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方面培訓心得
做人要大度,有包容心,不要斤斤計較。要講誠信,慎許諾。做事目標明確,方法得當,堅持原則,不輕言放棄。下面是學習啦帶來的做人方面培訓心得,僅供參考。
做人方面培訓心得一:
黨員干部如何做人、做事、做官 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做官,自古以來都是一個常講常新的話題。進入新世紀新階段,肩負著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光榮使命的一代共產黨人,更值得認真思考這個問題。當前,全黨上下正在深入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探討這個問題是十分必要的。我認為,對于黨員干部來講,其先進性很重要的就是表現(xiàn)在做好人、做好事、做好官上;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很重要的就是切實加強黨性修養(yǎng)和鍛煉,始終堅持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用自己的模范行動和出色工作,給人民群眾交一份滿意的答卷。眾所周知,我們黨在新的歷史時期涌現(xiàn)出的大批先進代表,像孔繁森、鄭培民、任長霞、牛玉儒等同志,都是做人、做事、做官的典范,很值得我們學習。 做人、做事、做官三者互為關聯(lián)、互促互長,有著緊密的內在聯(lián)系。做人是做事、做官的基礎,只有把“人”做得端端正正,做事才可能有正確的動機,當官才可能為群眾所稱道。
常言道,“做官是做一陣子,做人要做一輩子”。因此,從這“三做”為切入點來思考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的問題,我想先從“做人”說起。 一、做人——以德為帥、以誠為根、以善為貴 “人”字只有一撇一捺,但真正“寫”好并非易事。明代學者高攀龍曾說:“吾立于天地間,只思量做好一個人,乃第一要義。”做人不見得非得頂天立地,但起碼要對得起良心,如果你是一名共產黨員、領導干部,還要對得起黨,對得起人民。做人的涵義寬如天海,深若淵藪,古往今來很多人都在研究它,每個人都在實踐它。這里我也不能一一點到,只概括地談四點: 一是要做一個真實坦誠的人。真實坦誠包含兩層意思:一曰誠信,二曰坦率。 ——先說誠信。
做人
誠信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底線。“君子修身,莫善于誠信。夫誠信者,君子所以事君上,懷下人也。”這是古人對誠信的認知;“真誠換真心,誠信變真金”,這是現(xiàn)代人對誠信的理解?,F(xiàn)實中誠信的重要性體現(xiàn)在方方面面。沒有誠信交不了朋友,沒有誠信談不成生意,沒有誠信干不了大事。有位作家說過,“誠實是最好的策略,最大的智慧,而世界上最聰明的人就是最誠實的人”。這話非常值得我們深思。在誠信的問題上,也同樣適用“100—1=0”的法則。你可能說一百句假話而被別人相信,也完全可能因為一句謊言的敗露而身敗名裂。現(xiàn)代社會,信譽被認為是最昂貴的資本,為了一點小小的利益而拿自己的信譽作賭注,委實有些得不償失。所以,誠以待人,信以處世,是我們最明智的選擇。 誠信也是為官者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宋朝王安石有句名言:“自古驅民在信誠,一言為重百金輕”,講的就是這個道理。隨著社會民主化程度的不斷提高,領導干部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在人民群眾的關注之中。如果說起話來油腔滑調,做起事來虛無縹緲,你的形象就會在群眾的心目中大打折扣。現(xiàn)在,商業(yè)活動非常注重品牌意識。茅臺酒百年不倒,就是一種品牌效應,而品牌的樹立靠的就是其經久不衰的內在品質。同樣的道理,我們做人也要講一個品牌。
有了誠信的品質作保證,做人的信譽度就會逐步提升。如果你在一個單位工作幾年,大家都說你不錯,換了一個單位,周圍的人還說你不錯,再到另一個單位仍然如此,這樣,你的品牌就樹立起來了。列寧說過,“在政治上采取誠實的態(tài)度是有力的表現(xiàn),如果在政治上采取欺騙的態(tài)度則是軟弱的表現(xiàn)”。很多人認為,政治缺少真實,其實不然。一個人的政治生涯需要真實來支撐,如果沒有真實,就不可能在這個群體當中立足。 ——再說坦率。為人要做到真實可信,必須保持一種坦率的態(tài)度??突f:人的成功15%靠專業(yè)技術,85%靠良好的人際關系和有效溝通。尤其對于從政的人,工作當中常常需要與人溝通。人與人的溝通最好的方法就是坦率,說話直截了當、開誠布公、直奔主題。當然坦率也需要藝術,它既不是口無遮攔,也不是簡單地表白,要有側重、講方法,把握時機。總之,與人交往,坦率要比虛偽建立的關系更持久,真誠要比圓滑換來的友誼更珍貴。 二是要做一個品行端正的人。工作當中,人們往往能夠原諒一個品行很好但能力稍低的領導,而不能原諒能力很強但人品很差的領導。這樣說并不是降低能力在領導工作中所起的作用,而是告訴大家,無論是做人還是做官,沒有一個好的人品,一切都無從談起。
古人講“先修身而后求能”,還有一句古訓叫做“人可一生不仕,不可一日無德。”說的都是修養(yǎng)、品行對個人成長的重要性。沒有良好的人品做底子,是干不了大事的。一個品行不端的人,仕途上也許能夠上升到一定層面,但經不起時間的考驗,遲早要栽跟頭?,F(xiàn)實中這樣的例子是很多的。馬克思曾經說過:“不可收買的是最高的政治品德”。所以,有了好的人品作保證,做人才有底氣,做事才會硬氣,做官才有正氣。 品行端正至少包含三層意思:一是正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人生在世,只有把自己這個“人”字寫正了,才會有服眾的底氣和被尊敬的資格,真正做到“不誘于譽、不恐于誹”。所以,做人一定要堂堂正正、光明磊落,做官一定要一身正氣、兩袖清風,這是真正的大丈夫所應具備的品質。我們黨講一個黨性,老百姓講一個良心。能不能憑良心說話、按黨性辦事,是檢驗一個黨員干部品行好壞的重要標準。
《禮記.中庸》上講“在上位,不凌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則無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這是古人對“正直”這個概念的一個很恰當?shù)脑忈?,同時也應該是一個領導干部的修身之道、立身之本。為人處世也好,為官從政也罷,必須先打好正直高尚的道德根基。“格物、致知、誠意、正心”,然后才能談的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二是嚴謹。嚴謹是一種負責任的態(tài)度,是遵守客觀規(guī)則的具體體現(xiàn)。嚴謹體現(xiàn)在工作作風上,是務實、高效、追求完美的一種表現(xiàn);體現(xiàn)在生活作風上,是潔身、克欲、維系自我的一種手段。我每天上班都看到大街上一幅“莊吉”西服的廣告牌,其廣告詞是“莊重一身,吉祥一生”。這句廣告用語完全可以用到我們做人上。作為黨的領導干部,手中握有一定的權力,要把“嚴謹”二字時刻懸于腦際,慎言、慎行、慎獨、慎思,否則,權力就有可能成為墮落淪喪的根源,甚至成為禍國殃民的工具。三是忠誠。
如果說“正直”和“嚴謹”還是一種個人修養(yǎng)的話,那么“忠誠”則是對一個人在生活中所扮演角色品格的更高要求,是惠及他人的一種大德。有位作家曾經說過:“高于一切的忠誠是偉大的品德,是愛的外延。”關于忠誠,古人也有過很多精辟的論述。東漢馬融在《忠經》里談到:“忠者也,一其心之謂也。為國之本,何莫于忠?忠能固君臣,安社稷,感天地,動神明,而況于人乎?”從這個意義上講,人各有所事,便應各有所忠,作為一名黨員,就要忠于黨、忠于人民;作為一名干部,就要忠于事業(yè)、忠于職守。上,要無愧于國家;下,要對得起百姓。不要讓自己成為不忠、不孝、不義之人。 三是要做一個寬厚善良的人。寬厚善良是一種心境,是一種胸懷,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道德體系的重要內核之一。它包含三個內容:一是寬容之德。有人說,世界上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胸懷。這句話很有哲理。
關于寬容,《大不列顛百科全書》這樣定義:“容許別人有行動和判斷的自由,對不同于自己或傳統(tǒng)觀點的見解有耐心公正的容忍。” 寬容是一種美德,你的寬容釋放得越多,就越容易獲得尊重。寬容還是一種大智慧,其在道德上所產生的震撼比嚴厲的責罰要強烈得多。有句古訓叫做“律己當嚴,待人當恕”。對他人的寬容是對自己人性的一種升華,冰釋前嫌可以換來理解、換來和睦、換來友誼,甚至能將敵人變?yōu)榕笥?,而耿耿于懷只會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對于一個群體來講,寬容可以凝聚人心,產生無窮無盡的力量。舉一個簡單的例子:過去,一聽到艾滋病這個詞,很多人都會毛骨悚然,不寒而栗,有如瘟神避之而不及。而現(xiàn)在,我們的政府和社會正在以一種大度的姿態(tài)和博大的胸懷接納這個群體。
對這一弱勢群體的寬容和關愛,溫暖了千千萬萬家庭的心,也樹立了黨和政府親民愛民的形象。應該指出,寬容需要忍耐,但決不是放縱,不是任由無理之人任意妄為,而是在堅持原則的基礎上,給他人以足夠的空間和改過的機會,做到寬厚而嚴肅、柔和而堅定,在一定范圍內追求與人交往和處理問題的最佳效果。二是厚道之品。厚道是人性中的真善美,它既是以心換心,以情換情;也是以德報怨,以善報惡。厚道不是懦弱、不是無能,而是一種氣度、一種雅量。老子講:“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始終以一種厚道之品為人處世,會給人一種信任感、一種踏實感,所以古人講“厚德載物”。厚道的人心底無私、襟懷坦蕩、光明磊落,心靈清澈而見底。作為一名黨員、一個領導干部,只有具備厚道的品性,群眾才會放心,才會發(fā)自內心地擁護你、支持你。三是善良之心。曾經有位哲學家問他的一群學生,人的一生最需要什么,多數(shù)人答不出來。有一個學生回答說,人最需要的就是要有一顆善心,哲學家聽后,會意地點了點頭。我們所處的社會好比一個大的家庭,每個人都應該學會與人為善,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素昧平生之人有難,鼎力相助,是謂小善;國家危難之際,赴湯蹈火,舍生取義,是謂大善。但是不管是小善還是大善,只要永遠有一顆善心,便足以讓你成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
民間有句俗話叫做“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是一種絕對的因與果的關系,很有道理。人,往往是在忘卻自我、舍棄自我之時,獲得了自我;往往是在不想索取、不想回報之時,得到了回報。這是人性善良的必然結果。四是要做一個有責任感的人。“責任”是一個很厚重的概念,是檢驗一個人做人是否合格的重要標準和尺度。近代學者梁啟超說:“人生于天地間,各有責任。一家之人各個放棄責任,則家必落;一國之人各個放棄責任,則國必亡。”可見“責任”對于做人的重要性。成為一個有責任感的人,至少應該在兩個方面做出努力。 首先要做到盡職盡責。組織行為學上有一個名詞叫做“角色期待”。如果將社會看作一個舞臺,那么每個成員都在其中扮演著特定的角色,而且任何一種社會角色都與一整套的權利義務和一系列的行為模式相聯(lián)系。在家庭中,你可能是父親、丈夫、兄長;在單位里,你可能是領導,也可能是下屬;在社會上,你可能是市民、是朋友。但是不論扮演哪一種角色,人們都會對這個角色有一個相應的期望值,能否達到這個期望值,就在于你對你所扮演的這個角色有沒有足夠的責任感。對國家的忠誠是一種責任,對親人的關懷是一種責任,對朋友的幫助也是一種責任,等等。所以說,你扮演的角色越多,承擔的責任也就越多;你所處的地位越高,肩負的責任也就越重。
美國著名管理學家杜拉克說:“一個人不論職位有多高,如果總是強調自己的職權,那么他永遠只能是別人的‘部屬’。反言之,一個重視貢獻的人,一個注意對成果負責的人,盡管他位卑職小,他還是可以位列于‘高階層’,因為他以整體的績效為己任。”領導干部的優(yōu)秀代表鄭培民常說:“權力是人民給的,應該為人民辦事。”老百姓擁護他,就是因為他把自己對人民的那份責任看得比生命還重要。 其次,要做到勇于負責。放棄了責任空談做人是一種可悲、是一個人的不幸;放棄了責任空談做官則是一種罪過、是人民的不幸。德國政治學家馬克斯?韋伯在談到責任時說:“在政治領域里,最終有兩種罪過不可饒?。翰粍諏嶋H和不負責任。缺乏責任感使這些政治家純粹為了權力而熱愛權力,沒有任何實質性的目的。”現(xiàn)在有些領導干部,不顧民意所向,大搞所謂“政績工程”、“面子工程”,不僅勞民傷財,也極大地損害了我們黨在群眾中的威信。還有一些人,有了好事便大肆渲染自己的功勞,出了問題卻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這就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xiàn),是為了一己之利而放棄責任的失職行為。一個有責任感的領導干部,必須做到在成績面前不攬功,在問題面前不退縮。是“推功攬過”,還是“攬功推過”,這既是一個政治品質問題,也是一個思想境界問題。做人不負責任,就對不起自己的良心;當官不負責任,就有愧于人民賦予的那份權力,有愧于“共產黨員”這個神圣的稱號。 二、做事——以謀為基、以實為重、以智為要 人生在世,就要做事。為官掌權,更要為人民、為社會做事。如何做事?古代先賢多有論述??鬃映珜?ldquo;事思敬”,即做事要敬業(yè),要嚴肅,要認真。荀子呼吁做事要“心不使焉”,以至做到“白黑在前而目不見,雷鼓在側而耳不聞”。
莊子提倡做事要“不徐有疾,得之于手而應于心”。可謂智者見智,各有所得。不過歸根結底,方式雖各有千秋,目的卻只有一個,不外乎要把事做好、做明白。作為一名領導干部,為官一任,就要盡全力完成人民賦予他的使命,不辜負群眾對自己的期望。古人講“得民心者得天下”。誠心誠意為民做事,就能深得民心、順應民意,獲得群眾的認可和擁戴。反之,在一個地方干了幾年,人們竟想不起他做過些什么,這不能不說是他的悲哀。那么,領導干部應該怎樣做事呢?我認為,必須做到以下四點: 一要高站位慮事。古人說:“為一身謀則愚,而為天下謀則智。”講的就是一個站位的問題。做事的站位高不高,對于一個領導干部來講至關重要。下棋講究一個“謀勢”,要通觀全盤,不能見子打子。做事也是一樣,不可只在乎一事之成敗,而必須站在是否有利于全局形勢發(fā)展的高度,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fā),通盤謀劃,全方位考慮。古今中外,凡成大事者,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一事當前,必先考慮全局之成敗。在中國革命和建設史上,我們黨造就了像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這樣的偉人和一大批杰出的領導人。他們之所以為歷史所記取,是因為他們具有把握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遠見卓識,具有領導億萬人民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非凡能力,具有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偉大情懷,其中很重要的就是慮事站位高人一籌,從他們身上體現(xiàn)出來的是一種恢弘大氣的深謀遠略。在秦皇島的發(fā)展史上,慮事深遠者也不乏其例。
當年燕山大學落戶秦皇島,反對的聲音很多,當時的市領導能夠果斷拍板把這件事定下來,就是有一種以地區(qū)長遠發(fā)展為基點的高站位和戰(zhàn)略眼光?,F(xiàn)在看來,這件事具有相當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燕山大學對提高秦皇島的城市品位,對全市的經濟社會發(fā)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作為一個領導干部,都有相應的職責范圍,或管轄一個地區(qū),或領導一個部門,想問題、做事情,就應當從全市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大局出發(fā),以是否有利于全市經濟社會發(fā)展為標準,以能否滿足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尺度,不要只考慮局部利益、團體利益,甚至是個人的升遷榮辱。只有這樣,才能干的了大事、成的了大業(yè)。 領導干部做事站位的高低與否,與他的眼光有直接的聯(lián)系。眼光的長短和寬窄,是決策正確與否的重要前提。一個具有遠見卓識的領導干部,眼光一要長,二要廣。
所謂長,就是在科學分析、邏輯推理的基礎上,對事態(tài)的發(fā)展及走向做出準確的預測和判斷。能成就大事的人,不會被眼前的暫時利益所蒙蔽,能夠清晰地辯識事情的輕重緩急,從而正確地進行取舍。秦末農民戰(zhàn)爭時期,劉邦抵達秦國國都咸陽后,其部屬爭相瓜分國庫里的金銀財寶,只有蕭何先帶人沒收了秦國的法律、典章、檔案,并妥善收藏好。后來,劉邦之所以能全面了解全國的法制、經濟、人文、地理等情況,有條不紊地治理國家,蕭何接管的這些文件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由此看來,前瞻性的眼光是一個人成功的重要砝碼。所謂廣,就是要統(tǒng)觀全局,環(huán)顧四方,對其他地區(qū)的發(fā)展程度和方法策略有一個全面系統(tǒng)的了解,以期對自身的發(fā)展有所借鑒,有所幫助。近些年來,我們黨對干部的培養(yǎng)講“世界眼光”和“戰(zhàn)略思維”,就是要著力提高廣大領導干部這方面的水準。
作為領導干部,切不可閉門造車,低頭只看自己的進退,而是要在相互比較的基礎上,多走一走經濟社會等方面相對發(fā)達的地方,看一看自己與這些地方有哪些差距,想一想產生這些差距的原因是什么,聽一聽別人的看法、見解和思路。只有這樣,你的眼界才會開闊,站位才能高遠。 二要高水平謀事。古人云:愚者喑于成事,智者見于未萌。一個人工作水平的高低,主要取決于其謀事的能力。“謀”,在做事的所有環(huán)節(jié)中至關重要,對一件事的成敗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有些人對待工作只是簡單的執(zhí)行,有的人則有所創(chuàng)新,這兩種人處理事情的結果和層面會完全不同。凡事按規(guī)矩去做,不會出問題,但是也不會出亮點。做事前謀與不謀,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我們中國有句古話叫做“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其實未必見得。凡事只要認真、科學、積極地去謀劃,勝算就會掌握在自己手中。“謀”,可以把不可能轉化為可能,把常規(guī)轉化為超常規(guī),甚至把似乎已成定局的失敗轉化為奇跡般的成功。“謀事在人,成事亦在人”。 謀事的高水平取決于謀事者的高素質。
做一個高素質的謀事者,首先要做一名“學習思考型”的干部。當今時代,是知識經濟的時代;當今社會,正逐步成為學習型社會。身處這樣一種社會,不學習就要落伍,不思考就要被時代所拋棄。共產黨員、領導干部身負重擔,就更應勤以致學、學以致用,努力做一名好學不倦之官,不做不學無術之官。古人講“多讀書則氣清,氣清則神正。”要通過學習思考,不斷提升自己的理論素養(yǎng),把握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增強明辨是非的能力;通過調查研究,克服謀事過程中的官僚主義、經驗主義、形式主義,為科學決策奠定扎實可靠的理論基礎。 三要高效率辦事。做事高效首先在乎一個“勤”字。“勤”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即“手勤”、“腳勤”、“腦勤”。“手勤”,就是要及時做好“上情下達、下情上達”,確保上級政策傳達、落實的時效性和有效性,保證本單位、本地區(qū)工作信息的及時上報、反饋;“腳勤”,就是要多深入基層、多搞調查研究,及時了解和掌握工作動態(tài),爭取工作的主動性;“腦勤”,就是要結合工作勤于思考,從領導的角度思考應該提供什么信息、作出什么部署;從群眾的角度思考他們缺少什么服務、目前有什么要求;從下屬的角度思考他們有什么困難、需要什么幫助。
總之,作為一名領導干部,切不可惰性纏身,否則就會誤事、誤民。要立志做策馬奮蹄的先行者,萬不可做得過且過的撞鐘僧。 其次,要做到事半功倍,還必須講求工作方法。凡事要化繁為簡,要事急干,急事早辦,動必量力,舉必量技,切不可把簡單的事情復雜化,更不可把復雜的事情離奇化。去年,為了優(yōu)化投資環(huán)境,我市簡化了很多項行政性審批環(huán)節(jié),取消了200多項收費項目??此坪芎唵蔚囊患?,卻對秦皇島的投資環(huán)境有著重要作用,既節(jié)約了工作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也吸引了更多的投資商,有力地推動了全市經濟的發(fā)展。這個例子很能說明問題。 四要高風格處事。人的一生經常會面對進退得失,與人交往難免會出現(xiàn)磕磕碰碰。進退得失之際如何選擇,磕磕碰碰之時怎樣處理,這其中就有一個處事風格的問題。
作為一名黨員干部,以什么樣的風格處事,直接關系到黨的威信和形象。有的人一事當前先替自己打算,遇榮譽就上,見責任就推;有的人遇到事情斤斤計較、患得患失,生怕便宜了別人,虧欠了自己。這都是風格不高的表現(xiàn)。風格不高,威信肯定高不了,就難以讓人信服信任,就會缺乏凝聚力和號召力。一名領導干部有人格魅力,很重要的就體現(xiàn)在處事的高風格上。我們講高風格處事,并不是簡單地提倡見榮譽就讓,見責任就攬,而是說想問題、辦事情要有更高的站位,在處理涉及個人利益的問題時擺正自己的位置,正確對待組織、正確對待同志、正確對待個人。 高風格處事體現(xiàn)的是高風亮節(jié)、是思想境界,更是一種眼界和胸懷。眼睛盯著事業(yè)發(fā)展的大局,心里裝著人民群眾的利益,在對待個人進退得失時就會多一份坦然,在處理同志之間的關系時就會增幾分大度。對待事情要有平常心,對待事業(yè)要有責任感。以這樣的態(tài)度處事,就會扎牢成就事業(yè)的根基,就能樹立起黨員干部的良好形象,就能以人格的力量推進事業(yè)的健康發(fā)展。 三、做官——以民為本、以正為先、以紀為則 山西平遙舊縣衙門前有這樣一副對聯(lián):“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說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好欺,自己也是百姓。”這副對聯(lián)既道出了為官的本質,又給上堂喊冤的百姓一種真實樸素的親切感。其實,“官”與“民”并沒有本質的區(qū)別。在人類社會,有許許多多事務需要專人去管理,于是就有了“官”。
一個人從一般社會成員變成“官”,就意味著多了一種責任,即不僅要管好自己,還要管好別人、管好一個地方或部門。“官”由小變大,也就意味著責任的范圍由小變大。為了方便管理,人民賦予“官”以一定的權力,做官也就是掌權和用權。不言而喻,權力應當是“官”用來履行職責的手段和工具,而絕非地位高人一等的理由。 古往今來,為官之道,各式各樣;為官之術,五花八門;為官之招,千奇百怪。為官者千人百面,千姿百態(tài)。千古流芳者有之,遺臭萬年者有之,名垂青史者有之,煙消云散者有之。有人為了升官費盡心機,挖空心思,不踏踏實實做事,而是研究什么“厚黑學”、“官場之道”等等所謂的“潛規(guī)則”,不思為民謀利之道,專攻投機取巧之術??梢哉f,這些人在政治上走入了迷途,在思想上陷入了“為了當官而當官”的誤區(qū)。
我以為,既然做官,就得做一個人民滿意、群眾認同的官,做一個“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無憾一生”的官,牢記胡錦濤所要求的“為民、務實、清廉”這六個字,不愧對手中這份權力和責任,不愧對人民群眾對你的期望和信任。 那么,如何做好官,為人民掌好權呢?我們秦皇島市委組織部有個八字部風:公正、親切、守紀、創(chuàng)新。這八個字可以說是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的具體體現(xiàn),也是對新時期黨員、領導干部為官之道的一種歸納和濃縮。 首先,為官要做到“公正”。古人講“夫居官守職以公正為先,公則不為私所惑,正則不為邪所媚。”所謂“公正”,顧名思義,“公”,就是公道,要“忍所私而行大義”,去除心底的私心雜念,一心為民,秉公辦事;“正”,就是正派,為官的本質就在于“正”,孔子說:“政者,正也。”要做到身正、心正、行正,不愧于己,不負于心。公正對于一個領導干部來講,應該是做官第一位的原則。做人“正”是做官“正”的基礎,而相對于做人來講,公正做官則有更高的要求。因為做人只是對自己負責,做官則是要對一個群體、一個部門負責。“對己清正、對人公正、對內嚴格、對外平等”是組織部門自身建設的核心內容和永恒主題,也是對公正全面而深刻的詮釋,同樣適用于所有的黨員和領導干部。處理問題做不到公正,不能一碗水端平,不能為群眾說公道話,他的為官準則就會受到質疑,正像老百姓常說的那句話:“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說到底,正與不正,實際上是一個政治方向的問題,它反映著一個干部從政以什么為目的、以什么為核心、以什么為基礎。
這兩年,全省上下唱響了“樹正氣、講團結、求發(fā)展”的主旋律,其中很重要的就是講正氣,就是樹立和保持共產黨人的浩然正氣和革命情操,抵制各種歪風邪氣的干擾。為官之人如果能夠以民為本,視民心為根,心里裝著群眾,凡事想著群眾,工作依靠群眾,一切為了群眾,就會保持“心在國家,情系群眾”的平常心境,保持“利歸天下,譽屬黎民”的淡泊情懷,想問題、辦事情就能夠秉持公正,真正做到“以德服人、以正服人”。 其次,為官要做到“親切”。“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親切可以升華為大愛,它不是一種姿態(tài),而是對人民發(fā)自內心的熱愛。
2003年非典肆虐時,胡錦濤出現(xiàn)在城市的街頭。溫家寶今年元旦期間到陜西銅川慰問遇難礦工家屬時,飽含著熱淚說,“我用什么語言也不能表達你們的那種痛苦。”這是一種真實的感情,是赤子情懷的真誠流露。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些地方領導干部經常出現(xiàn)在“與民同樂”的場合,卻很少出現(xiàn)在“為民分憂”的場合。他們的身影時常見諸于媒體報端,卻不能給人民帶來真實的溫暖和感動。這些干部跟群眾之間不是“魚水關系”,而是一種“蛙水關系”,需要群眾時,就像青蛙一樣往水里跳;不需要群眾時,就跳上岸擺官老爺架子。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什么樣的行動能夠感動群眾,什么樣的行為令人反感,什么是真心為民,什么是擺譜作秀,老百姓心里都有一桿秤。凡事都是以心換心、以情換情,如果你心里時刻裝著人民的喜樂哀愁,時刻把群眾的溫飽冷暖掛在心上,自然會得到群眾的支持和擁護。鄧小平同志曾說:“如果哪個黨組織嚴重脫離
眾而不堅決改正,那就喪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敗,就會被人民拋棄。”所以,共產黨人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如果立志做大官,就會滋生官僚主義和衙門作風,就會脫離群眾,失去對群眾的親情。百姓是我們的衣食父母,群眾是我們的執(zhí)政基礎。作為黨員干部,應該也必須像對待父母那樣,對廣大群眾充滿真情摯愛,對他們體現(xiàn)出真正的物質和人文關懷。 但是,親切并不等于一團和氣,更不是沒有原則、一味迎合,做老好人。在這個問題上,必須做到親切與原則的高度統(tǒng)一、親切與權威的高度結合?!墩撜Z》中講:“君子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意為做人要剛柔結合,把握好一個度。任長霞親手抓住罪犯,看到其年幼的孩子時,不禁流出熱淚,并且自己掏出錢來交給村民說:“拿這錢給他兒子買點吃的。”在任長霞身上,體現(xiàn)的既有國家權力的威嚴,又有人間情感的真諦,真正做到了情理兼容,情義并重。 這種剛與柔的結合不僅適用于做官,也同樣適用于做人和做事。IBM公司總裁贈給他兒子一句話:心靈如上帝,行動如乞丐。這句話和我經常講的“低頭處世,昂首做人”道理是相通的。劉劭《人物志》里有一段話,我們今天用白話說就是“一味剛直而不柔和,就流于僵直;一味強勁而不精巧,就流于蠻干;一味固執(zhí)己見而不問來龍去脈,就流于愚暗;心氣十足而思慮不清,做事就會超越特定的規(guī)范;思慮通暢而不平正,就會流于放蕩。”這是一種境界,一種陰柔之美與陽剛之氣結合起來的為人、為官和處世之道。所以說,處世的低姿態(tài)與做人的高風格完美統(tǒng)一,才能體現(xiàn)出高尚的人格和官品。
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做“情商”(Emotional Quality),是指理解他人及與他人相處的能力。它包括自我意識、控制情緒、自我激勵、認知他人情緒和處理相互關系。自我意識太強,凡事以自我為中心,就容易忽略他人的感受,使人的性格逐漸變得自私、偏執(zhí)、孤傲。一個人,特別是領導干部,應當具有較高的情商指數(shù)。要善于把握自己和他人的情緒,要對人民、對下屬有感情,以真心實意、真情實感去對待他人。這不僅僅是一個“情商”的問題,更是對一個黨員干部的必然要求。 第三,為官要做到“守紀”。當前,我們所處的社會正處于變革期、轉型期,形形色色的誘惑無處不在。在這種環(huán)境下,作為領導干部,要想做到“不為名利失心、不為權欲熏心、不為排場傲心”,就必須有一種力排一切干擾的定力,有一種不為外物所動的境界,正如胡錦濤所說,要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不斷加強黨性修養(yǎng)。如果說做人是做官的基礎,那么,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則是權力觀、地位觀和利益觀的導向和基礎。
做一名“守紀”的干部,必須處理好如下三種關系:一是工作與生活的關系。現(xiàn)在有些同志關心生活勝過關心工作,過分在意票子、車子、房子,有的追求物質享受勝過自己所做的工作,熱衷于吃喝玩樂,有的甚至被“升官發(fā)財”、“封妻蔭子”、“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等腐朽思想迷住了心竅。這些都是危險信號,很多領導干部腐化墮落的過程都是從貪圖享樂、私欲膨脹開始的。所以,作為領導干部,一定要正確區(qū)分工作與生活之間的界限,切不可相互混淆,甚至是相互滲透。要管住自己的腦,不該想的不要想;管住自己的嘴,不該吃的不要吃;管住自己的手,不該拿的不要拿;管住自己的腳,不該去的地方不要去,努力做廉潔自律的表率;二是感情與原則的關系。中華民族歷來重情重義,有著深厚的道德底蘊。領導干部也是人,也有人之常情,對親戚、朋友和身邊的工作人員,可以給予必要的幫助,但要是非分明,不能只講親情、友情,而忘了原則、法紀。有些干部就是在這個問題上把握不住自己,對配偶、子女、親友和身邊工作人員提出的不合理要求,礙于情面,明知不對,也不拒絕;對他們的錯誤不批評、不教育、不制止,甚至放任庇護,以致在錯誤的道路上越陷越深,最后為親情所害。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但是在處理感情與原則的關系時,必須把握好一個“度”。古人講“器滿則傾,月滿則虧”,就是這個道理。“度”怎樣把握,在于你對事物客觀規(guī)律的認識程度,在于你對工作和生活的體驗和悟性,正所謂“運用之妙,存乎于心”。相聲大師侯寶林的座右銘對“度”這個概念做出了貼切的注解:“恰到好處,留有余地;寧可不夠,不可過頭。”作為領導干部,“度”把握的好不好,對你的形象甚至于前途至關重要,也許一念之差,就會讓你跌入百仗深淵。白克明書記曾經講過,共產黨人要有原則和紀律這兩把“快刀”,堅持原則復雜矛盾就會迎刃而解。原則是做人做事最基本的規(guī)矩,任何人和事都不能凌駕于原則之上。用人情代替原則,或是用權術改變原則,勢必會釀成大錯;三是權力與責任的關系。權力與責任是對等的,執(zhí)政是權力,為民就是責任。
權力越大,職務越高,肩負的責任就越重,應盡的義務就越多。如果把權力當作謀私的工具,那就背離了權力的責任,損害了權力的尊嚴,最終會受到人民的譴責,甚至身敗名裂。面對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和各種誘惑,領導干部只有常想著黨的宗旨和人民的需要,始終對黨和人民負責,時刻有一種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危機感,才能正確處理好權與責的關系,真正把握好自己。要正確對待手中的權力、正確行使手中的權力,絕不能把權力單純看成是個人努力的結果,甚至看成私有財產,否則就會背離權力的人民性。 第四,為官要做到“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既是一個歷史范疇,也是一種時代精神。《易.系辭》中有句話“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揭示了東方哲學的精髓,反映了炎黃子孫變革求新的渴望。江澤民同志也曾說過: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這些年,每每談及領導干部的綜合素質,也往往少不了“創(chuàng)新”一詞。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為“創(chuàng)新”是融責任、勇氣、方法、態(tài)度等綜合素質于一身的具體實踐,是一切工作能否取得進步的關鍵。循規(guī)蹈矩,墨守陳規(guī),只是對以往規(guī)范和標準的一種沿襲和繼承。在循環(huán)流轉的體系中沒有發(fā)展,實際上是一種簡單的重復過程。做事缺乏創(chuàng)新,最多只能把一件事做對,而不能把一件事做好。有道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人類只有不斷地進行創(chuàng)造性活動,才能不斷地滿足自己生存發(fā)展的需要,這也是歷史進步的原動力。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不善于抓住機遇發(fā)展自己,就必然要成為時代的落伍者。那么,同樣的道理,一個領導干部如果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他所在部門的工作或者地區(qū)的發(fā)展就會停滯不前。工作中能不能出一些亮點,想一些新點子,提一些好建議,也是一個干部有沒有水平的重要體現(xiàn)。
鄧小平同志曾說:“要克服一個怕字,要有勇氣。什么事情總要有人試第一個,才能開拓新路。”當前,我國正處于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時期,很多工作和事情需要我們在實踐中去探索、去創(chuàng)新,在摸索中不斷前進和發(fā)展。很多成功的經驗就是來自于思想的火花,然后付諸于實踐得來的。所以,每一名黨員干部都要有強烈的創(chuàng)新意識,形成創(chuàng)新的習慣,培育創(chuàng)新的思維,敢為人先而不步人后塵,開拓創(chuàng)新而不因循守舊。魯迅先生說過,“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很可佩服。”為官者一旦有了這種勇氣和魄力,便是民之大福、國之大幸。 創(chuàng)新不等于蠻干,不等于一味追求標新立異而不考慮成本和效果。在這個問題上,必須做到創(chuàng)新與務實的高度結合。實踐是創(chuàng)新的基礎,離開實踐,創(chuàng)新便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每個地區(qū)的先天優(yōu)勢不同、經濟基礎不同,其發(fā)展應有適合其自身的模式和規(guī)范。因此,必須結合當?shù)氐膶嶋H情況,制定相應的政策,采取相應的措施,因地而制宜地實施創(chuàng)新,使我們的事業(yè)在切合實際的創(chuàng)新中不斷發(fā)展壯大。
總而言之,領導干部的修養(yǎng)達到一定境界,所體現(xiàn)出來的就是一種人格的魅力,這種魅力直接體現(xiàn)為一個干部的領導藝術和領導水平。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老一輩革命家之所以受人愛戴和景仰,就是因為他們的魅力感染了整個世界。作為一名黨員領導干部,一定要不斷加強黨性鍛煉和道德修養(yǎng),切實做到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實實做事,清清白白做官。對此,做官的人要銘記于心,尚未做官但將來可能做官的人也要認真思索,真正做好人、做好事、做好官,永葆共產黨員的先進性,推進黨和人民的事業(yè)不斷向前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