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2024年高考歷史真題
河北2024年高考歷史真題出來啦!你是不是很好奇2024年的高考歷史考了什么內容呢?既然這樣,那么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砗颖?024年高考歷史真題,供大家參考!
河北2024年高考歷史真題
高考歷史答題思路
1、答題的文字表達方式
基本方法:文字表達一要字跡端正、排列整齊、疏密得當;二要文句通順、平實、語言準確;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問一段,簡明直觀;要點化,一個得分點一句話;序號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標出不同的序號,做到條理分明,一目了然。
2、如何分析變法或改革成敗的原因:
基本方法:注意四點:一是看當時歷史發(fā)展的潮流和趨勢,改革或變法是否符合歷史潮流和趨勢。二看改革的政策與措施是否正確,是否得以有效貫徹。三看新舊勢力的力量對比。四看改革者的素質如何。
3、外顯比較式問答題的解題思路
基本方法:外顯比較式問答題的特點是比較的范圍具有確定性。解答時要認真審清比較對象比較項、限制條件,分析問答題要求與課本知識的關系,然后按設定的項目之間的邏輯關系。
4、內隱比較式問答題的解題方法
基本方法:解答此類內隱式比較問答題,關鍵是根據(jù)題意,比較對象做具體分析,自己設法確定比較項。如果是歷史事件、歷史現(xiàn)象的比較,比較項一般從背景、原因、過程、特點、結果、影響和性質等方面確定;如果是歷史人物,比較項一般從所處時代、所處階級、主要功績、局限性、歷史地位、影響評價等方面確定。
5、比較項的確定方法
基本方法:屬于歷史人物概念的可分為國籍、時代、稱謂、主要活動、評價等要素。屬于歷史事件概念的可分解為背景、時間、空間、主體、經過、意義等要素。屬于歷史現(xiàn)象概念的歷史在諸因素與歷史事件的諸因素基本相同,但要把經過改為主要內容或主要表現(xiàn)。屬于歷史制度概念的可分解為背景、時間、制定者、主要內容、評價等因素。屬于歷史革命的知識可分解為革命任務、組織與領導、斗爭綱領、主力、方式、性質結果等因素。屬于歷史革命結果及影響的知識結構有包括進步性、局限性等。
6、分析、評價中國古代社會經濟發(fā)展原因的解題思路
基本方法:分析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原因,一般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生產力因素,包括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的改進,水利的興修,天文歷法的進步,勞動力的投入等;二是生產關系因素,包括新的生產方式的確立,土地政策的調整,農民起義對地主階級的打擊;三是上層建筑的因素,包括中央集權制度,重農抑商政策的保護與鼓勵,宗教、文化制度對經濟發(fā)展的反作用等,四是看對外關系與民族關系是否有利于經濟的發(fā)展;五是看社會環(huán)境因素,國家是否統(tǒng)一與安定;六是地理條件的因素等。
7、分析經濟特征型問答題的解題方法
基本方法:分析經濟特征要注意三點:其一,從復雜的經濟現(xiàn)象中去揭示基本特征;其二,分析其特征形成的原因及影響;其三,揭示特征語言要精辟,高度概括,要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8、歷史問答題表述中的歸納概括方法
基本方法:歸納和概括歷史知識的能力是兩種不同的歷史思維能力。歸納指將眾多或零散的或反復出現(xiàn)的歷史史實,按其同類梳理,使之由繁雜到簡約、由紛亂到條理、有個性到共性的認識;概括是把具有相同屬性的歷史事物聯(lián)合起來,形成帶有規(guī)律性的、普遍性的道理。歸納是概括的前提。
9、開放性問答題的答題方法
基本方法:解答開放性問答題必須明確:重要的不是持何種觀點,而是能有理有據(jù)的論證自己的觀點,即論證是否符合邏輯,是否嚴密,材料與觀點是否統(tǒng)一,理由是否充足。因此,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確定觀點。
其次,要通過對史實的概括提煉,來充分支持觀點,盡量少漏觀點支持點。第三,要做到史論結合,有論有據(jù)。第四,論述要全面,如該題在肯定積極作用的同時,要指出消極作用,切忌絕對化。
10、如何解答主觀題中”說明了什么“類型的問題
基本方法:回答說明了什么,實際上是考查把握歷史本質,揭示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的能力?;卮鹗强梢园凑者@樣的思路進行。(1)這種斗爭的目的是什么?有何進步或倒退的作用?(2)這種斗爭的失敗是一種歷史的必然還是一種偶然?(3)如果是偶然,說明斗爭的曲折復雜,而且要進一步創(chuàng)造條件;如果是必然則說明這種斗爭的根本無法實現(xiàn),是空想。
11、分析歷史事物、歷史現(xiàn)象的背景
基本方法:歷史背景是影響、預示事物發(fā)展趨向的客觀條件,是對導致歷史事件發(fā)生的各個方面的因素進行概括總結,這些因素可能是顯現(xiàn)的,隱現(xiàn)的。
可以從三個方面著手:歷史因素方面:是否是歷史發(fā)展的需要。現(xiàn)實因素:是否符合現(xiàn)實情況的需要。主觀因素方面:是否是當事人主觀愿望能夠的需要。
12、論述題的解答和史論結合的方法
基本方法:回答論述題一般有三個步驟。第一、判斷是非,表明自己的餓觀點。第二,列舉史實,說明自己的觀點。在這一步當中有注意將母觀點(即總的觀點)分解成若干個子觀點,用所掌握的史實進行論證。觀點的展開要有層次性,做到由表及里,有淺入深,環(huán)環(huán)相扣,邏輯嚴密。而每個觀點都要有史實的支撐,做到史論嚴密結合。第三,要適當小結,升華觀點。解題中的史論結合,主要是指要有適當?shù)氖穼嵶鳛榱⒄摰幕A,要有鮮明的觀點作為立論的導向;堅持”從歷史中來,到歷史中去“的原則?!睆臍v史在中來“,就是從史實中提煉觀點,”到歷史中去“就是由觀點駕馭史實,做到觀點與史實的統(tǒng)一。
13、怎樣評價歷史人物
基本方法:評價歷史人物,實際上就是要評價其一生的功過是非。要正確評價一個歷史人物,首先,必須全面把握其歷史活動;其次,要按一定的標準和原則把這些活動分為積極(或進步、功績)和消極(或反動、過錯)兩方面,對于有些歷史人物,其活動呈現(xiàn)明顯階段性,所以還要分階段評價;第三,評價的標準和原則有:(1)生產力標準(2)人民群眾和英雄人物對歷史發(fā)展的不同作用的唯物主義原則,不要夸大英雄人物的作用(3)階級的觀點(4)時代的觀點,即要把歷史人物放到特定的歷史條件下評價,符合時代發(fā)展要求的,則肯定,反之則否定,同時注意不要用現(xiàn)代人的標準評價古人;(5)不要以偏概全(6)客觀公正,不要帶感情色彩(7)注意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tǒng)一。
高考歷史復習重要知識點
(1)帝國主義扶植清政府和北洋軍閥,加深殖民秩序:①采取間接侵華方式,以華制華,尤其是分而治之更加陰險;②在華爭奪激烈,特別是日俄和日美,其中日本一度獨霸中國,但一戰(zhàn)后被打破;③帝國主義繼續(xù)破壞中國革命事業(yè)(辛亥革命和二次革命等);④控制中央和分割邊疆相結合。
(2)北洋軍閥替代清政府統(tǒng)治,對內獨裁破壞民主,對外出賣國家主權:①清政府玩弄新政和預備立憲花招破產,出賣利權,垮臺實為必然;②袁世凱篡奪清朝大權和革命果實,復辟帝制,接受21條,眾叛親離死去。
(3)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
①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經過長期準備,武昌起義推翻清廷,建立民國,但由于帝封聯(lián)手,資階軟弱渙散,官僚、立憲投機,果實很快被篡;
②此后革命派又為維護革命果實堅持斗爭,皆以失敗告終。
③資產階級革命派對推翻帝制,普及共和觀念,解放思想,發(fā)展資本主義,啟民族覺醒之蒙都功莫大焉,但由于其軟弱性,不敢明確反帝,徹底反封,始終未能提出科學綱領,建立革命武裝,組成堅強政黨,發(fā)動群眾建立統(tǒng)一戰(zhàn)線,其失敗也是必然;
④一戰(zhàn)期間,中國具備了向新民主義革命轉變的諸多條件(經濟、階級,思想等)。
(4)經濟上出現(xiàn)民族工業(yè)的短暫春天。它和實業(yè)救國,民主共和,新文化運動一起推動了中國歷史的前進。
1、同盟會和此前革命派政黨的區(qū)別(全國性,理論性,先進性。)分析其弱點(渙散,復雜)。同盟會后來的演變。
2、辨證的分析三民主義內容的意義和局限。(它主張民族主義,但又缺乏明確的反帝態(tài)內容;它主張民權,但又不敢發(fā)動群眾;它主張民生,但又不敢自下而上的摧毀封建土地制度。)
3、收回利權和保路運動的原因,作用。
4、深刻理解實業(yè)救國思潮的形成原因,代表人物,分析積極作用。其結局說明了什么?
5、歸納革命派為革命高潮到來所做的準備工作。(宣傳思想-譯書,辦報,著書,論戰(zhàn);建立革命團體;創(chuàng)建革命綱領;發(fā)動武裝起義。)注意與維新派區(qū)別。
6、革命派為維護共和果實進行的歷次斗爭的原因,結果。
7、湖北軍政府和南京臨時政府的性質和成分。南京臨時政府的弱點。(四方面:內部混入舊官僚和立憲派;對帝國主義抱幻想;未采取徹底反封措施;缺乏群眾和地方基礎支持。)
8、辛亥革命失敗的原因。(從帝、封、官憲,自身分析。)
9、一戰(zhàn)前后中國社會的深刻變化(政治,由袁獨裁到軍閥割據(jù);由日獨霸到同支配;由舊民主革命到新民主革命;經濟:由春天到冬天;思想:資產階級新文化運動批封逐漸轉向社會主義思潮。)
10、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的幾個階段及影響。
11、五四運動前中國政治斗爭的焦點,體現(xiàn),斗爭的實質,和結局(兩個不穩(wěn)定),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