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時代楷模朱有勇精神心得體會作文5篇
他始終牢記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和使命,積極投身脫貧攻堅事業(yè),主動來到深度貧困的“民族直過區(qū)”承擔扶貧任務,帶領村民發(fā)展特色產(chǎn)業(yè),改變了當?shù)刎毨浜蟮拿婷?。下面小編整理關于時代楷模朱有勇精神心得體會作文,歡迎閱讀。
關于時代楷模朱有勇精神心得體會作文1
人生最快樂的事是什么?在中國工程院院士朱有勇看來,能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堅持不懈地朝著一個目標邁進,不斷出新成果,持續(xù)研究農業(yè),就是最快樂的事。
“冬季馬鈴薯鮮薯價位高”“瀾滄可以成為全國最早上市的鮮薯馬鈴薯產(chǎn)區(qū)之一”……2015年11月的一天傍晚,瀾滄拉祜族自治縣竹塘鄉(xiāng)蒿枝壩村一座普通的小院里,映著落日的余暉,朱有勇和團隊成員圍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語,邊吃飯邊探討如何幫助當?shù)匕l(fā)展冬季馬鈴薯和冬早蔬菜產(chǎn)業(yè)。大家的話語,體現(xiàn)著一個高水平農業(yè)科研團隊所具備的智慧、團結、包容的氣質。
究竟是什么力量,讓朱有勇團隊在田間地頭產(chǎn)出世界級科研成果,躍升為全國該領域的領軍團隊?走近他們,透過團隊的成長之路,記者尋找著答案。
身先士卒 帶領團隊創(chuàng)造精彩
在人們眼中,朱有勇是有大智慧的人,特別是在團隊建設上,他以海納百川的胸懷,為每一個成員的成長成才竭盡心力。他與團隊成員數(shù)十年來同甘共苦,團結協(xié)作,結下了亦師亦友的深厚情誼?!霸谶@樣的團隊里,我們收獲的不只是科研成果,更多的是彌足珍貴的人生經(jīng)驗?!彼亩辔粚W生表示。
目前,朱有勇團隊中,有教授、有博士、有碩士。這個團隊把生物多樣性研究演繹得分外精彩,多名團隊成員成長為業(yè)內科研骨干,眾多人才支撐著這個在該研究領域國內排名第一的領軍團隊。
把成功歸功于團隊,常懷感恩之心。在朱有勇看來,他所取得的成績,除了是自己幾十年堅持信念的結果,是學農愛農、潛心研究的結果,更是天時、地利、人和等因素的體現(xiàn)?!疤鞎r,就是黨和國家重視人才和培養(yǎng)人才,尤其是省委、省政府長期給予我們研究團隊的大力支持;地利,就是云南的地理地貌多樣性、氣候多樣性、生物多樣性、生態(tài)多樣性和文化多樣性,為研究工作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有利條件;人和,就是云南農大治學嚴謹、團結進取的團隊精神,尤其我們這個研究團隊,數(shù)十年如一日團結拼搏。而我,永遠是團隊中普通的一員?!敝煊杏抡f。
“研究的頭幾年很難,昆明到石屏縣的路不好走,路上就得花費幾天時間。”團隊成員李作森回憶,為了更好更快地搞實驗,當時猶豫很久,團隊買了一輛桑塔納轎車。朱有勇帶著大家每年往返石屏好多趟,一年就跑了10多萬公里?!坝辛塑囈院笏ぷ鞲?lsquo;瘋狂’?!崩钭魃嬖V記者,好幾年春節(jié)的大年初三,他和朱有勇就驅車趕到紅河試驗田里,開始分析土壤、布局選種、施肥培育?!八滋炫菰谠囼炋锢?,記錄作物長勢變化。晚上就在試驗田附近點個煤油燈,和大家一起研究探討?!眻F隊成員李炎教授回憶說。
關于時代楷模朱有勇精神心得體會作文2
亦師亦友 一身本領傾囊相授
多年過去了,本可躺在“功勞簿”上輕松度日的朱有勇一點都沒改變,他一如既往地選擇和團隊并肩作戰(zhàn),并把更多的心血投入在人才培養(yǎng)和團隊建設上。
“朱老師不僅是科學家,也是教育家?!眻F隊成員魏薇告訴記者,團隊每一個成員他都悉心指導。如果在工作中你出了錯,他會“罵”你,但“罵”過之后就不記得了;如果在工作中你遇上難題,他會教你,但教過之后就不能再犯同樣的錯。
“朱老師的學生研究方向是在生物多樣性的大框架下有著不同的領域,他會針對每個人的研究領域,制定專項指導?!眻F隊成員杜飛回憶,她讀博時有次在彌勒的葡萄園中做實驗,尋找葡萄即使遭遇大雨也不會減產(chǎn)的方法,但總找不到原因。正煩惱時,朱老師來到葡萄地邊,褲腳都沒來得及卷就邁進地里,走到身邊詢問情況?!熬瓦@樣,朱老師和我在葡萄地里試驗了好幾個小時,了之前的困惑?!倍棚w說。
朱有勇下田和學生們一起干活不是新鮮事。“每年年底石林縣的試驗田里三七出芽時,朱老師都要呆上一段時間,和大家蹲守田邊采集資料?!眻F隊成員金怡吉說,從進入攻克三七連作障礙項目組以來,連續(xù)4年朱老師都和學生們一起,早中晚“三班倒”采集資料。
“大家要好好干,多在田里為農民解決問題?!痹趫F隊成員葉辰印象中,這是朱有勇常說的話?!爸灰蠋煕]有出差,早上8點半到晚上6點,他一定雷打不動在辦公室里。因此,做學生的更不敢有半分松懈,朱老師想到什么問題,就會主動找學生討論,經(jīng)常會進實驗室親自指導實驗。他指導每一個學生都親力親為,不管碩士、博士,從不假手他人……朱老師的脾氣很倔,可是在研究中,正是這種不達目的不罷休的韌性,將我們帶往新的科研高度和嶄新的領域?!比~辰說。
在團隊建設中,朱有勇是一位仁慈寬厚的長者,非常注重對年輕科研人員的培養(yǎng)。幾年前他用自己所得的獎金設立“朱有勇獎學金”,專門用于獎勵云南農大的優(yōu)秀師生,以鼓勵他們刻苦學習、潛心研究、勇攀高峰。
“有什么開心或不開心的事,我們都愿意和朱老師溝通。”團隊成員朱書生說,和朱老師一起工作了10多年,不知不覺中你就沒有了與院士對話的壓力、與長輩說話的拘謹,有的就是摯友之間的閑談。他從小學聊到中學、大學,從校長聊到院士;在他心情好的時候,會和我們講述他的過去、他的故事;在他心情不好的時候,他會吐露心中的不快、心中的煩惱和心中的憂愁。
關于時代楷模朱有勇精神心得體會作文3
海納百川 更多人才脫穎而出
分外看重團隊精神的朱有勇,盡自己所能為團隊成員提供廣闊的成長空間,這已是朱有勇培育人才公開的“秘密”。
導師與學生合著的論文,通訊作者是導師,這是學術界的“慣例”。但在朱有勇團隊里,負責論文試驗和撰寫的研究生是第一作者,團隊年輕老師參與指導和修改可以成為通訊作者。
“把更多機會讓給年輕人,幫助他們通過自己的勞動不斷提高水平,這個過程本身就是鍛煉和培養(yǎng)人的過程?!敝煊杏抡f,團隊的成員都年輕有為,他們的辛苦理應得到回報。
黃惠川告訴記者:“朱老師是實干家,他常常告訴大家,在這個研究團隊里只要自己努力,就會有回報,我們干起來也特別有勁?!秉S惠川對此感慨頗深。
“創(chuàng)造條件發(fā)揮每個人的特長,讓每個人都能做各自最擅長的事,調動大家的積極性,保持好團隊的活力、競爭力?!边@是朱有勇一直踐行的育人之道。
團隊成員李成云是2004年加入到團隊中來的,他離開原單位本打算到省外尋找發(fā)展機會。得知消息的朱有勇找到他,極力主張他留在云南,加入團隊。“到團隊不久,朱院士就把農業(yè)生物多樣性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設任務交給我,擔負起很多研究項目的工作?!崩畛稍普f,完成了兩個國家973項目,自己也成為了973首席,入選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接下來承擔的一個又一個科研項目,讓我成長更為迅速,獲得了云南省第二屆興滇人才獎以及云嶺學者等人才稱號。
和李成云一樣,朱書生的成長得益于加入了一個團結、創(chuàng)新的研究團隊。這位慕朱有勇之名從北京來到云南的年輕人,在剛來的第一年就承擔了省科技攻關項目,在同學中成為獨立負責科研項目的第一人。40歲出頭的他,如今已是云南農大植保學院院長、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負責人之一?!拔液軕c幸加入到這個團隊,是這個全國一流的平臺讓我成長成才。”朱書生感慨地說。
關于時代楷模朱有勇精神心得體會作文4
曾有企業(yè)開出10億人民的高價要買朱有勇無農藥的天然有機三七的技術,被朱有勇嚴詞拒絕,卻又愿意把這項技術免費讓給當?shù)氐呢毨О傩?。在朱有勇眼里,科研的目的并不是為了給自己謀利,而是讓所有老百姓受益。從此,朱有勇就定下了誰都不許利用他的技術成果謀取個人利益的規(guī)矩。
是什么力量讓一個人在數(shù)十億的巨大財富面前不為所動?也許只有理想信念足夠堅定的人才能做到。朱有勇的初心并不是為了研發(fā)出天然有機三七來謀利,而是他看到三七容易生病,常年困擾農民,為了幫農民解決困難而進行科學研究。在朱有勇看來,自己從來都只是一個會種地的農民,讓自己深愛的土地長出健康的莊家才是他的奮斗目標,多年沒有攻克的難題也沒有讓他放棄。如果選擇放棄,在他那里只是沒有攻克一個技術難關,但對很多農民而言卻可能是困擾他們謀生的大難題。
曾經(jīng)有一組數(shù)據(jù)顯示,很多高考狀元在選擇專業(yè)的時候大多選擇了金融類或互聯(lián)網(wǎng)專業(yè),而選擇醫(yī)學和科研類專業(yè)的寥寥無幾。在金融類和互聯(lián)網(wǎng)專業(yè)的背后可能是更好的就業(yè)前景和將來更優(yōu)質的物質生活,他們可能會獲得更高的社會地位。而選擇醫(yī)學類專業(yè)將來可能要常年站在手術臺上,也許可能連休息和吃飯都無法保障,選擇科研專業(yè)可能要做好此生默默無聞奉獻一生的準備。
過去有“學而優(yōu)則仕”之說,是因為過去最體面最優(yōu)質的職業(yè)就是出仕,現(xiàn)在可以說出現(xiàn)了“學而優(yōu)則商”之說,因為大家都在追求最優(yōu)質的物質生活。讀書可以改變命運,讀書亦可以讓我們獲得更好的生活,但能力越大責任也就越大,如果每一名具備高能力的人都在為自己謀福利,那社會的進步和人民的美好生活的重任又該由誰來扛?中國兒科哮喘界的知名專家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yī)院的盛錦云教授,今年85歲高齡依舊堅持每天看40位病人,醫(yī)院想讓她多休息,一天只給她看10個號,但在她看來,看好一個就是造福一個家庭,只要她的身體條件允許,她都始終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
大能力更要有大格局,盛錦云教授因為眼里有病人,甘愿每天超負荷工作,只為盡可能造福一個家庭,朱有勇院士因為眼里有貧困戶,甘愿放棄數(shù)十億的巨額財富,只為讓更多貧困人口盡快擺脫貧困。他們就算只是一支蠟燭,也會佇立在廣場中央,燃燒自己照亮他人,而再亮的電燈如果拉上了窗簾也不及廣場上的一直蠟燭照得遠。當我們有能力去造福他人的時候,應該像朱有勇一樣窮盡自己本領去造福他人、幫助他人解決困難,這位只會種地的“農民院士”胸懷廣袤的祖國大地,他所蘊含的“精神富礦”豈是數(shù)十億現(xiàn)金就能撼動的?
關于時代楷模朱有勇精神心得體會作文5
瀾滄是全國唯一的拉祜族自治縣,是典型的民族“直過區(qū)”,經(jīng)濟建設起步晚,整體受教育程度低,是全國扶貧攻堅工作重點縣。2015年,中國工程院確定在瀾滄開展定點扶貧工作。時年60歲的著名植物病理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朱有勇院士主動請纓:“我年輕,我來干!”他把院士專家工作站建在了瀾滄縣竹塘鄉(xiāng)云山村蒿枝壩組,帶領團隊一竿子插到底,在這個寨子扎下根,一待就是五年。
冬季馬鈴薯和林下三七是朱有勇科技扶貧的重點產(chǎn)業(yè)示范項目?!岸杭竟?jié),北京各地餐桌上的洋芋絲,5盤中有4盤是云南產(chǎn)的”,從2013年開始,朱有勇帶領團隊利用瀾滄“冬無嚴寒”的特殊氣候條件,避開降雨導致的病害多發(fā)期,在云山村種植冬季馬鈴薯,因種植產(chǎn)地較少,冬季馬鈴薯鮮薯價位高;同時,朱有勇和他的團隊調研發(fā)現(xiàn),瀾滄縣境內有大面積退耕還林的思茅松,是三七等名貴中藥材最適合生長的環(huán)境,針對這一當?shù)貐^(qū)位優(yōu)勢,中國工程院定點扶貧項目組在瀾滄縣建立林下有機三七種植示范基地和育苗基地。如今,冬季馬鈴薯從最初100畝的技術示范推廣種植到17000畝;林下三七從2畝示范擴大到了8000多畝,成為瀾滄縣脫貧摘帽的重要產(chǎn)業(yè)。
30多年來,朱有勇帶領團隊不斷創(chuàng)新突破,從利用物種多樣性創(chuàng)建作物多樣性控制病蟲害技術體系,到如今把生境多樣性研究應用在三七、冬季馬鈴薯、早熟葡萄、冬早蔬菜等特色產(chǎn)業(yè),每一項科研成果都讓農民得到實惠。作為基層黨員干部,我們要傳承和發(fā)揚朱有勇院士的精神,胸懷家國,腳踏實地,為實現(xiàn)鄉(xiāng)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