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地控制混響效果
如何更好地控制混響效果
首先問題有基本的思維誤區(qū)——混音師是先知道想要什么,再倒推怎么做。從來不會是什么黃金準則,或者出現(xiàn)什么萬古不變的小竅門。學習啦小編今天就教教大家如何更好地控制混響效果。
拋磚引玉,之前因為有合作的活兒,所以上到好萊塢大師下到國內的前輩高人的工程都拆解過,這個答案的方式不會距離一線很遠,或者說本身就是一線最常見的工作方式。
在使用混響器的從始至終貫穿著幾個邏輯,我需要什么樣的聲音,我需要什么樣的空間,我的設計是否能被感知到,他可以分解成什么樣的混響元素。
變化的單混響模式
最傳統(tǒng)的思維,理念上是基于統(tǒng)一的空間,但是往往一個效果器預置并不能滿足。單混響往往會搭配DELAY來構建空間,DELAY或者與混響串聯(lián)或者并聯(lián)。也可以搭配很多的DELAY。比如十六分音符的3D DELAY,或者32分音符的3D DELAY,往往是作為構建早期反射和聲音體積來添加。或者2拍或者4拍的DELAY用來增加寬度于持續(xù)感,而本身混響也可以有很多的玩法,混向后添加均衡器來更好的控制混響的頻響,或者將一個混響套用到另一個混響中(串聯(lián)),一個提供早期反射和RT15一類的部分,而另一個混響則是“混響進入混響”的很發(fā)散的混響尾音。但是原則是是你知道你需要什么,而又足夠的效果器功底來改造一個作為基本素材的單一混響。
采樣混響在單混響模式中非常常見,粗略介紹一下。
采樣卷積——這是很時興的一種玩法,采樣卷積簡單說是采樣的混響脈沖曲線。他可以很容易的構建一個與原始廳堂類似的反射類型,由于所有的反射方式全部是實地采樣而成的混響脈沖曲線,但是采樣混響并不能很好的解決參數問題,就是當你調整參數的時候,原本的IR脈沖被扭曲變形,往往這樣做得不償失。我很喜歡使用IR混響作為環(huán)境混響或者特效,但是作為音樂制作中,我總習慣使用可調性更高的算法混響,可能世界上使用最多的混響廠牌是TC與lexicon都是算法混響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吧。同時,采樣混響往往會比算法混響占據更多的系統(tǒng)資源和更高的延遲,比如天殺的缺心眼的PRO TOOLS HD的延遲補償,最多只提供4000多個采樣點的補償,我的發(fā)送軌使用一個采樣混響再加上一個串聯(lián)的均衡器就直接超出了延遲補償范圍,于是一片混亂……
我用waves的IR 采樣卷積混響作為例子,看看混響脈沖是如何采集的。
這個采樣來自悉尼歌劇院
使用了左中右三只音箱來播放信號源
使用了三種mic制式來采集,分別是Neumann SKM-140 (ORTF),Soundfield SPS-422B 以及仿真人頭Neumann KU-100 dummy head 如下圖
以上就是一個悉尼歌劇院的音樂廳采樣,聽上去也是那樣的,但是舞臺上的點是無數多的,而每一個特定位置的發(fā)聲都會造成反射建立的不同,而廳堂采樣不可能考慮所有的可能性,所以作為采樣混響只能是像,而不可能是。
多混響模式
這會是一個龐雜的課題,我會順便介紹一些常見的混響特性。如果我們百無禁忌的使用混響,那么我可以用ROOM來提供整齊的早期反射,用來造成距離感與特定的空間感。我們的HALL可以作為主混響提供統(tǒng)一的空間,同樣看,短PLATE給我們帶來了沒有空間感的早期反射,而長的則帶來了華麗的擴散度色彩,門混響讓我們的軍鼓體積膨脹,彈簧混響卻有他獨有的時代感。DELAY?就像上邊說的,百無禁忌。我也可以不使用那么多的混響,有的時候混電子舞曲,我只是用各種DELAY,而如果是一個很紛雜的大編制樂隊我可能會用的混響種類很多。拆過的工程從幾個到十幾個到二十幾個混響的都有,所以其實當你需要某個元素來構建你的想法就去做,沒什么不可以的。
順手介紹幾種復古音樂上常用的比較特色的混響
彈簧混響:一根簡單的彈簧也可以用來產生混響信號。施加給彈簧的聲波會走過彈簧長度的路程。沿著彈簧行進的聲波在到達彈簧某段或者遇到任何阻抗變化時,聲波就會沿著剛才走過的路程反射回來。這樣,聲波在彈簧內部來回反彈,聲波的能量會轉化為熱能,通過摩擦消耗掉。將一些長度,粗細不同的彈簧組合起來形成一個網絡,那么反射模式就可以更加復雜。彈簧混響的聲音很獨特,但是混響時間比真實的混響空間要短很多,當然也會出現(xiàn)一些缺點:頻響有限,不能滿足音頻帶寬的要求;即使是多彈簧系統(tǒng)的拾音系統(tǒng)的反射聲數量也非常有限,無法很好的模擬真實空間中幾乎無限的反射聲;具有強烈的聲染色現(xiàn)象;反射聲密度的建立無法像真實空間那樣隨時間成倍增長,但是彈簧混響相對簡單的反射聲體系統(tǒng)治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吉他領域。所以需要復古的吉他聲音嗎,彈簧混響往往會給你一個絕對有時代性的聲音。我記得Amy Winehouse的音樂制作中就曾經通過reamp(將錄制完成的吉他信號二次經過音箱)技術,對吉他施加了FENDER最自豪的彈簧混響效果。時代感的聲音就此來臨。
PLATE(板式混響):彈簧混響的缺點可以通過用金屬板代替彈簧得到改善,板式混響是個用的很多講得很少的混響,其實是很有用處的,我們先講講PLATE的歷史,最早板式混響是使用金屬板進行早期反射來在反射軸向上設置混響聲MIC建立的,多用于軍鼓。這類反射早期反射密集,而且尤其的高頻華麗突出,因為金屬板對高頻的反射好,而在空氣中損失的高頻也少。后來做成了板式混響機器,利用在一個框架內固定在四角上的彈簧或夾子將一塊薄的金屬板拉伸。使用與揚聲器的音圈部分類似的“換能器”將音頻信號(聲音信號)變?yōu)檎駝?,傳導到板內或傳導到固定于板表面的兩個或兩個以上拾音器中,拾取振動,再將它們發(fā)送到與控制臺效果返回相連接的放大器中,將聲音發(fā)送到左右兩個通道中,立體聲混響就產生了。金屬板對外界的聲音和震動非常敏感,所以需要把它放在一個隔音盒或防震支架上。由于聲音在金屬中的傳播速度要比在空氣中快的多,所以板內部的反射密度在一個脈沖之后很快就建立起來了。從輸入換能器發(fā)出的聲音很快就會沿著板的表面向各個方向傳播,直到板的邊緣,然后經過反射和再次反射回到金屬板上。然而這類金屬板混響還可以使用阻尼來控制其衰減時間,可以塑造建立快,高頻響應好,衰減速率可變,早期反射密集平滑而且不具備特定空間感的色彩混響,因此被廣為使用。
我們通常使用板式混響很多時候是在修飾音色,而這其中也有章可循。
作為板式混響最特殊的地方在于不具備房間特性的反射方式,我們如果需要聲音擁有更大的體積以及包圍感,使用ROOM混響會讓聲音有太過明確的房間感,從而缺少美感,但是早期反射建立超快的短PLATE可以幫助我們模仿廳堂中特殊的云板反射和側墻反射這類來的快具有包圍感而又不存在特定房間感的聲音。同時也有助于和一個又長密度又很大的hall混響銜接。同樣,長PLATE就像化妝品一樣,他特殊的高頻延展性會讓聲音有更多的活力。歌手往往很喜歡(個人意見一定要適度,雖然歌手往往喜歡PLATE加的高頻滿天飛)而如果你要塑造一個圣潔的空間,一個6~8S的PLATE會給一個采樣的教堂混響帶來更多的迷幻色彩。當你了解了特性的時候,使用只是發(fā)散思維的事情,所以用法上其實是百無禁忌。只要對音樂有幫助,那么沒有什么是錯的。
ROOM(房間混響):這種混響的早期反射層密集清晰并且有典型的房間空間特性。在混音中往往被用來擺層次,發(fā)送典型的中小型房間的ROOM混響可以有效的增加距離感,就是把聲音往后推,ROOM同樣也是對音色美化最少的混響,但可以左右聲音的清晰度及親切感。但是在歷史上有一種ROOM是如此的深入人心,聲音也是如此的迷人,那個聲音叫做鼓房。
那是在想當初,一個沒有混響器,連磁帶DELAY都是新銳手段的時代,如何體現(xiàn)鼓的縱深與空間感?答案只有一個—真—實空間,鼓房應運而生,往往鼓房不是一個非常大的房間,但是擁有更多的反射,可以提供抱團的房間感,把鼓組各個聲音糅合到一起,同時更多的反射聲讓我們感覺到了鼓體積的膨脹感,而這種聲音也近似于在那個不列顛入侵時代的CLUB里邊的聲音,房間聲有的時候并沒有那么討厭,她有自己的韻味,他是一種獨特的STYLE.
門混響:門混響對聲音的處理是嚴重違反室內聲學規(guī)律的?;祉懧曄冗M入壓縮器,然后再進入噪音門,得到的結果是非常激進地改變了混響的衰減,得到一種突然的且具有兩種斜率的衰減特性。以軍鼓為例,將混響加入軍鼓信號,再將混響信號送進壓縮器,壓縮器的作用是對混響聲較強的部分進行衰減處理,較弱的部分進行提升處理,使軍鼓的混響信號的頻響曲線拉平,可感知的混響時間變長,然后噪音門切除某些混響尾音,使混響時間變短。這樣的處理,使得軍鼓的每一次敲擊都會出現(xiàn)短促的,突發(fā)的混響,但會使軍鼓的音色更緊湊,振奮,而且每一次軍鼓的敲擊都會感覺得到了拉伸,使得軍鼓聲更容易被聽到。同時,這還補充了一部分近似鼓腔的聲音,如果素材只有鼓皮的聲音,而你卻想要一個傳統(tǒng)的胖頭胖腦的鼓聲,那么門混響可能可以幫到你。
總之,如果你看不完以上那些,混音師對你來說太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