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學生評價的方法
評價學生不是為了評定學生在班級中所處的地位,而是為了每一個學生在現(xiàn)有的基礎上謀求進一步的實實在在的發(fā)展。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對學生評價的方法的范文,歡迎閱讀!
對學生評價的方法篇一
一、對知識與技能的評價,可根據(jù)教學目標及每個學生的學習基礎,結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理解、掌握知識的實際情況和技能形成的情況,以及課堂練習情況,給學生以及時的反饋評價。如對學生閱讀、板演、討論發(fā)言、回答問題、動手操作等方面取得的成績的評價及對學生作業(yè)的評價等。這種評價是形成性與總結性相結合的評價,它既可以使老師了解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與新的技能的形成情況,又能讓學生得到評價反饋,驗證自己得出的信息和結果是否準確。
二、對過程與方法的評價,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但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學習的過程與方法。如數(shù)學教學中的口算,不單要說出結果,還要說出怎樣想;應用題教學及計算教學中不但要看結果是否正確,而且要看學生計算和思維的過程是否合理有序,是否有創(chuàng)新性的解題方法,以及解題方法是否科學簡便。這樣做既可以使學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又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的積極性。
三、對情感與態(tài)度的評價。這是傳統(tǒng)教學中最不受重視的一項評價。對學生學習情感與態(tài)度的評價決定著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學生沒有積極的情感就很難談到濃厚的學習興趣,學生沒有端正的態(tài)度也不會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關注對學生情感與態(tài)度的評價是十分重要的。
1、情感與態(tài)度的評價是發(fā)展性的評價。教師用賞識的評語給學生以反饋,會誘發(fā)學生愉快的情感體驗,從而不斷激活思維的細胞,使學生在幸??鞓返男木诚聦W習,學習的效率會大大提高。
2、情感與態(tài)度的評價可采取描述性評價,也可采取會意性評價。描述性評價即是對學生的表現(xiàn)給予肯定性的語言描述,如用激勵性的語言,賞識性的語言,既肯定成績又指出發(fā)展方向的語言等對學生進行即時評價。會意性評價即是教師用表情、眼神或某種表示贊許肯定的動作,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表現(xiàn)表示肯定的評價形式。如:當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用點頭,伸拇指等動作來表示對學生回答的回應等。
在課堂教學中,描述性評價用的較多。但從聽有些公開課來看,有些教師為了力求體現(xiàn)課堂教學中評價方式的多樣化,花費好大精力不斷地對學生進行表揚、鼓勵,給人一種無病呻吟之感。我個人認為課堂教學中的描述性評價應適時,適量,不能過頻。
總之,課堂教學中采用多種評價方法,從各種角度給學生以客觀公正、合理的評價,是十分必要的,。我們相信在新課程實施的過程中,課堂教學的評價形式和方法會不斷發(fā)展,會更有利于學生的成長。
對學生評價的方法篇二
學生評價指在一定教育價值觀指導下,根據(jù)一定的標準,運用現(xiàn)代教育評價的一系列方法和技術,對學生的思想品德,學業(yè)成績,身心素質,情感態(tài)度等的發(fā)展過程和狀況進行價值判斷的活動。學生評價是以學生為評價對象,對學生個體學習的進展和變化所進行的價值判斷。學生作為受教育的對象,作為教學活動最終目標實現(xiàn)與否的體現(xiàn)者,在教學評價中占據(jù)核心的地位。
小學生年齡小,好玩好動,培養(yǎng)學習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學好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非常重要的。而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和學習方法的掌握是靠老師在教學的每一個細節(jié)中培養(yǎng)的。那么,采取兼顧學生發(fā)展目標,又不盲目追求形式化的激勵評價,并能讓小學生喜聞樂見并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評價方式,在整個教學中業(yè)就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教育教學中,評價學生的方式及手段是多種多樣、豐富多彩的。無論是采用激勵性的語言,榮譽卡或是大紅花等多少形式,從某種程度講都是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學習能力與潛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小學的教學活動中,學生的評價要把形式和學生的發(fā)展目標進行有機整合,我認為,一般地運用以下評價方式:
1. 賞識性評價
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會對學生的行為作出評價,這些評價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但它是以教育為目的,希望學生在教師的評價中能找到自己的優(yōu)點,繼續(xù)發(fā)揚,找到自己的不足,努力改正。老師一句平常的評價,一個小小的舉動,在小學生心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但可以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更能讓課堂氣氛相當活躍,小學生們都喜歡聽到老師賞識的話語,渴望得到老師的認可。比如,評價學生朗讀情況時,可以這樣評價:“你讀的很有感情,能體會到作者的心情,但如果能把字音調讀準就更好了。”“你讀的很流利,若速度放慢一些感情就能更好地表達出來,你愿意再為我們讀一遍嗎?”等等,我相信小學生聽到這樣的評價一定會非常樂意接受,學習也會更加努力。在教育過程中,教師要通過細心觀察,掌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對于他們取得的成績、進步以及獨特的閃光之處,都要及時予以肯定、鼓勵,這不僅會使學生在贊美中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心和厚愛,也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2.期待式評價
“皮格馬利翁”效應給我們這樣一個啟示:贊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種能量,它能改變人的行為,當一個人獲得另一個人的信任、贊美時,他便感覺獲得了社會支持,從而增強了自我價值,變得自信、自尊,獲得一種積極向上的動力,并盡力達到對方的期待,以避免對方失望,從而維持這種社會支持的連續(xù)性。相信所有的老師都知道,它所產生的效果有時是意想不到的。在老師的期待中,學生往往能產生積極向上的情感體驗,在反復的嘗試中獲得成功。作為教師,要想使學生重新?lián)P起前進的風帆,積極奮進,就一定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不時地告訴你的學生“你能行”“你會成功”“老師相信你”,借助期待,幫助他們充分挖掘自身潛能,樹立自信,與時俱進。
3.互換角色式評價
很多時候,教師經(jīng)常處于高高在上的位置,對學生頤指氣使,有很多問題難以解決。學生希望師生之間的平等,也希望同學之間的平等。如果老師與學生互換角色,學生一定會抓住機會好好表現(xiàn)一番,尤其是當學生犯錯誤時,老師若評價學生時肯定會是負面的。在教師與學生的溝通中,如果教師不理解學生,就會對學生的言行舉止作出錯誤的判斷,就會試圖以自己的想法去改變學生。同時,由于教師的不理解,會讓學生產生一種不被認同的失落感、無助感,進而造成不愿意與教師溝通,對于教師對自己的猜測感到反感,最終阻礙師生關系的正常發(fā)展,影響師生情感的正常交流,這時不妨自己當一回學生,與犯錯誤的學生角色互換,事情往往會順利解決。
4.朋友式評價
有的父母經(jīng)常向老師抱怨孩子在家不聽話,與父母有代溝,那是父母不懂得與孩子溝通。小學生依賴心理比較強,他們需要的不僅是嚴師,還需要“益友”,能和學生做朋友的老師是最受學生歡迎的。“親其師而信其道”,很多學生是因為喜歡某位老師,才喜歡上他所擔任的科目,也有很多學生是因為反感某位老師,才對他所教授的科目心存抵觸,甚至厭學。教師應該像朋友一樣,與學生建立起平等的關系,把自己融入學生的生活中,用真誠與理解溫暖學生的心,努力地使自己成為學生所信賴的摯友,使學生自覺地接受老師的教誨,自然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5.“無聲”式評價
教師要善于利用體態(tài)語,傳達對學生的評價。教師的一舉手一投足,都可以點燃學生們學習的火花,如“注視”可以表示師生之間在課堂上的相互尊重。在課堂上教師對某學生注視較多,這個學生就會感到親切關注而專心聽講。對專心聽講的學生用熱情的目光,表示教師滿意的心情;對精力不集中、做小動作或竊竊私語的學生,教師用冷漠的目光注視幾秒鐘,待雙方目光接觸以后再離開,這樣既起到了告誡的作用,又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若某學生對一個問題猶豫不決而教師又無法用語言指導時,可以用眼神及其他形體動作鼓勵其積極行為。積極的體態(tài)信號不僅會引起學生正向的情緒反應,激活和促進其智力發(fā)展,還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如何評價一個學生的素質高低、能力大小、成績優(yōu)劣,始終是廣大教育實踐工作者和研究者渴望得到解決的現(xiàn)實問題,也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質量迫切要回答的重要問題。但是無論是哪種評價方式,都是為了激發(fā)孩子對學習,對發(fā)展特長的興趣,讓每個孩子在積累的過程中看到自己一個階段內的進步,從而激起孩子尋求更大進步的動力。
對學生評價的方法篇三
新課改給語文學科帶來的評價方式轉變是巨大的,其理念和設想的初衷在實踐中雖然沒有被完全徹底地貫徹執(zhí)行,但我們已經(jīng)可以看到這些改革措施已經(jīng)顯示出了他們的初步成效。當前,課程改革在課堂教學層面遭遇到的最大挑戰(zhàn)就是無效和低效問題。課堂教學改革就其總體而言,大方向是正確的,并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但是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領會不到位以及實施者缺乏必要的經(jīng)驗和能力的原因,課堂教學改革也出現(xiàn)了形式化、低效化現(xiàn)象。有效課堂教學的研究和探討將成為今后長期的任務和經(jīng)歷不斷摸索實踐的過程,特別是要把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體驗等能力成為新課堂的有機整合訓練目標??梢哉f,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當前深化課程改革的關鍵和根本要求。
評價學生不是為了評定學生在班級中所處的地位,而是為了每一個學生在現(xiàn)有的基礎上謀求進一步的實實在在的發(fā)展。因此,教師要轉變評價觀念,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評價的甄別與選拔的功能,發(fā)揮評價促進學生發(fā)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通過評價幫助學生自我教育,自我進步,認識自我,建立自信。那么,如何改變對學生的評價,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呢?從近年來的初中語文教學實踐中,我談談自己的一點感悟:
一、評價內容要科學、全面、靈活多樣。
新課程標準指出:“對學生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又要關注他們情感與態(tài)度的形成和發(fā)展;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fā)展。”這就要求評價的內容要科學、全面。
1、重視對學習過程的評價。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包括參與學習活動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識,以及獨立思考的習慣等等。評價應注重學生發(fā)展的進程,強調學生個體現(xiàn)在與過去的比較,而不能用同一標準去衡量全體學生。要側重于學生在自己已有水平上的發(fā)展與提高,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各自不同的發(fā)展需要,促使學生在學習中時刻意識到自己的發(fā)展,體驗到自己的成長與進步,同時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確定努力的方向。比如學習較差的學生做錯了題,如果他能發(fā)現(xiàn)錯誤原因并改正,這就是進步,便可以得到激勵性評價,使其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2、恰當評價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對基本技能的掌握?;A知識和基本技能是最基本的教學目標,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評價,應結合實際背景與解決問題的過程,更多關注對知識的理解和在理解基礎上的應用,還要考查學生對解題方法、解題策略的運用情況。
3、注重評價學生情感與態(tài)度的形成和發(fā)展。對學生的評價,人們往往比較關注對“雙基”與能力的考查,而忽略了考查學生情感的發(fā)展與態(tài)度的形成。這會影響到學生全面素質的發(fā)展,而且學生的學習情感與態(tài)度也會直接影響學習效果。學習情感的發(fā)展與態(tài)度的形成包括能積極參加學習活動,對學習充滿好奇心、求知欲;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在學習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明確學習目的;形成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以及進行質疑和獨立思考,勇于探索與創(chuàng)新的精神。對這些方面的評價,教師要引起高度重視。
4、從評價結果上,采取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的方法。多數(shù)教師習慣運用定量評價的方法,這種評價可采用百分制或等級制的方式,教師要將評價結果及時反饋給學生,便于學生查漏補缺。但是定量評價僅適用于能計量的情況,對于一些不能精確計量的情況,就必須采取定性評價的方法,定性評價可采用評語的形式,在評語中應使用鼓勵性語言客觀、全面地描述學生的情況,充分肯定學生的進步和發(fā)展,指出學生在哪些方面具有潛能,哪些方面存在不足,以促進學生進一步的發(fā)展。在實踐中,不能忽視定性評價,要采用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的方法。
二、評價方式要由由單一化向多元化轉變。
所謂的“多元化”不僅體現(xiàn)在語文評價手段的拓展上,也體現(xiàn)在思想的豐富上。這種改變一方面給教師、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帶來了更多的選擇、給學生帶來了更豐富的體驗,另一方面有時也的確使人感覺“亂花漸欲迷人眼”,不知所措。當然,從總體上來說,新課改后的語文評價方式還是要優(yōu)于新課改前的評價方式的。
1.從評價手段上來說,新課改鼓勵學校和教師為每個學生建立起“成長記錄袋”,強調學生對發(fā)展過程的評價,并且能夠通過“成長記錄袋”看到學生的成長過程,從而使學生產生成就感;摒棄了以往單純以試卷為標準的評價方式,引入書面測試和口頭測試,結合觀察法、問卷法、即時評價法和自我評價法等多種方法,并將其有機結合,綜合考查學生的全面素質,確保教師和學生不失偏頗;考試次數(shù)也由一次變?yōu)榱硕啻?,多次考試、多套試題,有效保證了學生的正常發(fā)揮和對其真實水平的測量,避免了評價的偶然性和片面性。
2.從評價主體上來說,新課改后的語文評價方式倡導學生、教師、家長甚至是社會共同參與到評價中來,共同合作以完成對學生的評價。其中既可以是來自于不同群體的評價,如家長對學生進行評價、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也可以是相同群體之間的互評,如學生對學生的評價;更可以是評價主體對其本身的評價,如學生自評。全員參與的評價主體帶動了命題的開放性和多向互動,市學生們有了自主展示學習成果的機會,并在其中增強了學習趨動性,主動汲取知識。
3.從評價客體上來說,分數(shù)不再是衡量學生“好”或“差”的唯一標準。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能力等難以定量描述的評價標準也被引入了小學語文的評價客體之中,這在無形之中對學生的自覺學習進行了監(jiān)督。新課程下的小學語文更注重學生的“相對成就”,即學生相對于以往的自己的進步,提倡對進步的過程進行評價,而不是作為單純的結果的與別人相比的成績次序。評價客體的多元化直接導向更加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認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取得的成就才是更加重要的,這也側面反映了教育精神的變化:更看重努力,結果并不是唯一的。
4.從評價目的上來說,新課改下的語文評價以促進學生的語言文化積累為主,認為語文的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社會功用性,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為其他各學科的學習奠定基礎。在此基礎之上,倡導學生的主體地位,不過分干預學生的思想;倡導尊重文本,不將作者的文字和原本的思想割裂或強加不切實際的臆斷,還原最真實的情感;倡導引入多元文化,不拘泥于唯一的形態(tài),為學生展示更廣闊的世界,放眼未來;倡導弘揚優(yōu)秀民族文化,提高升華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培養(yǎng)學生的國家意識;倡導將現(xiàn)代語文和傳統(tǒng)語文有機結合,與時俱進的同時不忘沿襲優(yōu)秀傳統(tǒng)。此外,由于新課改將過程的評價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因此強調改進的診斷性評價和強調過程的形成性評價的地位均有增強的趨勢,而終結性評價的地位則略有削弱。
5.從評價理念上來說,新課改下的語文評價方式更加人性化、更有人情味。從上面的論述中已經(jīng)可以看出,“共同發(fā)展”是語文新課改的一個中心環(huán)節(jié),在學生個體差別越來越大的今天,關注差異已經(jīng)成為了不得不提的話題。要想促使學生在變化中平等地發(fā)展,感到“只要有進步就是值得高興的”,就要提倡積極評價,防止消極評價,提倡鼓勵的教育。因此,及時評價的概念在此被引入,旨在隨時隨地給與學生信心和激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由于更注重對過程的評價,而所謂的過程是很難定量的,故定性和定量相結合、注重定性的理念更被看重;終結性與形成性相結合的評價理念也是主流趨勢。
此外,對話式評價、情境性評價、多元化評價也作為新的概念被引入到新課改的語文評價理念中來。堅持語文評價中正確的價值取向、全方位多層次和綜合運用多種評價方法進行的評價、運用科學方法評價、客觀公正實事求是地評價、堅持正確的評價導向作用、強調評價的激勵改進功能等評價理念均是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所提倡的,其目的并不是使學生達到預期,而是促進學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發(fā)展。
由于過去的教育觀已經(jīng)阻礙了教育的發(fā)展,所以我們提出了素質教育新理念,要真正實現(xiàn)素質教育就必須改變對學生評價觀念。發(fā)展性評價觀的提出,既是對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有利挑戰(zhàn),又是對素質教育思想在教育教學中運用的具體體現(xiàn)。它實現(xiàn)了素質教育內涵和外延的和諧統(tǒng)一,適應了素質教育對學生評價的內在要求。通過教育評價活動,促進學生發(fā)展是當前學生評價改革的基本價值追求。發(fā)展性評價觀應該貫穿于素質教育評價活動的始終,學校的一切工作都要著眼于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發(fā)展,關注學生的處境,關注學生的需要,尊重和體現(xiàn)學生的個別差異,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達到最終為學生的發(fā)展服務。教育評價觀念的改變,必然導致教育評價功能的變遷,學生評價方法的突破,就會在學生評價領域引發(fā)一場深刻的革命。
總之,我們必須遺棄傳統(tǒng)教育給我們帶來的障礙,用新型的教育觀,用新型的評價觀評價學生,正確評價學生的價值,挖掘學生的閃光點,開發(fā)學生的潛能,讓學生的才能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要讓學生懂得怎樣學?而不是讓學生懂得學什么?要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的方法,而不是培養(yǎng)學生學會什么的方法。只要我們開動腦筋,用新的評價觀念評價學生,就能夠實現(xiàn)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對學生學習活動的評價,我們要轉變觀念,建立完善的評價體系,從學生的個性差異出發(fā),靈活選擇不同的評價方法,科學、全面、恰當、及時地給予評價,以改進教學,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