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人物朱彥夫觀后感2022
《感動中國》“龍鱗裝幀”版宣傳片發(fā)布,翻開頒獎辭和影像,每一片“龍鱗”背后是所有感動中國獲獎人物的名字和影像。他們的事跡感人至深,人格力量震撼人心。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感動中國人物朱彥夫觀后感,歡迎閱讀!
感動中國人物朱彥夫觀后感1
百善孝為先。朱彥夫是出了名的孝子,他不愿待在榮軍醫(yī)院,一是不想當“寄生蟲”,二是為了侍奉娘。吃飯時,娘不動筷子,他不碰碗。說話時,娘嗓門高起來,他頭會低下去。
就是這樣一個人人翹大拇指的大孝子,卻干過兩件“大不孝”的事兒。
從榮軍醫(yī)院回村不久,為幫村民掃盲,朱彥夫打算在自家辦個圖書室。房子騰出來了,買書的錢也湊齊了,可書架卻沒著落。朱彥夫想來想去,竟然打起了娘的壽材板主意。那時,農(nóng)村老人哪怕吃不飽、穿不暖,也要早早備好壽材板。這東西,在老人眼里金貴著呢。朱彥夫剛一張口,老人眼淚撲簌簌地掉:“什么都依你,這個不依?!?/p>
朱彥夫跟娘斗起心眼,一連幾天憋在屋里,不吃不喝,妻子叫他不答,弟弟叫他不理,老娘叫他不應。最后,還是娘讓了步。圖書室順利開張,他給娘磕了一個響頭。
娘去世時,朱彥夫又干了件不孝的事兒。1975年秋,75歲的老母親患肝癌晚期。當時,沂源剛開始推行農(nóng)村殯葬改革。莊稼人祖祖輩輩都是黃土埋身,哪個愿意讓一把火給燒了?
老人臨終前,拉著兒子的手,千叮嚀萬囑咐:千萬別把她燒了,要讓她入土為安。朱彥夫哭著答應了。
沒想到,老人一閉眼,朱彥夫就讓老大隊長張茂興去辦火化手續(xù)。張茂興不肯去,村里人也說,該讓老英雄的母親土葬。朱彥夫哽咽著蹦出一句話:“咱是公家的人,又是黨員,咱不帶頭誰帶頭!”
張家泉人都記得,送葬那天,朱彥夫用殘臂捧著娘的骨灰盒,聲淚俱下:“娘啊,兒子不孝,對不住您。等兒子到了那邊,再去伺候您!”
對自己的親人,朱彥夫“無情”得近乎殘忍。他不止一次對家人說:“咱家有特等殘廢這一個‘特’字就夠了,絕不容許再有一個‘特’字——特等公民!”
打從跟了朱彥夫,妻子希永就沒享過福。上有老婆婆,下有6個孩子,加上照顧朱彥夫,她天天忙得團團轉。朱彥夫當上支書后,希永的活兒更多了,但生產(chǎn)隊里她幾乎沒缺過勤,就是懷孕期間也沒落下。
“母親是日照海邊長大的,不會推獨輪車,常常連人帶車翻到一邊。”兒子朱向峰打小就看見,母親沒有閑的時候?!昂髞聿琶靼?,不是父親不心疼母親,而是要給鄉(xiāng)親們一個交代,在鄉(xiāng)親們面前說話有底氣?!?/p>
感動中國人物朱彥夫觀后感2
2010年2月27日,是朱彥夫一生最寒冷的日子,相守55年的妻子走了,他第二次失去了“手”和“腳”。
下葬那天,77歲高齡的朱彥夫執(zhí)意要給妻子披麻戴孝,因為在他看來,妻子不光為他生育了6個子女,而且還是他的“四肢”和“拐杖”,母親般呵護著他的生命。他哽咽道:“她就像照顧自己的孩子一樣照顧著我的生活?!?/p>
那年春天,朱彥夫在康復醫(yī)院邂逅了一位姑娘。她叫希永,剛好20歲,身材高挑,面龐白凈漂亮。第一眼看到朱彥夫這個奇怪的“肉轱轆”,她嚇壞了,看都不敢多看一眼。
那是一個崇敬英雄的年代。善良的希永聽人說,朱彥夫是抗美援朝的功臣,便動心了:能為英雄做點什么呢?
希永有個姑父叫武憲德,時任沂源縣民政局局長,正張羅著給這位戰(zhàn)斗英雄找對象。
“既不能嫌棄殘疾人,還得善良勤快會持家?!卑催@個標準,武局長一連說了好幾個都沒有說成。一個偶然的機會,武憲德想到了他勤勞聰慧的內(nèi)侄女希永。
憋了好幾天,武憲德試探著給內(nèi)侄女做媒,沒想到,希永竟然爽快地同意了,理由很簡單:“朱彥夫是人民功臣,沒人照顧不成。”
愛情來得有點突然。1955年9月,希永與朱彥夫喜結連理。第二年,她跟著這個“無肢青年”回到了貧瘠的小山村。
希永萬萬沒有想到,婚后的生活會如此艱難。
每天天不亮,她就得起床,為丈夫熬藥、穿衣、洗臉、裝假肢,幫丈夫如廁,伺候完丈夫還得伺候年邁的婆婆。上工號一響,她又要和村民一道下地干活掙工分。
別的媳婦懷孕了有人照顧,希永懷孕了還要照顧丈夫和婆婆。她前后生了6個孩子,每次臨產(chǎn)前,都要挺著大肚子,把水缸挑滿,把衣服洗完,備好豬食雞料,再攤上幾十斤煎餅……
1960年的春天,村里遭遇大饑荒,希永把能吃的東西先端給婆婆和丈夫,再端給孩子,自己則背著家人大把大把吃槐花,臉腫了,眼睛只剩下兩道縫。朱彥夫心疼她,每次吃半碗留半碗,讓希永吃,可她說啥都不肯吃。
最苦的還是心里。或許是因為頭部留有彈片,朱彥夫性格有時比較暴躁,往往會因為一些小事發(fā)脾氣。一次寫作時,因妻子進門打斷了他的思路,他趴在床上大喊大叫。有人私下替希永叫屈,她卻說:“我再苦,還能有老朱苦?”
“妻子這輩子沒享過一天福,她把自己的青春、熱血和健康全都獻給了這個家,她守護我的生命,為婆婆養(yǎng)老送終,一手帶大了6個子女,她是我們朱家的恩人?!边@是朱彥夫對妻子的評價。
受母親言傳身教,子女們都很孝順。只要有時間,他們就會聚到老人身邊。
生活在這樣的家庭,即便身體殘缺也幸福!
感動中國人物朱彥夫觀后感3
生命不息,沖鋒不止。近日,時代楷模朱彥夫同志的先進事跡傳遍大江南北。一個在戰(zhàn)場失去四肢的鐵血漢子,一個身殘志堅的農(nóng)村帶頭人,一個挑戰(zhàn)人類極限的精神楷模,朱彥夫用自己不平凡的事跡和精神力量感染了無數(shù)人。
在1996年山東省委發(fā)出的向朱彥夫學習的決定中,提出要學習朱彥夫的“四種精神”,這就是奉獻犧牲精神、奮斗拼搏精神、公仆精神和嚴于律己、立黨為公、勤政廉潔精神。時至今日,朱彥夫精神又有了新的含義,全國掀起學習“朱彥夫同志先進事跡”的熱潮,號召大家學習朱彥夫無比堅定的理想信念、一心為民的高尚情懷和敢于擔當?shù)膶嵏删瘛?/p>
專訪了數(shù)位全國各地農(nóng)村黨支部書記和基層干部,看看在他們心中,是如何理解和學習朱彥夫精神的。
作為一名基層村書記,我要時刻將朱彥夫的奉獻犧牲、頑強拼搏、人民公仆和立黨為公這“四種精神”作為一面鏡子,細照、深學、篤行,為建設美麗定山奉獻自己的一切。
村看村,戶看戶,莊戶人就看黨支部!好的支部書記就是“領頭雁”,能讓村民心里像吃了秤砣一樣踏實。我們要向朱彥夫書記學習,一心為村民生活著想,把全部精力奉獻到新農(nóng)村建設和城鎮(zhèn)化發(fā)展上。
我完全可以想象,朱彥夫同志多次經(jīng)歷生死考驗而存活下來,他一定是大徹大悟的人。他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獻給家鄉(xiāng)父老,也是對逝去戰(zhàn)友的最好回報。我曾是一名和平年代的戰(zhàn)士,今天已在村書記的崗位上工作了十八年,一定會以朱彥夫同志為榜樣,把富民強村當作自已最大的價值追求。
朱彥夫同志先進事跡像一盞明燈,點亮了我前進的目標,點燃了扎根農(nóng)村務實為民的激情,我將用實際行動傳承和發(fā)揚朱彥夫精神,竭盡全力帶領全村父老鄉(xiāng)親走上群眾期望的幸福之路。
朱彥夫同志是基層黨員的一面旗幟,作為一名基層黨總支書記,我更應該學習朱彥夫與民心貼心,為民辦實事的精神,帶領全村上下迅速把朱彥夫精神轉化為具體的工作行動,真抓實干,為建設美好橋頭、美麗橋頭、富裕橋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p>
感動中國人物朱彥夫觀后感4
有這樣一位英雄的老戰(zhàn)士,他的名字叫朱彥夫,被譽為活著的“中國保爾·柯察金”。他的傳奇和事跡感動了無數(shù)國人。
朱彥夫出生于1933年7月,祖籍山東沂蒙山區(qū)。他1947年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參軍后不久,就趕上了兩場著名的大仗——孟良崮戰(zhàn)役和淮海戰(zhàn)役。解放戰(zhàn)爭中,他先后參加大小戰(zhàn)役、戰(zhàn)斗近百次,多次負傷,3次立功。
1950年12月,在朝鮮長津湖爭奪250高地的戰(zhàn)斗中,朱彥夫所在的連隊冒著零下30多攝氏度的嚴寒,與裝備精良的美軍兩個營進行著殊死戰(zhàn)斗。敵人每天在陣地上拋下數(shù)百顆炸彈,山頭被削去幾十厘米,捧一把地上的土就有十幾塊小彈片。在反反復復的陣地爭奪中,全連的戰(zhàn)友相繼犧牲,250高地上只剩下遍體鱗傷的朱彥夫一人。
面對敵人的再次沖鋒,朱彥夫把三挺機槍壓滿子彈,不停地換位射擊,死守陣地。而就在朱彥夫再一次給機槍上子彈時,眼前突然飛來幾顆手榴彈。他迅速抓起一顆扔向敵人,又抓起另一顆剛扔出手,就聽到“轟隆”一聲巨響,眼前一道火光,隨后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不知過了多久,鉆心的疼痛將朱彥夫從昏迷中喚醒,身體已經(jīng)被厚厚的雪花覆蓋,他想大聲喊,但喊不出聲;想伸開手,手指早已被凍壞。他一次次用冰冷的拳頭搓揉雙眼和臉部,想把沾在臉上的冰涼的東西去掉,但拳頭不聽使喚,又饑又渴之下,他索性將這個異物吞下,后來他才知道,那是被手榴彈炸出來的自己的左眼球。
出于對生命的本能渴望,朱彥夫咬緊牙關,開始在冰冷的雪地上艱難地挪動軀體向前爬行。不知爬了多久,昏迷了多少次,朱彥夫終于被兩名志愿軍戰(zhàn)友發(fā)現(xiàn)救起,緊急地送往戰(zhàn)地救護所救治。
由于朱彥夫的傷勢太重,他被輾轉送回國內(nèi)接受治療和手術。在長春軍醫(yī)大學附屬醫(yī)院,朱彥夫先后進行了47次手術,昏迷了93天,流出體外的腸子被塞了回去,醫(yī)生把他從鬼門關拉了回來。
朱彥夫醒來后,發(fā)現(xiàn)自己的雙手和雙腿都沒有了,痛心至極,滿腦子都是輕生的念頭。想餓死,但護理人員按時往他嘴里喂食物;想跳樓,但沒有手腳連窗臺都爬不上去;想吃安眠藥睡過去,好不容易攢起8片安眠藥,吃下去卻沒能把自己“解決”掉。朱彥夫自殺了三次,都沒有成功。
還是醫(yī)生的一句話點醒了朱彥夫:“你的命是我們用幾個月的時間,千難萬難,硬從死神那里奪回來的,你有什么資格不珍惜?”從此,朱彥夫打消了自殺的念頭。
嚴酷的現(xiàn)實是,他的雙腿從膝蓋以下被全部截去,雙臂手腕以下被鋸掉,左眼成了空洞,右眼視力也下降到0.3。一個沒有四肢、沒有左眼的特等傷殘軍人,怎樣才能生存下去啊!
雖然國家對像朱彥夫這樣的特等傷殘軍人有切實的優(yōu)待和撫恤保障,但朱彥夫認為自己“無手無腳仍是軍人”,他不甘于成為一個躺在床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廢人。1956年,他放棄在條件優(yōu)越的醫(yī)院療養(yǎng)康復,毅然回到了故鄉(xiāng)山東省沂源縣西里鎮(zhèn)張家泉村。
感動中國人物朱彥夫觀后感5
朱彥夫同志是山東省沂源縣西里鎮(zhèn)張家泉村人,1933年7月出生,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一級傷殘軍人。1956年,他主動放棄榮軍休養(yǎng)所的特護待遇,開拓新的人生之路。1957年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帶領全村群眾治理荒山、興修水利、發(fā)展教育,經(jīng)過25年的艱苦奮斗,使全村群眾逐步擺脫貧窮落后狀態(tài),過上溫飽殷實的好日子。2014年3月31日,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睒s譽稱號,5月16日第二次被授予“全國自強模范”榮譽稱號。
(一)自費辦起山村圖書館和第一所夜校
1957年,那時的張家泉村是出了名的窮村,老老少少識字的沒幾個。朱彥夫意識到要改變村里貧窮落后的面貌,必須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質(zhì)。朱彥夫決定在村里建個圖書室,但是,當時的條件異常艱苦,他拿出微薄的撫恤金,置辦圖書,創(chuàng)辦圖書室。又辦起了山村里的第一所夜校,教群眾識字。他親任教員,為了在黑板上寫字,他把粉筆上套上彈殼,用兩只殘臂夾著寫字,彈殼扎進殘臂鉆心的疼。夜校離家很遠,朱彥夫每天拄著雙拐,拖著17斤重的假肢,天天晚上風雨無阻。
他的心血沒白費,在2年多的時間里,100多名學生從夜校走出,成為張家泉村建設的中堅力量。此后各生產(chǎn)隊、大隊的歷任會計,都是夜校的“畢業(yè)學員”。
(二)棚溝造地,向山溝要良田
張家泉村兩山夾一河,村邊的趕牛溝、臘條溝、舍地溝,把農(nóng)田分得七零八落。尤其是最大的趕牛溝,常年洪水沖刷,溝里亂石如陣,寸草難生。
要脫貧,先改地。朱彥夫作出一個大膽的決定——棚溝造地,用石頭把溝棚起來,上面填土,讓農(nóng)田連成片;下邊淌水,洪水來了也沖不了地。朱彥夫說:“不干,溝還會一年年荒下去;整起來,就是咱村的糧囤子。講困難,我這個殘廢都不怕,你們還怕啥?”一番話,說得人人面露愧色。士氣鼓起來,發(fā)展就有了希望。忙完秋收,張家泉人開進了“趕牛溝”。镢刨鍬挖,筐抬車推,一干就是一個冬春。
一個冬春下來,搬了2萬多方土石,建成了1500多米長的暗渠?;膹U了的趕牛溝,變成了40多畝平展展的良田,當年增產(chǎn)糧食5萬多斤。舍地溝、臘條溝也變成了70多畝良田,直到現(xiàn)在仍給村民們帶來了巨大的經(jīng)濟效益。
(三)修建大口井,解決山村缺水問題
張家泉是個缺水村,直到上世紀60年代末,別說澆地灌溉,吃水都是難題,為了吃水,村民得跑幾里山路。
朱彥夫請來水利專家,翻山越嶺,數(shù)不清摔了多少跟頭。水源找到后,他天天靠在打井工地,現(xiàn)場指揮。數(shù)九寒天,張家泉的打井工程熱火朝天。打到10米多,井底開始見了水。朱彥夫放心不下,非要下井看看,混合了斷肢創(chuàng)面上磨出的血水,生生把假肢和斷肢凍在了一起。
經(jīng)過一個冬天,一眼深6米、東西寬24米、南北長33米的大口井終于竣工了,張家泉村有了歷史上的第一眼大口井。此后的兩個冬天,朱彥夫帶領鄉(xiāng)親們一鼓作氣,又打出兩眼大口井,修建了1500米長的水渠,徹底解決了村民用水匱乏和無水澆田問題。
(四)奔波7年,張家泉村用上電燈
1971年,朱彥夫開始為張家泉架電而奔波。沒想到,這場“仗”整整打了7年。架電器材短缺,供電部門愛莫能助。他利用一切外出機會,到處聯(lián)系架電器材,原本要兩個小時卸一次的假肢,經(jīng)常一捆就是十幾個小時。
7年間,朱彥夫拖著殘疾的身體,先后乘火車跑上海、南京、勝利油田、陜西聯(lián)系材料來解決村里的用電問題。有太多這樣的酸甜苦辣,但終究,兩萬多公里的奔波,換回了15公里的架電材料。1978年張家泉村結束了點油燈的歷史,成了全鄉(xiāng)第一個用上了電燈的村。
(五)清廉公正,用撫恤金接貧濟困
六七十年代的張家泉村,家家日子過得都很苦,有的吃不飽、穿不暖,有的無錢看病。只要朱彥夫知道的,他必會想方設法盡力去幫助鄉(xiāng)親渡過難關。
村民褚秀才兄弟五個,家里人多地少,經(jīng)常吃了上頓沒有下頓。1971年,家里實在是吃不上飯了,四弟餓得干瘦如柴。朱彥夫了解到情況后,回到家立即讓妻子送去五六十斤地瓜干,成了褚秀才一家人的救命糧。
朱彥夫當村書記期間,出出進進為村子里辦事,從來沒有在村子里報銷過一分錢,幫村子看水利的、架電的上級來人,沒有地方吃飯,都是他掏錢在自己家招待。25年來,他不僅沒有在生活待遇上向組織伸過手,而且多次謝絕組織的照顧,主動用自己微薄的撫恤金為集體辦事情、接濟困難群眾。
朱彥夫同志14歲參軍,18歲失去雙手雙腳和左眼,昏迷93天,動過47次手術,卻以驚人的毅力,實現(xiàn)了生活自理。面對群眾的期望和家鄉(xiāng)的落后面貌,他挺身而出,勇挑支部書記的重擔,與群眾同甘共苦,在張家泉村山山水水間,都深深地印下了他立行、跪行、爬行、滾行的“痕跡”。幾十年的艱苦奮斗,換來了張家泉村“山上松樹帶帽、山下林果纏腰”的景象。這都源于朱彥夫同志一心為民、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懷,源于他對祖國滿腔熱血、對鄉(xiāng)親們一片真情。
感動中國人物朱彥夫觀后感2022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