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體觀后感3篇
超體觀后感3篇
超體觀后感1
周六去看了《超體》,感覺很震撼,觸動心靈。沒有及時寫下感受,今天寫來有些情節(jié)似乎已經(jīng)開始有些遺忘。
影片伊始,我感覺有些恐怖,尤其是那位西方男性被韓國黑社會頭目逼著吃下藍色CPH4,立刻從萎靡變得很亢奮,那一瞬間我以為這是一種新型的毒品,以為是恐怖片或者犯罪片。隨著影片的展開,發(fā)現(xiàn)完全不是這么回事。當Lucy體內(nèi)的CPH4被撞破,進入她的體內(nèi)時,她的用腦率開始提高,在醫(yī)院給媽媽打電話:我感受到了萬物。那時我的眼淚就忍不住流下來了,完完全全是因為身同感受。
今年“十一”假期,去泰山禪院閉關(guān),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關(guān)房里,觀“有念”“無念”,在黑暗中單純的與最真實的自己相處,感覺是那么的細微,清晨能聽見關(guān)房外的鳥鳴,深夜能聽到附近民居的狗吠,于是你知道白天黑夜,一日復一日,這是在平時的生活中完全被忽視的體驗?;蛘哒f你從來沒有好好地聽當下的一切聲音,以及知道自己在聽,你的頭腦中一直充滿著過去、未來,各種各樣繁雜的、有的沒的想法。閉關(guān)第三天,打坐中一瞬間進入了契入了空性,那時我感覺我的身體沒有了,確切的說“我”沒有了,我和周圍的黑暗連成一片,“我”不斷地擴展,我是房子,我也是泰山,我是泰山腳下的樹,我也是樹上的鳥——我感受到了萬物。我和萬物是一體的,不分彼此,我從無始劫以來就存在,從未消失,這也對應了片尾Lucy說的:I am everywhere。
Lucy在說“我感受到了萬物“這一句時,前后還談了很多她的體驗,她感受到風、空氣,母親親吻她的感覺,以及1歲時的記憶。不深究記事前,就是記事后很多的體驗我們都感受不到,因為如上所說,我們沒有活在當下,每時每刻的思想都在飄忽,你失去了很多當下的體驗,也許這樣你已經(jīng)失去了自己大部分的人生。
第二次落淚,是Lucy隨著用腦率提高,她開始可以突破時刻的限制回到過去、或者去其他地方觀察和感知其他人的生活狀態(tài)和想法。某種程度上這也對應著我的體驗,孩童時,我就不相信宇宙之大只有人類這一種高靈類的物種,而時間到底是什么?一直也在思考。有時在打坐中,也會有類似Lucy的體驗,穿越時空接觸更多,在感知未來的部分,很多驗證也是準確的。但對于這一部分,我本人向來是比較隱晦的,除了我本身并不追求這個之外,還在于大多數(shù)世人對此是持否定甚至是嘲笑的態(tài)度,人類文明發(fā)展到現(xiàn)在,名利、金錢和欲望成為了主流的追求,背后的驅(qū)使是人類自我的膨脹,不相信宇宙中其他萬有的存在。諸不知人可能是很渺小的,只是滄海一粟,也許越放下、清理欲望,得到的就更多。在很久前,我終于可以面對自己這樣的暫且稱之為“超能力,也知道自己不是異類,當時的感覺就是落淚,而今看到這一幕,勾起我那時不再排斥、接納自己的感覺。
第三次落淚就是影片的結(jié)尾,Lucy說“I am everywhere”,想到張德芬書中所寫: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你是什么樣的人,你就吸引什么樣的人,境隨心轉(zhuǎn),沒有意外。
片中印象深刻的還有一個片段:Lucy將刀插在黑社會頭目的雙手上,說:我感知到人類內(nèi)心最深處最原始性的限制,疼痛的感知讓你無法知道自己是誰來自何方…關(guān)于這一點,我的理解是,人類大部分時間都是被情緒浪費,所謂情緒都是二元對立,歡樂之后必然是痛苦,興奮和低落一定相伴而生。如果給讓人不舒服的情緒定位為“負面”,那么這些負面情緒的產(chǎn)生很大的根源來自于恐懼,恐懼限制了我們,讓我們認不出自己,也不相信自己,而恐懼最直接的表現(xiàn)就是“痛”,因此Lucy當時說出了這樣的話?;钤谇榫w里和活在當下是相悖的,對于如何做?也許《金剛經(jīng)》給出了最好的注解: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很少有電影愿意看第二遍,但是這一部,我希望再回味。
超體觀后感2
經(jīng)過漫威大張旗鼓的擴張,超級英雄電影已經(jīng)成為了一個類型而存在。于是,現(xiàn)在每年都有三到五個超級英雄在銀幕上拯救世界??墒?,是不是每一個擁有超能力的人都必須去拯救世界呢?顯然不是。電影老頑童呂克-貝松的新作就是這么一個反常規(guī)的電影。片中斯嘉麗-約翰遜飾演的露西,和蜘蛛俠、綠燈俠、美國隊長一樣,都因為一個意外而獲得了超出常人的體能和腦力。不過和那些超級英雄能力越大責任就越大背道而馳,露西不僅沒有去拯救世界,還多少陷入了迷茫。
普通人獲得超能力,可以有各種各樣的途徑,可以變異、可以被注入特殊物質(zhì)、可以接觸外星神器?!冻w》的途徑貌似比這些漫畫里的想象更科學一點----大腦開發(fā)。人類大腦通常只被開發(fā)了十分之一,這既是一個常識,也是讓大家念念不忘的梗。幾乎所有人都曾幻想過,如果自己的大腦的開發(fā)程度比別人高,達到20%、50%,甚至是100%時將會如何無所不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象,至少99%的人都不會覺得自己的大腦開發(fā)比提高后,就得去鉆研尖端數(shù)理化哈。大家幻想的八成是賺大錢、打怪獸、逞英雄之類吧。
呂克-貝松拿大腦開發(fā)做起文章,讓大家看到了他自己的想象。而且他想得還蠻細的,把大腦開發(fā)的程度分成了不同的階段。20%的時候會怎樣,50%的時候會怎樣,99%的時候會怎樣,都進行了展示。于是影片最大的懸念就是等開發(fā)度終于抵達100%的時候,女神露西究竟會變成什么樣。用非常具體的數(shù)字來引領(lǐng)故事,就像給觀眾設(shè)置了倒計時一般,緊緊抓住注意力,緊繃神經(jīng)。
《超體》能夠取得北美1.26億,全球目前4.12億美元的票房成績,成為僅次于《通緝令》和《古墓麗影》之后的以女性為主角的動作片票房第三位,主演斯嘉麗-約翰遜功不可沒。斯嘉麗-約翰遜成名很早,被好萊塢認為是美貌、性感與演技兼?zhèn)涞臐摿χ恰?墒恰短映隹寺u》的票房失利,使她沒能一躍成為好萊塢一姐。隨后,她成為了文藝女神、性感女神,總之是千百萬男影迷心中的女神。
隨著《美國隊長》和《復仇者聯(lián)盟》的熱賣,斯嘉麗-約翰遜出演的配角黑寡婦成為了近幾年最成功的漫畫改編電影中的女角,甚至超過了更早改編的貓女。斯嘉麗-約翰遜重新得到了商業(yè)上的肯定和青睞。據(jù)說盡管她不是超級英雄里的主角,漫威仍然樂意開出世界第一的身價來保證她繼續(xù)出演黑寡婦。她終于成就了自己的票房號召力?!冻w》就是對斯嘉麗-約翰遜這份“蹭”來的號召力的檢驗。本片除了摩根-弗里曼和崔岷植這樣的戲骨來幫襯之外,沒有別的票房級明星助陣。女神斯嘉麗獨挑大梁,將黑寡婦的光環(huán)引入了這個大腦被開發(fā)至極限的女人。于是,女神不去拯救世界也無所謂呀。反正宅男們已經(jīng)被女神拯救啦。
超體觀后感3
如何界定一部科幻片?什么才是科幻片?怎樣區(qū)別軟、硬科幻?是不是帶著科學內(nèi)容的作品都是科幻題材?......
這是我看完一些影評之后,迫切地想糾正一些人腦子里面,我認為不健全的認知時,所想到的切入性的基本問題。
然而鑒于本人不才,琢磨了半天怎么論證現(xiàn)在的科幻片到底是指什么,最后卻把自己繞進去了。(一部科幻片也好 ,愛情片也罷,好看與否取決于觀者的認知和體驗,共鳴??苹门c否,是根據(jù)不同人的不同認知界定的。)
本片的故事主線非常簡單,無非就是女主角開掛升到滿級,一路上虐小號的路子。不過披上了呂克貝松這位好萊塢外籍導演的名號,整部一個半小時的電影,帶著種種似曾相識的酷炫,一股腦上來的各種哲學討論,做了一個很唬人的演繹——腦洞開到100%,會是啥樣。
其實就像一本偵探小說,猜死了誰并不重要,關(guān)鍵是分析作案手法。本片并沒有嚴謹?shù)陌凑湛茖W知識進行,而是對導演對這一科學主題的一種哲學解讀,或如同電影里所說的,沒有科學依據(jù)的一種假說。影片一開始便隨著說任何事情都顯得很有道理的摩根弗里曼一起,把觀眾帶入了一個導演塑造出來的科學觀念當中進行,整部影片既是架設(shè)在這個腦使用率突破平常會怎樣怎樣的構(gòu)想來實現(xiàn)的,而各種后來女主角表現(xiàn)出來的“技能”,都是基于此——導演的設(shè)想,就如同一部科幻作品,基于作者的構(gòu)想,或者一條科學理論,由科學家的理論證明一樣,是建設(shè)在對其個人認知的理解的闡述。而正因為如此,本片,如同影片里所說,也如同各種科幻作品,一種別人表達的假說,不存在扯淡不扯淡的問題,只存在觀眾或去認知的人,能否理解并認同的問題。
然而令人頭疼的是,不同人對同一事物的理解的不同,總會產(chǎn)生分歧,就好比影片中露西對世界的認知于我們“平常人”有很大的不同。如果我們的腦使用率超過了某一限定值,我們所表現(xiàn)出來的新的進化的行為,是否會和片中一樣?不得而知。所以只靠“想”這種行為的內(nèi)容,對于廣大的認知層次不同的觀眾群來說,很難得到統(tǒng)一的回饋。
再打個比方,即便地心引力那么精彩的電影,也會有人卻不厭其煩地扣出所謂的缺陷,來證明自己的認知方面的優(yōu)越與正確。更何況,呂克貝松這種法國導演,滿滿的浪漫情懷,在科幻題材電影的指導中,加上導演信手捏來的動作戲份,很難去鎖定本片真正要表達的內(nèi)容,也便很難去客觀地按照類型片的模式去評價這部電影。
我覺得本片挺好看。
無論是選擇對本片是圍繞”時間是唯一度量“這一課題基礎(chǔ)上展開的故事的評判,還是單純地選擇觀賞一部由怎么拍都有這個殺手不太冷的影子的導演的作品的欣賞,抑或只是對任何不熟悉的觀念的盲目否認而刷存在感,無論怎樣的一種觀影方式,所有爭論的必要卻是沒有意義的,就像影片中露西能感知到細胞的核心,而我們對待事物的偏好,不過是人認知不同的區(qū)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