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活動經驗心得范文
通過教研活動,教師要幫學生掌握知識、提高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yǎng)學習興趣,發(fā)展邏輯思維的有效途徑。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教研活動經驗心得范文的范文,歡迎閱讀!
教研活動經驗心得范文篇一
10月29日,全市小學數學教研在我校舉行,我有幸參加這次教研活動,聽了兩個講座和三節(jié)優(yōu)質課及一位老師的精彩點評,讓我受益匪淺,感觸頗深,有很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以下談談我個人的點滴體會。
劉玉婉老師的講座,特別精彩,圖文并茂。讓我特別感動的是她能將她學習到的點點滴滴:小到一句話,一個教學例子,一張圖片,和我們大家分享,這說明她學習的時候是多么的認真啊,這種認真學習的精神特別值得我學習。
古挺先校長那堂激昂澎湃的講座至今還深深的刻在我的腦海,“數學教師的要與不要”道出了很多老師的心聲,不過大多老師是敢想不敢做,有想法沒行動,也包括我在內,覺得自己在以往的教學和工作中存在著很多不足,古校長的一番話,為我們敲響了警鐘,“要勤于學習,不要選擇沉淪”,可能很多老師都和我有同感吧,覺得自己現在有點像“混日子”,以前做的實在不夠,不能再這樣下去了,要奮斗,不要虛度青春。
三堂精彩各有千秋的數學優(yōu)質課,有著共同的優(yōu)點:
1、從學生身邊的實際生活及學生感興趣的活動出發(fā),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及數學的趣味性。
2、在課堂教學中,采用直觀教具、投影儀等生動形象的教學手段,能使靜態(tài)的數學知識動態(tài)化,不但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學生學到的知識也能印象深刻,永久不忘。
3、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通過多樣化的練習,是幫學生掌握知識、提高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yǎng)學習興趣,發(fā)展邏輯思維的有效途徑。在數學練習中采用多樣的題型,使練習內容靈活多樣,富有趣味性。
在這短短的1天時間里,讓我近距離地接觸了優(yōu)秀教師,聆聽這些老師的示范課,從中我領略到每個老師的教學風格,深厚的教學功底,及精湛的教學藝術,他們所設計的學習情景,不僅絢麗多彩,貼近學生的生活,而且蘊含著數學問題,讓學生從中發(fā)現問題。學生通過觀察、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主動地參與探究解決問題。這些老師不但關注學生,把握數學的解題方法,而且更關注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讓人耳目一新。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更加努力學習,取長補短。
教研活動經驗心得范文篇二
今天我鎮(zhèn)五年級數學教師在大茹莊小學進行了一次教研活動。在陳朋濤主任的精彩主持下,各位教師暢所欲言,從各個角度談論自己在如何設計數學課堂練習設計方面的見解。通過半天的活動我感覺自己有了很大的收獲。
我知道了數學課堂練習是一堂數學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進一步深入理解新知識、掌握新的技能技巧、培養(yǎng)積極的情感和態(tài)度、促進學生往更深層次發(fā)展的有效途徑;所以一節(jié)數學課,練習設計是否有針對性、是否有效,將是一節(jié)課的重中之重。因此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圍繞教學目標,聯(lián)系學生實際,精心設計練習的內容和形式,既要整體考慮練習的形式,又要考慮練習的具體內容,把握尺度,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我們有這樣的安排:
1、有針對性的練習設計。
教學內容的不同,重、難點也不同,根據不同的內容,從班級現狀出發(fā),抓住一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對重點內容可采用集中性練習。對難點,既要抓住關鍵,又要適當分散。此階段可以有幾下幾種練習形式:
(1)、專項性練習。在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很難理解的關鍵之處要花大力氣安排專項練習。如在教方程的時侯,首先要理解等式的意義,所以為了突出重點,分散難點,對等式兩邊同時加、減、乘、除一個相同的數(0除外)可以進行專項練習。口算教學的時候,也可以安排。但是練習后,必須有強化性的檢測,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2)、驗證性練習。在新授課的時候讓學生先通過猜想,再進行驗證,在學生自主的驗證練習中掌握知識,從而突破了重點與難點。
(3)、反思性練習。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易錯、會錯的題型,有針對性的設計練習進行訓練,會提高練習的效率。
2、探索“多樣化”的練習設計。
課堂練習要講究“花樣”,按部就班地練是低效的,練習必須有針對性,安排不同的練習形式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于那些易混淆的內容,要引導學生加以辨析。此時可設計以下幾種練習:
(1)、發(fā)現式練習。如在整數除法的估算時,我們可以通過一組計算讓學生去發(fā)現估算方法。
(2)、對比性練習。如在教學用分數解決問題中的單位“1”已知與單位“1”未知的時候教師可以設計此種練習。
(3)、變式性練習。如在教學學生春游“乘船”、“乘車”“搭帳篷”的問題的時候,可以穿插一些“做衣服”、“裝車輪”的問題。讓學生明白問題的本質,使學生的思維靈活性得以發(fā)展。
(4)、反饋性練習。把學生在練習中的錯題拿出來,讓大家找一找,說一說錯在哪里(重在說),這樣的練習針對性強,效率高。
3、“拓展延伸”的練習設計。
在課堂練習中,適當增加一些原創(chuàng)題。讓學生綜合地運用已學的知識,解決有一定難度的習題(針對一部分學生),來滿足學有余力的學生的求知欲望,激發(fā)探索、創(chuàng)新精神。這樣的練習,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拓寬學生的知識層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還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品質。此階段可設計以下幾種練習形式
(1)、“可變式”練習。通過一題多變的練習,讓學生在變中思變,學會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既鞏固了知識,又拓寬了解題思路。
(2)、開放性練習。設計一些條件多余或不足,答案不唯一的練習,這樣有利于學生的發(fā)散思維,求異思維的培養(yǎng),更利于學生從模仿走向創(chuàng)新。
(3)、生活中的數學練習。如“購物”問題、平面圖形表面積的計算、立體圖形體積的計算等,可以把書本知識融入我們的生活,讓學生對“數學源于生活”有更深刻的體會,從而逐漸對數學產生興趣。更多的練習形式有待于我們在今后的研究中逐漸發(fā)現和完善。
(二)、有效課外練習的實施策略。
在平常的教學中,我們經常發(fā)現布置的作業(yè)越多,學生錯的也越多,老師們的抱怨由此而起。因此,在課外作業(yè)上我覺得應該少布置書面作業(yè),甚至可以不布置。用一些其它形式的課后作業(yè)代之。有這樣幾種作業(yè)形式課供參考:
(1)實踐性作業(yè)。如在學習了百分數后,可以讓學生到各個領域去尋找百分數,理解各中的意義;學了千克與克后,可以讓學生到超市自由調查一些物品的凈含量,這樣的案例有很多。這樣的實踐性作業(yè),不但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而且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調查性作業(yè)。這種作業(yè)不僅使學生獲得了課本上的基本知識,而且使學生主動地把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讓他們真正理解數學在社會生活中的意義和價值。如在教了利息后,讓學生向銀行職員或家長調查,詢問提前支取或延后支取的利息情況。
(3)研究性作業(yè)。通過設計一些小課題的研究,培養(yǎng)學生的反思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讓學生去研究“怎樣提高計算的正確率”、“為什么要用草稿紙”、“用分數解決問題的最佳解決方案”等。在這樣的研究過程中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及方法進行反思。
總之,練習最直接的目的是幫助學生掌握知識,所以練習不能停留在簡單模仿與重復上,忽視練習中的思維因素。而實質上,練習只是一種手段,培養(yǎng)能力與發(fā)展思維才是目的。
教研活動經驗心得范文篇三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fā)展的過程。”由此可以看出,課堂教學中客觀有效的交往,是實施新課程理念的基礎。也只有在教學活動中實現真正有效的互動交往,才能促進教學相長,促進課堂教學的動態(tài)生成,使學生在獲得數學的知識技能、過程與方法的同時,時時閃現生命的靈性和活力,形成良好的態(tài)度價值觀。通過我們學校所舉行的“三三式”教研活動,我學到了很多。比如什么是互動教學,以及如何建構多維互動的數學課堂。下面我談一談我的收獲。
所謂互動教學,是一種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多向溝通的教學方法,就是把教學活動看作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進行的一種真誠、和諧的交往、溝通,把教學過程看作是一個動態(tài)發(fā)展著的教與學統(tǒng)一的活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和創(chuàng)造,學生是教學過程的主體,教師是教學過程的規(guī)劃者,是學生的組織者,是問題和資料的編寫者、提供者,教師給學生提供獨立思考、親身體驗的機會,使學生在親自實踐的過程中,體驗其中的樂趣與成就感。
通過優(yōu)化“教學互動”的方式,即通過調節(jié)師生關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諧的師生互動、同學間互動、學習個體與教學中介的互動,強化人與社會環(huán)境的相互影響,以產生教學共振,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模式。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課堂上一切困惑和失敗的根子,絕大多數場合下都在于教師忘卻了:上課,是教師和兒童的共同勞動,這種勞動的成功,首先是由師生關系來確定的。”教學就其本質來說,是交往互動的過程,是對話的活動,是師生通過對話在交往與溝通活動中共同創(chuàng)造的活動。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關注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加強師生、生生的互動,引導學生積極思維,促進課堂教學的動態(tài)生成,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充滿人文性,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能力。
那么,應該如何建構多維互動的數學課堂呢?
一、把握課堂情緒,創(chuàng)設積極互動的課堂氛圍
贊可夫說:“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感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心理需要,這種教學法就會變得高度有效。”在師生、生生互動中,我們經常遇到的一個問題是師動生不動。這里面的原因很多,但首要的原因是教師沒有注意到互動首先是一種情感、情緒的互動,教師沒有創(chuàng)設一種安全、和諧的課堂氣氛。很多名師在上課之前都非常注意與學生進行課前幾分鐘的互動,建立和諧、安全、活躍的心理氣氛,為課堂互動教學奠定基礎。
教學是師生雙方感情和思想交流的過程。要較好地實現情感互動,需要教師創(chuàng)設寬松的課堂氣氛,師生關系融洽,學生的思維就容易被激活,課堂教學效果就好。常言道:“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對老師的喜愛,可以激發(fā)學生對老師所教學科的喜愛,這也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前提。反之,如果師生不能產生情感互動,學生就容易產生逆反心理,也就根本談不上有效的教學,學生甚至放棄學習。
因此,教師必須要真正建立起平等的師生關系,實現平等對話,尤其要注意把握課堂情緒,創(chuàng)設積極的課堂氣氛。教師必須始終做到“目中有人”,確立學生主體的教學觀,教師要從心靈深處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尊重學生,在整個師生互動過程中,要以一種商量、協(xié)商的口吻進行對話。例如,“你說得真好,老師想學學行嗎?”“這個問題,我是這樣認為的……你同意嗎?”這樣的話語使孩子與教師的心拉近了:“老師,我不同意這種看法,我認為……”“老師你說的我還是不理解,我還是覺得我有道理!”這樣的積極互動,勢必能完全調動全體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積極投入到學習探究中。
其次,創(chuàng)設積極互動的課堂氣氛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找準教學起點,堅持讓學生跳一跳夠得到的原則,積極創(chuàng)設有意義、現實的、具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內容和情景,激發(fā)學生的認知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進入積極的思維狀態(tài),從而培養(yǎng)學生探究的能力。
二、關注學生的差異,創(chuàng)造條件促進多向交流
正如多元智力理論所指出的那樣,每個人的智慧類型是不一樣的,有的人善于形象思維,有的人長于邏輯推理,此外,每個學生的生活背景、家庭背景不同,從而導致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同的學生表現出不同的思考方式,不同的解題策略。因此,教學中首先應充分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尊重學生的個性學習,獨特體驗,教師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討論、小組合作等多向交流互動中相互促進、達成共識,實現共同發(fā)展。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在思維的碰撞中智慧之光不斷閃現。
另外,教師要引導學生經歷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在互動中切實體驗知識的生成性,從而發(fā)展學生的能力,促進學生的發(fā)展?!稊祵W課程標準》中指出“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正確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激勵學生猜測、質疑、爭論,形成積極、有效、高質的互動,在思維碰撞中得到不斷的飛躍。例如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是唯一的,但推導公式的過程可以是開放的。六位執(zhí)教老師在讓學生推導長方形面積公式時都立足于學生自主探索、自已發(fā)現,如:讓學生動手操作擺一擺、量一量,學生在操作中手、腦并用,充分感知,形成表象,從而探索出面積公式。整個過程由學生自主、全程參與,結論由學生獨立得出,給人的感覺是學習過程簡捷,學習結果水到渠成,令人耳目一新。
因此,學生的學習活動應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而富有個性的過程,只有形成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的能力,才能有效地促進多方面的交流、交往以及相互作用,相互促進,從而使實現自身發(fā)展。達到有效創(chuàng)新的目的。
三、實時調控,促進課堂的有效互動
贊科夫說:“凡是兒童自己能夠理解和感受的一切,都讓他們自己去理解和感受,最重要是教師知道應當朝哪個方向引導兒童。”現代教學十分重視課堂的互動生成,但一味地強調生生互動就一定能夠達到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提高嗎?高效互動的課堂教學,需要教師充分發(fā)揮參與者、組織者、指導者的作用,需要教師與學生的高效互動,教師要善于根據課堂教學資源的生成,不斷調整互動的策略,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促進課堂的有效教學。
首先是善于傾聽,善于捕捉課堂中生成的可利用的教學資源。教師要隨時實時注意引導,注意把握師生互動的時機,教師要發(fā)揮參與和組織者的作用,使課堂朝著有利于學生的方向發(fā)展,我們的數學課堂也會因此而精彩。
另外,教師在當好組織者的角色,在與個別學生交流討論時,教師要組織其余學生一起來傾聽,善于“拋繡球”,踢皮球使學生都參與到對話互動中來,擴大互動參與的面,提高互動的效益。
其次,師生互動需要深化提高,教師要發(fā)揮指導者的作用,引導學生發(fā)現知識的內在規(guī)律和聯(lián)系,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認知結構,提升思維的層次,引導梳理,促進學生思維的有序化。
新課程的改革不僅是一種教材的改革,更是一種文化的改革,一種觀念的改革。作為工作在教學第一線的我們,要適應新的課程改革的需要,就必須更新觀念,不斷提高素質,同新課程一起成長。這次新理念的學習,重塑了我對教育的認識,也慢慢的更新了我的教學行為。
“教無定法”、“學無止境”,本次教研活動更多的是給我們教師提供了一個教學交流、互動、學習的平臺,它留給教師的思考也是頗多的。愿我們龍山小學的教師能把握機遇,以勤奮鉆研、勇于探索的精神在教學這個大舞臺上不斷彰顯自己的魅力,愿數學課堂成為師生交流互動的樂園。
看過“教研活動經驗心得范文”的人還看了:
教研活動經驗心得范文
上一篇:教研活動經驗心得
下一篇:教研活動經驗心得精選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