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個人情況說明范文
一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一個人所能做出的堅持是偉大的,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不少先進的個人事跡喲。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有關先進個人情況說明范文,歡迎大家前來閱讀。
先進個人情況說明范文篇1
楊先生是牢記根本的一個人,對中國有非常深厚的感情。多年來和他相處,我深深感到他對中國的關心,關心中國人的生活是不是在改善,關心中國的科學技術是不是在朝著正確的方向發(fā)展,關心培養(yǎng)中國的人才,關心中國的前途。對于在美國的中國人,他也在可能的范圍內,盡力扶助。不僅我們這批知識分子,就是在華僑社會的人,也都得到了他的幫助。這種血濃于水的感情,對于中國的那種骨肉之情,在我和他相處的16年里,是深深的感受到了的。
1971年,中美關系稍有松動,他馬上就決定回中國來看一看。回到美國以后,他對中國的情形作了很多報告。由于他的名望和地位,他的作風和為人,他的演講和報道在美國社會起了很大的作用。在當時中美關系還沒有解凍的情況下,他這樣做,是擔了相當大的風險的,但他認為正面報道中國在各方面的許多發(fā)展是他的義務。由于他在學術上的地位,他經常到歐洲、南美洲、東南亞、日本等地去講學或訪問,大家往往都要求他作關于中國的情況的報告,他的報告在這些地方,尤其是對當?shù)氐娜A僑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許多美國人、尤其是科學家對中國持友好的態(tài)度,愿意同中國親近,楊先生的功勞是非常之大的。
楊先生還花了不少時間,盡力為在美國的華人做些事情。譬如,在美國有一些華裔認為美國的華人不夠團結,于是組織了一個全美華人協(xié)會。楊先生做了這個協(xié)會的主席,對他個人做學問來說這是一個犧牲。這個協(xié)會建立以后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宣傳中美人民之間的友誼,促進中美建立邦交等方面發(fā)揮了作用。譬如,在中美建交之前,全美華人協(xié)會在報紙上發(fā)表聲明,極力主張中美正式建立邦交。
此外,以楊先生為主席的全美華人協(xié)會還盡力去促進美國華人的團結。他花了不少時間,費了不少力,設法來把華僑社會團結起來,一方面能為華僑自己爭取福利,另一方面也能為中美之間的交流作出更多的貢獻。
先進個人情況說明范文篇2
20_年9月10日,第_個教師節(jié)到來,由中宣部、教育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舉辦的“閃亮的名字20_尋找最美教師”發(fā)布儀式在北京舉行,公布了10位最美教師、1個最美教師團隊的先進事跡。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謨縣實驗高中教師劉秀祥就是其中一位“最美教師”。
今年32歲的劉秀祥,是曾經千里背母上大學感動了無數(shù)人的中國孝子。他在大學畢業(yè)后毅然回鄉(xiāng)任教,如今是貴州省黔東南州望謨縣實驗高中副校長。從20_年從教至今,劉秀祥把自己的全部奉獻給了學生,他牽線“一對一”資助貧困學生1700多人,開展公益勵志演講1000多場,聽眾達上百萬人。
劉秀祥老師鄧小藝攝9月7日,記者一行赴貴州省黔西南州望謨縣采訪劉秀祥老師的事跡。采訪結束,我們和劉秀祥在校門口告別時,一名女孩挽著父親,拿著錄取通知書來找劉秀祥報喜。女孩叫姚恩全,前一天剛收到大連財經學院的錄取通知書,父母都在望謨縣實驗高中食堂工作。劉秀祥拿著錄取通知書看了又看,高興地說:“恭喜呀!你們在學校為學生們服務,自己的孩子又取得這么好的成績,真是太好了,太好了!”從劉秀祥爽朗的笑聲中,我感受到了采訪中人們的說法:“劉老師,他是光……”
“他是光……”王代分深情地說起劉秀祥老師。
王代分和妹妹王代美是一對雙胞胎姐妹,她們的父親身有殘疾,精神也需要長期靠藥物穩(wěn)定,只靠母親一人支撐一家5口人的生活。20_年,在望謨縣民中高一的一次歷史課上,劉秀祥注意到了這對眼神中充滿對知識的渴望卻有些怯怯的雙胞胎姐妹。在了解到了姐妹倆的家庭情況后,劉秀祥像哥哥一樣,在生活和學習上都盡力幫助她們,以自己的親身經歷鼓勵她們。
“劉老師的經歷和我們有些相似,我們會覺得很有共鳴。當時劉老師特意為我們倆姐妹寫了一篇文章《同樣的命運,同樣的堅強》,鼓勵我們。他是我們奮發(fā)讀書,改變命運的精神動力!”說到這里,王代分有些激動。
現(xiàn)在,王代分和王代美已經分別從貴州大學和中國農業(yè)大學畢業(yè),姐妹倆都選擇回到望謨建設家鄉(xiāng)。妹妹王代美在望謨縣政府工作,王代分則成為了劉秀祥工作室的一員,看到工作室籌備的消息時,她立刻聯(lián)系劉秀祥表示自己希望加入?!皠⒗蠋煾淖兞宋覀儯覀円蚕牖貋砀淖兏嗟娜??!蓖醮终f。
劉秀祥工作室是在寧波市教育局、黔西南州教育局和望謨縣教育局的支持下建設起來的。工作室致力于培養(yǎng)更多優(yōu)秀的鄉(xiāng)村教師,幫助更多孩子,將劉秀祥的光和熱輻射到更廣的范圍。
先進個人情況說明范文篇3
俗話說:“忠厚傳家遠,家和萬事興”。在靖邊縣畔溝便民服務中心畔溝二村,說起高__一家,人人都很羨慕,全家11口人,上有一位老人,兩個兒子、兩個兒媳、四個孫子(女),四代同堂,家庭和睦、鄰里和諧。
常人言:“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世上最難相處的就是婆媳關系,但高__看來卻不然,她把兒媳當自己的親生女兒,甚至比親生女兒都親,經常相互溝通、交流,互相理解包容,時常教兒媳做人的道理和持家干活的方法。她常說:“婆媳關系就像鍋和勺,沒有不叮當響的,但只要相互體諒、彼此寬容、人的心都是肉長的,以心換心沒有處不好的”。她是這么想的,也是這么做的,兩個兒媳娶過門已十來年了,她們從來沒有紅過臉,吵過嘴,彼此之間互敬互愛,和睦相處。兩個兒子沒有正式工作,經常要外出務工,她每天抽時間幫助兒媳做家務、帶孩子,陪兒媳經常說說貼心話,在生活中,她總是以身作則,身為長輩處處起模范作用,無微不至地幫助、照顧兒媳和孫子,特別是在兒媳、孫子生病不舒服的時候,更是想法設法做好吃的、愛吃的,四處尋醫(yī)買藥。兒子、兒媳、孫子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感觸和教育,懂得了感恩和回報,她對孩子們的付出也換來了兒子、兒媳的孝心,兒媳也經常搶著干家務,減輕婆婆的負擔;給婆婆買衣服、洗衣服、過生日等,讓婆婆高興;孫子們在她的悉心教育和照顧下健康成長、聰明可愛,一家人其樂融融。
20_年,高__的婆婆患了直腸癌,在延安、西安做了幾次手術,她悉心伺候,每天給生病的婆婆喂飯、喂藥、洗漱,從來沒有怨言。婆婆去世后,公公一直和她家一起生活,老公公年老體弱,患有肺部腹水等疾病,每次住院,全家人都搶著伺候,都從來沒有怨言。她每天起早貪黑、勤勤懇懇,出行之前先要給老人把早飯做的吃了,中午忙完,還要趕回來給老人做飯,每周利用休息的時間,給老人洗頭、洗衣服、洗被褥等。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幾年如一日,她熱心照顧、伺候老人,從來沒叫過一聲苦,也沒說過一聲累。她尊老愛幼的品格和行為,深受左鄰右舍、親朋好友的廣泛贊揚。
高__一家通情達理,尊老愛幼,團結鄰里,家庭和睦的事跡廣為人們稱道,她用農村家庭婦女的勤勞、堅強、善良、樸實和全身心的愛使她的家庭始終保持著一種祥和平安的氛圍,也為左鄰右舍、親朋好友樹立了良好的榜樣,更用實際行動詮釋著文明和諧家庭的深刻內涵。
先進個人情況說明范文篇4
家就像根,永遠是樹葉的歸宿;家就像一件大衣,不會提高溫度,但卻給予人們連火爐都不能代替的溫度;家就像是一瓶陳年佳釀,融進了許多寬容和理解,包含了更多的生命內涵。在我們身邊,就有一個這樣的家庭。
提起馮__,認識她的人都會流露出羨慕的眼神。因為她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結婚8年來,夫妻恩愛,孝敬老人,熱心助人,鄰里和睦。他們用平凡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詮釋了家與愛的真諦。
丈夫馮__任東坪村黨支部副書記。他將大量心血傾注在東坪村的產業(yè)發(fā)展和精準扶貧上,始終以共產黨員的標準來嚴格要求和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團結和帶領全村廣大干部群眾苦干實干,致力于全村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yè)的快速發(fā)展,用實實在在的行動體現(xiàn)了共產黨員的先進性,使東坪村呈現(xiàn)出一派蓬勃發(fā)展的新景象。近年來馮__同志負責東坪村脫貧攻堅各項工作,貧困戶平穩(wěn)的實現(xiàn)脫貧。
馮__工作占去了他大部分的時間,繁重的家務和孝敬老人的重擔只能落在妻子一個人肩上,但她非常理解丈夫,并全力支持丈夫的事業(yè)和工作,義無反顧的承擔起了家庭的重擔。在家里,她不僅要做妻子、做母親,很多時候還要做父親、做兒子。她勤儉持家、尊老愛幼、忙里忙外、任勞任怨、默默履行著一個家庭主婦應盡的責任和義務,用自己的愛心凝聚著整個家庭,為老人提供了一個舒適安逸的生活環(huán)境,為孩子營造了一個寬松、和諧的生活氛圍。了解她的人都稱贊她既是一位孝順的好媳婦,又是一個新時期的好媽媽。她的平凡事跡一直被村民們贊嘆不已。
在農村,婆媳關系一般都是非常緊張的,而她和婆婆的關系卻非常好、非常和諧。她對“孝順”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解:兒女花錢為父母買好吃的、好喝的、好用的東西是“孝”,而不讓老人生氣、擔心則叫“順”。人上了年紀,不太講究吃穿什么的,只要心氣好,比啥都重要。嫁過來后她就主動包攬了所有的家務,洗衣做飯,打掃衛(wèi)生,種地收割等內內外外的活她都做。走進他們的家真的是一塵不染,家里的物品都收拾的井井有條。婆婆年輕時家里條件不好,吃過不少苦,過去的苦日子,讓她落下了不少的病根,為了讓婆婆身體健康,她四處求醫(yī),在飲食上,也是盡量調劑著吃。婆婆對媳婦是打心眼里喜歡。長時間同婆婆的和睦相處,她和婆婆從沒有紅過臉,吵過架。
長期以來,她養(yǎng)成了晚睡早起,中午不休息的習慣,她起早貪黑,利用早晚時間把家務做的井井有條,給老人、兒子創(chuàng)造了一個舒心安逸的生活環(huán)境。他們夫妻二人在處理家庭的大小事情時,夫妻平等對待,互相通氣,共同決定。他們合理安排支出,勤儉持家,生活上從不鋪張浪費。克勤克儉,該花的一定花,不該花的,從不浪費,當親友鄰居遇到困難時,他們都大方的盡力給予幫助。
常言道:家和萬事興。一個幸福、快樂、和諧的家庭需要每個家庭成員共同的努力。只有每個人都奉獻一點愛,家才會更溫暖,只有每個家庭都幸福了,我們的社會也才會更美麗和諧。
先進個人情況說明范文篇5
1930年2月4日,顧誦芬出生于江蘇蘇州。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fā),那時的飛機轟炸聲成了顧誦芬兒時印象最深刻的聲音。日本飛機頻繁在頭頂上空盤旋,炸彈爆炸震得家里的玻璃窗都發(fā)顫。經歷過這樣的日子,顧誦芬說:“沒有航空的話,我們國家將來還得受人欺負,我以后想造飛機?!本瓦@樣,報國的種子在他心里埋下了。
顧誦芬10歲生日時,叔叔顧廷鵬買了架航模飛機送他,他視若珍寶。父親見他這樣喜歡航模,便也買了一架給他。最初的航空夢想,便從小小的航模上誕生。此后,他先后求學于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學和上海交通大學航空工程系。
沒有制空權的軍隊就要被動挨打,航空武器裝備是現(xiàn)代戰(zhàn)爭的首戰(zhàn)裝備、決勝裝備。建立獨立完整并能與西方列強比肩的航空工業(yè),是中國近代以來無數(shù)仁人志士的夙愿。1951年,顧誦芬畢業(yè)后分配到航空工業(yè)局。當年正值_的困難時刻,黨中央做出重大決定,國家拿出“60億斤小米”建設航空工業(yè),航空工業(yè)局成立,新中國航空工業(yè)艱難起步。這一年,21歲的顧誦芬便將自己的一生與祖國的航空事業(yè)緊緊聯(lián)系在了一起。
我國第一個飛機設計機構——沈陽飛機設計室于1956年成立,顧誦芬作為首批核心成員,擔任氣動組組長,在徐舜壽、黃志千、葉正大等開拓者的領導下,開啟了新中國自行設計飛機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