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的簡介
唐朝名臣狄仁杰的一生,可以說是宦海浮沉;狄仁杰為人正直,疾惡如仇,把孝、忠、廉稱之為大義。接下來學(xué)習(xí)啦小編帶你了解一下狄仁杰的簡介。
狄仁杰的簡介
狄仁杰(630年-700年),字懷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代武周時期政治家。
狄仁杰出身于太原狄氏 ,早年以明經(jīng)及第,歷任汴州判佐、并州都督府法曹、大理寺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寧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復(fù)州刺史、洛州司馬等職,以不畏權(quán)貴著稱。
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杰升任宰相,擔(dān)任地官侍郎、同平章事,但在相位僅四個月便被酷吏來俊臣誣陷謀反,奪職下獄,平反后貶為彭澤縣令。他在營州之亂時被起復(fù),并于神功元年(697年)再次拜相,擔(dān)任鸞臺侍郎、同平章事,進(jìn)拜納言。后犯顏直諫,力勸武則天復(fù)立廬陵王李顯為太子,使得唐朝社稷得以延續(xù)。
久視元年(700年),狄仁杰進(jìn)拜內(nèi)史,于同年九月病逝,追贈文昌右相,謚號文惠。唐朝復(fù)辟后,追贈司空、梁國公。
狄仁杰的家庭成員
祖父:狄孝緒,官至尚書左丞。
父親:狄知遜,官至夔州長史。
兒子:狄光嗣,歷任司府丞、地官員外郎、汴州刺史、揚州長史、歙州別駕。
兒子:狄光遠(yuǎn),曾持狄仁杰所寫的帛書向武則天鳴冤,官至州司馬。
兒子:狄景暉,曾任魏州司功參軍,因貪婪殘暴,受到百姓痛恨,致使狄仁杰的生祠被砸毀。
狄仁杰的軼事典故
無暇語俗吏
狄仁杰小時候,家里曾有門人被害??h吏前來查問,眾人都爭相申辯,只有狄仁杰自顧看書,不理不睬。他面對縣吏的責(zé)問,回答道:“我正在與黃卷之中的圣賢對話,哪有時間理你們這些世俗的官吏。”
滄海遺珠
狄仁杰早年曾被小吏誣告。工部尚書閻立本時任河南道黜陟使,在審問之時發(fā)現(xiàn)他是個德才兼?zhèn)涞娜瞬牛Q贊道:“孔子說:‘觀過知仁矣。’你真可以說是滄海遺珠啊。” 后世遂用“滄海遺珠”比喻埋沒人才或被埋沒的人才。
白云親舍
狄仁杰在并州做官時,父母遠(yuǎn)在河陽(治今河南孟縣)。他登上太行山,回首南望,見一片白云在飄飛,對左右的人說:“我的雙親就往在那片白云下面。”他佇立悵望良久,直到白云散去方才離開。 后世遂用“白云親舍”、“白云孤飛”等作為客居他鄉(xiāng),思念父母之辭。
斗南一人
狄仁杰擔(dān)任并州法曹時,同僚鄭崇質(zhì)要到很遠(yuǎn)的地方公干,但是他的母親年老多病。狄仁杰主動對鄭崇質(zhì)道:“你母親病重,而你卻要出遠(yuǎn)門,怎么能讓親人對遠(yuǎn)在萬里之外的你擔(dān)心呢?”他去見并州長史藺仁基,請求代替鄭崇質(zhì)出行。藺仁基非常感動,聯(lián)想到自己與司馬李孝廉之間的不和,深感慚愧,主動與李孝廉和解。他還經(jīng)常對人稱贊狄仁杰道:“狄公之賢,北斗以南,一人而已。” 后世遂用“斗南一人”比喻天下絕無僅有的人才。
整肅綱紀(jì)
高宗年間,左司郎中王本立倚恃皇帝寵信,驕橫跋扈。狄仁杰彈劾王本立,請求將其交付法司審理。但唐高宗卻下詔寬宥。狄仁杰諫道:“國家雖然缺乏人才,但卻不缺少王本立這種人。陛下為何要愛惜此人,而虧損王法呢?如果陛下一定要寬赦王本立,就請把臣放逐到無人之地,作為以后的忠貞之臣的警戒!”王本立因此被治罪。
后來,狄仁杰彈劾司農(nóng)卿韋機,稱其所督建的宿羽、高山、上陽等宮室太過壯麗。唐高宗遂將韋機免職,自此朝廷風(fēng)紀(jì)肅然。
勸諫皇帝
左威衛(wèi)大將軍權(quán)善才、右監(jiān)門中郎將范懷義誤砍昭陵(唐太宗的陵墓)柏樹,論罪應(yīng)當(dāng)免職,但唐高宗盛怒之下卻要處死他們。狄仁杰卻上奏辯護(hù),認(rèn)為二人罪不至死。唐高宗怒道:“他們砍伐昭陵柏樹,置我于不孝之地,必須處死。”狄仁杰直言道:“漢朝時有人盜取高廟玉環(huán),漢文帝想要滅其族。張釋之當(dāng)廷諍諫道:‘假如盜取長陵一抔土,又將如何治罪?’漢文帝因此只殺其一人。陛下的律法懸掛在宮外闕門上,罪不至死而要處死他們,如何取信于天下?現(xiàn)在只因誤砍一棵柏樹,便殺掉二位大臣,后世又將如何看待陛下?”高宗怒氣稍解,免去二人的死罪。
狄仁杰擔(dān)任宰相時,有太學(xué)生要求謁見皇帝,得到武則天的批準(zhǔn)。狄仁杰勸諫道:“君主只有生殺權(quán)柄不能假手于人,其他的都應(yīng)當(dāng)交付給相關(guān)部門處理。太學(xué)生告見,這是國子監(jiān)丞、主簿負(fù)責(zé)的職責(zé)。如果天子連這種事都允許,那些貴胄弟子多達(dá)數(shù)千人,得下多少詔令呢?陛下只要只要將明文規(guī)定告訴他們就行了。”武則天聽取了他的意見。
武則天到三陽宮避暑時,答應(yīng)胡僧去參觀埋葬佛舍利。狄仁杰跪在武則天馬前,勸諫道:“佛是戎狄之神,不值得讓皇帝屈尊駕臨。胡僧詭計多端,是想借此迷惑百姓。況且,沿途山路艱險狹窄,容納不下多少侍衛(wèi)?;实勰耸侨f乘之尊,不宜前往。”武則天便中途折回,道:“我是為了成全狄公的直臣之氣。”
武則天晚年時,欲鑄造一座浮屠佛像,需要花費錢財數(shù)百萬,因府庫不足,便讓天下的僧人每日施舍一錢相助。狄仁杰進(jìn)諫道:“做工不可能役使鬼神,必定要役使人力;莊稼不會從天上掉下來,終究是由地里長出來的。這么做損害的一定是百姓。如今邊境尚未安寧,您應(yīng)放寬徭役,免去不需急辦的事務(wù)。即使雇請工匠勞作,以此接濟(jì)窮人,但耽誤農(nóng)時,也是放棄國家根本。鑄造佛像,既費官府庫財,又耗人力,如果一方發(fā)生災(zāi)難,到時又用什么去救濟(jì)呢?”武則天遂作罷。
不信妖言
唐高宗前往汾陽宮時,途徑妒女祠。當(dāng)時,民間認(rèn)為穿著華麗的衣服經(jīng)過妒女祠,會招致風(fēng)雷之災(zāi)。并州長史李沖玄打算征發(fā)數(shù)萬民夫,另外開辟一條御道。狄仁杰道:“皇帝出行,有千乘萬騎扈從,風(fēng)伯為之清塵,雨師前來灑道,還怕什么妒女之害?”李沖玄遂停止征發(fā)徭役。唐高宗得知后,嘆道:“狄仁杰真是個大丈夫啊!”
囚徒哭碑
越王之亂后,武則天為懲治亂黨,定罪六七百家,籍沒五千余口。司刑使催逼狄仁杰行刑。但狄仁杰認(rèn)為判決有誤,請求延緩行刑。他密奏武則天,認(rèn)為一旦按此定罪,將牽連甚廣,何況這些人中有許多是被迫作亂,并非本心所為,可以赦免武則天便下詔赦免他們的死罪,改為發(fā)配豐州。囚犯們途經(jīng)寧州時,寧州父老在郊外迎接,道:“是我們的狄使君救了你們的命吧?”囚犯們遂相互攙扶著前往百姓為狄仁杰立的石碑前,痛哭流涕,而后又齋戒三日,方才離開寧州。他們到達(dá)豐州后,又為狄仁杰立碑,以頌恩德。
直責(zé)宰相
宰相張光輔討平越王之亂后,縱容部下將士恃功勒索,但卻被狄仁杰所拒絕。他怒道:“你這州官怎敢怠慢元帥?”狄仁杰正色而言道:“您率三十萬大軍平定叛亂,但卻不能約束士卒,反而縱容他們對百姓施暴。越王李貞禍亂河南,現(xiàn)在死了一個李貞,卻又生出了一萬個李貞。那些被脅迫造反的人主動放棄城池,歸順朝廷,您為何要縱容貪功的將士,去追殺這些人呢?您就不怕冤聲沸騰,直沖九霄云天嗎!我如能請來尚方斬馬劍,必要斬殺你這罪人。到時我就算是死,也心甘情愿。”
怒斥酷吏
狄仁杰被誣陷下獄時,御史臺酷吏王德壽對他道:“您曾與楊執(zhí)柔同在禮部為官,我想請您攀連楊執(zhí)柔入獄,作為我升遷的臺階,可以嗎?”狄仁杰怒道:“皇天后土在上,你竟然讓我狄仁杰做如此不義之事。”他以頭撞柱,血流滿面。王德壽嚇得趕緊溜掉。
愧對婁公
婁師德曾推薦狄仁杰為宰相。狄仁杰對此絲毫不知,反而在拜相多次排擠婁師德,使得婁師德最終被放為外任。武則天問狄仁杰道:“婁師德賢明嗎?”狄仁杰道:“他擔(dān)任將領(lǐng)謹(jǐn)慎守職,但是否賢明,我就不知道了。”武則天又問:“婁師德知人嗎?”狄仁杰道:“臣曾與他同朝為官,從沒聽說過他知人。”武則天拿出婁師德舉薦狄仁杰的奏章,道:“我用你為宰相,就是婁師德舉薦的,看來他確實知人啊。”狄仁杰大慚,嘆道:“婁公盛德,我被他寬容相待卻不知道,我不及他太遠(yuǎn)了!”
舉薦人才
兩薦張柬之
武則天曾問狄仁杰:“朕希望能找到一位杰出的人才委以宰相重任,您看誰比較合適?”狄仁杰答道:“如果您所要的是文采風(fēng)流的人才,那么宰臣李嶠、蘇味道便是最合適的人選。但您若一定要找出類拔萃的奇才,那就只有荊州長史張柬之了。張柬之年紀(jì)雖老,但卻有宰相之才。”武則天遂提拔張柬之為洛州司馬。
后來,武則天又讓狄仁杰舉薦人才。狄仁杰道:“我此前推薦的張柬之,您還沒有任用呢。”武則天道:“我已經(jīng)給他升了官了。”狄仁杰道:“我所推薦的張柬之是可以作宰相的人才,不是用來作一個司馬的。”武則天于是任命張柬之為秋官侍郎,不久又拜其為宰相。
保薦契丹降將
李楷固、駱務(wù)整是契丹將領(lǐng),曾參與侵略唐朝邊境,數(shù)次挫敗唐軍,最終兵敗降唐。法司認(rèn)為二人末路來降,請求依法論罪。但狄仁杰卻道:“李楷固、駱務(wù)整皆驍勇絕倫,若恕其死罪,撫以恩德,他們必會感恩戴德,為國家盡心竭力。”他不顧親友的勸阻,請求赦免二將,并道:“只要對國家有利,我又怎能只為自己打算。”武則天遂赦免二將,委以官職,讓他們征討契丹余黨。
后來,李楷固、駱務(wù)整掃平契丹,在含樞殿行獻(xiàn)俘之禮。武則天大宴群臣,席間向狄仁杰舉杯勸酒,道:“這都是您的功勞。”狄仁杰答道:“這全靠陛下威靈,將帥盡力,我又有什么功勞!”
內(nèi)舉不避親
武則天曾命幾位宰相各自舉薦一人為尚書郎,狄仁杰便推薦自己的兒子狄光嗣。狄光嗣因此被拜為地官員外郎,而且非常稱職。武則天贊道:“您可以和內(nèi)舉不避親的祁奚相比了。”
外舉不避仇
狄仁杰早年被貶官時,路經(jīng)汴州患病,想留住半天治病,結(jié)果被開封縣令霍獻(xiàn)可勒令當(dāng)日離境。狄仁杰貶謫彭澤時,霍獻(xiàn)可已為御史,又當(dāng)庭叩首苦諫,極力請求誅殺狄仁杰。后來,狄仁杰回朝復(fù)相,卻舉薦霍獻(xiàn)可為御史中丞。
解夢復(fù)唐
武則天欲立侄子武三思為皇太子,詢問宰相們的意見。狄仁杰道:“我看天下人都還思念唐朝恩德,若立太子,非廬陵王(武則天第三子李顯,即唐中宗)不可。”武則天大怒。 后來,武則天做了一個夢,便讓狄仁杰解夢。關(guān)于這個夢,史籍記載有兩種說法:
武則天夢到自己下雙陸(古代一種棋盤游戲),卻始終不能贏。狄仁杰道:“雙陸不勝,是因為沒有子了,這是天意在警示陛下。太子乃是天下根本,根本一動,天下就危險了。”
武則天夢到一只大鸚鵡,兩翼全部折斷。狄仁杰道:“武是陛下的姓氏,兩翼是指二子。陛下現(xiàn)在只有廬陵王、相王(武則天第四子李旦,即唐睿宗)二子,只要起復(fù)二子,兩翼便能振作。”
狄仁杰解完夢境,又道:“太宗皇帝櫛風(fēng)沐雨,親冒矢石,方才平定天下,傳于子孫。先帝將二子托付于陛下,陛下現(xiàn)在卻要把天下移交給外姓嗎?況且,姑侄與母子哪個關(guān)系更親近?陛下立兒子為太子,千秋萬歲后可以配享太廟。若立侄子,從沒聽說有將姑姑配享宗廟的?”武則天對此很不高興,道:“這是朕的家事,你不宜干預(yù)。”狄仁杰卻道:“王者四海為家,天下的事都是陛下家事。君王是元首,臣下為四肢,猶如一個整體,況且臣忝任宰相,怎能不管呢?”
后來,武則天逐漸醒悟,派使者前往房州,將李顯秘密接回洛陽。她將李顯藏在帳后,然后召見狄仁杰,故意說起廬陵王之事。狄仁杰懇請意切,以致哭泣不止。武則天便將李顯喚出,對狄仁杰道:“朕現(xiàn)在將皇太子還給你。”狄仁杰叩頭跪拜,又道:“太子回朝,但卻無人知曉,人言紛紛,如何才能讓人相信呢?”武則天便先將李顯安頓在龍門,然后按禮節(jié)迎回宮中。滿朝文武、天下百姓無不歡悅。
但李顯對狄仁杰卻稍顯涼薄。一次,武則天在三陽宮病重。狄仁杰為了鞏固李顯的太子之位,趁機建議讓其監(jiān)國,最終因大臣的反對而未能實現(xiàn)。李顯復(fù)辟后,方才知道這件事。他對宰相楊再思道:“人臣事主,必在一心。天下豈有皇帝剛剛得病,就讓太子監(jiān)國的道理。這是狄仁杰在樹立私惠,想趁機討好我。”
君臣相知
武則天非常敬重狄仁杰,常尊稱他為國老,從不直呼其名,對他的退休請求始終不予批準(zhǔn)。她不讓狄仁杰行跪拜之禮,道:“每當(dāng)看到您跪拜的時候,朕的身體都會感到痛楚。”此外,武則天還免除狄仁杰晚上在宮中值班的義務(wù),并告誡官員道:“如果沒有十分重要的軍國大事,就不要去打擾狄公了。”
狄仁杰去世后,武則天痛哭道:“朝堂空矣!”此后,朝廷沒有大事不能決斷,武則天都會想起狄仁杰,嘆道:“老天為什么要這么早奪走我的國老。”
桃李滿門
狄仁杰任相期間,先后舉薦荊州長史張柬之、夏官侍郎姚崇、監(jiān)察御史桓彥范、太州刺史敬暉等數(shù)十人。這些人后來都成為唐代名臣。曾有人對狄仁杰道:“治理天下的賢能之臣,都出自您的門下啊。”狄仁杰卻道:“舉薦賢才是為國家著想,并不是為我個人打算。”后世遂用“桃李滿門”、“桃李滿天下”比喻一個人學(xué)生眾多,到處都有。
縱博褫裘
武則天曾把南??みM(jìn)獻(xiàn)的集翠裘賞賜給男寵張昌宗,讓他當(dāng)面穿上,一起玩雙陸游戲。狄仁杰正好進(jìn)來奏事,武則天便讓他和張昌宗一起玩雙陸。狄仁杰道:“三局兩勝,臣用身上的紫袍賭張昌宗穿的這件皮袍子。”武則天笑道:“他這件皮袍價錢超過千金,您這紫袍無法對等。”狄仁杰正色道:“我這件紫袍,是大臣朝見天子時所穿的服飾,高貴無價;而張昌宗的這件皮袍,只不過是因?qū)櫺叶玫馁p賜。兩件相對,我還不服氣呢!”武則天只好應(yīng)允。張昌宗感到羞赧沮喪,氣勢不振,沉默無語,連連敗北,最后將集翠裘輸給了狄仁杰。狄仁杰出宮后,將集翠裘送給一個家奴穿上,策馬而去。
猜你感興趣:
1.狄仁杰簡介資料
2.狄仁杰的官場歷史
3.苖圃簡介個人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