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圖騰》讀后感 
《狼圖騰》讀后感 
自古以來,狼一直扮演著一個兇惡狡詐的角色,什么狼狽為奸、狼心狗肺,好像只有狼這個字眼才能更好的詮釋“壞”的含義。而《狼圖騰》卻不一樣,它沒有通過人們長期形成的偏見來看待狼,而是描繪了一個獨有魅力,一個雖聰明但不狡猾,一個神奇讓人驚嘆的草原精靈。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觀后感,供大家欣賞閱讀。
篇一:《狼圖騰》觀后感
廣闊無邊的草原也曾有虎豹,但在漫長的歲月中它們都被無情地淘汰了。
狼是智慧的。 點、埋伏、攻擊、打圍、堵截,組織嚴密,很有章法。.在狼與人的爭斗中,這種智慧也隨處可見。
狼是勇敢的。狼從來都不畏懼死亡,它們?yōu)榱藳_垮馬群,不惜犧牲老弱的狼去撕破外圍壯馬的肚皮,與馬同歸于盡。
人類社會的精神和性格日漸頹靡雌化的今天,《狼圖騰》這一部以狼為敘事主體的小說,真正揭示了人性與狼性。千百年來,人們畏狼如虎、憎狼為災,漢文化中存在著太多對狼的誤解與偏見。正如書中的主人公陳陣所說:起初我以為狼只是喜歡群居的野獸,憑借著數(shù)量的優(yōu)勢撲捉一些小動物,茍且存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一種生物而已。在我心目中狼的地位是很尷尬的。兇猛不及獅虎,速度不及獵豹。同為食肉類哺乳類動物,他們只能去欺負弱小的狐貍、豺狗。它的存在也只是為了襯托虎豹們的勇猛,就好比一部電影,它永遠只能做配角。
狼,懂得知己知彼,尊重每個對手,在每次攻擊前都會去了解對手,而不會輕視它,所以狼一生的攻擊很少失誤;狼,懂得同進同退,雖然通常獨自活動,但卻是最團結的動物,你不會發(fā)現(xiàn)有哪只狼在同伴受傷時獨自逃走;狼,懂得順勢而為,知道如何用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回報。狼,是世上第一大兵家,是最有智慧的軍事天才。
千年來的傳統(tǒng)思想相悖。也許在農(nóng)耕條件下發(fā)展的華夏文明,華夏子女永遠不可能將狼作為自己的信仰。狼的貪婪、兇狠、狡猾,我們永遠不能接受,但我們欠缺的,就是狼的精神。正因為我們沒有這種精神,使我們的社會發(fā)展有了局限,我們才需要狼。
篇二:《狼圖騰》觀后感
狼圖騰 ,草原魂
——讀《狼圖騰》有感 一部《狼圖騰》展現(xiàn)了草原人與草原狼之間的微妙情感,而這種情感既有陳陣與小狼之間的默默溫情,又有以畢利格老人為代表的一批原著草原人與狼斗,打狼,但絕不滅狼的情懷。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深入,狼作為這部小說的主角之一,作者對其精神的闡述不斷豐富:智慧、頑強、忠誠、團結無私、充滿個性、不卑不亢??使我在思想和情感上都受到了更大的觸動。
首先狼是智慧的。開篇就是一個草原狼圍捕黃羊的大戰(zhàn)役,波瀾壯闊,動靜結合,一氣呵成。真正的作戰(zhàn)時間不過十幾分鐘,但作戰(zhàn)前狼群耐心的伏擊、精妙的設圍、細致的觀察,好像在實踐孫子兵法,‘多算勝,少算不勝’。營造了“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壓抑、緊張而又亢奮的氛圍;而作戰(zhàn)時的迅雷不及掩耳、放掉還有戰(zhàn)斗力的黃羊而擊其余部分的智慧,頗有些卑鄙卻極其實用的狼抓黃羊的絕招,又讓我們拍案叫絕,贊嘆不已。這動靜之間,無不體現(xiàn)了草原狼卓越的智慧。在書中我們還看到狼為了其他的同伴能夠吃到羊,而甘做梯子,讓其他的狼從自己的背上“飛”入羊圈而自己先看著,這就是一種犧牲精神,更是一種智慧的體現(xiàn)。幾乎可與人媲美。在生活中,他們會運用各種各樣的本領與智慧來克服生活中遇到的種種困難。
人不是狼,但我們的確可以從狼身上借鑒很多東西,但學習草原狼也不能拘泥于具體的戰(zhàn)術,而是要鍛煉自己勤于思考、善于應用策略的能力。
狼是有耐性的,是頑強的。狼在打擊捕獵行動中絲毫不對自己的任務感到厭倦心煩,相反它們從不毫無目的地追逐或騷擾獵物。看上去他們好像只滿足于做觀察者,實際上卻在對追捕的獸群中每個成員的身體狀況和精神狀況加以綜合分析。黃羊是草原上跑得最快的動物,連狼都不及它。有時候,一條狼為了追一只黃羊,都能追得吐血。但是,黃羊依然是狼的食物來源,這就源于狼的耐性。通常來說,在白天,一條狼盯上一只黃羊,先不動它,一到天黑,黃羊就會找一個背風草厚的地方臥下睡覺,這會狼也不動它。一晚上狼就是不動手,趴在不遠處死等。天一亮,黃羊憋了一夜的尿,跑不動了,狼瞅準機會就沖上去猛追,這樣,獵物便到手了。狼所具有的這般耐性,令人嘆服,也值得我們學習。正如書中畢利格老人所說的“天下的機會只留給有耐性的人和獸。”當搬遷時,小狼寧愿被勒死也不屈從,讓人感慨訓老虎易,訓小狼難。
狼是團結的。這種團結是在千百年實地作戰(zhàn)的經(jīng)驗中得出的生存之道。 狼爭奪食物的戰(zhàn)場就是死亡的前線,群狼有組織、有紀律、有忍耐、有章法、有配合,在頭狼的指揮下,從容作戰(zhàn),不搶功,也不貪利,個個兇猛強悍,殺氣騰騰,這種氣勢就壓倒了弱者。在雷電和黑暗的掩護下,狼群以飛箭的速度直插馬群中央,隨即中心開花,然后急轉(zhuǎn)掉頭,又沖向四周的馬群,把馬群沖的七零八落,沖成了最有利于狼群各個擊破的一盤散沙。暫時后撤的狼群行動有條不紊,它門不急于去吞食已經(jīng)倒斃的獵物而是趁馬倌和兒子重新整隊的時候,分頭追殺東南方的散兵游勇。在戰(zhàn)斗中,每只狼都有自己的任務,任何狼都不能擅離職守。整本書中,發(fā)狠報復的狼對馬群的廝殺是我印象最深的一個情節(jié)。由于外來人瘋狂的掏狼崽、打狼,在一個大風雪天,狼來報復了。在狼王的指揮下,狼群發(fā)瘋了,發(fā)狠了,整個狼群孤注一擲,用蒙古草原狼的最殘忍、最血腥、最不可思議的自殺性攻擊手段,向馬群發(fā)起總攻。一頭頭大狼,特別是喪失狼崽的母狼,一口咬透馬身側(cè)肋后面最薄的肚皮,受驚的馬為了甩掉狼,會發(fā)瘋地用后蹄蹬踢狼的下半身,一旦踢中,狼必然骨斷皮開,肚破腸流。但,馬的這一舉動無疑給狼牙狼身加大了撕拽的力量,有可能被猛地撕開肚皮,置自己于死地。一條被馬蹄踢破腹部、餓瘋了的公狼,爬向倒地未死的馬,撕咬著??只要它的嘴還在,牙還在,它就不管自己有沒有肚子,照吞不誤。這是狼在臨死前最痛快最慘烈的最后一次晚餐。
而在平時,在廣闊無垠的曠野上,一群狼踏著積雪尋找獵物。 力最大。最為開路先鋒它率先沖開一條雪路,以便讓后面狼保存體力。 現(xiàn)代社會是競爭的社會,也是合作的社會,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單靠一個人的力量是無法把工作做好的。
人和狼就在微妙的關系中生活了數(shù)千年。
然而,這一切被一些自以為是,自命不凡的人破壞了。他們開著大馬力的吉普車,抗著射程極遠的步槍肆意捕殺那里的草原狼,并樂此不疲。當我看到一匹大狼被一輛吉普車狂追了20公里,費盡了最后一點力氣,帶著不屈的眼神轟然倒地的那一刻。我再也讀不下去了。這時的狼是英雄,而人,成了最卑劣的動物。人對草原的過度使用,對動物的過度捕殺,使草原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惡化。當幾十年后幾個知青再回到草原,草原已經(jīng)面目全非,沒有了當年的美景,沒有豐美的草場,沒有執(zhí)掌草原的狼,沒有了天鵝湖,沒有了馬群,沒有了蒙古包,沒有了游牧生活,增多的是摩托,汽車,圈起來的草場,固定的住所,人口和過度放養(yǎng)的牛羊,沙化了的草場。 亦是草原人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時也是自己在對大自然索取中的欲望和貪婪的一種約束行為。所有的索取無度必定受到自然法則的懲罰,遭到大自然的反噬。
以一些外來蒙古人和草原盲流為代表的信仰缺失者,他們?yōu)橹\取私利,肆意妄為,將狼的食物據(jù)為己有。這一惡行直接導致狼群由“圍獵黃羊”變?yōu)?ldquo;圍獵軍馬”,而在狼群追殺馬群中,巴圖意外身亡??此?ldquo;天災”的背后卻是“人禍”所為的惡果。人逼狼為禍,狼不得不禍。同時,以包順貴為代表的一批信仰喪失者,為保護馬群,為盲目追求農(nóng)耕地的開墾,在草原開始推行農(nóng)耕,對草原狼進行大規(guī)模的獵殺即“滅狼”行為。他們不再采用原始的木棒打狼的手法,現(xiàn)代化的軍車配備軍用槍是他們捕殺的手段,他們“穿著”現(xiàn)代化的外衣,打著“新興觀念”的幌子,做著違背自然規(guī)律的殘忍“表演”。隨著最后一只狼王的倒地死去,黃羊的肆虐,水草的消逝,草原的沙化也隨之而來。恩格斯曾警告: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
《狼圖騰》是對我的一次洗禮,閃爍智慧狡猾的光芒,我喜歡向往著狼的堅韌,狼的團結,狼的狡黠,狼的意志力和狼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