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人物最新事跡材料模板(10篇)
2023感動中國人物最新事跡材料模板(10篇)
對中國的感人事跡一般是怎么起草的呢?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jīng)常接觸到事跡吧,事跡以先進對象的先進事跡為主要內容,以敘事為主要表達方式。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感動中國人物最新事跡材料模板,僅供參考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感動中國人物最新事跡材料模板篇1
中國氫彈之父:于敏
【于敏事跡】
于敏,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89歲,核物理學家,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
于敏1944年考入北京大學,1951年以優(yōu)異成績畢業(yè),進入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1960年底,開始參與科學家錢三強組織的氫彈技術理論探索。
在中國核物理的幾位開創(chuàng)者中,于敏是唯一一位沒有留學背景的人。在氫彈的理論探索中,于敏幾乎從一張白紙開始,依靠自己的勤奮,舉一反三??朔刂乩щy,自主研發(fā),解決了氫彈研制中的一系列基礎問題。1967年,中國完成了氫彈核爆實驗。從原子彈到氫彈,中國只用了兩年零八個月,這是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在氫彈研制過程中,于敏提出了從原理到構形基本完整的設想,成為中國氫彈研制中的關鍵人物。
從20世紀70年代起,于敏和其他學者一起倡導、推動加快我國的慣性約束聚變研究,并將它列入我國高技術發(fā)展計劃,大大推動了我國國防科技的進步。
從60年代開始,于敏放棄了個人熱愛的基礎物理專業(yè),此后30年一直隱姓埋名,于敏一生只有兩次公開露面,一次是1999年,國家為兩彈一星元勛授獎,另外一次是20__年1月9日,國家科技獎頒獎,于敏成為最高科技獎的唯一獲得者。
感動中國人物最新事跡材料模板篇2
高爾基說:“在自然剝奪了人類用四肢走路的本領時,它就給予他一根拐杖,那就是理想。”而盧仁峰用他一生的坎坷經(jīng)歷,為這句話作了完美的注解。
記者問盧仁峰,什么時候最快樂?這個常年與鋼鐵打交道的漢子,臉上露出靦腆的笑容:“看到親手焊接的坦克和輪式裝甲車駛過天安門的時候,我流淚了。我知道,那是喜悅的淚水。”對他來說,用最高的標準焊接出最堅固的坦克和裝甲車,讓官兵駕駛著它們馳騁疆場,是他的驕傲。
內蒙古第一機械集團承擔著我國坦克的生產(chǎn)任務。作為廠里技術最好的焊接工人,盧仁峰專門負責焊接駕駛艙,這是坦克上最關鍵也是最復雜的部位。
某型主戰(zhàn)坦克使用堅硬的特種鋼材,焊接難度極高。盧仁峰的工友們回憶,有近半年時間,他連吃飯都在琢磨怎么焊出符合要求的產(chǎn)品。
盧仁峰的妻子董煥先也是一名焊接工人。看著丈夫長年累月堅守一線,她理解老盧的那種倔強:“為了讓工友們吃得好一點,他把家里的爐具和柴米油鹽都搬到了車間休息室,他就是這么個不管多難都要把事情做成的人,我有時會給他們做做飯,讓他們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辦法總比困難多?!边@是盧仁峰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沒有合適的工具,他帶領團隊成員制造工具;為了找準合適的焊接角度,他鉆到車下進行焊接,落下的火花燙得他滿身傷疤。“光是料就用了1000多塊,試驗一次不行再換另一種方法,試驗了300多種方法,用了整整5年時間終于攻克了這個難題?!北R仁峰說。
某型輪式車輛所用的裝甲材料碳當量高、可焊性差,嚴重影響到裝備的質量和進度。在狹小的空間里,盧仁峰和工友們反復推敲、試驗,最后總結出一種新的焊接方法,有效提升了裝備的質量和焊接效率。
工友們常說,盧仁峰之所以被稱為焊接“大師”,是因為有一手絕活——一動焊槍,他就知道鋼材的可焊性如何,僅憑一塊鋼板掉在地上的聲音,就能辨別出碳含量有多少,應采用怎樣的工藝。在穿甲彈沖擊和車體涉水等試驗過程中,他焊接的坦克車體堅如磐石、密不透水。
“困難并不可怕,只要堅持、努力去做,就沒有干不成的活?!?盧仁峰的執(zhí)著,像一根焊條把他和這份事業(yè)牢牢地“焊”到一起。
盧仁峰愛看書,工作室的書桌、臥室床頭都有專業(yè)書籍,其中《金屬學》《焊接工藝》等常用的工具書已經(jīng)翻得起了毛邊,里邊各種顏色的筆涂得密密麻麻。
在他的刻苦鉆研下,越來越多的實踐成果得到理論固化,并逐步推廣應用?!敖饘俨牧吓c焊接材料的選用匹配法”“特種車輛焊接變形控制”等多項成果榮獲國家專利,熔化極氬弧焊接技術甚至被應用到神舟七號上。
感動中國人物最新事跡材料模板篇3
家庭會議 叮囑家人要支持他的工作
“今后,我可能更忙,更照顧不了家?!本驮?3日回到下莊的當晚,毛相林在晚飯桌上開了個家庭會議,為家人們分工,叮囑大家要支持他的工作,“當了‘時代楷?!?,就要有楷模的樣子,我還要為下莊再干幾年。”
毛相林的妻子身體一直不好,家務活兒都落在了兒媳和84歲的老母親身上。只要在家,毛相林每天早上5點就起床,剁豬草、煮豬食,吃了早飯就去忙村里的工作。
“媽,你年紀大了,能忙多少算多少。”毛相林的母親當過村婦女干部,是共產(chǎn)黨員。毛相林永遠記得,自己年輕時第一次交入黨申請書沒能入黨,是母親指出他脾氣暴躁、工作不踏實,必須要接受組織考驗;修路死了人,是母親鼓勵他不要泄氣,關鍵要把安全落實好,“媽媽現(xiàn)在年紀大了,還整天扛著鋤頭挖地干活?!?/p>
老人說,累是累,但能讓兒子騰出精力來為下莊干點事,自己感到很幸福,“兒子去北京領獎了,我高興得很,要支持他?!?/p>
“其實,我還是可以干些事兒?!泵嗔值钠拮颖響B(tài)說,“大家都很忙,平時家里來的人也多,掃地、燒開水、照顧娃娃這些事,我還是干得下來?!?/p>
最后,毛相林又囑咐兒子,在果園打糞坑,一定要注意質量問題,糞水不能漏到河里去了。對兒子,毛相林是放心的。兒子入黨有10年了,之前在外打工。20__年,村里要發(fā)展柑橘,差技術員,他把兒子叫了回來。現(xiàn)在,兒子是村里的團支部書記,管理柑橘是把好手。
家庭會議的次日早晨,讓毛相林沒想到的是,兒媳向他遞交了一份入黨申請書。這是兒媳第二次交入黨申請書了,但毛相林覺得寫得還不夠深刻,他要求兒媳繼續(xù)打磨。
這是毛相林從北京回來后收到的第二份入黨申請書。陪他一起前往北京的彭淦,回來也寫了入黨申請書。彭淦是下莊的新一代,就在當?shù)貙W校代課。他說,打通下莊出山路、幫助他家脫貧、幫他完成學業(yè),這些事兒讓他認識了毛相林這樣的共產(chǎn)黨員。他說,自己要入黨,也要為下莊的明天出一份力。
“下莊的未來需要年輕人啊!”毛相林很欣慰,眼下最緊要的工作就是柑橘銷售、“下莊精神”陳列館廣場建設、人居環(huán)境整治,要讓在外的年輕人今年春節(jié)回家看到一個嶄新的下莊。他說,“這樣才能吸引更多年輕人回村建設下莊?!?/p>
感動中國人物最新事跡材料模板篇4
9月8日下午,通過劉秀祥牽線搭橋,浙江省余姚市的一位企業(yè)家與陸幫燕結成幫扶。
“資助金額為每年6000元左右,等資助方審核完陸幫燕的資料后,將確定打款時間?!眲⑿阆楣ぷ魇夜ぷ魅藛T王代分說。
陸幫燕的父母是望謨縣高級實驗中學學生食堂的員工,收入拮據(jù),而她的弟弟正在望謨縣民族中學上高二,陸幫燕上大學每年27500元的學費成了她家最大的難題。
經(jīng)歷過苦難,劉秀祥更懂得機會的珍貴,他告訴自己,要通過努力,解除貧困學生求學的后顧之憂。在劉秀祥看來,只有解決了后顧之憂,才能真正實現(xiàn)控輟保學。
入職以來,劉秀祥每個假期都會到學生家中家訪,跑遍了望謨縣15個鄉(xiāng)鎮(zhèn),單是摩托車就騎壞了8輛,先后把近50名學生從工地、車間拉回了校園。
20__年夏天,就讀于望謨縣第三中學的王妹快被母親要求不準參加中考,畢業(yè)后就外出打工掙錢??释x書的王妹快偷偷參加了中考,并順利考入望謨縣高級實驗中學,但最終還是被迫輟學。
得知消息后,劉秀祥帶著王妹快的初中老師和所在鎮(zhèn)干部,共同做其母親的思想工作,多次嘗試后,終于說服對方。后來,他又對接愛心人士資助王妹快,資助金額為每年7000元,直到大學畢業(yè)。王妹快得以重返校園。
“劉老師就像陽光一樣,每次堅持不下去時,想到他曾經(jīng)的經(jīng)歷,就覺得自己遇到的困難都不是事兒。”王妹快說,讀書可以改變很多,她希望將來能夠改變自己和家庭的現(xiàn)狀,去幫助更多像自己一樣的人。
同樣被劉秀祥“拉”回校園的,還有望謨縣高級實驗中學高二年級學生廖段寫,由于家中經(jīng)濟負擔過重,她被迫放棄學業(yè),外出務工。
得知廖段寫輟學后,劉秀祥堅持與廖段寫母親溝通,給她講解國家的幫扶政策,同時積極為廖段寫對接資助。
經(jīng)過劉秀祥與學校以及社會愛心人士的共同努力,廖段寫終于在離開近兩年后得以返校讀書。
“那時候,我一有空就會和劉老師溝通,很想回學校上學。沒有文化只能做苦工,只有好好讀書考上大學,我才能改變命運?!被叵肫鸫蚬さ娜兆樱味螌憸I流滿面。
“從20__年到現(xiàn)在,劉老師自己資助或對接資助的學生有1900多人?!蓖醮终f,截至9月10日,劉秀祥已為101名今年考上大學的學生對接了資助,資助金額共計298.4萬元。
“我很慶幸自己沒有成為社會的包袱,而且有機會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眲⑿阆檎f。
感動中國人物最新事跡材料模板篇5
1988年劉秀祥出生在貴州省望謨縣,這個地方四周都是大山,貧困閉塞。直到20__年11月才剛剛摘掉貧困縣的帽子。在小秀祥四歲那年,父親因病去世了,丟下了三個孩子。母親不堪生活的重壓,患上了間歇性精神病,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
后來,哥哥出外打工,杳無音信;姐姐也離開了家,不知去向,家中只剩下母親和小秀祥孤兒寡母兩個人。那年小秀祥11歲,獨自撐起了家庭的重擔,一個人照顧母親。
他身單力薄,無力下田干活,就把家里的農田租了出去,換些口糧和母親糊口。小秀祥一邊照顧著母親的生活起居,一邊撿垃圾、挖藥材換些生活開支,就這樣和母親相依為命,勉強度日。
背母踏上求學之路
小秀祥從小就具有遠見卓識,他認準了只有文化知識,才能改變貧窮落后的生存困境。因此小秀祥學習格外努力,小學畢業(yè)時的成績排在全縣第三??墒怯捎诩依锝?jīng)濟條件的原因,無法去上最好的縣中學,而是去了縣里的一所民辦中學,以摸底考試第一的成績免費入學。
小秀祥帶著母親離家來到縣城上學,舉目無親,首先要解決的是食宿問題。小秀祥自力更生,在學校旁邊的山坡上搭了一間窩棚,在地上挖了鍋灶,作為自己和母親的容身之處,就這樣安頓了下來。小秀祥還利用課余時間撿廢品、打零工賺點花銷,支撐著把書讀下去。
三年后,初中畢業(yè),小秀祥考入了安龍縣第一中學。
小秀祥又帶著母親來到安龍縣開始了高中的求學生活。在縣里租不起住房,這里也沒有條件再搭窩棚,小秀祥就想辦法租下了農戶不用的豬圈,每月只需支付十幾元錢。小秀祥將豬圈打掃干凈,用編織袋遮擋住四周,勉強能夠遮風擋雨,算是解決了兩人的住處問題。
小秀祥還是一邊勤工儉學,一邊刻苦讀書。長期的營養(yǎng)不良再加上巨大的精神壓力,小秀祥終于在高考前病倒了,高考落榜了。
人生谷底的生死抉擇
這個多年來一直支撐著他的精神支柱,轟然倒塌了。小秀祥再也堅持不住了,他要離開,永遠地告別這個帶給他這么多痛苦和磨難的世界。小秀祥默默地收拾著東西,做著離開前的最后準備。
他翻看著自己的一本日記,自己曾經(jīng)寫下的一句話驀地映入眼簾:“當你抱怨自己沒有鞋子時,卻發(fā)現(xiàn)旁邊還有沒有腳的人?!?/p>
這句話像一道閃電擊中了他,小秀祥突然醒悟了?!半y道就這樣放棄嗎?就這樣拋下自己的母親離開嗎?我有手有腳,有母親,還有家,比起那些無依無靠的人不知幸福多少倍,我還可以重新來過!”
小秀祥又振作起來了,他找了個學校復讀,準備再次參加高考。在這一年的時間里,小秀祥發(fā)奮苦讀,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第二年的夏天,小秀祥收到了來自臨沂師范學院(現(xiàn)在的臨沂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小秀祥成功了,他抱起母親喜極而泣。
可是隨之而來的學費、路費問題又擺在了眼前。小秀祥下定了決心,“只要能夠答應他帶著母親去求學,解決學費和路費問題,他可以不惜任何代價,并且簽下協(xié)議。”
秀祥帶母求學的經(jīng)歷被媒體報道了出來,牽動了億萬人的心,也感動了校方。校方為他和母親提供了住處,還給他安排了勤工助學的工作,秀祥順利地開始了大學生涯。
秀祥的生活開始慢慢好轉,同時他也沒有忘記回饋社會。秀祥把自己省吃儉用攢下的錢寄回家鄉(xiāng),給他一起拾破爛時結識的三個弟弟妹妹,資助他們上學。
大學畢業(yè)在即,秀祥來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面對就業(yè)該何去何從的難題,擺在了秀祥面前。此時他一直資助上學的一個妹妹打電話告訴他,她要嫁人了,她不想再繼續(xù)讀書了。
這個電話讓秀祥感到非常震驚,經(jīng)過深思熟慮,他決定放棄留在城市的機會,畢業(yè)后返回家鄉(xiāng),做一名教師。“我要回去,我要告訴他們,夢想的力量有多大?!被氐郊亦l(xiāng),他可以幫助那些和他曾經(jīng)是一樣的孩子們,通過教育改變他們的命運,改變家鄉(xiāng)貧窮落后的面貌,家鄉(xiāng)更需要他。
感動中國人物最新事跡材料模板篇6
盧仁峰,中國兵器工業(yè)集團首席焊接技師,一個為坦克縫制保護傘的人。一輛坦克的車體由數(shù)百塊裝甲鋼板焊接而成,長短焊縫多達800多條。當穿甲彈擊中車體的時候每平方厘米會產(chǎn)生數(shù)十噸到數(shù)百噸的高壓,如果焊接不牢的話,這些焊縫就會成為最容易被撕裂的開口。所以說,焊接質量是坦克裝甲強度的重要保障。作為廠里技術最好的焊接工人,盧仁峰專門負責焊接坦克的駕駛艙,這是坦克最關鍵也是最復雜的部位。
一次意外遭遇工傷
幾十年來,盧仁峰在焊接崗位上交出的一直是百分之百合格的產(chǎn)品,而這些產(chǎn)品卻是他靠著一只手來完成的。
1986年,那時盧仁峰進廠工作已經(jīng)7年了,靠著平時勤學苦練,他的焊接技術在一同進廠的同齡人當中已是名列前茅。然而正當他鼓足心勁兒想大干一番時,一次意外卻險些斷送了他的前程。那時候的機器是沒有感應器的,盧仁峰正在機器旁邊量尺寸,左手往前一探,腳碰到了機器的開關,這個時候想抽出在機器中的左手已經(jīng)來不及了。那一刻,盧仁峰沒有驚慌失措,叫同事送他去醫(yī)院。他右手拿著焊把試了試,并沒有影響,這個時候才去機器后面把切掉的左手撿回來。
經(jīng)過24小時的手術,雖然接回一部分,但由于神經(jīng)部分損壞嚴重,手的功能基本喪失了。在醫(yī)院里住院的盧仁峰讓他的妻子把所有的書全都搬到病房里來,病房成了他學習的圖書室。在別人看來是難熬的住院時間倒成了他工作之外學習充電的寶貴機會。一年的時間盧仁峰看了三本和焊接技術有關的書籍,正好彌補了他理論知識的不足。
老盧的口頭禪:辦法總比困難多
出院后盧仁峰重新回到焊接崗位,讓他沒想到的是一只手工作的難度超乎想象。最難的是裝配每一個零件的時候,總是達不到精準度,而且稍微一不注意就把受傷的手給碰了。這只受過傷的手稍微碰一下就疼痛難忍。
雖然受傷,盧仁峰骨子里卻帶著軍工人的堅韌與樂觀精神。對他來說面對的挑戰(zhàn)越大,迸發(fā)的能量就越強。尤其是接圖紙和接工程的時候,他很少針對別人的圖紙?zhí)嵋?。在盧仁峰看來,但凡他能解決的,就不提要求。缺少工具他自己創(chuàng)新,焊接材料也是他自己研究。
“辦法總比困難多”,這是老盧的一句口頭禪。他的左手沒有神經(jīng),沒有知覺,總容易被燙到。后來他就想辦法,到冬天冷的時候,里頭加一個手套,外邊再加一個,這樣就在高溫下焊接也不怕。另外焊接常備的手持焊帽,別人拿手操作很靈活,對盧仁峰來說卻是很難使用。經(jīng)過嘗試,盧仁峰在這個焊帽里加了一個卡子,這樣他就可以用嘴叼住,不影響右手正常干活兒。
熱心公益熱愛生活
這天下午,盧仁峰來到包頭市某技校,為即將畢業(yè)的學生們講述自己的心路歷程,讓學生們全方位認識焊接行業(yè),并實地為他們指導操作。除了完成本職工作,盧仁峰也非常熱心一些社會公益活動。在他看來,讓學生們及早地融入社會,少走彎路,也是他工作的一部分。
自從受傷以后,家務事基本上由妻子一人包辦,盧仁峰則全身心撲在工作上。除了逢年過節(jié)時做幾個拿手菜,柴米油鹽的事他很少過問。盧仁峰喜歡唱歌,在一些熱鬧歡慶的場合,他從不吝惜自己的歌喉。對一些經(jīng)典老歌他更是偏愛有加,盧仁峰說,老歌唱起來有味道,更有勁兒。
感動中國人物最新事跡材料模板篇7
焊接,也稱熔接。焊接技術自誕生之日起就與軍事緊密相連。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現(xiàn)代武器尤其是坦克的出現(xiàn),對金屬焊接工藝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需求。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埋弧焊、藥芯焊絲電弧焊、電渣焊等自動或半自動焊接技術先后問世。
“不學好一門技術,你一輩子將一事無成?!眲偨佑|焊接時,老師傅的話讓盧仁峰深受觸動,他不想碌碌無為度過一生,希望干出一番事業(yè)。老師傅干活時,他盯著看,默記操作要領;吃飯時,他甚至把筷子當成焊條,把桌子當成試板,反復摸索操作技巧。
然而,就在他逐步成為技術骨干時,一次意外事件,讓他的焊接人生一度跌入低谷——左手被剪板機切掉。經(jīng)過搶救,雖然保住了手,但小手指和無名指被切除,中指、食指徹底喪失功能,只有大拇指第二節(jié)保留了部分功能。
當時,別說是輔助焊接,就連端杯水都很困難。
那是盧仁峰最迷茫的時候。廠領導和工友們都勸他換個工種。要離開心愛的裝甲戰(zhàn)車,他舍不得;要告別讓他癡迷的焊接事業(yè),他更不甘心。
“一定要戰(zhàn)勝這些困難!”這時,一種信念強有力地支撐著他繼續(xù)從事焊接。
出院后,盧仁峰第一次試著舉起焊槍。結果讓他很失望,左手根本起不到輔助作用,焊上去的零件很難保持垂直、精準。他不得不反復割下來、焊上去,別人一次能完成的焊接,他要兩三次甚至十次。
盧仁峰的心情五味雜陳。這時,他在報紙上看到了這樣一則故事:一位小提琴家第一次登臺演出,當樂曲進入高潮時,小提琴的G弦突然斷了。他并沒有停止演奏,而是不動聲色地接上了另一首曲子,聽眾沉浸在優(yōu)美的樂曲中,沒有人注意到斷了的G弦,演出最終獲得成功。
盧仁峰明白,現(xiàn)實生活中也有“斷弦”的時候,演出中斷弦,換新弦不過耽誤幾分鐘,人生中的“斷弦”卻未必還有“新弦”可換。如果想要成功,自己只能嘗試用“剩下的琴弦”繼續(xù)演奏。
盧仁峰做了特制的加厚隔熱手套方便左手卡住零件,用牙齒咬住焊帽護住臉部。每天他加練強化基本功,常常一蹲就是幾個小時。起來后,牙齒咬出了血,臉部肌肉酸痛、冷汗直冒。等他完成一天的“功課”時,廠房里早已空無一人。
歲月不居,時節(jié)如流。單手焊接,他一練就是5年,厚厚的手套磨破了四五副,以超人的毅力,一躍成為廠里焊接技術的技術大拿。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苯?jīng)歷了8次手掌修正手術,盧仁峰在與病痛的抗爭中,逐漸掌握了單手進行焊條電弧焊、氬弧焊等十幾種焊接方法,更是完成了“短段逆向帶壓操作法”“特種車輛焊接變形控制”等多項創(chuàng)新成果。
一次,某軍品項目制造設備突然出現(xiàn)長達45厘米的裂紋,而當時市場上沒有相應備件。“我來試試!”盧仁峰主動請纓。在沒有相關資料可借鑒的情況下,他硬是在水中奮戰(zhàn)了50多個小時,最終焊接好裂縫,控制了高壓水流,成功修復了泵體?!皫畮汉附蛹夹g”,也由此誕生。
感動中國人物最新事跡材料模板篇8
12年前,一位剛剛考入大學的學生,為了讀大學,而又不得不同時要照顧自己患病的母親,所以只能背著自己的瘋娘一起上大學。他的故事當年感動了很多人,引起了很多網(wǎng)友的共鳴,那么12年過去了,這位不惜千里背瘋娘上大學的劉秀祥如今怎么樣了呢?
他叫劉秀祥,1988年出生在一個貴州偏遠的普通農村家庭,如果生活是順其自然的,那么也許大家也就都不會認識他了。但是他正因為經(jīng)歷了常人難以想象的磨難,而收獲了成千上萬人的眼淚和感動。
他在家里他排行老三,有一個姐姐和一個哥哥,本來最小的他應該是得到哥哥姐姐們的照顧,和父母的寵愛的。生活即使過得有點艱難,但是一家五口在一起也是其樂融融,然而上天給他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讓他四歲開始就要承擔起所有家庭的責任。
在劉秀祥四歲那年,命運的魔爪便毫無聲息地扼著了他的咽喉,讓他本來幸福的家庭偏離了軌道。這一年,劉秀祥的父親突然發(fā)病,被緊急送往醫(yī)院后不久便去世了。這對于一個四歲的孩子來說,也許還不知道什么是生死,什么是永別了。
劉秀祥的父親走得很急,家人甚至都沒能見到他最后一面,更別說他怎么托付別人照顧一家老小的生活了。在失去了丈夫的巨大悲痛中,緊接著他的母親也因為承受不住這天大的打擊,患上了間接性精神失常。屋漏偏逢連夜雨,全家人的生活全部落在了這三個未成年人身上。
在經(jīng)受了這樣的打擊,4歲的劉秀祥本來還可以依靠一下自己的哥哥姐姐一起生活,可沒想到7年后自己的哥哥姐姐因為忍受不了這樣不堪的生活離家出走,再無音訊傳回。劉秀祥從此過上了更加艱難的生活,只能依靠村里的一些鄰居幫襯過日子,好在哥哥姐姐這些年教會了他如何種地,才讓這11歲的孩子可以維持生存下去。
剛讀三年級的劉秀祥,承擔起了照顧患病母親的重擔,忍受著成年人都難以承受的痛苦。正是因為這種磨練,讓他懂得了堅強,懂得要靠自己努力才能讓生活變得更好。每天他為了不影響去上課,迎著還未褪去光華的月亮就得起床了,去地里種菜,去山上砍柴,為一天的生活提前做好準備,最后給母親做好早飯才能放心去上學。
生活已然怎么艱難,但是他從來沒有放棄過讀書的念頭,所以他成績也一直名列前茅。當時學校離他家很遠很遠,每天來回就得花4個小時,這不得不使他要比別人跑得更快,所以腳常常都被磨破了皮,但是他從來沒有抱怨。
最終他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上了重點中學,但是他并沒有因此感到高興的,因為他付不起高額的學費,也不能去太遠的地方讀書,家里喪失自理能力的母親還需要他照顧。最終他做出了一個堅強的決定,選擇了一個不要學費的民辦中學就讀。
為了更好地照顧母親,他帶著母親到縣城上學,為了解決住宿問題,他在學校的附近山上搭起了簡易的棚子,這里便成了他臨時的家。
這樣艱苦的條件并沒有影響他求學的信念,白天他在學校心無旁騖地上課,晚上他就出去撿破爛來換生活費,去菜市場撿剩菜拿去做飯,吃肉對于他來說是一種奢望。為了夢想和母親,他從來沒有放棄過,而是保持著樂觀向上的精神。
在那個金光燦燦的夏天他拿到了夢寐以求的大學通知書,高興得在自己的“家”的上坡上跑了好幾圈。為了湊足自己的學費,他背著自己的母親到山東賺學費。當然大學他同樣是背著自己的瘋娘去學校,在經(jīng)過了報道之后,他的故事感動了很多人,好心人開始向他伸出援手,在學校的幫助下,他最終比較順利地完成了自己的大學學業(yè)。
畢業(yè)那年,很多單位向他拋來了橄欖枝,可是都被他一一拒絕了。在面對前程似錦的未來時,他又做了一個驚人的決定,那就是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做一名鄉(xiāng)村老師。也許在大城市里工作會更好,工資也會更高,但是他說,他要回饋這個家鄉(xiāng),回饋這個社會,要用自己的經(jīng)歷去激勵更多的孩子,讓他們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
就這樣他帶著母親回到了曾經(jīng)的故鄉(xiāng),成為了當?shù)氐囊幻胀ɡ蠋?,不再過漂泊不定了生活了。通過自己的努力,如今他已經(jīng)是縣里實驗高中的副校長,不過他仍然堅持在教育一線的崗位上給孩子們上課。
20__年劉秀祥入選了中國好教師,他說這只是幸運,而沒有覺得自己的努力和奮斗是上限了,他覺得自己還要更加努力。
20__年劉秀祥榮獲了第24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他說這是碰巧,他的內心到底有多偉大才能承榮譽時而沒有半點驕傲。
他的人生經(jīng)歷告訴我們,人生沒有戰(zhàn)勝不了的磨難,不拋棄,不放棄就會成功。我們出身的環(huán)境沒法改變,但是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態(tài)。他用自己最勵志的人生告訴我們,“倘若命不眷你那便與命爭,倘若天下不容你那便與天斗?!?/p>
感動中國人物最新事跡材料模板篇9
1996年,劉伯明在北戴河療養(yǎng)時,聽說要招航天員,當時對航天員也不太了解,但參加體檢心里很激動,因為“能當上飛行員就很神圣了,當宇航員,那是什么感覺”!
“當時只知道加加林和阿姆斯特朗。阿姆斯特朗的一句話一直激勵著我,我讀高中的時候,當時寫作文我就用過那句話:‘對個人來說,這只是小小的一步;但對人類來說,卻是一大步。’首先我對阿姆斯特朗這種精神特別佩服,他把這件事定位在全人類的事業(yè)上,當時這句話給我啟發(fā)很大。后來對載人航天陸陸續(xù)續(xù)了解了一些,尤其是1986年‘挑戰(zhàn)者號’航天飛機的失事給我的印象很深。通過這幾次事件,我對載人航天比較了解了,而且認為這件事特別適合一個非常勇敢的人去執(zhí)行。”
神六任務 地面陪同
神六任務中,劉伯明入選了梯隊。雖然最終沒能上天,但他和戰(zhàn)友們一直在地面值班,陪同在天上飛行的費俊龍和聶海勝。
20__年10月12日深夜,太空中的聶海勝即將迎來自己41歲生日時,劉伯明從攝像機畫面里看到聶海勝的面部有些紅——“感覺如何?”
聶海勝回答:“很好。這么晚了,還不睡啊?”
劉伯明說:“你都不睡,我能睡嗎?”
回憶起這一幕時,劉伯明開心地笑了。在他看來,從神五到神七的每一次飛行任務,都是14名航天員共同完成的。
劉伯明是航天員中英語最好的一個,但他當年中考時的英語成績卻是零分。
他初三時的語文老師張述和說,劉伯明就讀的農村初中,英語課只開半年,也沒有正規(guī)的英語老師。但,即使在一門課零分的情況下,劉伯明還是考入了縣里的重點高中,并從此在英語學習上格外下功夫。
“他連走路、干活時,都在背單詞?!备赣H說。
劉伯明和妻子張瑤都愛好體育,是鐵桿球迷,喜歡多種體育項目。凡是有世界級比賽,不管是晚上什么時間,兩人都會爬起來觀戰(zhàn)。劉伯明經(jīng)常沒有時間,張瑤就代飽眼福,回來再將精彩片斷講給劉伯明聽,而劉伯明也像聽評書似的陶醉在一旁。
感動中國人物最新事跡材料模板篇10
(一)學習張順東、李國秀夫妻矢志不渝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的堅定信念
張順東、李國秀夫妻深知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沒有黨的親切關懷和書記對殘疾人的格外關心、格外關注,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他們夫妻最能夠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和過去對比,生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們把對黨的感恩之情銘記在心,體現(xiàn)在日常的生活中。李國秀把“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頌黨恩、跟黨走”“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永遠跟黨走”等心里話,一針一線地繡在鮮紅的十字繡上,表達了內心深處對黨、對書記最真實的感激之心和無比感恩之情。
(二)學習張順東、李國秀夫妻勤奮勵志,孝老愛親的良好家風
張順東6歲時被電擊傷,由于家庭貧窮沒錢醫(yī)治,右手、雙腳相繼截肢,妻子李國秀天生缺少雙手,兩人加起來只有一只手和一雙腳,但是,貧困的現(xiàn)狀并沒有壓倒他們,日益加重的家庭負擔也沒有壓倒他們,教育子女讀書和贍養(yǎng)父母的重擔更沒有壓倒他們,反而是更加堅定了他們對生活的信心和勇氣?!拔覀冸m然殘疾了,但我們精神上不殘,我們還有腦還有手,去想去做?!睆堩槚|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到的。李國秀靠雙腳在地里勞作,靠雙腳繡花寫字,為這個貧困的家庭撐起了半邊天。張順東憑借一只手,學會熟練駕駛農用三輪車,幫助村民運輸物資,實現(xiàn)了自我價值。20多年來,他們從未放棄過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勤奮勵志,崇德向善,用殘缺的身體,撐起了一個幸福美滿的家,他們贍養(yǎng)孝敬老人,教育培養(yǎng)出了一雙兒女,生活幸福和睦,在他們身上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國養(yǎng)兒育女,孝老愛親的良好家風。
(三)學習張順東、李國秀夫妻自強自立,艱苦創(chuàng)業(yè)追逐幸福夢的拼搏精神
張順東、李國秀夫妻相依為命,不等不靠、不找不要,在戰(zhàn)貧斗困中奮發(fā)、奮斗和奮進,以常人難以想象的堅韌和毅力,超越身體的極限,克服了重重困難,解決了生活中的一個又一個難題,用實際行動書寫了“無腳踏出脫貧路,無手撐起半邊天”的感人故事?!拔沂悄愕氖郑闶俏业哪_,沒有什么坎兒過不去的!”這就是他們戰(zhàn)勝一切困難的信心和勇氣。在他們身上充分體現(xiàn)了身殘志堅、自強不息和艱苦奮斗的精神動力,在逆境中頑強拼搏的堅韌意志,在追逐幸福夢中堅持逆風飛翔,完美地詮釋了“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這個著名論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