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創(chuàng)新活動方案范文
初中歷史創(chuàng)新活動方案范文篇1
以校教學計劃為指導,落實推進課程改革,形成先進的課程結構和綜合的教學理念,提高語言能力、教學能力、在歷史與其他學科間建立對話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一、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思維活躍,活潑好動,作為新來的老師,我還不是完全了解每個學生的歷史基礎知識,但從這幾節(jié)課的觀察來看,他們的歷史知識還是相對比較薄弱,不了解重要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缺乏基本的歷史常識,但由于七年級學生思維敏捷,所以我對提高這屆學生的歷史文化水平充滿了希望,在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中,我會努力培優(yōu)補差,提高學生的能力。
二、教學任務及目標
1、完成七年級下冊所學內容。
2、提高教學質量,使得期末測試的綜合評價能有所提高。
三、教材分析
第一個單元“繁榮與開放的社會”,教科書內容的安排和教學活動的設計無不緊扣隋唐時期的“繁榮”與“開放”。第二單元“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系的發(fā)展”則僅涉及“民族關系的發(fā)展”和“經濟重心的南移”兩個主題。第三單元“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危機”,教科書對新課標中有關明清時期的五條內容標準進行了歸納和組合。
四、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1、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和常規(guī)管理,重視非智力作用的因素,對學困生既要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其學習自覺性,更要對他們進行學法指導。
2、強化理想前途教育。
3、強化質量意識,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
4、加強對薄弱學生的檢查和督促工作。
5、經常向老教師請教、學習。
初中歷史創(chuàng)新活動方案范文篇2
一.課前導學
(一)認清學習目標,明確學習要求:
1.了解科舉制度在隋唐時期產生和完善的情況;
2.分析科舉制度的影響;[]
3.認識科舉制度的出現(xiàn)是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歷史進步,是隋唐繁榮的因素之一,符合當時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從而認識制度創(chuàng)新是人類社會進步的組成部分。
學習重點:科舉制度的創(chuàng)立、完善、影響;
學習難點:科舉制度的影響。
(二)課前自學
1.根據學習目標,結合圖片認真閱讀課文中所有內容,并思考目標中的問題;
2.獨立做好下面的基礎知識練習題,并進一步識記、鞏固:
(1)以來,官員大多從各地高門權貴的子弟中選拔;
(2)隋文帝開始用的方法來選拔官員;
(3)隋煬帝時正式設置,我國科舉制度正式形成。從此,門第不高的,可以憑才學作官;選拔官吏的權力,也從集中到;
(4)唐朝科舉制度逐漸完善,以、兩科最重要。
(5)唐太宗即位后,擴充了的規(guī)模。進士科考中第一名的,稱為;
(6)武則天時,開始了,并增設了;
(7)唐玄宗時,成為進士科主要的考試內容,促進了唐詩的繁榮;
(8)科舉制度在我國封建社會延續(xù)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才被廢止。
二.交流展示
三.小組討論
1.科舉制度是怎樣創(chuàng)立的?如何得到完善?
2.科舉制度創(chuàng)立起了什么作用?
四.達標訓練
(一)
1.科舉制度在朝創(chuàng)立,在朝逐漸完善,直到才被廢止;
2.在科舉制度創(chuàng)立的過程中出現(xiàn)的關鍵人物是、;
3.在科舉制度完善的過程中出現(xiàn)的關鍵人物是、、;
(二)
1、我國科舉制正式誕生于()A.唐太宗B.唐玄宗C.隋文帝D.隋煬帝
2、科舉制創(chuàng)立于()A.隋朝B.唐朝C.西漢D.魏晉
3、科舉制逐步完善于()A.隋朝B.唐朝C.明朝D.清朝
4、科舉制廢除于()A.隋朝B.唐朝C.明朝D.清朝
5、首創(chuàng)殿試、武舉的是()A.唐太宗B.武則天C.唐玄宗D.隋文帝
6、有利于唐詩繁榮的是()A.唐太宗B.武則天C.唐玄宗D.隋文帝
7、下列關于科舉制度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唐代創(chuàng)立并完善了科舉制度B.科舉制度就是用分科考試的方法選拔人才
C.進士科是唐代普遍推崇的科目D.科舉制度激發(fā)了讀書人的自信和熱情,推動了唐代社會的發(fā)展
8.與科舉制有關的成語“衣錦還鄉(xiāng)”反映的是
A.參加科舉考試還鄉(xiāng)時可獲得一套新衣B.讀書人在科舉考試考中后地位有巨大變化
C.只有身穿錦衣才會允許參加考試D.讀書人用華麗的服飾來證明自己的身份
(三)閱讀下列材料:
“英國大百科全書中說:我們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試制度,是中國所采用的選舉制度,及其定期舉行的考試?!?/p>
請回答:
(1)材料中的“選舉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制定該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2)這一制度開始于哪個朝代?誰統(tǒng)治的時候正式誕生?
初中歷史創(chuàng)新活動方案范文篇3
教學目標分析:
知識目標:(1)了解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新文化運動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論著.
(2)掌握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志、新文化運動的基本內容及其歷史意義
能力目標:
(1)通過對新文化運動的分析,指導學生從歷史背景出發(fā),聯(lián)系具體內容,分析其作用與影響,從而提高其分析問題的能力。
(2)通過指導學生閱讀書中有關白話文的材料,培養(yǎng)學生對于歷史新事物的鑒別和理解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陳獨秀蔡元培、等人在反封建斗爭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鋒作用,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使命(2)感受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空前的思想大解放,她的兩面旗幟就是“民主”與“科學”,新時代的青年必須增強民主與科學意義。
教學重點
新文化運動的基本內容及其意義
教學難點
新文化運動為什么把斗爭的矛頭對準孔教?
一、導入
20世紀初期,在北大的講壇上出現(xiàn)一種奇怪的現(xiàn)象。既有從海外歸來的、西裝革履的大力宣傳新思想的進步人士;也有拖著長辮子、身穿馬褂的滿口之乎者也的封建遺老,他們相互抨擊對方的思想觀點,出現(xiàn)了激烈的思想沖突。通過這次思想交鋒,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了新思想,中國出現(xiàn)了第三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呢?今天我們學習了“新文化運動”,大家就會有所了解。
二、授課過程
(一)、新文化運動的背景:
學生們回憶一下辛亥革命的成果是什么?(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
師:中華民國成立后,從西方傳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愛等思想觀念,受到知識階層,尤其是青年學生的歡迎。
(學生活動:請同學們閱讀課文第一小節(jié)的內容,了解新文化運動的背景是什么?)
1、政治方面:
辛亥革命后,帝國主義國家支持袁世凱稱帝;袁世凱死了之后,中國陷入軍閥割據混戰(zhàn)的動蕩局面之中,經濟遭到嚴重破壞,這給帝國主義國家加緊侵略中國提供了一個有利時機。
面對辛亥革命沒有完成的革命任務,先進的中國人繼續(xù)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強調:新文化運動是辛亥革命在思想領域里的延續(xù)。)
2、經濟方面:
一戰(zhàn)期間,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有了進一步的發(fā)展,這就為新文化運動的興起奠定了物質基礎。
3、思想文化方面:
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成果之后,利用人們失望的情緒來詆毀民主共和,妄圖使人們相信只有尊孔復古才能救中國,為其復辟大造輿論。于是中外反動勢力大搞尊孔復古,重談“三綱五?!?,使思想界烏煙瘴氣,但是隨著新式學堂的建立,西方啟蒙思想進一步介紹到中國,而且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思觀念深入人心,袁世凱的行為使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識分子不能容忍,于是他們以西方的民權、平等和達爾文的進化論為武器在思想領域里向封建思想發(fā)起猛烈地沖擊,新文化運動興起。
(二)、新文化運動的興起:
(學生活動:結合課文了解新文化運動興起的具體情況如何?結合小字,了解蔡元培先生的主要思想。學生回答后,老師評價點撥。)
1、標志: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chuàng)辦《新青年》
2、前期的指導思想:民權、平等、達爾文的進化論
3、主要活動基地:北京大學
(蔡元培先生的主要思想:“思想自由”:實質是讓新思想能在北大得以傳播;“兼容并包”:鼓勵新思想的倡導者占領封建文化的陣地。正是由于蔡元培先生的這種進步的思想,使北大成為當時中國思想活躍、學術興盛的學府,使北大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要活動基地。)
在北大里,在《新青年》這個主要陣地中,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提出了要以新文化取代封建舊文化,體現(xiàn)了資產階級的要求,下邊我們來學習新文化運動的內容:
(三)、新文化運動的內容:
新文化運動以十月革命為界可以分為前后兩個時期,在不同的時期內容也是不一樣的。(學生看書討論、總結)
1、前期:
①提倡民主、科學
“民主、科學”既是新文化運動的內容,也是新文化運動的口號,由陳獨秀首先提出。民主即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科學主要指自然科學,也包括從西方傳入的某些唯心主義社會科學理論。
它體現(xiàn)了以陳獨秀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希望在中國實行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希望在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的強烈愿望。但是我們也看到從西方傳入中國的并非全是科學的事物,但是對于資產階級知識分子來說是全盤接受。
②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
所謂舊道德就是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傳統(tǒng)道德,其核心是“三綱五?!保源藖砭S護封建專制制度。所以新文化運動中就把斗爭矛頭指向舊道德,提出“-孔家店”的口號,全盤否定了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
(學生活動:大家思考一下:他們這樣做是否正確?)
對儒家傳統(tǒng)道德要予以批判,但是對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儒家思想來說,其中不乏有糟粕,但是也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借鑒的地方,如:“仁”的學說、以德治民、選賢任能、教育思想方法等等,所以對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要批判地繼承,而不能全盤否定。
③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文學是一定思想和精神的載體。新文化運動又是一場文學革命,它包括文學的內容與形式兩方面。
胡適提出以白話文代替文言文,側重于文體形式的改革;陳獨秀要求文學不僅要在形式上,而且要在內容上進行一些改革,-舊文學,建設新文學。魯迅把反封建禮教的革命內容與白話文的形式結合起來,樹立了新文學的典范,被譽為是文學革命的主將。
也正是這一項內容促進了民主、科學思想的進一步傳播,使人們進一步擺脫封建舊道德的束縛。新文化運動是一次思想解放運動。
前期新文化運動的實質是資產階級新文化反對封建舊文化的斗爭。
(學生活動:新文化運動反映資產階級在中國實行民主政治的愿望能否實現(xiàn)呢?)
辛亥革命的失敗已經證明資本主義民主共和的道路在中國是行不通的。中國的出路究竟在哪里?就在中國人民陷入迷茫之時,俄國十月革命爆發(fā)了。
2、后期:宣傳社會主義
(學生活動:閱讀教材第111頁關于《庶民的勝利》的節(jié)選材料,回答先進的知識分子對待十月革命是什么態(tài)度?對中國有什么影響?)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的消息傳到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開始大力宣傳十月革命。第一次在中國舉起社會主義大旗的是李大釗同志,他發(fā)表眾多文章宣傳十月革命,傳播社會主義思想,號召人民向俄國學習,給中國人民指明了真正的出路。
作為資產階級新文化與封建舊文化的這次激烈交鋒,它究竟產生了什么重要的影響呢?
(學生活動:閱讀、總結)
(四)、新文化運動的影響:
1、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tǒng)治地位,以往資產階級改良派和革命派都沒有徹底批判封建思想,經過此次運動,人們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學生活動:前兩次思想解放潮流分別指的是什么?答:第一次是維新派和頑固派的論戰(zhàn),第二次是革命派與?;逝傻恼搼?zhàn)。)
2、弘揚(民主、科學),推動(自然科學的發(fā)展)
3、宣傳動員:對五四運動的爆發(fā)起了宣傳動員的作用。
4、最重要的成果:
后期傳播的社會主義思想,啟發(fā)了中國先進知識分子選擇馬克思主義作思想武器。
5、有利于文化繁榮、普及
五、對新文化運動的評價:
(學生活動:閱讀教材第110頁節(jié)選材料——陳獨秀:“我們現(xiàn)在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苯Y合本節(jié)內容評價新文化運動。老師點評)
積極:沉重打擊了封建文化,宣傳、傳播了資產階級新文化,馬克思主義在這一過程中傳入中國,給中國人民指明了方向;
局限:由于前期新文化運動屬于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其自身局限性決定他們提不出實際的反帝反封的政治方案,不能給中國人民指明真正的出路;對東西方文化存在著絕對否定,絕對肯定的態(tài)度;脫離廣大人民群眾,局限在知識分子范圍內,沒有形成一場。
初中歷史創(chuàng)新活動方案范文篇4
以黨的教育思想為指導,遵循“教育要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戰(zhàn)略思想,貫徹“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服務、必須以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方針,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宗旨,面向新課改,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二、教學目標
1、要在高一歷史教學的基礎上,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xiàn)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時期的基本特征以及發(fā)展趨勢,認識歷史發(fā)展的基本線索和基本規(guī)律。
2、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學習能力;解讀、判斷和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形成正確的國際意識,教育學生繼承傳統(tǒng)美德,初步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形成健全的人格,養(yǎng)成具有符合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公民意識和人文素養(yǎng)。
4、改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改變學生學習歷史的不良習慣。
三、本年度教學計劃
教師通過一年教學,完成高中《世界近代現(xiàn)代史》(上下冊)(選修)全部的講課課程,要求學生掌握高中《世界近代現(xiàn)代史》(上下冊)第的基本史實,并培養(yǎng)學生相關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歸納綜合概括等能力。上期完成高中《世界近代現(xiàn)代史》(上冊)的教學和學習的任務,下期完成高中《世界近代現(xiàn)代史》(下冊)的教學與學習任務。
四、本學期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 日期 完成章節(jié) 主要內容 估計課節(jié)
1--- 5周 3月4日到4月8日 《世界近代現(xiàn)代史》(下冊)第一章第二章 俄國十月革命和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漲;一戰(zhàn)后的資本主義世界; 14課時
6--- 8周 4月9日到4月28日 《世界近代現(xiàn)代史》(下冊)第三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 5課時
9周 4月29日到5月6日 五一放假
10-12周 5月7日到
5月27日 考試,世界近代現(xiàn)代史》(下)四章 考試;兩極格局的世界 15課時
13-14周 5月28日到6月10日 世界近代現(xiàn)代史》(下)第五章 世界格局的變化 10課時
15-16周 6月11日到6月24日 世界近代現(xiàn)代史》(下)第六章章 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也文化 12課時
17-18周 復習 期末考試
五、教學方法
(1) 以啟發(fā)誘導式教學為主,并采用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以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
(2) 加強直觀教學,充分利用教學掛圖等教學工具;
(3) 積極采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爭取本年度采用多媒體教學的課程達到30節(jié)以上;
(4) 每期都要開設歷史活動課,要求自己必須自始至終參加學生的活動,并且要讓學生學有所得.
第一篇重在探討教學設計的基本理論與分類以及歷史教學設計的原則、要素、流程;
第二篇采取“解剖麻雀”的方式,對影響歷史教學設計的各種要素,諸如“課程標準”、“教學目標”、“學情分析”“教學策略”“史學理論”“課程資源”“學業(yè)評價”“史料教學”等等,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其實,目前國外教學設計的研究趨勢也多傾向于從多個研究角度,運用已有的理論成果,應用多種研究方法,尤其是系統(tǒng)方法來研究教學設計。此外,考慮到初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在構建歷史知識體系方面的差異,本書還進一步探討了初中、高中歷史教學如何做好教學設計;
第三篇重在探討基于豐富多彩的價值取向指引下,不同歷史教學設計的共性與個性,諸如:按照教學目標為分類標準的“以情感目標的實現(xiàn)為中心的教學設計”“以方法訓練為中心的教學設計”“以知識整合為主要策略的教學設計”“以歷史反思為中心的教學設計”“以人格養(yǎng)成為中心的教學設計”;以指導思想為分類標準的“以建構主義為指導的教學設計”“以多元智能理論為指導的教學設計”;以教學方法為分類標準的'“采用虛擬情境教學法的教學設計”“采用歷史神入教學法的教學設計”“采用討論式教學法的教學設計”等等。當然這里只是我們的一種嘗試,當然難以以偏蓋全;
第四篇重在歸納與述評澳大利亞中學歷史教學設計在理念與實踐方面的積極探索,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詳細探討基于不同史料類型基礎之上的歷史教學設計(諸如歷史文獻、網絡資源、電影資源等),強調在史料探究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二是如何搜集、組織歷史資料來開展以公民教育為核心的教學設計活動;
本書最大的特色,在我們看來,即在很大程度上實現(xiàn)了理論研究與案例分析的最佳結合,具有極強的指導性和操作性。通常同類的書籍,要么以理論分析見長,案例呈現(xiàn)是為說明理論問題服務的;要么是案例的集合,案例的點評中也間或有些理論的指導,但讀起來終覺得不過癮。本書編者從理論研究與案例分析兩條線組構了本書的篇章,力圖從理論與實踐兩個層面解決一線教師的困惑,在理論方面,較少議論理論的意義與價值,著重于理論概念的內涵與外延,教學案例不只是單獨呈現(xiàn)案例本身,而是將案例放到一定的理論框架中去解釋、敘述。在本書中,大量以敘事手法呈現(xiàn)的教學案例,希望能幫助一線歷史教師在閱讀中學會寫作,為老師們寫下自己的教學案例、教學敘事提供一些范本。同時,書中所舉案例是新課程改革以來一線歷史教師的案頭佳作,具有一定典型性,可讀性強。可以說,本書不是一本歷史教學設計研究的純粹理論著作,更有別于歷史教學設計的案例分析集,我們期待讀者朋友們以游園的姿態(tài)來閱讀本書,可以隨意翻閱,不必講究閱讀的章法——從頭讀到尾,只要你翻開喜歡的章節(jié)、打開亮眼的案例,即可欣賞無限的風景,收獲無數(shù)驚喜。
初中歷史創(chuàng)新活動方案范文篇5
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了解阿古柏侵占-疆的罪行和左宗棠收復-疆的事跡
掌握-疆行省設置于1884年
能力訓練
過程方法
綜合理解-疆伊犁的地理位置特點及其重要性
聯(lián)系歸納聯(lián)系兩漢設置西域都護、隋唐有效管轄突厥、乾隆年間在-疆平叛和1884年-疆行省的設置,證明-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不容許分裂或侵略
識圖填圖根據新學案第11頁認識伊犁、喀什噶爾的地理位置等
情感、態(tài)度
價值觀愛國情感-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要堅決捍衛(wèi)她
思想意識要充分肯定那些抗擊外侮、保衛(wèi)國家的歷史人物,自覺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的愛國傳統(tǒng)
教學重點左宗棠收復-疆
教學難點收復伊犁的重要性以及為此付出代價的必要性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組織學生回顧上節(jié)課學過的線索,討論回答問題:
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的時間,以及最終的結果和給中國社會帶來的影響。
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課
阿古柏侵占-疆
學生閱讀11頁“導入框”和本目課文內容,根據教師的提問在書上劃出或標注答案。
1、根據13頁地圖,標明阿古柏入侵-疆的路線。(“浩罕國”→喀什噶爾→天山以南→[北疆]烏魯木齊→吐魯番等地)
2、有人說阿古柏“一仆二主”。請問他的“二主”是哪兩個?(英、俄)其中哪個國家直接出兵占領伊犁?(俄)
設疑過渡:如果你是清朝的官員,面臨著-疆地區(qū)這么嚴重的危機,你會考慮怎么辦?(先讓學生合上課本,在小組里自由表達,然后要他們打開課本看看當時實際上是怎樣處理這場危機的。)
左宗棠收復-疆
學生閱讀12——14頁本目課文、“自由閱讀卡”等,思考回答:
1、請學生扮演“李鴻章派”和“左宗棠派”,用自己的語言說明主張及其理由。
2、如果你是左宗棠,你將怎樣打敗阿古柏?怎樣收復-疆?(允許自由發(fā)揮)
3、左宗棠打敗阿古柏后,怎樣處理伊犁問題?(沒有直接與俄國交戰(zhàn),而是主張通過外交途徑解決,同時在哈密設立“抗俄司令部”支持曾紀澤的外交斗爭。)
1、他這樣處理是否正確?請說明理由。
正確。首先,他根據不同的形勢、不同的對象,采取不同的斗爭策略。對于較弱的浩罕國,取勝的把握比較大,就果斷動武;對于較強的俄國,就盡量避免直接交戰(zhàn),有利于維護國家的軍事實力。
其次,伊犁是-疆的大門,如果不收回來,整個-疆就無安全可言。付出一些土地和金錢作為代價,保住更為重要的安全大門,是明智之舉,有所失才會有所得。
再次,外交斗爭必須有武力作后盾,才有可能取得勝利。
總之,在收復-疆這個問題上,左宗棠能夠高瞻遠矚,用全局的眼光來分析、解決問題,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2、聯(lián)系左宗棠和戚繼光等人的所作所為,可以看出封建王朝的愛國大臣、愛國將領都有什么樣的兩面性?(對外反侵略,值得贊揚;對內鎮(zhèn)壓人民起義,必須批判。)
3、根據第11頁“動腦筋”:為什么說-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兩漢設置西域都護、隋唐對突厥實行有效管轄、乾隆年間平定-疆少數(shù)民族反動首領的叛亂、清政府在1884年設置-疆行省等。)
如時間許可,鞏固小結
1、指導學生完成課本第13頁“練一練”:在-疆設立行省的年代是D(1884年)。
2、指導學生完成第11——12頁的[自我測評?選擇題]:D(西漢政府設立西域都護),A(-疆戰(zhàn)略地位重要)。
3、指導學生完成“單項選擇”9、10題,“人物春秋”列舉左宗棠收復-疆的事跡并對他作出評價。(對于較弱的浩罕國果斷動武,直接收復失地;對于較強的俄國盡量避免直接交戰(zhàn),有利于維護國家的軍事實力;付出一些土地和金錢作為代價,收回價值更為重要的安全大門——伊犁。在這方面,他的歷史功績值得贊頌。但是,他對于太平天國的鎮(zhèn)壓,又具有反人民的一面。)
4、對各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提醒預習第4課《甲午中日戰(zhàn)爭》。
初中歷史創(chuàng)新活動方案范文篇6
[知識與能力]
以教材中課文出現(xiàn)的基本人物、事件、時間和提示中對學生應掌握知識的要求。
[過程與方法]
1、以多種角度來訓練學生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方法的初步運用能力;
2、將閱讀、聽講、識記三方面材料綜合起來的思維能力及獨創(chuàng)、靈敏是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
3、口頭表達能力的鍛煉。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批判地繼承秦始皇的道德、精神;
2、了解國家興衰、個人成就、個人成敗的原因。
[要求]
1、開動腦筋,解放思想,大膽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2、觀點鮮明,論據充分,史論結合,有理有據;
3、不同觀點的交鋒要以理服人,要講究辯論的技巧。
[課時]1課時
[課型]活動課
[方式與方法]以討論為中心的綜合啟發(fā)式教學
[授課過程]活動:成語故事表演
【找一找】
1.從課文或參考書中找出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成語故事,列出目錄。
2.選出你們最喜歡的一則成語故事。
【演一演】
1.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工。
(1)寫故事稿。
(2)飾演故事中A、B、C……角。
(3)盡量想辦法準備一些輔助性的道具(注意春秋戰(zhàn)國時期人們的生活習俗、服裝等,請參考課文插圖)。
2.各小組代表在全班擂臺賽上演講各自準備的成語故事。
【議一議】
1.談談你參與活動的感想。
2.從你飾演的人物的立場、角度談談對所演講的歷史故事的看法。
3.這則故事變?yōu)槌烧Z,流傳至今,對我們有什么啟示呢?
【評一評】各組最精彩的地方有哪些?(以鼓勵為主,讓所有的學生嘗試成功的喜悅)
初中歷史創(chuàng)新活動方案范文篇7
1 、知識目標:知道我國境內目前已知最早的人類的名稱、生活年代、地點和發(fā)現(xiàn)的主要考古資料,知道我國早期遠古人類的名稱、生活年代、地點、體制特征、使用的工具、火的使用和發(fā)明以及生活組織情況。
2 、能力目標:利用課本中的歷史地圖、圖片,培養(yǎng)看圖、識圖能力;通過想象北京人一天的生活,培養(yǎng)想象力和寫作能力。
3 、情感目標:通過學習,知道我國是目前世界上發(fā)現(xiàn)原始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理解中華民族的歷史源遠流長,加深對祖國的熱愛,增強民族自豪感;通過對問題的探究學習,培養(yǎng)合作意識和崇尚科學的精神。
二、課程標準
以元謀人、北京人等早期人類為例,了解中國境內原始人類的文化遺存。
三、重點難點
1 、重點:元謀人、北京人等早期人類。
2 、難點:人類社會從低級到高級逐步演化,掌握勞動在從猿到人的進化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四、教學設備和教學方法
1 、教學設備:多媒體
2 、教學方法:講述法、講解法、談話法和演示法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視頻導入):《中國歷史中國歷史元謀人遺址》,學生邊觀看視頻邊思考——從這個視頻中,你獲取到怎樣的信息?請簡單概括。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視頻導入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學習興趣。本課作為歷史課程開篇的第一課,先聲奪人地將學生牢牢地吸引進我們的歷史課堂至關重要。)
(二)授課過程
1 、元謀人(距今約170 萬年)
教師:對于元謀人,結合剛才觀看的視頻和課本上第2 、3 頁的內容,我們發(fā)現(xiàn)了哪些考古資料?
學生回答略。
教師:(展示元謀人的牙齒化石圖片),什么是化石呢?請同學們查字典了解一下。(由于自然作用在地層中保存下來的地史時期生物的遺體、遺跡,以及生物體分解后的有機物殘余等統(tǒng)稱為化石。)觀察這兩顆牙齒化石,它們有什么特點?(碩大、粗壯,根據考古學家的鑒定,它們同屬一個男性成年個體,而且是門齒化石。)
學生回答略。
教師:另外,考古學家在元謀人的遺址中還發(fā)現(xiàn)一些有明顯加工痕跡的石器,像剛才視頻中提到的刮削器,而在遺址的黏土層中還發(fā)現(xiàn)了許多炭屑和黑色的燒骨。這些說明了什么問題呢?現(xiàn)在,請同學們扮演考古學家的角色,思考得出自己的結論,然后在小組內與其他同學一起討論,分享學習成果。
學生回答略。
教師總結:有明顯加工痕跡的石器,說明元謀人已經開始使用石器了;而炭屑和燒骨,則說明不排除他們已經會使用火了。但是,僅僅靠這些考古資料就想揭開原始人生活神秘的面紗還很困難,我們還需要通過考古資料豐富的遠古人類遺址來揭開原始人的生活。除了云南的元謀縣,還有那些遺址可以幫助我們揭開原始人的生活呢?
(教師呈現(xiàn)中國原始人類主要遺址分布圖)
同學們認真觀看這一張圖片,看看能歸納出哪些有用的信息?同學們讀歷史地圖的時候,要遵循一些原則:
第一,看圖片題目,弄清楚這幅圖要告訴我們什么;
第二,看圖例,知道圖中符號所表示的含義;
第三,看圖中的地名、分布方位及古今地名注釋;
第四,找出特點。
現(xiàn)在,以四人小組形式共同討論這兩個問題。
同學們討論、回答略。
教師歸納:從這幅圖可以看出,我國已知的遠古人類遺址主要分布在我國的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這說明黃河和長江流域的確是中華人民的母親河,孕育了中華的遠古文明。在這些遠古人類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元謀人、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生活年代最早的是元謀人,他們是我國境內目前已知的最早人類,生活年代距今有大約170 萬年的時間了。剛才我們已經學習過元謀人的相關內容了,接下來,我們進一步認識另一遠古人類——北京人。
2 、北京人( 距今約70 萬——20 萬年)
教師展示周口店的照片,為學生介紹:20 世紀20 年代后期,在北京房山周口店龍骨山的巖洞里,考古工作者首次發(fā)現(xiàn)了北京人的頭蓋骨化石。
展示北京人頭部復原圖和猿的正面和側面,請學生思考:認真觀察圖片,說說北京人的頭部特點;再看猿、猿人,結合現(xiàn)代人的頭部骨骼,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學生回答略。
教師:同學們通過觀察,會發(fā)現(xiàn)北京人長得既像猿類而又具有現(xiàn)代人的特征,也因為這樣,我們稱他們?yōu)椤霸橙恕?。細心觀察,會發(fā)現(xiàn)北京人頭部的猿類特征比較明顯,比如前額低平,眉骨粗壯,顴骨突起,嘴部前伸,沒有下巴。他們體格健壯,肌肉有力,毛發(fā)非常濃密。
北京人的四肢相對來說比頭部要進步些,他們的上肢已經基本具備了現(xiàn)代人的形式,下肢雖然和現(xiàn)代人相似,但還有很大程度的原始性。在這里,老師就想到一個問題了:為什么北京人的上肢接近現(xiàn)代人,而頭部和下肢卻更像猿呢?同學們能推測出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嗎?
學生討論、交流、回答略。
教師歸納:正是由于勞動,手由最初只能做簡單動作到逐漸會做各種復雜動作,靈巧性越來越強。因此,手是最先向現(xiàn)代人方向發(fā)展的。手不僅是勞動的器官,還是勞動的產物。下肢在四肢分化之后,只擔負支撐身體和行走的任務,所以相對手的發(fā)展來說較為落后。而隨著四肢的分化和手的發(fā)展,腦也在緩慢地進化。這些變化說明勞動在從猿到人的進化過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正如恩格斯指出:“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本身”。
教師展示圖片,提問:根據北京人制造的石器圖和北京人砸擊敲打圖,描述北京人是怎樣勞動的。
學生討論回答略。
教師總結:在原始時代,北京人要面對種.種險惡的環(huán)境,為了生存下來,他們要進行頑強的斗爭,在這一過程中,他們逐漸創(chuàng)造了和自然作斗爭的武器,也就是石器和火。當時他們已經會制造不同用途的石器,他們通過砸擊、敲打、碰撞的方法,把石塊加工成各種形狀的石器。同學們可以翻到書本的'第4 頁,看看頂頭部分的小字內容,了解一下北京人打造的石器。
教師:“勞動是從制造工具開始的,能夠制造工具,人類的勞動實踐便開始了。北京人同自然作斗爭的另一種重要武器,就是火。在他們住過的山洞里,留下了很厚的灰燼堆,還有被燒過的石塊、獸骨和樹木炭塊,這說明了什么?
學生回答略。
教師:說明北京人已經懂得用火了。而從灰燼的成堆來看,他們還不會人工取火。那么他們的火是怎樣來的呢?火又可以起到什么作用呢?請同學們再扮演考古學家的角色,在小組內討論一下。
學生討論回答略。
教師:對,他們使用的是天然火。火的使用,能夠幫助他們吃熟食、御寒、照明和驅趕野獸,這也增強了人類征服自然的能力。雖然如此,當時的生活條件依然很艱險,不僅要抗擊種.種自然災害,還要猛獸的攻擊。
在這么艱險的環(huán)境下,我們的祖先是靠什么樣的組織形式一代代繁衍下來的呢?試著描述一下。
學生回答略。
教師:他們過著互相協(xié)作的群居生活。這種社會性是人類的本性,也是人類社會力量的源泉。北京人大約幾十個人在一起,共同勞動,共同分享微博的勞動成果,過著采集和狩獵的生活。采集是北京人獲得食物的主要方法。在群居生活中,他們還處于原始的亂婚狀態(tài)。這種群體就是原始人群,也就是早期的人類社會。他們就是靠這種社會組織,經過長期的艱苦勞動和斗爭,頑強地改造自然,改造自己的體質,推動著社會向前發(fā)展。
3 、山頂洞人(距今約1.8 萬年)
到了距今約1.8 萬年的時候,在北京房山周口店又生活著一種原始人類,因為他們的遺骨化石是在龍骨山山頂?shù)亩囱ㄖ邪l(fā)現(xiàn)的,所以被稱為“山頂洞人”。同學們自學一下這一部分的內容,一邊閱讀,一邊與北京人的外貌、勞動和生活等方面的情況進行比較。
學生閱讀、回答略。
(三)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到了哪些知識,你認為重點內容是哪些?(學生回答略)
教師用課件展示知識結構。
(四)作業(yè)
想象北京人一天的生活,寫一篇小作文,500 字左右。
(五)板書設計
主板書
一、元謀人(距今約170 萬年)
云南元謀
二、北京人(距今約70 萬——20 萬年)
1 、形貌、體質特征
2 、制造工具:打造石器
3 、使用天然火
4 、群居生活
三、山頂洞人
初中歷史創(chuàng)新活動方案范文篇8
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了解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給中國社會帶來嚴重危害,并由此發(fā)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zhàn)爭”
掌握林則徐維護中華民族利益,進行虎門銷煙的壯舉。中英《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及其對中國的影響
能力訓練
過程方法探索分析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的根本原因和中英《南京條約》給中國社會造成的影響
運用史料指導學生閱讀插圖、資料、自由閱讀卡,從中獲取與本課相關的史識
邏輯思維訓練學生從鴉片戰(zhàn)爭的原因、經過、結果、影響的時空坐標中,掌握系統(tǒng)有序的歷史知識網絡,形成良好的邏輯思維習慣
情感、
態(tài)度
價值觀思想意識通過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的史實,認識資本主義發(fā)家史的骯臟和血腥,揭露資產階級道德的虛偽和惟利是圖的本質
愛國情感學習林則徐虎門銷煙、維護中華民族利益和尊嚴的愛國主義精神;記取鴉片戰(zhàn)爭“落后挨打”的歷史教訓,培養(yǎng)學生的憂患意識和振興中華的歷史使責任感
教學重點中國從主權獨立、領土完整、自給自足的封建國家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過程(虎門銷煙和南京條約)
教學難點分析鴉片戰(zhàn)爭前后中國社會政治和經濟的重大變化,理解中國近代社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1、組織學生回顧初一學習情況,聯(lián)系新學期課改趨勢,修訂課堂評價辦法,并落實到位。
2、指導學生閱讀第1頁“導入框”。
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課
一、林則徐虎門銷煙
指導學生閱讀本目以及第5頁“自由閱讀卡?從罌粟到毒品”,討論回答問題:
1、英國為什么要向中國走私鴉片?
(為開辟國外市場、推銷工業(yè)品、掠奪廉價原料而侵華,為牟取暴利而走私鴉片。)
2.英國走私鴉片對中國造成哪些危害?
(a.白銀外流,造成清政府財政危機;b.銀價上漲,造成“銀貴錢賤”,加重農民負擔;c.腐蝕統(tǒng)治機構,清政府更加腐敗;d.毒害中國人民身心健康,削弱軍隊戰(zhàn)斗力。)
3.面對著鴉片的危害,林則徐采取了怎樣的措施?(嚴厲禁煙)收到什么效果?(將繳獲的230多萬斤鴉片銷毀在虎門,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利益,表現(xiàn)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林則徐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
4、林則徐處理鴉片是燒毀它們嗎?(不是)為什么?(因為燒鴉片會產生大量毒煙,造成人們“被動吸毒”,所以才利用生石灰與海水化合反應產生的高溫來熔化鴉片,避免污染。)
小結、過渡:林則徐虎門銷煙打擊了鴉片販子的囂張氣焰,挫敗了英國用鴉片打開中國大門的美夢。他們就悍然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用大炮轟開中國的大門。
二、中英《南京條約》
學生閱讀本目,思考回答:
1、這場戰(zhàn)爭是否因林則徐禁煙而引起?(不是。因為打開中國市場是英國政府的既定政策,他們要保護骯臟的煙片貿易,推行殖民擴張政策,什么手段都耍得出來。即使沒有林則徐的禁煙,他們也要用大炮說話的。德國軍事學家克勞塞維茨說過:“戰(zhàn)爭是政治通過另一種手段的繼續(xù)?!瘪R克思也說過:“英國用大炮強迫中國接受一種名叫鴉片的麻醉劑”,因此,這場戰(zhàn)爭被稱作“鴉片戰(zhàn)爭”。)
2、這場戰(zhàn)爭的結局如何?(中國戰(zhàn)敗,清政府被迫簽定《南京條約》。)
3、根據課本第5頁“練一練”:結合中英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請你分析一下,鴉片戰(zhàn)爭給中國帶來什么危害?(割讓香港島使中國領土主權不完整;巨額賠款,增加了人民負擔;開放五口通商和協(xié)定關稅,有利于資本主義國家對中國的商品輸出。結果,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教師講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涵義:“半封建”指原有的封建經濟已被破壞,有了一定成分的資本主義經濟形式,但仍保持著封建剝削制度?!鞍胫趁竦亍敝府敃r形式上獨立,但在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受帝國主義壓迫和控制的國家。
4、根據課本第5頁“活動與探究1”:中國為什么會在鴉片戰(zhàn)爭中失敗?
中國和歐洲的資本主義萌芽幾乎是同時產生的,但是中國的資本主義萌芽受到封建專制主義的嚴重阻礙,始終處于萌芽狀態(tài)。而歐洲的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后,歐洲社會的一系列活動和運動都在促進它的成長。經過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工業(yè)革命的成功,資本主義的生產力迅猛發(fā)展起來,歐洲的資本主義長成了參天大樹。而英國這時已成為號稱“世界工場”和“日不落帝國”的資本主義“老大”。它與清政府相比,在政治、經濟、軍事上都擁有明顯的優(yōu)勢?!奥浜缶鸵ご颉笔侵袊邙f片戰(zhàn)爭中失敗的根本原因和深刻的歷史教訓。
5、小表演活動:中英《南京條約》簽訂儀式上雙方代表的對話(可自由發(fā)揮)。
鞏固小結
1、指導學生根據“知識網絡”,進行“接龍復習”,并完成第3頁“自我測評”。
2、指導學生完成課本第5頁“練一練”。
3、提醒學生預習第2課《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列強侵華罪行》。
初中歷史創(chuàng)新活動方案范文篇9
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
了解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列強侵華的罪行,清政府的腐敗無能農民起義軍的反抗斗爭等史實
記住圓明園被燒毀,主權進一步喪失,領土被大量割占的恥辱
能力訓練
過程方法綜合理解
探索分析學生自主學習,通過聽、看、議,透過現(xiàn)象認識本質,理解列強肆無忌憚侵略我國的根源以及太平天國運動將清政府作為自己斗爭首要目標的原因
識圖填圖新學案91頁第三題:沙俄割占我國領土及其條約名稱
情感、態(tài)度
價值觀愛國情感民族的強弱同國家的先進或落后是息息相關的,要為民族的復興和國家的強大而發(fā)憤學習,努力奮斗
思想意識要繼承并發(fā)揚中華民族堅決反抗外來侵略的光榮傳統(tǒng)
教學重點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的發(fā)生以及列強侵華的罪行
教學難點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與太平天國運動的關系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組織學生回顧新學案第2頁的“知識網絡”,討論回答問題:
1.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南京條約》的簽定,給中國帶來什么后果?(割讓香港島使中國領土主權不完整;巨額賠款,增加了人民負擔;開放五口通商和協(xié)定關稅,有利于資本主義國家對中國的商品輸出。結果,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列強是否滿足已經得到的利益?(不滿足)
小結、過渡:《南京條約》使侵略者攫取了許多利益、中國遭受到了沉重的災難,列強并沒有滿足貪婪的欲望,想要通過修訂條約來擴大權益。遭到清政府拒絕后,他們便找借口發(fā)動戰(zhàn)爭,想要迫使清政府就范。由于這場戰(zhàn)爭是上一次戰(zhàn)爭的繼續(xù),所以它被叫做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
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課
一、火燒圓明園
教師介紹圓明園建筑的宏偉和精美,組織學生看、說、議。
學生閱讀6——7頁的本目課文、插圖、資料和第10頁“自由閱讀卡”內容,根據教師的提問在書上劃出或標注答案。
1、看過電影《火燒圓明園》的同學請舉手。誰能結合課文內容揭發(fā)列強的罪行?(掠奪珍寶,焚燒罪證)
2、哪那兩位同學愿意扮演當年的英國兵和法國兵?(背景是火燒圓明園后,他們在倫敦重逢的某一天)請他們通過對話,表示一種懺悔的心情。
二、俄國侵占我國大片領土
學生閱讀7——8頁的本目課文和表格、地圖,隨堂練習:
1、學生先根據第8頁表格,在4人小組內“動腦筋”:沙俄通過哪些不等條約割占我國北方哪些領土?(說出大致位置和面積)
2、學生完成新學案第7頁[自我測評]第二題“知識聯(lián)線”:([數(shù)字]表示相應的地理位置)
(1)——[4];(2)——[1];(3)——[2];(4)——[3]
3、學生完成課本第9頁“練一練”。(答案應選C)
三、太平軍抗擊洋槍隊
學生閱讀第9頁本目課文和“插圖”以及“說明文字”,思考回答:
太平軍的斗爭,說明中國人民怎樣對待國內的腐敗政府和外國的侵略勢力?(“落后就要挨打”是中國在鴉片戰(zhàn)爭中失敗的根本原因和深刻的歷史教訓。所以,要想改變落后挨打的命運,就必須-國內的腐敗政府,堅決抗擊外來的野蠻侵略。)
如時間許可,鞏固小結
1、指導學生根據[知識網絡]梳理本課線索。
2、布置作業(yè)
3、提醒學生預習第3課《收復-疆》。
初中歷史創(chuàng)新活動方案范文篇10
一、教學目標
1.學生能通過情景模擬,移情深入到歷史場景,根據史料并加以合理地想象,分析出“開元之治”,農業(yè)生產的進步,手工業(yè)技術的提高和商業(yè)繁榮的特點,提高分析能力。
2.學生概括出“開元盛世”出現(xiàn)的原因和主要措施,認識到“開元盛世”是唐朝達到全盛的歷史地位。
3.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進一步學會與人合作,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學習能力教強的學生向全班展示小組成果,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4.學生體會到“開元盛世”的繁盛是多方面的,學會從多個角度分析問題。
5.學生感受到唐朝統(tǒng)治前期的繁榮,提升民族自豪感。
二、教材分析
(一)、課程標準:
知道唐玄宗和“開元盛世”,初步認識唐朝興盛的原因。
(二)、教材內容分析:
1.本課選自人教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第3課。
2.教材以杜甫的《憶昔》導入,從宏觀上介紹唐朝開元時期的繁榮富庶景象。第一部分為“開元之治”,介紹唐玄宗統(tǒng)治前期在政治上任用賢才,重視地方吏治,為人節(jié)儉,以身作則的情況。第二部分為“盛世經濟的繁榮”,從農業(yè)、手工業(yè)、商業(yè)三個方面介紹開元盛世經濟上的表現(xiàn),具體包括:修建水利工程,發(fā)展農耕技術,新品種蔬菜從西域傳入,江南盛產茶葉,曲轅犁、筒車的創(chuàng)制;絲織技術高超,唐三彩;長安坊市制。教材繼而小結“開元盛世”的表現(xiàn),是唐朝的全盛時期。這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內容。第三部分為“唐朝的衰亡”,介紹了“安史之亂”,唐朝由盛轉衰,繼而滅亡。第三部分是小字部分,略講即可。
三、學情分析
學生通過課外閱讀或觀看影視作品,對唐玄宗統(tǒng)治后期比較了解,尤其是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故事和安史之亂的史實,加上此部分在教材是小字部分,不需要在課堂上花太多時間。學生對唐玄宗前期的情況知之甚少。在教學中要給學生提供必要的史料,引導學生分析。經過之前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從政治、經濟、文化三個角度去把握一個時代的特點的分析方法。學生也可以從提供的史料中提煉關鍵詞,但分析和概括能力有待提高。七年級的學生對故事和古詩比較感興趣,要補充一些關于“開元之治”的小故事,提供古詩時要加上注釋,讓文言文水平較低的學生也不會產生障礙。學生對圖片能產生直觀的感受,促進理解,因而要給學生提供曲轅犁、唐三彩和唐長安城等圖片,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想象空間。另外,我校提倡“先學后導,合作探究,自主建構”的教學模式,因此在教學中采取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學生對小組合作參與度也是較高。但實際教學中很有可能小組的分析可能不夠深刻和不到位,教師要加以補充和引導。在小組合作中,有部分同學比較內向,教師要鼓勵每位小組成員對小組成果有所貢獻。
四、教學設計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討論探究法、講解法、情境創(chuàng)設法、提問法。
教學資源:學案(包括文字史料和圖片)、課件。
五、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開元盛世在經濟上的表現(xiàn)
教學難點:農業(yè)工具的改進
六、教學過程
6.1 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讀詩悟史
閱讀杜甫《憶昔》的前半部分,引導學生分析從唐玄宗統(tǒng)治前期的社會特點: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
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宮中圣人奏云門,天下朋友皆膠漆。
百馀年間未災變,叔孫禮樂蕭何律。
活動2【活動】小組合作探究
1.教師給每個小組分配代入的角色并提供材料。小組情境代入,收集學案中的材料、教科書、《歷史地圖冊》中的相關材料。
(1)第1、2組假設是開元時期的玄宗身邊的重臣,了解政治生活。
材料一:一天,大雨不停,道路泥濘。唐玄宗在便殿休息,想與姚崇討論政務。但這種天氣,年紀不小的姚崇要進入皇宮是很不方便的。于是,唐玄宗命令侍者用皇帝的御輦抬姚崇進宮。
材料二:宰相姚崇在擁立和輔佐玄宗治國方面的功勞特大,居官甚清,乃至于居無府第,久住佛寺,玄宗對他非常愛敬倚重。但姚崇晚年對兩個兒子疏于管教,兩子、廣收贈禮,而姚崇又為一個受賄下屬說情,玄宗便允準姚崇辭去宰相職務,對受賄者照懲不誤。
材料三:有一天唐玄宗照鏡子,見自己臉龐消瘦,悶悶不樂,旁邊的宦官說道:“陛下用韓休為相,凡事力爭,弄得陛下心情不好,何不將其罷免,改用蕭嵩為相。”唐玄宗正色答道:“朕貌雖瘦而天下必肥。蕭蒿為相,凡事唯唯諾諾,從不提出自己的見解,他退下去后,我總是夜不能寐,唯恐事情辦不好。韓休為相,諸事力爭,他退下去后,我睡覺很踏實?!?/p>
(2)第3、4組假設是唐朝江南地區(qū)的一名農民,描述耕作的新變化,概括這些變化對生產所產生的影響。
材料一:唐玄宗開元時期共修水利38處,天寶時又修8處,共46處,約占唐朝所建水利工程的20%。唐玄宗命令大臣對于破壞水利工程者嚴厲查處。
——根據《新唐書·地理志》整理材料二:舊式犁長一般為今9尺左右,前及牛肩;曲轅犁長合今6尺左右,只及牛后。犁架變小,重量變輕,便于回轉,操縱靈活。推進犁評,犁箭向下,犁鏟入土則深;提起犁評,犁箭向上,犁鏟入土則淺,適應深耕或淺耕的不同要求,便于精耕細作。犁壁不僅能碎土,而且可將翻耕的`土推到一側,減少前進的阻力,同時,通過翻覆圖塊斷絕草根的生長。曲轅犁最早出現(xiàn)于江東地區(qū),適宜了江南地區(qū)水田面積小的特點。
(同時提供曲轅犁結構圖)
材料三:“水能利物,輪乃曲成。升降滿農夫之用,低徊隨匠氏之程。始崩騰以電散,俄宛轉以風生。雖破浪于川湄,善行無跡;既斡流于波面,終夜有聲?!?/p>
——(唐)陳廷章《水輪賦》
(3) 第5、6組假設是唐朝的一名手工業(yè)者(陶瓷業(yè)或絲織業(yè)),介紹在手工業(yè)方面的技藝和成就。
材料一:
邢人與越人,皆能造瓷器,圓似月魂墮,輕如云魄起。 ——皮日休《茶甌》
邢瓷類銀,越瓷類玉?!懹稹恫杞洝?/p>
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扆斆伞对伱厣善鳌?/p>
材料二:
繚綾繚綾何所似?不似羅綃與紈綺;應似天臺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中有文章又奇絕,地鋪白煙花簇雪??椪吆稳艘抡哒l? 越溪寒女漢宮姬。去年中使宣口敕;天上取樣人間織??棡樵仆馇镅阈?,染作江南春水色。廣裁衫袖長制裙,金斗熨波刀剪紋。異彩奇文相隱映,轉側看花花不定。昭陽舞人恩正深,春衣一對直千金。
——白居易的《繚綾》(節(jié)選)
(4) 第7組假設是唐長安城的一名商人,介紹一天的生活。
材料一: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遙認微微入朝火,一條星宿五門西。
——白居易《登觀音臺望城》
材料二:朱雀大街長5000米,寬155米,將長安城平分成左右兩半。長安的商業(yè)區(qū)稱“市”,東市對內貿易,西市對外,有很多阿拉伯人、波斯人都在西市經商。街道中間的部分叫“坊”,是住宅區(qū),共有108個坊,每個坊都有名字,都有門。清晨,有人負責擊鼓,坊門打開。集市每天中午開市,營業(yè)到太陽落山。晚上有禁宵,專門有士兵查夜,人們必須在坊中。白居易、韓愈、柳宗元、魏征等人在長安的坊間長期居住過。
——根據侯磊《唐詩中的大唐》整理(安徽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2.教師巡視,給每個小組提供必要的幫助。
活動3【活動】小組成果展示
1.每個小組上臺匯報研習成果并指導臺下的同學完成學案,每組有2分鐘的匯報時間。
2.每個小組匯報后,其他小組對不明白的提法提問或提出質疑,匯報的小組進行解答 。老師作必要的補充。
活動4【講授】全課小結對全課的知識點進行梳理,指導學生做筆記和記憶
活動5【作業(yè)】布置作業(yè)
初中歷史創(chuàng)新活動方案范文篇11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甲骨文與青銅器》這節(jié)課是一堂專門的文化史課, 著重為學生介紹了商文化的典型代表甲骨文和青銅器。本課是學生了解甲骨文和青銅器,認識商文化的最重要的一課。只有認真學好本課,學生才能比較全面地認識商朝。同時本課也是本學期的第一堂專門的文化史課,學好它,對于學好以后的文化史課會有一定的幫助。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通過對甲骨文、金文的學習,明白它們的含義,學會辨認甲骨文和金文的字體,知道漢字的演變,了解今天的漢字與甲骨文的淵源關系。通過學習司母戊鼎,了解中國古代青銅工藝的成就,通過對司母戊鼎等青銅器的鑄造過程或用途的想像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想像能力。
過程與方法 :搜集4個甲骨文文字,并指出它們與今天文字的淵源關系,以此加深學生對今天的漢字與甲骨文的淵源關系的認識。 搜集青銅器相關圖片并進行展覽,講解和想像,以加深學生對青銅藝術這一中華文化瑰寶的認識。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課的學習是學生們能真切地感受到中華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輝燦爛的,中華民族的歷史是悠久的,中華民族是有高度智慧的,從而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振興中華的歷史責任感。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要求知道甲骨文和金文等字體的區(qū)別,了解甲骨文和漢字的淵源;知道司母戊鼎,了解中國古代青銅工藝的成就。
教學難點 :如何使學生理解甲骨文和漢字的淵源關系,怎樣認識商朝青銅鑄造業(yè)所取得的輝煌成就以及由此反映出的國力盛衰問題。
二、學情分析:
初一學生的知覺、興趣、道德情感等多為感性體驗,而且他們的心理發(fā)展還很不成熟,對一切事物都充滿好奇心,對知識也有著強烈探索和了解的欲望,并對學生的成長起著重要作用。所以,結合實際利用多媒體課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更有利于學生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升華。
三、教法 :
1、.寓教于樂的教學方法。(設計意圖:鑒于本課教學內容較少、形式較為單一的特點針對不同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了相關的游戲內容以此調動學生的興趣。此設計力圖體現(xiàn)“人本思想”將人的喜悅人的感受放到第一位使學生體味學習的樂趣、發(fā)現(xiàn)的樂趣。)
2、.啟發(fā)、討論式教學方法。(設計意圖:在具體操作中教師注意“啟”的適度性原則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和歸納能力以此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 ).
3、多媒體、多信息渠道教學方法的應用 ,(設計意圖: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 聽課效率)
四、教學過程 :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猜字游戲:師出示“魚、山、日、車”四字的甲骨文幻燈片 ,讓學生猜一猜這些分別是今天的哪個漢字?(設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尤其七年級學生剛入學不久,年齡還小,興趣往往會支配著學習行為。這個猜字游戲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興趣,充分調動了學生積極思維。)教師在此基礎上設疑:那你們知道這種文字叫什么嗎?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那時的文字記載了什么內容?你知道目前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青銅器產生于我國哪個朝代?由此導入新課。
(二) 、講授新課:
按照教科書的框架結構本課共分為兩部分,第一框題“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第二框題“聞名于世的青銅器”。 一、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 需要講清“甲骨文的含義” “甲骨文的出土地點”“甲骨文的意義”三個知識點 。
一、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板書)
1、甲骨文的含義(板書):師出示幻燈片《_甲骨文之謎》,生帶著以下幾個問題看書并回答問題,看看誰回答的最準確!1、商代進行占卜的都是什么人?占卜的內容有哪些?怎樣進行占卜?2、甲骨文的含義是什么?出土地點在哪里?3、你認為甲骨文的出土和解讀對研究商朝的歷史有什么重要意義?(設計意圖:讓學生帶著探究問題的好奇進入到新課的學習之中,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在教學中設置疑點,能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產生疑問,養(yǎng)成善于動腦思考、敢于開口提問、自主學習的習慣。)在學生回答問題之前教師問學生什么叫做占卜?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教育,教育學生要用科學的觀點解決實際問題,反對封建迷信活動,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在學生回答怎樣進行占卜時出示幻燈片《龜甲和獸骨》,學生結合圖片講解,師適當補充。師強調甲骨文的含義應包括以下三點:(1)商超(2)刻在龜甲和獸骨上(3)是一種象形文字,并出示幻燈片:甲骨文人字的形意,加深學生對甲骨文是象形文字的理解。
2、甲骨文的出土地點(板書):問:甲骨文的出土地點在哪里?(殷墟):河南安陽。 .設疑:為什么在河南安陽出土的甲骨文就一定是反映了商朝的歷史呢?(因為是商朝都城)此設計需要學生聯(lián)系新舊知識回答學生提高把握歷史脈絡和駕馭教材的能力以及在此基礎上培養(yǎng)歸納、綜合的能力。 .進一步設疑“千里馬雖好也要有伯樂來識”發(fā)現(xiàn)甲骨文這匹“千里馬”的“伯樂”是誰?師生動講述甲骨文之父王懿榮發(fā)現(xiàn)甲骨文的故事,.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實際上是對教學內容的補充以此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yǎng)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同時對學生進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教育,要求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養(yǎng)成善于觀察、善于動腦的習慣。
3、甲骨文的意義(板書): 本環(huán)節(jié)設計了由“甲骨文――漢字,漢字――甲骨文”的推理論證活動,通過雙向的推理論證鍛煉學生的想像能力。組織學生進行“甲骨文十二生肖猜字活動” ,(出示甲骨文十二生肖圖片)通過甲骨文十二生肖單字尋找自己屬相,讓學生體會甲骨文象形字的造字特點,認識甲骨文和漢字的淵源關系,知道甲骨文是漢字的始祖。此設計使甲骨文以近距離的形式與學生每一個人聯(lián)系在一起很容易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討論:“通過甲骨文――漢字的推論可以得出什么結論?”由此分析得出“我們今天的漢字是由甲骨文轉化而來的”。這種設計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即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能力。 教師歸納總結與甲骨文同時存在的人類的古老文字包括兩河流域楔形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和瑪雅人圖形文字這三種古文字早已滅絕唯有甲骨文演變成了今天的漢字并對朝鮮、日本、越南等國產生了重要影響并且聯(lián)合國規(guī)定的六種工作語言中漢字就是其中的一種。這種總結實際上是對甲骨文世界意義的闡述。 .漢字――甲骨文。 造字游戲:要求學生由“人”“月”“水”等簡單的漢字想像甲骨文的書寫,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培養(yǎng)學生的橫向思考能力及豐富的想像力。最后幻燈片出示我國文字的演變過程: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設計意圖:通過漢字演變過程的演示,可以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出示幻燈片:《青銅器上的文字:金文》導入下一目青銅器的學習。
二、聞名于世的青銅器(板書):
首先從框題上分析本目需要講清兩方面內容 “商朝青銅器鑄造業(yè)的高度發(fā)展”“聞名于世的青銅器司母戊鼎”。
(一)、商朝青銅器鑄造業(yè)的高度發(fā)展(板書):
本目的重點應放在兩個詞上即“發(fā)展”與“高度”。 .發(fā)展。學生根據搜集的材料復述商朝鑄造業(yè)的發(fā)展。通過這種設計鍛煉學生通過相關的信息渠道搜集歷史材料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口頭表達能力。高度發(fā)展:設計說明需要學生搜集大量的關于商朝青銅器的資料從種類、紋飾、造型等各個方面對商朝的青銅器進行闡述。這個過程實際上是對學生搜集材料效果的檢測培養(yǎng)學生將搜集到的材料進行初步的分類、歸納、綜合的能力及系統(tǒng)化、條理性的表述能力。
.教師出示問題:
1、青銅器是把()( )()三種金屬按一定比例放在一起,以木炭為燃料,經高溫冶煉而成,因顏色發(fā)()故所鑄器物叫做青銅器。
2、青銅器的種類繁多有( )( )( )( )等數(shù)十種。
生看書回答,在此基礎上教師進一步提出問題“青銅器的代表作是什么?”由此導入下一框題“聞名于世的青銅器司母戊鼎”。
(二)聞名于世的青銅器司母戊鼎(板書):
在學生回答商朝青銅器的代表作——司母戊鼎后, 教師出示司母戊鼎圖片,讓學生認真觀察圖片,并引導學生從司母戊鼎的'名稱由來,鑄造特點,怎樣鑄造和司母戊鼎的意義四個方面來了解司母戊鼎的相關知識。在講解是司母戊鼎的鑄造時,讓學生討論司母戊鼎的鑄造方法。師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假如你是司母戊鼎鑄造工程的總設計師,你會怎樣完成這項浩大的工程?”并由此評選出“最佳工程創(chuàng)意獎” 。在學生活動中,教師應重在點撥,并給予適當?shù)脑u價,并根據學生的討論進行歸納性總結,使學生明確了解司母戊鼎的復雜鑄造工藝。師想一想:司母戊鼎的鑄造成功反映了什么?給了我們今天哪些啟示?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師總結:反映了商朝青銅鑄造業(yè)水平的高超和商朝工匠的聰明才智。(設計意圖:問題情境的設置,培養(yǎng)學生解決歷史問題,再實踐前人創(chuàng)造活動的能力。學生思考設計的過程, 實際上培養(yǎng)了他們周密的邏輯思維能力、駕馭、處理復雜事件的能力。鑒于學生的心理特點,設計評選“最佳工程創(chuàng)意獎”的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的良性競爭意識與參與意識,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對學生進行團結合作,互相幫助的思想教育。)
最后通過一道判斷題的形式進行此框題小循環(huán)反饋即 “青銅器的產量和質量折射出國力的盛衰技藝精湛、氣勢渾厚的青銅大鼎象征著那個時代燦爛輝煌的文明”這句話對不對?為什么?此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實際上是引導學生討論“司母戊鼎的意義”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
師通過補充四羊方尊圖片,商代蜀文化的杰出作品:三星堆青銅立人像,三星堆千里眼,三星堆順風耳等不同種類的青銅器圖片,說明商周時期青銅器的種類繁多,用途廣泛,既用于生產、軍事,更多的則是用于日常生活。同時了解青銅器主要為王室和貴族所擁有,因此它既具有實用價值,也具有藝術價值,從而感受先民的聰明才智和非凡創(chuàng)造力。通過講解青銅禮器上出現(xiàn)的大量“金文”,使學生認識到青銅器還具有文化傳承功能。通過講解青銅器在鑄造過程中需要在艱苦的條件下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等史實,感受商、周文明鼎盛時期國力昌盛,政府能有效地調配管理各種社會資源,同時廣大奴隸也受到嚴酷壓迫。最后出示練一練:問題:
1、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是從( B )時候開始的?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2、甲骨文當時主要是刻在(C )
A、陶器和青銅器上 B、鐵器和木片上
C、龜甲和獸骨上 D 、骨器和石器上
3、我國最早的比較成熟的文字時(A )
A、甲骨文 B、小篆 C、象形文字 D、金文
4、目前世界上已發(fā)現(xiàn)的最大的青銅器是( C )
A、青銅立人像B、編鐘C、司母戊鼎D、四羊方尊
初中歷史創(chuàng)新活動方案范文篇12
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
了解甲午戰(zhàn)爭的概況、《馬關條約》的主要內容及其危害、臺灣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統(tǒng)治的英勇事跡
掌握《馬關條約》的主要內容及其危害
能力訓練過程
方法口頭
表達讓學生介紹鄧世昌、徐驤、劉永福等人在保衛(wèi)國家和民族利益斗爭中的事跡,提高復述能力
比較分析綜合說明從《馬關條約》和《南京條約》內容的變化,說明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的歷史趨勢
討論
探索中國戰(zhàn)敗的主要原因及其歷史教訓
情感、
態(tài)度、
價值觀愛國
情感甲午戰(zhàn)爭是日本帝國主義為吞并朝鮮、入侵中國而蓄意挑起的侵略戰(zhàn)爭。在戰(zhàn)斗中,以鄧世昌為代表的愛國官兵進行了英勇頑強的抗爭,他們是光榮的民族英雄。
思想
意識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沒落、決策集團的妥協(xié)退讓和軍備的松弛落后,甲午戰(zhàn)爭以中國的失敗而告終?!恶R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
教學重點黃海大戰(zhàn)、《馬關條約》
教學難點甲午戰(zhàn)爭的性質、中國戰(zhàn)敗的原因、《馬關條約》的影響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組織學生回顧上一節(jié)課學過的線索,討論回答問題:
1.列舉左宗棠收復-疆的事跡并對他作出評價。(盡管他對于太平天國的鎮(zhèn)壓,具有反人民的一面。在收復-疆方面,他的歷史功績卻值得贊頌:他對于較弱的阿古柏果斷動武,直接收復失地;對于較強的俄國則盡量避免直接交戰(zhàn),通過外交談判,付出一些土地和金錢作為代價,收回價值更為重要的安全大門——伊犁。)
2.起初在收復-疆問題上,同左宗棠意見對立的代表人物是誰?(李鴻章)
教師講授:李鴻章重“海防”輕“塞防”的主要企圖是為了保存自己派系的實力,但是在列強瘋狂侵略中國的形勢下,李鴻章越是保守越是挨打,最終把“老本”都輸光了。請同學們閱讀《甲午中日戰(zhàn)爭》,看看李鴻章怎么把“老本”輸光?中國又遭到哪些重創(chuàng)?在日本侵略者面前,又涌現(xiàn)出哪些與李鴻章態(tài)度不同的英雄人物?(要求學生對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閱讀標記,先按小組交流個人看法,取得初步的一致意見后,抽2——3個小組的代表在全班交流,接著轉入探究性學習。)
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課
黃海大戰(zhàn)
1、日本發(fā)動戰(zhàn)爭的目的是什么?(為了實現(xiàn)征服朝鮮、入侵中國、稱霸世界的野心)
2、請2——3位學生同時扮演鄧世昌的英雄形象,由大家評判優(yōu)劣。(教師作“畫外音旁白”,學生配合表演適當?shù)膭幼骰驅υ?
師:1894年9月,北洋艦隊在黃海大東溝遭日本艦襲擊,鄧世昌動員致遠艦官兵保衛(wèi)旗艦。
生:(語言自擬,當場表演沖鋒情景)……
師:致遠艦中彈過多,艦身嚴重傾斜,彈藥也用光了,鄧世昌動員將士決死一戰(zhàn)。
生:(語言自擬,當場表演撞向“吉野”的情景)……
師:致遠艦被敵人用魚雷擊沉后,鄧世昌決心與軍艦同沉大海。隨從遞給他救生圈……
生:(表演不接的動作,也可自擬語言表白殉國決心)……
師:鄧世昌的愛犬死死銜住了他的衣服不放,鄧世昌怎么做?
生:(狠了狠心,表演用手將義犬按入水中的樣子,接著沉入碧波……)
《馬關條約》
1、鄧世昌等將士死得轟轟烈烈,因為他們用生命狠狠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所以,黃海一戰(zhàn),中日雙方各有損傷,實力對比沒有太大的變化??墒牵髞砣哲妳s連戰(zhàn)連勝,相繼占領了哪些地方?(遼東半島、旅順、威海衛(wèi)等)
2、清政府在這一戰(zhàn)中又遭慘敗的原因是什么?(李鴻章和慈禧太后力主妥協(xié),一個是為了“保船避戰(zhàn)”,另一個是為了要過“萬壽大典”。清政府自身的腐敗導致了戰(zhàn)場上的全面潰敗。)
3、戰(zhàn)后雙方簽訂了什么條約?簽訂于哪一年?雙方的代表分別是誰?(《馬關條約》,1895年,[中]李鴻章和[日]伊藤博文。)
4、比較《南京條約》和《馬關條約》的內容,具體分析、說明《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指導學生制表填表)
項目內容分析影響
《南京條約》割香港島,賠款2100萬元,開放廣州等五口通商,協(xié)定關稅破壞中國領土完整和主權加重中國的貧弱列強向中國傾銷工業(yè)品,瓦解了中國的封建經濟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馬關條約》割遼東半島、臺灣和澎湖列島,賠白銀2億兩,增辟通商口岸,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領土和主權更遭踐踏,中國貧弱更加嚴重,列強擴大商品傾銷,還直接進入中國生產領域大大加深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5、臺灣人民怎樣譴責賣國的清政府?(有人寫對聯(lián)“臺灣今已歸日本,頤和園又搭天棚”揭露慈禧太后和李鴻章之流的賣國嘴臉。)
6、臺灣人民又是怎樣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徐驤領導臺灣義軍同劉永福的黑旗軍在彰化、嘉義等地重創(chuàng)日軍。后因奸細出賣,臺灣終于全部淪陷。但是臺灣人民在日本殖民統(tǒng)治期間,爭取回歸祖國的斗爭一刻也沒有停止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