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上冊語文《將相和》教案優(yōu)秀范文3篇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今天小編給大家?guī)淼氖顷P于五年級上冊語文《將相和》教案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閱讀。
五年級上冊語文《將相和》教案優(yōu)秀范文一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間的聯(lián)系
3、通過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
教學重點:
1.理解三個故事的原因和結果。
2.了解三個故事之間的聯(lián)系。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質疑
1、出示課題。理解:“和”,就是和好。
2、質疑激趣??吹秸n題,你們想知道什么?
“將”和“相”是誰?他們之間發(fā)生了什么事?他們?yōu)槭裁春秃?
二、初讀感知
1、帶著問題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簡單介紹歷史背景。
3、快速瀏覽全文,把“將”、“相”的名字用________畫下來。同時想一想,這篇文章講了幾個小故事?用自己的話簡單概括一下。
“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和“負荊請罪”。
三、理清層次
1、這三件事情分別用了哪幾個自然段來敘述的?根據提綱給課文分段,說說每段的主要意思。
2、交流。
第一段(1~10)自然段,寫藺相如出使秦國,機智勇敢,保護國寶,立了大功。
第二段(11~15)自然段,寫藺相如在澠池會上,不畏強暴,維護國威,又立新功。
第三段(16~18)自然段,寫廉頗負荊請罪,將相和好。
四、深入研讀
1、你覺得廉頗和藺相如由和轉向不和的原因是什么?課文中哪里開始寫到了不和。
“我廉頗功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去!”
(1)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從廉頗的話中能讀懂些什么?(廉頗內心的不滿……)
(2)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2、這樣下去,廉頗和藺相如遲早有一天會鬧僵,到那時,趙國可能將國將不國了。你現(xiàn)在的任務是勸服正在氣頭上的,什么也聽不進去的廉頗。為了勸好,老師建議大家讀讀全文,看看藺相如是不是真的靠一張嘴,沒什么能耐?
3、出示學習提示:
(1)學習任務:一邊讀一邊感悟,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了藺相如并不僅僅靠一張嘴,他是有能耐的。
(2)學習建議:建議大家先劃出重點句子或重點詞揣摩人物特點,并感情朗讀,然后采用擺事實或講道理的方法,來說服廉頗。
(3)友情提醒:你可以直接從藺相如的語言、動作來體會藺相如的特點;也可以從趙王和秦王的表現(xiàn)跟藺相如作對比,從而體會藺相如的特點。
4、學生自主研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感悟體會
1、說說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了藺相如并不僅僅靠一張嘴,他是有能耐的。
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指導幾個重點句子的理解。
(1)“藺相如看到這種情形,直到秦王沒有拿城換璧的誠意,就上前一步說:‘大王,這塊璧有點兒小毛病,讓我指給您看。’……說著舉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僮杂勺x這段話,從中你發(fā)現(xiàn)了藺相如得什么特點?從哪里看出來的?
“……我指給您看”這是有謀;
“我的腦袋和璧就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边@是有勇。
?、隗w會藺相如在說這些話時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讀藺相如說的話。
(2)“藺相如一看秦王這樣侮辱趙王,生氣極了……藺相如也叫人記下來,所在澠池上,秦王為趙王擊缶。”
?、僮x讀這段話,想象當時的情境。
?、趶倪@里可以看出藺相如得什么特點?
“我就跟你拼了”——舍身救主
“秦王被逼得沒法,只好為趙王擊缶?!?mdash;—不畏權勢
三、角色體驗
1、導入:廉頗猛然醒悟到自己的錯誤。于是有了動人的負荊請罪這一幕。
2、讀一讀書上描述負荊請罪的句子。
3、引導學生看插圖,書上只說:“他脫下戰(zhàn)袍,背上荊條,親自到藺相如門上請罪。藺相如見廉頗來負荊請罪,連忙熱情地出來迎接?!绷H負荊請罪一直被后人傳為美談,我想他們當時一定說了許多感人的話。你能不能替作家把他們當時說的話還原出來。
4、學生寫作,交流。
5、想象說話:如果當時圍觀的百姓看到了這動人的一幕,他們會說些什么?這件事傳到趙王或秦王的耳朵里,他們可能會說些什么?廉頗的屬下或藺相如的屬下看到大將軍廉頗負荊請罪,又有何感想?今天的你看到了這動人的一幕,回想起生活中和他人相處的點點滴滴,又想說什么?請你任意選擇一個角色說一說。自由準備--同桌互說 ---指名說
6、同學們,一位功勛卓著,叱咤風云的老將軍,他能夠脫下戰(zhàn)袍,露著脊背,赤著腳,背上荊條,跪在相府門前認錯,這需要何等的胸襟和氣魄啊!所以,有句俗語叫:宰相肚里能撐船,將軍背上能插荊。
四、總結提升,課后延伸
1、請同學談談學了這篇課文后的收獲。
2、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課后去閱讀有關的書籍,了解一下后來秦國滅了六國,趙國也包括在內。那么趙國后來怎么也逃脫不了被滅亡的命運呢?
五年級上冊語文《將相和》教案優(yōu)秀范文二
教學目標:1、認識“璧、臣”等13個生字,讀準多音字“相、強、劃”,會寫“召、臣”等12個字,會寫“召集、大臣”等37個詞語。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理清文章的思路。3、感受人物形象,體會人物各自的美好品質。4、結合課文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口頭表達的能力。教學重難點:1、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描寫,感受人物形象。2、了解“將”和“相”從“和”到“不和”的發(fā)展過程和內在的原因。3、結合課文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想象能力以及口頭表達能力。教學準備:教學課件教學課時:兩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故事導入,預習檢測1.講述和氏璧的來歷相傳在春秋時期的楚國,有個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塊璞玉,把它奉獻給了楚厲王。厲王就叫鑒別玉的專家來鑒定,鑒定的專家說是石頭。厲王大怒,認為卞和在欺騙、戲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的左腳。不久,厲王死后,武王即位,卞和又把這塊璞玉奉獻給武王。武王也讓鑒定專家來鑒別,結果也說是塊石頭,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掉卞和的右腳。武王死后,文王即位,卞和抱著璞玉到楚山腳下哭了三天三夜,眼淚哭干了,哭出了血。文王聽說后,就派人問他:“天下被砍掉腳的人很多,都沒有像你這樣痛哭的,你怎么哭的這么悲傷呢?”卞和回答:“我不是為我的腳被砍掉而悲傷,我所悲傷的是有人竟把寶玉說成是石頭,給忠貞的人扣上欺騙的罪名?!庇谑牵耐跖扇藢@塊玉進行加工,果然琢磨成一塊寶玉,文王就把這塊寶玉命名為“和氏璧”,和氏璧夜能發(fā)光,冬能取暖,價值連城。2.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學習一個歷史故事。這個故事就是由“和氏璧”引起的。(板書課題:將相和)齊讀課題——。 故事發(fā)生在2000多年前的戰(zhàn)國時期。之后100多年,西漢司馬遷在他的著作《史記》中記載了這個故事,(板書:《史記》)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就是根據它改編而來的。板書課題,學生齊讀。3.解讀課題: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看到課題,我想知道“將”、“相”分別指誰?“將”、“相”之間是怎樣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1、學生小聲自讀課文,勾畫出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讀一讀。2、指名讀生字、新詞,質疑交流。3、出示生字、詞語:讀準字音,指導字音、字形。隨機展示圖片“鼓瑟”“擊缶”。指導書寫“荊”,注意“荊”左右結構,左邊的部分寫短一些,收一些,右邊的“刂”可以向下伸展一些。三、整體感知,理清文脈1.同學們都讀過了課文,知道了課題中的“將”是指——(廉頗),“相”是指——(藺相如),題目是“將相和”,那么之前兩人之間因為什么原因不和呢?我們先來關注兩個詞語,這是戰(zhàn)國時期兩個官職的名稱,誰來讀一讀:上大夫、上卿,(指名讀,正音、齊讀)你們讀了課文,知道這兩個官職誰更高嗎?(上卿比上大夫級別更高,相當于宰相。) 2.課文圍繞著“將相和”講了三個小故事,下面我們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每個小故事中小結性的句子,用橫線畫出來,并試著找出關鍵詞概括小標題。(學生交流)(1)這就是“完璧歸趙”的故事。藺相如立了功,趙王封他做上大夫。用小標題概括——完璧歸趙,看老師把這個詞語寫到黑板上,(板書:完璧歸趙)“璧”其實就是一種玉器,所以是——玉字底。在這個故事里的這塊璧可不是一塊普通的璧,它是無價之寶——和氏璧。(2)藺相如在澠池會上又立了功。趙王封藺相如為上卿,職位比廉頗高。澠池是一個地名。在這段課文中還有這幾個詞語比較難讀,誰來試試——鼓瑟 侮辱 拒絕 擊缶;(指名讀,正音、齊讀)第二個故事用小標題概括——澠池之會(板書:澠池之會或澠池立功)(3)藺相如見廉頗來負荊請罪,連忙熱情地出來迎接。從此以后,他們倆成了好朋友,同心協(xié)力保衛(wèi)趙國。用小標題概括——負荊請罪。理解“負”(背著)(板書:負荊請罪)(4)這三個小故事合起來就是“將相和”。請大家把這3個小標題端端正正地寫在相應的故事旁邊,寫詞語的時候注意字與字之間的相互關照,寫整齊,寫美觀。3.這三個小故事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呢?學生交流,師小結。(起因——發(fā)展——結果)
第二課時一、復習故知,導入新課。1、“將”指的是誰?“相”指的是誰?2、《將相和》一課由哪三個小故事構成?二、深入閱讀,感知人物過渡:廉頗和藺相如之間有和,那在這之前就有不和,快速瀏覽課文,找到課文中直接描寫兩人不和的那段話。1、廉頗很不服氣,他對別人說:“我廉頗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了臺!”廉頗說藺相如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他頭上了,說說廉頗是什么樣的人?藺相如又是什么樣的人?指導朗讀,讀出廉頗的不服氣。那藺相如是不是只靠一張嘴就會耍嘴皮子呢?我們學習第一個故事:完璧歸趙。我們應該怎么學呢,誰能告訴大家用什么方法學?(畫出描寫藺相如言行的句子,根據人物的言行,分析藺相如的性格特點。)2、討論、交流、整理:(1)語言:“我愿意帶著和氏璧到秦國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來換,我就把璧交給他;如果……就沒有動兵的理由?!?機智) 行動:當滿朝文武為難時,藺相如挺身而出。(表現(xiàn)出藺相如的勇敢) (2)語言:“這塊璧有點小毛病,讓我指給您看?!?機智) 行動:當藺相如覺察到秦王沒有誠意換璧時,就上前一步,故意指點璧上有毛病,把和氏璧要回手中。(機智) (3)語言:“我看你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F(xiàn)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強逼我,我的腦袋和璧就一塊撞碎在這柱子上!”(不畏強暴、機智勇敢) 行動:捧著璧,往后退了幾步,靠著柱子站定,舉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不畏強暴、機智勇敢) 3、看圖講述,訓練表達。 讓學生仔細觀察課本插圖,發(fā)揮想象,說說藺相如智斗秦王、完璧歸趙的故事。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復述故事能力。進一步了解藺相如是個不畏強暴、機智勇敢的人。4、小結: 秦王企圖騙取趙國的和氏璧,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前往秦國,利用秦王說的以城換璧的話,隨機應變,揭穿了秦王的騙局,巧妙地要回和氏璧,機智勇敢地和秦王斗爭,做到了完璧歸趙,被封為上大夫。 5、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一個故事。 6、總結、擴展 (1)總結學習第一個故事的方法。 (2)讀課文,理清層次,找出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掌握故事的主要內容。 (3)畫出描寫人物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7、學生自主學習“澠池會見”和“負荊請罪”(1)學生按照以上學習方法,前后桌四人為小組進行學習。(2)組織交流學習情況。(3)小練習:師:廉將軍為什么口口聲聲表示不服藺相如,可最后為什么又負荊請罪了呢?結合插圖想象,廉頗背著精挑到藺相如門上請罪會說些什么?藺相如又會怎么說?運用本節(jié)課所學的描寫人物的方法,把人物的言行寫生動具體,符合人物當時的心境。三、總結:最終,藺相如完璧歸趙,“完”是完好無損,那完好無損的只有和氏璧嗎?(引導學生回答)除了和氏璧,還有藺相如自己,更為重要的還有趙國的尊嚴,藺相如憑借自己的勇敢機智維護了趙國的尊嚴,被封為上大夫。經過澠池會見和負荊請罪,最終促成了將相和這一家喻戶曉的大故事。本篇課文選自司馬遷的《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自己閱讀,去體會其中生動鮮活的人物形象。四、作業(yè)設計1.小練筆:請用上“無價之寶,為難,理屈,完璧歸趙”等詞語,把藺相如完璧歸趙這件事簡寫成100字左右的小故事。 2.搜集歷史故事進行閱讀。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將相和》是一篇敘事性課文。這篇課文的三個小故事中,表現(xiàn)藺相如性格特點的詞句是教學重點,教學中抓住這些詞句,就能讓學生體會藺相如的大智大勇和以國事為重的品質,同時感性認識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方法。 在教學時,我提出的問題是:藺相如和廉頗為什么不和?學生圍繞這個問題,層層展開學習。他們從故事的發(fā)展中知道這兩員大將之所以不和的最終原因是藺相如的職位比廉頗高。那藺相如又是怎么“爬到”廉頗的頭上呢?學生通過閱讀很快會找到結果:是因為藺相如聰明機智,以國家利益為重,幫楚王解了圍。 長文短教的問題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提高認識、不斷積累經驗、不斷摸索實踐,最終用最短的時間上好較長的課文,既完成教學任務,又教給學生知識和技能。
五年級上冊語文《將相和》教案優(yōu)秀范文三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正確讀寫“隆重、膽怯、諸位、和氏璧、無價之寶、理直氣壯、完璧歸趙、負荊請罪、同心協(xié)力”等詞語。
2.了解課文內容,領悟3個故事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感受人物形象,體會人物的愛國思想和他們各自的高尚品質。
3.弘揚和學習中華傳統(tǒng)優(yōu)秀的“和”文化,感悟蘊含在文中的“和”文化,自覺接受“和”文化的熏陶。
教學重點:讓學生通過自己的閱讀,從多角度去發(fā)現(xiàn)、領略藺相如的形象與品質。
教學難點:把握“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3個小故事之間復雜的因果關系,以及感悟蘊含在文中的“和”文化。
課時安排:2課時
課前準備:1.學生結合題目,搜集一些生活中與“和”字有關的常用成語、俗語等。2.查找藺相如與廉頗的相關文學常識,也可以找找相關的成語、詩詞、典故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學生閱讀歷史故事的興趣以及加深對“和”文化的理解。
1.同學們,我們中華文化可謂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而“和”文化作為中華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的一部分,在今天依然有著舉足輕重的重要作用。比如說同學們搜集的成語、俗語 “和氣生財”、“萬事以和為貴” 、“家和萬事興”、“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等,所有這些詞語無一不體現(xiàn)了“和”文化。今天讓我們在學習歷史故事的過程中,在了解歷史名人的同時,一起來慢慢品味其中的“和”文化吧。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將相和》。
2.板書課題。
3. 同學們之前已預習過課文,知道題目的“將”、“相”分別是誰嗎?“和”在這里應該是什么意思嗎?說說對于題目你是如何理解的?
(“將”指大將軍廉頗,“相”指上卿藺相如,“和”是和好、團結的意思。題目是指大將軍廉頗和上卿藺相如和睦相處,重歸友好。后世常用“將相和”比喻文官和武將能團結一致,共同把國家的事情辦好。)值得注意的是“將、相、和”這三個字都是多音字。將來、將要;將士,大將;相信;丞相;he和平;he附和,唱和;huo和面;huo和藥、和弄;hu和牌。
4、(在鑒賞課文之前,我們先簡單來了解一下本篇課文的相關常識)人物以及文學常識理解:學生根據課前搜集的資料介紹他所了解的歷史人物,教師根據學生的談話適當?shù)募钆c點評。)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將”與“相”之間為什么和好,他們之間為什么曾經不和?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理清課文圍繞廉頗和藺相如講了幾個小故事,劃分好段落,并用一個合適的小標題概括每個小故事的內容,并想想故事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
本文講了三個小故事。
第一個故事(1—10自然段):完璧歸趙。
第二個故事(11—14自然段):澠池之會。
第三個故事(15-18自然段):負荊請罪。
三個故事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將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藺相如“完璧歸趙”、“澠池之會”的兩次立功,被趙王封為上卿,致使廉頗不服氣才有了“負荊請罪”的故事。因此,這三個小故事之間有著因果關系。
(前兩件事均是因,“負荊請罪”是果。)
?、?將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因為他們的愛國。板書:愛國(此外還有其他原因嗎?請同學們再思考一下。)
歷史背景展示:
1、戰(zhàn)國是我國歷的一個動蕩不安,連年征戰(zhàn)的時期,當時比較強的國家有七個,即秦、楚、齊、趙、燕、魏、韓,稱為“戰(zhàn)國七雄”,秦國是的一個。課文中所講的趙國緊挨著秦國,另一邊是富強的齊國,處于兩大強國之間的趙國,在軍事和外交方面的措施,有關系國家興亡的重大意義。
(記得有句古話是這樣說的,時勢造英雄。而我想要說的是在當時動蕩不安的社會背景下,人們渴望安居樂業(yè),繁榮富強。正因為人們有了安穩(wěn)過日子的想法,)“和”文化也就應運而生了。所以我認為將相和的另一個根本原因,就是“有共同的文化意識——‘和’文化”。
2、百家爭鳴:春秋戰(zhàn)國時期,社會處于大變革時期,產生了各種思想流派,如儒家、道家、法家等等,他們各自著書立說,如: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孔子以和作為人文精神的核心。其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泵献右蔡岢觯禾鞎r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道家的“天人合一”自然和諧觀;墨家主張“兼愛、非攻”,提倡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
關于“和”文化的簡單概括以及聯(lián)系生活。
其實蘊含“和文化”的事例很多,比如(1)、戰(zhàn)國后期,六國聯(lián)盟合力攻秦;(2)、抗日戰(zhàn)爭時期,國共兩黨能拋開成見,共同抗日。(3)、而在我們生活中,作為一名學生,能做到與同學們和諧相處,互相幫助,愛護班集體的利益。那么你就是一個傳播“和”文化的好學生;回到家里,能和家人互相諒解,維護家庭和睦,那么你就是一個傳播“和”文化的好孩子。
2、暢所欲言(我們將繼續(xù)學習這篇課文,再次零距離接觸這些歷史人物。):結合課文內容,說說你喜歡哪個人物,聯(lián)系上下文,想想為什么?
請同學們互相討論,交流:(藺相如臨危不懼、機智勇敢,胸懷寬廣愛國情深;廉頗知錯就改、勇于改過;秦王陰險狡詐、貪得無厭……)
(1)、藺相如看這情形,知道秦王沒有拿城換壁的誠意,就上前一步,說:“這塊璧有點兒小毛病,讓我指給您看?!?/p>
交流:藺相如覺察到秦王根本無誠意拿城換壁,就上前一步,故意說璧上有瑕,巧妙地將和氏璧要回手中,這一言行充分表現(xiàn)了他的機智。
2、藺相如捧著璧,往后退了幾步,靠著柱子站定。他理直氣壯地說:“我看您并不想……這柱子上!”說著,他舉起和氏璧就要往柱子上撞。
?、俳涣鳎骸袄碇睔鈮选?,指理由充分,說話有氣勢。真是手中有璧,心中有底。藺相如知道秦王特別喜歡這塊璧,于是抓住秦王喜歡璧的心理,威脅秦王,嚇唬秦王。一個“撞”字足以表現(xiàn)出藺相如的勇敢無畏,也可看出他的才智過人。
?、谔A相如的勇敢無畏震撼了在場的每一個人,也嚇壞了非常喜歡和氏璧的秦王,請同學們再讀一讀藺相如的動作,語言感受他的無所畏懼。(點名回答,要求在讀的過程中配上適當?shù)膭幼鳌⒈砬榈?,演好角色?
3、到了舉行典禮那一天,藺相如進宮見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說:“和氏璧已經送回……從來不講信用的!”秦王沒有辦法,只得客客氣氣地把藺相如送回趙國。
?、偬接懀禾A相如非常聰明,派人把璧送回趙國,先發(fā)制人。藺相如面對強大的敵人毫無懼色,由被動變主動與秦王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從中看出他機智勇敢、做事果斷、不畏的性格。
?、诎鍟簷C智勇敢,不畏
4、 他走到秦王面前說,“請您為趙王擊缶?!鼻赝蹙芙^了。藺相如再要求,秦王還是拒絕。藺相如說:“您現(xiàn)在離我只有五步遠。您不答應,我就跟您拼了!”
?、偬A相如面對秦王對趙王的侮辱,奮起反抗, 為了國家的尊嚴他不畏,不畏犧牲。(愛國情深)
?、谇榫忱首x,體會藺相如的勇敢無畏。假如你就是藺相如你會怎樣對秦王說這些話,指名讀。
“秦王我都不怕,會怕將軍嗎?……我所以避著廉將軍,為的是我們趙國呀!”從藺相如的語言、行動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藺相如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大局、識大體的高尚品質。
“我廉頗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了臺!”從廉頗的話中,你發(fā)現(xiàn)廉頗有什么特點?(廉頗居功自傲、性格直率)
秦王:陰險狡詐、言而無信、貪得無厭
同學們的感受真不少!我發(fā)現(xiàn)大家說的最多的就是藺相如,看來同學們都對正面人物藺相如情有獨鐘啊!(文章中主要出現(xiàn)了幾個人物?同學們似乎都不咋喜歡秦王啊,他是個怎樣的人,同學們到底為何如此抗拒呢?請聯(lián)系上下文說說你的理由。)
想一想:趙國“文有藺相如,武有廉頗。”,你為趙王感到幸運嗎?為什么?
藺相如具有不畏、機智勇敢,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大局、識大體的高尚品質;廉頗也能以國家利益為重,勇于認錯,知錯就改。而他們兩人的共同特點是愛國,有這樣兩位文臣武將處理大小事務,趙王是非常幸運的。
第二課時
一、通讀課文,生字詞、成語查漏補缺
(1)多音字:著(zháo)急、上當(dàng)、答應(yìng )、為(wéi)難、便(pián)宜、上朝(cháo),據詞定音。
(2)認清字形,比較形近字,璧(壁)、秦(奏)、歸(舊)、克(刻)。
(3)體會詞語的意思,找出課文中帶這些詞的句子讀一讀。
攻無不克:攻城奪地,沒有拿不下來的。
戰(zhàn)無不勝:形容強大無比,每戰(zhàn)必勝。
同心協(xié)力:協(xié),合。團結一致,共同努力。
二、我們所學的成語中,有哪些是出自本文的?想想它們是什么意思?
1、負荊請罪:負,背著。荊,荊條,用來打人的東西。本課指廉頗光著上身,背著荊條,到藺相如家請罪。這個成語現(xiàn)用來表示向人認錯賠罪。
2、完璧歸趙:負:背著;荊:荊條。背著荊條向對方請罪。表示向人認錯賠罪。在文中是指廉頗向藺相如請罪。
三、各抒己見,問題討論(釋疑環(huán)節(jié)):
提出自己感興趣的或者不懂的的問題,和大家一起討論。
如:廉頗負荊請罪的過程中,他會和藺相如說些什么呢?
四、學有所悟:體會文章的寫作方法即寫法。(要求學會融會貫通,學會遷移,運用到寫作中。)
1、人物描寫方法:
(1)、動作描寫:
(2)、語言描寫:
(3)、神態(tài)描寫:
2、修辭手法:對比
3、文章謀篇布局上:呼應題目,揭示主題。
五、總結
本篇課文,我們就學習到這里,希望同學們能把握住用典型事件刻畫典型人物性格形象的方法,懂得把本課學習的寫法運用到作文中,學以致用。同時能夠牢記從中學習的“和”文化,做一名傳播中華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的傳承者。
六、教案反思與分析:
1、的不足是有了好的講解思路(“和”文化)卻不能夠更好地上好“和”文化的主題,導致我的“和”文化主題理念有點虛,和文章聯(lián)系不大,割裂了與文章的聯(lián)系。此外由于“和”文化的知識底蘊不夠扎實,不敢有效做出延伸,同時也怕沒有把握好尺度,直接扯到空談“和”文化的大道理那邊去;2、上課過程中,由于過度緊張,導致知識點之間的過渡語短路,語言表達不夠連貫(這和我本人平時的聊天方式有很大的聯(lián)系),造成知識點之間的唐突,給同學們帶來理解上的麻煩。3、對學生的表揚和肯定力度不夠。可能是因為我是男老師的原因吧,也可能與我平時的思考方式有關吧(認為高年級的學生不再需要經常性夸獎),我比較少、也不長于贊揚五年級的孩子。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班上的孩子問題有點多,真的比較難找到理由夸獎他們。4、畢竟是土生土長的粵西人,說起普通話,總是比較欠缺自信。更要命的是,很多時候說起普通話,喉嚨聲帶會不自然,甚至隱隱作痛。硬傷啊!
感覺作為亮點的話,是能夠緊跟時代的步伐,把傳統(tǒng)文化的理念融入到語文教學上去,盡量做到教書育人兩不誤。
七、教案修正:
為了更高效把我的“和”文化主題融入到課文中去,應該直接從題目入手分析,緊扣“將相和”三個。理清以下兩點即可:(1)、“將”和“相”分別指什么?嘗試分析他們的典型性格特點;(2)、重點分析他們?yōu)槭裁磿秃?結合文章內容來淺談“和”文化,從而突出我的主題。做到自始至終圍繞“和”文化來談,突顯我的“和”文化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