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讀書節(jié)心得體會
參加讀書節(jié)活動,讓孩子閱讀許多對身心有益的課外讀物,既可以增加學生的知識面,培養(yǎng)孩子的學生興趣,又可以提高孩子閱讀能力、理解能力。下面是學習啦帶來的參加讀書節(jié)的心得體會,歡迎欣賞。
參加讀書節(jié)心得體會一:
參加“百萬公眾網絡學習工程”心得體會 開展網絡學習,是構建學習型、創(chuàng)新型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通過參加由省教育廳、省科協(xié)組織開展的“百萬公眾網絡學習工程”活動,為每一個人充分利用現代網絡技術,借助“貴州數字圖書館”平臺學習,提高個人科學素質提供了重要途徑,現將個人參加此項活動的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一、進一步增強了積極利用網絡資源終身學習的意識
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fā)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世界多樣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fā)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知識經濟初見端倪,人才競爭日趨激烈。面對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zhàn),人只有不斷學習才能應對挑戰(zhàn)、把握機遇,從而適應這些劇烈的變化。知識經濟的一個突出表現是現代網絡技術的使用,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的豐富和便捷的開展學習活動,掌握更加豐富多樣的各個領域的知識,為個人的更好發(fā)展提供了重要的知識基礎。貴州省開展“百萬公眾網絡學習工程”活動為貴州省每個地方、每個人的學習提供了一個免費的多樣化的學習的平臺,體現了黨和政府建設學習化的貴州,促進貴州省各項事業(yè)的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地發(fā)展的信心和決心。當代中國,學習化社會的趨勢更加明顯,通過參加“百萬公眾網絡學習工程”活動,利用貴州省數字圖書館無限開放館藏文獻所承載的文化信息,給個人學習提供了重要的資源支持和有效途徑,為進一步促進了個人的學習活動,使學習成為一種有意義的社會生活和個人日常需要,個人的知識視野更加開闊,每時每刻都要不斷提高的終身學習意識得到了進一步增強。
讀書節(jié)
二、使用網絡學習的平臺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教學效果
信息技術對各項工作特別是教育工作具有革命性的影響,使用網絡學習系統(tǒng),掌握先進的信息技術,充分利用優(yōu)質的網絡教育教學資源和先進技術為自己的工作和教育教學服務,增強了運用信息技術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強化了自己使用多媒體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了教育內容、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現代化,使自己更加熟練地使用現代化的辦公軟件,也使自己更加注重多媒體教學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教學效果。
三、通過網絡學習的平臺促進了個人專業(yè)發(fā)展
貴州數字圖書館資源為每個人免費獲資源提供了很好的服務。結合個人學習的實際,充分利用“貴州數字圖書館”的豐富資源進行文獻查詢、閱讀、下載相關資料,促進了個人水平的提高,學術視野得到了更一步拓展。借助貴州數字圖書館參加網絡學習,通過視頻學習資源直接得到了許多名家的專業(yè)講座輔導;利用網絡學習資料,聯(lián)系個人和學習興趣,通過貴州數字圖書館檢索、查閱了《中國社會科學》、《哲學研究》《教育研究》、《教育學報》等相關資源,深入學習。
四、借助網絡充分滿足個性學習需要
學習型社會的學習是學習者滿足個體實際需要,符合個性需求的一種自我導向的學習,數字圖書館開放無時間限制,學習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自主確定學習目標,規(guī)劃學習進程、制定學習方案、運用學習資源。根據個人實際,結合個人閱讀興趣,我通過貴州數字圖書館提供的無限豐富的數字資源,能夠下載或通過網絡瀏覽了眾多我慕名已久卻不能見到的名家精品連環(huán)畫,如五十年代版本全套《三國演義》、《水滸傳》、《七品芝麻官》、《岳飛傳》等小人書杰作,等等。網絡學習使個人的閱讀興趣得到了滿足。
五、網絡學習轉變了個人的學習方式
網絡學習是人——電腦之間的互動,動一下鼠標就能得到比較豐富多彩的信息資源。學習型社會所要學習的內容突破了傳統(tǒng)意義上滿足衣食住行需要的單純知識儲存,數字圖書館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貯存了各種文化,面對人類文明的各種成果和不同意識形態(tài)的文化、思想、觀念等,人們可以從不同的側面角度去學習、了解、吸收知識。通過網絡學習,使個人充分利用數字圖書館資源為我服務,避免了以往為查找某一信息而在書海里艱難查找,在圖書館中翻來翻去的麻煩,通過網絡查詢很快就能搜索到你想要的內容,使個人的學習方式進一步發(fā)生了可喜的轉變,積極利用網絡為自己服務成為一種自覺行動。
總之,通過參加“百萬公眾網絡學習工程”網絡學習活動,個人終身學習的意識得到了增強,工作效率和教學效果不斷提高,學習方式得到了轉變,自身水平得到了提高,個人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得到了較快的發(fā)展。
參加讀書節(jié)心得體會二:
“遨游書海潤童心,沐浴好書伴成長”。今天上午參加了幼兒園的讀書節(jié)匯演活動,感覺幼兒園在培養(yǎng)孩子閱讀能力、增加知識面方面做的很好,很有特點,成效也很顯著,孩子和家長收獲都很大。我認為,開展讀書節(jié)活動,有以下三個方面益處:
第一,有益于提高孩子閱讀能力。開展讀書節(jié)活動,讓孩子閱讀許多對身心有益的課外讀物,既可以增加學生的知識面,培養(yǎng)孩子的學生興趣,又可以提高孩子閱讀能力、理解能力。
第二,有益于提高孩子心理素質。開展讀書節(jié)活動,讓孩子上臺表演,充分展示每個孩子的特長,讓孩子在眾人面前不膽怯,不分心,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應對能力,處事沉著冷靜。
第三,有益于提高孩子交往能力。在集體表演活動中,要把活動表演好,需要孩子和孩子之間配合默契,相互理解。為了表演的更好,需要演練許多次,在演練過程中,孩子和孩子之間交流越來越多,越來越容易交流。
第四,有益于增進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溝通。讓家長參加讀書節(jié)活動,家長陪同孩子閱讀,觀看自己孩子的表演,讓孩子表演時很自豪,也有動力。同時,家長也能通過集體活動了解孩子更多的表現,以便于在以后生活學習中,改正錯誤,鞏固成績。
因此,希望學校把活動堅持下去,越辦越好,培養(yǎng)孩子學習興趣,提高閱讀能力,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參加讀書節(jié)心得體會三:
學校建立讀書節(jié),還以當地名人作為名稱。我想這個畢竟是有推薦意義的。不僅讓大家了解家鄉(xiāng)的歷史,激發(fā)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而且可以讓莘莘學子明確,少年時期讀書,沒有雜務,能夠集中精力,不管是記憶還是理解,效果最好。如果他們知道了讀書的重要性,從而能夠持之以恒。我甚至希望能夠把讀書節(jié)推廣到社會,全民性的讀書,把讀書當作時尚,百姓的素質就會自然地提高,就好像過去象山墻頭的歐家,儒下洋的何家,整個家族重視讀書,出了很多的人才,現在站在歐家祠堂或者儒下洋何公房,還會升起些許對古人的仰慕之情。
但是我們可以肯定的,絕對不是到了節(jié)日才讀書。大家都象趕時髦一樣,哄然而起,社會上流行節(jié)日,什么X節(jié)Y節(jié),于是學校也來個讀書節(jié),當然你有讀書節(jié),我也不能落后,可惜活動由于沒有策劃,其實很簡單,來一次征文或者演講,當評比結束發(fā)了獎狀,或者搭起的簡易舞臺一拆,似乎風頭已過,日子還是照樣熬,不讀書的人,照例還是不讀書。
在過去,嚴格地說,我讀的大都是教科書,其實只是用來考試的,尋章摘句老雕蟲,把參考資料牽強附會的注釋讀得滾瓜爛熟。這樣的學習方式,只是突出了語文的工具性效果,可是眼界淺陋,到要用的時候,才知道自己是如此孤陋寡聞,“書到用時方恨少”,確實不假。當認識到讀書很重要時,又覺得無法求得深解,只能浮在表面,又缺少人輔導或者探討,所以無法深入。只有散文一類的文字,由于其抒情性的特點,多讀幾次,還能夠膚淺地理解作者的一些情感。
小時候,周圍缺少書籍,但是連環(huán)畫大流行,我用了零花錢一本一本地積累起來,最后竟然有了一紙箱,這幾乎是我一筆不小的財富。閱讀連環(huán)畫,對于識字來說,很管用,圖文一對照,基本上能夠猜出字的意思,而且故事情節(jié)十分清晰,所以后來養(yǎng)成了習慣,有一段時間,拿到小說,幾乎純粹是為了追求娛樂,根本不喜歡那些華麗的辭藻,眼睛一瞟,一本書看完,卻只記得幾個名字,譬如讀《水滸》,就知道某某打翻了某某,或者某某在什么地方碰到了某某,被蒙汗藥蒙翻了之類的。至于《紅樓夢》,實在不喜歡看,它的故事太生活化,缺少想象,可是貴族生活又和自己不合拍,無法產生共鳴。還是打仗之類的,很有正義感,圖畫又臉譜化,一看就清楚誰是壞蛋,誰是歌頌的對象。那時候,身邊有比自己年齡小的孩子,喜歡扒在我的身上,哥哥、哥哥地叫,于是生編硬造幾個故事,哄哄他們,讓他們眼睛睜得銅鑼一樣,充滿了新奇,于是自己就似乎有了一種成就感,如果思維實在枯竭,就把他們自己的故事搬上來,最后他們聽出有所影射,還把小拳頭在我身上亂捶。還有是《山鄉(xiāng)巨變》之類農村題材的,場景也熟悉,至今還記得鄧秀梅站在水井臺邊的景象。
后來有個老師工作遷到城里,他家里的藏書一大堆,全被鄰居當作草紙來用,我幸運地在茅房里撈到了全本的《紅星照耀中國》,就是《西行漫記》,看得如癡如醉,可是老師要求我們剪貼資料,就把它當作粘貼本,后來感覺實在舍不得,又放在水里浸濕,把黏貼的紙張揭起來,再放在太陽底下曬干,搞得凹凸不平,難受了好一陣子。其他如《列寧筆記》《列寧全集》,太高深,所以只能束之高閣,雖然常常整理一番,卻似乎無法涉獵,或許是懶惰的借口。
讀書有諸多好處,譬如和哲者對話之類的,可是我本沒有高深的思想,也沒有淵博的知識,所以常常不能把思想認識提高到這樣的程度。但是當自己和文章產生了共鳴,一個字,一個詞組,一些情節(jié),往往牽出無數往事。他們好像被時光沉淀起來,藏在記憶的深處,如水中的游魚,正陰在水面下,悠閑地沉浮著,忽然被一塊碎石片驚動,順著泛起的水花到處跑,或者正象忽然找到了魚餌于是開始熱鬧地圍著搶食,于是思路便活躍起來。細想起來,讀書對于自己總結生活經歷很有幫助,因為經歷不管是坎坷還是順趟,情感痛苦還是幸福,能回憶起來的故事,往往很有意義,細細咀嚼,舌有余味,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也許是記憶有選擇性的緣故。
因此合著自己心意的文章,最令人愛不釋手。兒童會辨識最簡單的“好”和“壞”,于是喜歡閱讀童話,可惜我的童年閱讀童話不多,卻以連環(huán)畫替代;少年崇尚俠義,于是愛上武俠小說,還記得早自修時,偷偷拿出租來的《射雕英雄傳》出神地品賞,被夏谷鳴老師捉個正著,幸虧他也不批評,只是繳了書本,藏在辦公室里,五分一天的租金熬得我度日如年,于是乖乖地主動去辦公室說好話,惹得他裂開虎牙,憨憨地笑。少年也好幻想,好推理,那是中考前夜,躲在被窩里,打著手電筒,看森村誠一的推理小說,被尹老師抓個正著,雖然他很難理解我的興趣愛好,不能理解把中考看得如此清淡,卻也講情理,說是暫且保管,直到中考結束歸還;中年,半生打拼,半生沉浮,經歷的事情也多,閱讀的人也多,很多事情過去看不通透,現在也能理解,所以就喜歡看世情小說;雖然還沒到老年,但是看很多傳記,老年人洗凈鉛華后,沉著的心態(tài),應該是自己崇尚的,就喜歡看些淡而有味散文。諸葛亮有匡世濟民之志,所以不喜歡雕章琢句,陶淵明猛志故常在,所以讀書就不求甚解。真正讀書的人,生活閱歷固不可少,其理想和志趣 應該更為重要,這就需要讀書人主動地加強自我修養(yǎng)。
不喜歡讀書,那么每天是讀書節(jié),日子也惶然過了;喜歡讀書,那么即使不是什么節(jié)日,也會以每天都是節(jié)日來看待之。所謂“酒肉穿腸過,我佛在我心。”讀不讀書,全在當事者的心態(tài)上。
組長孫老師要我為讀書節(jié)拿出一篇象樣的稿子,感覺實在勉為其難,遂糊里糊涂地亂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