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的一生是怎么形成的
孔明的一生是怎么形成的
諸葛亮是怎么把一個小小的蜀國輔佐成可三分天下的大國的,諸葛亮有什么過人之處呢?以下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膶χT葛亮的評價,歡迎大家參考借鑒!
諸葛亮的評價1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在三國人物當中,諸葛亮是毛澤東談得較多的一位,大概也是毛澤東最為推崇的人物之一。
早在湖南第一師范求學期間,毛澤東在《講堂錄》里就說諸葛亮是“辦事之人”,他多次提倡人們要學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他自己曾經(jīng)表示:我也要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呢!
毛澤東十分重視諸葛亮的宣傳鼓動技巧。1930年夏天,毛澤東在紅四軍干部會議上作報告。講到宣傳鼓動工作時,他介紹了三國時黃忠大敗夏侯淵的故事:黃忠本來年邁體衰,很難戰(zhàn)勝夏侯淵。但是,智謀高超的諸葛亮使用“激將法”,把黃忠的勇氣鼓動起來了,于是黃忠立下軍令狀:如不斬夏侯淵于馬下,則甘受軍法。他說,我們的戰(zhàn)士有著高度的階級覺悟,用不著使用“激將法”。但是,我們要學習諸葛亮善于做宣傳鼓動工作。
毛澤東經(jīng)常向干部和群眾說諸葛亮的故事,教育他們重視學習文化和歷史,并對諸葛亮采用屯田制鞏固邊防給予充分的肯定。1955年元旦,他在與王震討論退伍軍人的安置問題時說:可以組織屯墾戍邊嘛!中國古代就有屯墾制,管仲搞過,諸葛亮在漢中也搞過呢!開荒就業(yè),治療戰(zhàn)爭創(chuàng)傷,鞏固邊疆,應(yīng)該是個好辦法。
在毛澤東看來,諸葛亮最可寶貴的是處理民族關(guān)系的藝術(shù)。他對諸葛亮的“七擒七縱”非常贊賞,并把它視為處理民族矛盾的一個好方法。
諸葛亮的評價2
在毛澤東看來,諸葛亮也并非完人。他曾經(jīng)就錯用馬謖一事,對諸葛亮作過批評。他讀《資治通鑒》有關(guān)失街亭斬馬謖的文字,對諸葛亮出師首戰(zhàn)不在最前線寫有眉批:“初戰(zhàn),亮宜自臨陣?!庇衷诤笪淖髁诉@樣的眉批:“失街亭后,每出,亮必在軍?!彼J為,這是諸葛亮接受了教訓,所以街亭之敗,諸葛亮也是要負重要責任的。
毛澤東對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提出的戰(zhàn)略思路,也有自己的獨特評價。他在讀蘇洵《權(quán)書·項籍》中有關(guān)評說諸葛亮“棄荊州而就西蜀,吾知其無能為也”一條時,寫下了精彩的批語:其始誤于《隆中對》,千里之遙而二分兵力,其終則關(guān)羽、劉備、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敗。歷來史家大都贊譽諸葛亮的戰(zhàn)略思路,但毛澤東的評價卻獨樹一幟,且言之成理,可謂卓見非凡。
《草船借箭》是三國赤壁之戰(zhàn)里的著名橋段,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萬支箭),機智的諸葛亮一眼識破是一條害人之計,卻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來,有大霧天幫忙,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調(diào)了幾條草船誘敵,終于借足十萬支箭,立下奇功。由此《草船借箭》中諸葛亮的膽識才智,受到后人的贊美,因而引生創(chuàng)作了許多成語趣聞,戲劇表演,推動著智慧的啟迪與發(fā)展。
諸葛亮的評價3
諸葛亮對華夏民族的貢獻僅僅局限于他的發(fā)明而已 他的功績影響了歷史進程 若沒有赤壁一戰(zhàn) 華夏一統(tǒng)的時間將最少縮短一個甲子 一個甲子在三國那個時代意味著三代人 經(jīng)過漢末瘟疫流行 黃巾起義和董卓之亂后 全國人口僅剩157年(5648萬人)的5% 到263年蜀漢滅亡全國人口也不過820萬 可以說赤壁之戰(zhàn)將亂世又延長了數(shù)十年。
他神機妙算、才華橫溢,但卻不求聞達于諸侯。但也因此成為了世人皆知的臥龍,即使幾千年已經(jīng)過去了,但他的事跡,卻被流傳至今,成為了人們家喻戶曉、耳熟能詳?shù)墓适隆?/p>
諸葛亮軍事之才不如魏延,前期他只是投機取巧罷了,后期伐魏,投機取巧無用之處之技,終被敗于魏。所以,諸葛亮真正的形象應(yīng)該是一個大帥哥,絕不是一個書生形象!至于才能的話,諸葛亮可以說是政治上的天才,軍事上的人才,發(fā)明界的奇才!并不是我們印象中那個無所不能,無所不通的全方位人才!
諸葛亮的評價4
千古流芳的諸葛孔明,自隆中而起,投身政壇,忠心不二,保劉氏江山,接下白帝城托孤的重任;留下“出師未捷身先死”的鞠躬盡瘁;滿腹經(jīng)綸,學富五車,大話空城計,木牛流馬的傳奇,赤壁之戰(zhàn)的神話,蜀中人士的驕傲·········
諸葛亮治國治軍的才能,濟世愛民、謙虛謹慎的品格為后世各種杰出的歷史人物樹立了榜樣。歷代君臣、知識分子、人民群眾都從不同的角度稱贊他,歌頌他,熱愛他??梢哉f,諸葛亮在歷史上的巨大影響已超過了他在三國歷史上的政治軍事實踐。
諸葛恪26歲出山,身高八尺(漢尺),相當于現(xiàn)在的一米八四,很高很年輕,他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但未必是一個出色的軍事家,其次諸葛亮的出山也有兩種說話:一種是三顧茅廬,一種是毛遂自薦。
諸葛亮的評價5
諸葛亮好兵無權(quán)?
注意在古文中,雖并非表示雖然,而是表示即使,雖然表達的是已經(jīng)成立的事實,即使表達的是假設(shè)成立的事實,這里司馬懿說諸葛亮“雖提卒十萬”,意為“即使率領(lǐng)十萬大軍”而不是“雖然率領(lǐng)十萬大軍”。實際上整個蜀漢總兵力不過十萬,蜀漢還得部署兵力鎮(zhèn)守漢中,南中、巴郡、成都等要地。劉備討伐孫權(quán)之時,率領(lǐng)的軍隊也不過四萬(后期五溪蠻首領(lǐng)沙摩柯率領(lǐng)一萬余人加入)諸葛亮發(fā)動北伐不可能調(diào)動的了十萬大軍。根據(jù)同時期東吳大鴻臚張儼的記載,諸葛亮北伐是“步卒數(shù)萬,長驅(qū)祁山?!彼灾T葛亮北伐的兵力是不可能達到十萬的,頂多在六萬上下,同時期魏國兵力達到四十萬以上,司馬懿作為魏國西線總司令,雍涼大都督,兵力應(yīng)該在十五萬上下。
孔明的一生是怎么形成的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