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蓮說小學生讀后感范文
愛蓮說小學生讀后感范文
看作文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重中之重,想要寫出好的演講稿,大家可以多看一些范文,然后自己學會利用。小編在此為大家整理了愛蓮說小學生讀后感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愛蓮說小學生讀后感范文一
很巧的,這次經(jīng)典誦讀培訓,老師安排了《愛蓮說》一文,此后,在眾多國學經(jīng)典文章中,我便深深地喜愛上了它。
周敦頤從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開篇深沉大氣,既點明了《愛蓮說》之蓮也屬水陸草木之花,也點明了蓮的可愛,只是甚蕃者里之一罷了。如此開篇,出筆皆成不凡,吸人眼球也。一句晉陶淵明獨愛菊更加明確了題意,陶淵明可以愛菊抒懷,我怎不可獨愛蓮呢?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像是重復,但實為加深語意也,而且此句入文,讓對比感更強烈,為其求蓮之高潔鋪下了引子。周敦頤為保持一份高潔,寧可終老南山。他要在塵世中當個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
隨之,直接進入正題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不可褻玩焉,寫蓮之語,愛蓮之心,喻蓮這志,可謂一氣呵成,看似是對蓮的直接描寫,其實字字句句皆是借蓮之表傾訴心衷也。此運筆之老到,實在讓人嘆為觀止,讀這句話,可說無一絲喘息之機。語言超凡脫俗,而回味悠長,越品越有滋味。
收篇,周敦頤用花進行比喻,讓花的特性喻人,雖普通,但讓人讀來別有一番滋味。予謂菊,花之隱居者也;牡丹,花之寶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上下文可謂渾然一體,不露絲毫痕跡。作者借花喻人,將陶淵明的避世,世人皆求榮華寶貴的心態(tài)描寫得淋漓盡致,栩栩如生,讓人過目不忘也。接著,他發(fā)出了深深的感嘆:菊之愛,陶后有鮮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是的,滾滾紅塵,又有多少人能避世以求一份真呢?由此可見,周敦頤那種不從眾只求寧靜的心態(tài),在碌碌塵世中是難能可貴的。
荷花,可謂真正的君子。它身處污濁環(huán)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隨俗浮沉的品質(zhì),莊重、質(zhì)樸,不炫耀自己,這還不能充分說明它清清白白,不與俗人同流合污、令人尊敬的高尚品質(zhì)嗎?作者用蓮表達了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既不愿像陶淵明那樣消極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樣追逐功名寶貴、榮華富裕,他像蓮,如同直正的君子,在淤泥中不染,永遠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我們的人生,難道不也應該積極向上,努力進取,不隨波逐流,不同流合污嗎?
《愛蓮說》,此文高風亮節(jié),清雅脫俗,精短,瑯瑯上口,每次品讀,都會有不同的感受。我愛那出淤泥不染的蓮,它表里如一、行為端正,每次看到蓮,心里便自然而然地想起那句膾炙人口的語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它展現(xiàn)的不僅僅是形態(tài)上的美,更是品德上的美,這種美,是值得我們每一代人贊揚、學習、發(fā)展下去,相信,蓮花的美將在我們心中永世長存!
愛蓮說小學生讀后感范文二
作者愛蓮,因為蓮花有可貴的品質(zhì),它不與世俗,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是花中君子。花木雖不能言語,但它的品質(zhì)仍能輕易可見。
梅花不畏嚴寒,不居功自傲,謙遜的精神激勵著我們;野草身份卑微,卻能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松柏四季常青,“歲寒,然后知松柏之最后凋也”這句話果然不錯。
然而,我最喜愛地植物是仙人掌。它的故鄉(xiāng)是沙漠,它的葉子原來是那么大,然而為了生存,它竟能縮成1根1根的刺,以減少水分的蒸發(fā),它的適應能力是多么強啊!
一次,我不小心將它摔下了樓底,一心以為它死了,可是當我把它揀回來,再次栽入土里,幾天后,它竟又恢復了生機,又長出了新的仙人掌。它是多么的頑強啊!
我愛仙人掌,因為它在如此惡劣的情況下仍堅忍不拔;我愛仙人掌,因為任何不幸都不能阻抑它生命的延續(xù)。
我也要做一個象仙人掌一樣的人!
愛蓮說小學生讀后感范文三
自從學過了《愛蓮說》這篇優(yōu)美的文章后,我感慨萬分。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這句意味深長的話,使我沉思了許久。
我漸漸地回憶起小學時期的一點一滴,那輕輕松松、無憂無慮的小學生活,仿佛又回到了眼前。
小學,只有兩項需要引起重視的科目語文和數(shù)學。每一節(jié)課,老師都講得又慢又詳細,這對于活潑聰明、善于動腦的我來說,簡直是易如反掌。但也正是以為科目的簡單和我的疏松,我開始和一些成績差、貪玩兒的同學混在了一起。久而久之,我的學習開始逐步下降,上課發(fā)言的次數(shù)也越發(fā)的少了。雖然,我早已意識到自己的下降,只是,我忘不了和他們在一起的快樂,在當時的我看來,玩耍就是快樂。
結果便一想而知,畢業(yè)的成績十分不理想,我哭了,可是,這充滿了失望與愧疚的淚水,卻不能洗去我身上的污泥。我在這渾濁的泥水中奮力掙扎,試圖遠離這個是非之地,但我的根早已深深地扎入水底,無論我怎么用力,還是無濟于事。
然而,就在我快要絕望之際,一場瓢潑大雨及時地灑向了這里。很快,周圍那渾濁的泥水變成了一條清澈的小河,我挺起了胸;雨后,太陽出來了,一縷縷溫暖的陽光照耀著我,我抬起了頭。
我迎來了我的中學生活。
愛蓮說小學生讀后感范文四
北宋著名的哲學家周敦頤寫出的《愛蓮說》受到了許多人的贊許。我第一次接觸這篇文章是在一年前,剛開始讀這篇文章,就感覺與以往所學習的古文區(qū)別甚大,此文辭藻華麗,句段簡潔,很是富有詩情畫意。
但是,隨著后來越來越多的閱讀,讓我對此文有了新的看法和認識。
蓮之出於泥而不染這千古名句,一直以來被世人所傳頌,蓮花也因此而受到比牡丹、玫瑰等更高的評價。而對于這句話,我卻有著不一樣的看法。蓮之出淤泥而不染固然不錯,當所有的人都在關注著蓮花的高潔的時候,是否有人注意到蓮之腳下的淤泥呢?如果沒有塘中淤泥的培育,蓮是否還會有如此華麗的外表?更何況蓮中通外直,世人也只是看到它正直的品格,是否想到它僅僅只是虛有其表,而腹中空虛呢?由此觀之,周敦頤寫的這篇文章只是從單方面道出了蓮的美,而忽略了它的丑!
聯(lián)系到我們現(xiàn)在生活的時代,各個民族,各個國家的發(fā)展都需要全面的人才,《愛蓮說》這篇文章的思想無疑不是抑制著人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社會因此得不到更好的發(fā)展,人才不拔尖,一個民族可能會因此而失去新的嶄新的局面。綜上所述,我們在思考問題時要全面,不能人云亦云,而放棄本來的創(chuàng)新能力。
通過這篇文章,我個人受益匪淺。它告誡了我看問題不應該只是看其美好的一面,而要抓住錯誤,并且要及時改正。在成功之時也不能忘本,就比如蓮之所以如此美麗,那是因為有淤泥的栽培。如果不是在淤泥的培育下生長出來的,蓮花絕不會如此高潔。做人也決不可虛有其表,外表在某些時候時候只是一張通行證,當進入某個領域之后,還是少不了真正的才華和學問,虛有其表,就如繡花枕頭一般,再漂亮也逃不過智者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