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教育故事
古代教育故事
教育故事可以理解 與教育有關(guān)的故事或者有教育意義的故事。教育故事具有完善道德人格、激發(fā)精神動力、引導(dǎo)人生規(guī)范行為的德育價值。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古代教育故事,供大家分享。
古代教育故事:孟母三遷
戰(zhàn)國的時候,有一個很偉大的大學(xué)問家孟子。孟子小的時候非常調(diào)皮,他的媽媽為了讓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
有一次,他們住在墓地旁邊。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xué)著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游戲。孟子的媽媽看到了,就皺起眉頭:“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里了!”
孟子的媽媽就帶著孟子搬到市集旁邊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xué)起商人做生意的樣子。一會兒鞠躬歡迎客人、一會兒招待客人、一會兒和客人討價還價,表演得像極了!孟子的媽媽知道了,又皺皺眉頭:“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們又搬家了。
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學(xué)校附近。孟子開始變得守秩序、懂禮貌、喜歡讀書。這個時候,孟子的媽媽很滿意地點著頭說:“這才是我兒子應(yīng)該住的地方呀!”
古代教育故事: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經(jīng)》,是一個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邊侍坐,孔子就問他:“以前的圣賢之王有至高無上的德行,精要奧妙的理論,用來教導(dǎo)天下之人,人們就能和睦相處,君王和臣下之間也沒有不滿,你知道它們是什么嗎?”曾子聽了,明白老師孔子是要指點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從坐著的席子上站起來,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夠聰明,哪里能知道,還請老師把這些道理教給我。”
在這里,“避席”是一種非常禮貌的行為,當(dāng)曾子聽到老師要向他傳授時,他站起身來,走到席子外向老師請教,是為了表示他對老師的尊重。曾子懂禮貌的故事被后人傳誦,很多人都向他學(xué)習(xí)。
與此相關(guān)的還有一個非常著名的故事。
陳祎是隋末唐初洛州人,有一次和幾個哥哥聽父親講授《孝經(jīng)》。
父親說:「古人沒有椅子,都是席地而坐。孔子向他的弟子們授課,大家也都是坐在席子上。有一天,孔子講著講著,忽然提了個問題,叫他的弟子曾子來回答。曾子見老師要他回答問題,趕緊站起來,往邊上一站,垂下雙手,畢恭畢敬的回答了孔子的提問……」
「這就是曾子避席的故事。你們明白了嗎?」
幾個哥哥都說明白了,這時陳祎卻站了起來,整理好衣襟,站到邊上,畢恭畢敬的說:「明白了!」
后來陳祎出家當(dāng)了和尚,法名玄奘。
古代教育故事:孔融讓梨
孔融小時候聰明好學(xué),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歲時,他已能背誦許多詩賦,并且懂得禮節(jié),父母親非常喜愛他。
一日,父親的朋友帶了一盤梨子,父親叫孔融他們七兄弟從最小的小弟開始自己挑,小弟首先挑走了一個最大的,而孔融揀了一個最小的梨子說:“我年紀小,應(yīng)該吃小的梨,剩下的大梨就給哥哥們吧。”父親聽后十分驚喜,又問:“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說:“因為我是哥哥,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應(yīng)該讓著他。”孔融讓梨的故事,很快傳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傳下來,成了許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融四歲,能讓梨。”就是出自這個典故。
古代教育故事:舜之孝道
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曾為和睦九族、穩(wěn)定社會,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談到孝,首推上古明君舜帝,他以感天動地的個人言行,詮釋了孝的文化內(nèi)涵,以無可替代的影響力,使“孝”這種理念深入人們頭腦,成為人們最基本的道德規(guī)范之一,因而被推崇為中華民族孝文化的源頭,尊稱為“百孝之首”、“道德始祖”、“文明之元”。舜之孝道,可簡要歸結(jié)為三個方面。
人子之孝:忍害盡孝,順侍父母,不失子道
舜生于諸馮(即今諸城市諸馮村),在被舉薦于堯之前,只是一名普通百姓。舜父瞽叟,是一個不明事理很頑固的人。舜很小的時候,生母就過世了,父親再娶。后母生了個弟弟叫“象”,“象”狂傲驕縱。舜對生父繼母非常孝順。父親、后母和弟弟三人卻經(jīng)常聯(lián)合起來謀害他。舜一方面設(shè)法化解危險,一方面又忍辱負重,堅持侍奉父母,竭力使家庭和睦。
每當(dāng)受到父母的責(zé)難,舜心中第一個念頭是:“一定是我哪里做得不好,才讓他們生氣!”于是他更加細心檢省自己的言行,想辦法讓父母歡喜。如果受到弟弟無理刁難,他不僅能包容,反而認為是自己沒有做出好榜樣,才讓弟弟的德行有所缺失。人們看他小小年紀就如此懂事孝順,都很感動,對舜非常敬重。
在四岳舉薦下,帝堯?qū)⒆约旱膬蓚€女兒嫁給舜為妻,以觀察舜的德行操守。二女明理賢慧,小心侍奉公婆,操持家務(wù)農(nóng)事井然有序。即使遭遇涂廩、填井等危險之后,舜和二女仍然恭敬有加地奉侍父母,對待弟弟,好像事情根本沒有發(fā)生一樣。舜此時的身份是平民,他的這種孝,可稱之為“庶人之孝”,突出特點一個字:順。主要表現(xiàn)在孝行上。他的行孝之艱難,讓人感嘆唏噓;他的孝心之堅貞,讓人油然敬佩;他對父母的“敬”和對弟弟的“悌”讓人難以企及。
猜你喜歡:
3.古代教育寓言故事
6.古代道德教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