝必須按照成吉思汗定下”弘吉剌氏生女為后,生男尚公主”的規(guī)矩,冊立一名出身顯赫的弘吉剌氏女子為皇后。
至元三年(公元1337)三月,元順帝依照伯顏的意志冊立了他的第二任皇后。她的名字叫伯顏忽都。這位皇后曾生過一個兒子,可惜才兩歲就死了。而奇氏卻生下一個兒子,取名叫愛猷識理達臘。于是,奇氏被封為第二皇后,這為她將來接任皇后打下了良好的基礎(chǔ)。由于皇后不太愛管事,宮中大權(quán)盡落奇氏手中。奇氏因?qū)櫳?,和幼年時的鄰居,一個叫樸不花的高麗宦官狼狽為奸,結(jié)黨營私,干了不少壞事。為了控制其他大臣,奇氏從老家又弄了不少高麗美女,分送給各位王公大臣。這些女子仗著皇后的勢力,在夫家為所欲為,不久就取代了原來正妻的位置。眼看著愛猷識理達臘成為太子,很可能在未來登上皇位,在高麗的奇氏家族也逐漸從一貧賤人家變成一方惡霸,并嚴重威脅到高麗王室的統(tǒng)治。此時已是元朝末年,中原大地烽煙四起,反元義軍此起彼伏。1356年,高麗恭愍王趁機以謀反為名盡誅奇氏家族。奇氏決心要報復,她說動元順帝,出動了一萬大軍,準備廢了高麗恭愍王,結(jié)果卻大敗而回。1365年,皇后伯顏忽都去世,享年42歲。元順帝冊立奇氏為皇后。1369年,明太祖出師進攻開平,順帝又逃到和林,后來又顛沛流離到了應昌。不久51歲的順帝因痢疾去世?;侍訍坶嘧R理達臘繼位,這是北元昭宗。他的皇后也是高麗人權(quán)氏。此時,逃回漠北的元朝廷對于高麗國再也沒有什么影響力了,高麗轉(zhuǎn)而向明朝稱臣。
但元朝的滅亡最終還是給高麗王室?guī)砹藶碾y。只是這根子是很早就埋下的。公元1351年(元順帝至正11年)5月,劉福通在穎州首舉義旗,江淮之間紛紛響應,義軍頭裹紅巾,故稱”紅巾軍”。為消滅紅巾軍,高麗國也奉詔派兵協(xié)助鎮(zhèn)壓,但出師不利,數(shù)員大將先后被殺,但高麗軍并未離開,而是在江淮等地大肆燒殺搶掠,這也激起了紅巾軍將士對高麗人的憤怒。1357年6月,劉福通指揮三路大軍北伐,兵鋒直指大都。三路紅巾軍轉(zhuǎn)戰(zhàn)千里,聲勢浩大。中路軍由關(guān)先生、破頭潘率領(lǐng),從山東曹州出發(fā)迂回包圍大都。1359年(元順帝至正19年)元月,大軍攻克遼陽。元順帝為避紅巾軍鋒芒,下旨于高麗耽羅(濟州島)修建行宮,欲避難于高麗。 為切斷高麗對元的軍事援助,鞏固遼陽行省,圍困大都,紅巾軍決議東征高麗。1359年,紅巾軍主將毛居敬帥大軍四萬渡過鴨綠江,開始第一次討伐。雖然紅巾軍連續(xù)攻克義州,麟州,又于宣州大敗高麗軍,攻克定州和西京(平壤),但因天寒地凍,紅巾軍中凍傷者甚眾,只好撤離西京,退至龍岡,咸從。咸從一戰(zhàn)。紅巾軍大敗,渡過鴨綠江西歸者不滿千余。1361年10月,紅巾軍關(guān)先生、破頭潘、沙劉二所部20萬大軍第二次討伐高麗。11月,兩軍大戰(zhàn)于安州,高麗軍大敗。數(shù)日后,紅巾軍攻陷開京。但紅巾軍將領(lǐng)此時只顧四處搶掠,忘了追殲殘敵。而高麗人則以大量女子賄賂紅巾軍將領(lǐng)和兵士,使之沉醉于溫柔鄉(xiāng)中。就在紅巾軍將士在高麗王城中享樂的時候,高麗總兵官鄭世云率軍二十萬,已屯兵于開京東郊天壽寺。一個大雪中,趁紅巾軍多于營中取暖之際,高麗萬戶李成桂(以后的朝鮮太祖)率2000精兵出其不意的攻入開京,城內(nèi)的高麗人群起接應,高麗大軍隨后迅速攻入,紅巾軍大敗。關(guān)先生,沙劉二以下十萬人戰(zhàn)死,破頭潘率余部遁走鴨綠江,退回遼陽,后被元軍俘虜。 盡管紅巾軍被打退了,但立下大功的李成桂卻也就此逐漸掌握了兵權(quán),并最終廢掉了國王,自立為王,高麗國就此滅亡。稱王后的李成桂擬定了兩個國號–”朝鮮”和”和寧”請朱元璋決定,朱元璋選了朝鮮二字,這就是朝鮮國名的由來了。
關(guān)于朝鮮族的基本介紹
朝鮮族(Korean Chinese)是一個民族的名稱,東亞的重要民族,主要分布在朝鮮半島,是朝鮮和韓國(韓國稱為韓民族)的主體民族,其他主要居住在中國和俄羅斯遠東地區(qū)及其他原屬蘇聯(lián)的加盟共和國、美國、日本等世界各地。
上世紀九十年代之前絕大部分中國朝鮮族主要分布在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但是如今三省的朝鮮族人散居在北京、上海、杭州、廣州、成都、濟南、西安、武漢等內(nèi)地大中城市。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的朝鮮族居民使用朝鮮語及其文字(所有朝鮮族人都會使用朝漢雙語)。雜居地區(qū)的朝鮮族通用朝鮮語和漢語雙語。
根據(jù)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tǒng)計(根據(jù)戶口所在地),中國朝鮮族總?cè)丝跒?,923,842人。吉林省的朝鮮族人口最多,人口超過100萬,黑龍江和遼寧地區(qū)的朝鮮族人口在10~100萬,內(nèi)蒙古、河北、北京、廣東等地區(qū)的朝鮮族在1萬~10萬,寧夏、甘肅、新疆等地區(qū)的朝鮮族人口在1000人以上,而西藏、青海地區(qū)的朝鮮族人口不足1000人。
朝鮮族通用語言為朝鮮語(中國朝鮮族使用北朝鮮標準的朝鮮語),語系尚未確定。朝鮮語屬音位文字類型,有40個字母,是音素字母。拼寫時,把同一音節(jié)的音素迭成字塊構(gòu)成方塊形文字。
上世紀九十年代之前朝鮮族主要從事農(nóng)業(yè),以擅長在寒冷的北方種植水稻著稱,生產(chǎn)的大米潔白、油性大,營養(yǎng)豐富,延邊朝鮮族自治州被稱譽為“北方水稻之鄉(xiāng)”。延邊地區(qū)還是中國主要的烤煙產(chǎn)區(qū)之一。延邊黃牛是中國五大地方良種黃牛之一。長白山林區(qū)的特產(chǎn)人參、貂皮、鹿茸,被譽為“東北三寶”。如今大部分朝鮮族從事制造業(yè)。
朝鮮族是中國具有代表性的少數(shù)民族之一,中國人民銀行自1987年4月27日開始發(fā)行的第四套人民幣中,紙幣貳角的正面圖案就是布依族和朝鮮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