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吉他拾音器的介紹
木吉他拾音器的介紹
拾音器,又稱監(jiān)聽頭。監(jiān)聽拾音器是用來采集現場環(huán)境聲音再傳送到后端設備的一個器件,它是由咪頭(麥克風)和音頻放大電路構成。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木吉他拾音器的介紹,歡迎閱讀。
幾種常見的拾音器
1.響孔式(sound-holetransducer)通常是線圈式,近年有使用微型強效磁鐵的。安裝即是在響孔邊緣固定,故有運送琴?時可能碰撞位移的疑慮。這個型式影響原音色有兩個部份∶本身重量抑制面板震動,與拾音器減少響孔可供空氣?震動時可移動的面積。這種型式對於弦的3D位置(也就是包含高度變化)震動表現較佳,在替代調弦法使用時?較低的低音弦張力下也能維持不錯的敏感度。
以上兩者是在聲音擴大時對於回授(feedback)有較佳的抵抗性。
2.接觸式拾音器∶一般昵稱為吸盤,把它想像成為聽診器也可,安裝方式為接觸吉他內部面板一部份,如此可以得到很自然的聲音,但因為安裝位置不同,所得的聲音也不同,這類拾音器在位置的選定上較費工夫,而重量通常有限下,影響原來音色不多。
3.下弦枕式(undersaddletransducer,簡稱UST)∶這個是最保險的安裝方式,一來不易產生回授;二來安裝的拾音器不易?
?因受到外力產生位移。此型式因為安裝位置在下弦枕跟琴橋間,會因其材質硬度略影響吉他原來的音色。較早期?的壓電式通常材質較硬,影響原音較不明顯,但輸出的聲音略不自然,較後期的UST效果在影響原音跟輸出自然?程度上跟壓電式相反。下弦枕式對於吉他弦震動部份表達較好。
4.內部麥克風∶其形式為以小夾子固定於力木(brace)上,以彎頸(gooseneck)調整位置與角度。通常需要特別的供電方式給麥克風。如此得到的聲音清澈有空間感,然而麥克風特性也較易回授。同時雖然具有麥克風特性,因為是內部安裝,所以聽起來跟使用外部麥克風收音不太一樣,嚴格說來聽來不是很像從外面聽到吉他聲音。
5.混合使用形式∶選擇兩個以上的拾音器,混合其聲音。以不同放大比例、頻段增減幅調整以尋求更好的效果,然而這種使用方式在考量的因素跟調整上需要更費心。
6.一般麥克風∶如果方法使用得當,效果將會是最自然、接近原音的。但表演現場有空間、設備等問題,在場務的能力跟現場收音上,將有時間跟現場狀況的考驗。
相關事項
1.一個吉他手在擴音應該注意到哪個環(huán)節(jié)?個人認為從琴、拾音器、導線到前級(含效果器,如果有使用的話),而空間跟PA或音箱是場地管理的責任。
2.理論上在敏感度夠、訊號未嚴重受損的情況下,越前端越重要。然而,現實使用上較明顯於表現能力的是拾音器本身與喇叭(或音箱)3.拾音器需要固定(或稱為永久)安裝嗎?頻率高者應認真考量。
4.有些拾音器的原理看起來,不同吉他差別應該不大才是?不盡然,弦的震動并不是只有弦本身,含琴頸、面板等都在共同震動中,差異由此而生。
5.高檔吉他舍不得安裝又如何?1.如也是常須使用不妨考慮2.若不常使用,有時好琴架個麥克風隨便收收都有不錯的表現。
6.窮人或學生社團,只能共用或借到陽春響孔式怎辦?陽春響孔式若能加上前級,其實就有相當的音色表現了。若還需要自然的聲音,或須收敲擊拍打聲,用舞臺麥克風以較拾音器小約半的比例另收一軌音混合即可交代。7.常見使用的效果器多為空間系∶reverb,delay,chorus等,常能有畫龍點睛之功、或是隱惡楊善之效。評估效果器的效果,尚須將空間跟人頭考慮進去,否則常常彩排跟實際出來就是不同。
8.信不信,有的拾音系統(tǒng)到PA有五段以上的增減幅調整(含gain與volume)很多不對的聲音是在這些調整產生。
9.EQ(equilizer)等化器,是常見將某頻段增減幅的功能,也常見於吉他前級中,很多初學者將其誤為拾音器使用是錯誤引用。使用有EQ的吉他前級,最好與場地音控達成共識,較沒有把握調整好那一端,暫且把EQ調平吧。
10.拾音器的數量,一加一的效果可能大於、等於、或小於二。調整、經驗跟相關知識很重要。
相關文章:
1.電吉他的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