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一數學教學計劃(2)
2017年高一數學教學計劃
2017年高一數學教學計劃(二)
一、指點思想:
在九年義務教育數學課程的根底上,進一步領會數學對開展本身思想才能的作用,領會數學對推進社會提高和迷信開展的意義以及數學的文明價值,進步做為將來公民所必要的數學素養(yǎng),以滿足本人開展與社會提高的需求。
二、教學詳細目的
1、取得必要的數學根底知識和根本技藝,了解根本的數學概念、數學結論的實質,理解概念、結論等發(fā)生的背景、使用,領會其中所蘊涵的數學思想和辦法,以及它們在后續(xù)學習中的作用。經過不同方式的自主學習、探求活動,體會數學發(fā)現和締造的歷程。
2、進步空間想像、籠統概括、推實際證、運算求解、數據處置等根本才能。
3、進步數學地提出、剖析和處理Issue(問題)(包括容易的實踐Issue(問題))的才能,數學表達和交流的才能,開展獨立獲得數學知識的才能。
4、開展數學使用認識和創(chuàng)新認識,力爭對理想世界中蘊涵的少許數學形式實行思考和作出判別。
5、進步學習數學的興致,樹立學好數學的決心,構成鍥而不舍的研究肉體和迷信態(tài)度。
6、具有一定的數學視野,逐漸認得數學的迷信價值、使用價值和文明價值,構成批判性的思想習氣,崇尚數學的感性肉體,領會數學的美學意義,從而進一步樹立辯證唯心主義和歷史唯心主義世界觀。
三、教材特點:
我們所運用的教材是北師大版《普通高中課程規(guī)范實驗教科書·數學1(?)》,它在堅持我國數學教育優(yōu)秀保守的前提下,仔細處置承繼,借簽,開展,創(chuàng)新之間的關系,強調了Issue(問題)提出,籠統概括,剖析了解,思考交流等探討性學習進程。詳細特點如下:
1、“親和力”:以生動生動的展現方式,激起興致和美感,引發(fā)學習熱情。
2、“Issue(問題)性”:專門布置了“課題學習”和“探求活動”,培育Issue(問題)認識,孕育創(chuàng)新肉體。
3、“迷信性”與“思想性”:經過不同數學內容的聯絡與啟示,強調類比,推行,特別化,化歸等思想辦法的運用,學習數學地思考Issue(問題)的方式,進步數學思想才能,培育感性肉體。
4、“時代性”與“使用性”:教材中有“信息技巧提議”和“信息技巧使用”,以具有時代性和理想感的素材創(chuàng)設情境,增強數學活動,開展使用認識。
5、“人文使用價值性”:編寫了少許閱讀資料,開辟先生視野,從數學史的開展腳印中獲得養(yǎng)分和動力,片面感受數學的迷信價值、使用價值和文明價值。
四、教法剖析:
1、選取與內容親密相干的,典型的,豐厚的和先生熟習的素材,用生動生動的言語,創(chuàng)設可以表現數學的概念和結論,數學的思想和辦法,以及數學使用的學習情境,使先生發(fā)生對數學的親切感,引發(fā)先生“看個終究”的激動,以到達培育其興致的目的。
2、經過“察看”,“思考”,“探求”等欄目,引發(fā)先生的思考和探究活動,實在改良先生的學習方式。
3、在教學中強調類比,推行,特別化,化歸等數學思想辦法,盡能夠養(yǎng)成其邏輯思想的習氣。
五、教學措施:
1、激起先生的學習興致。由數學活動、故事、吸引人的課、合理的請求、師生說話等途徑樹立先生的學習決心,進步學習興致,在客觀作用下上升和提高。
2、留意從實例動身,從理性進步到感性;留意運用比照的辦法,重復比擬相近的概念;留意聯合直觀圖形,解釋籠統的知識;留意從已有的知識動身,啟示先生思考。
3、增強培育先生的邏輯思想才能就處理實踐Issue(問題)的才能,以及培育進步先生的自學才能,養(yǎng)成擅長剖析Issue(問題)的習氣,實行辨證唯心主義教育。
4、抓住公式的推導和內在聯絡;增強溫習檢驗任務;抓住典型例題的剖析,講清解題的關鍵和根本辦法,注重進步先生剖析Issue(問題)的才能。
5、自始至終貫徹教學四環(huán)節(jié),針對不同的教材內容選擇不同教法
6、注重數學使用認識及使用才能的培育。
六、教學進度布置
依據縣局一致布置。
2017年高一數學教學計劃(三)
本學期擔任高一(9)(10)兩班的數學教學工作,兩班學生共有120人,初中的基礎參差不齊,但兩個班的學生整體水平不高;部分學生學習習慣不好,很多學生不能正確評價自己,這給教學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為把本學期教學工作做好,制定如下教學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使學生在九年義務教育數學課程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作為未來公民所必要的數學素養(yǎng),以滿足個人發(fā)展與社會進步的需要。具體目標如下。
1.獲得必要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數學概念、數學結論的本質,了解概念、結論等產生的背景、應用,體會其中所蘊涵的數學思想和方法,以及它們在后續(xù)學習中的作用。通過不同形式的自主學習、探究活動,體驗數學發(fā)現和創(chuàng)造的歷程。
2.提高空間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論證、運算求解、數據處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數學地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包括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數學表達和交流的能力,發(fā)展獨立獲取數學知識的能力。
4.發(fā)展數學應用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力求對現實世界中蘊涵的一些數學模式進行思考和作出判斷。
5.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形成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和科學態(tài)度。
6.具有一定的數學視野,逐步認識數學的科學價值、應用價值和文化價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維習慣,崇尚數學的理性精神,體會數學的美學意義,從而進一步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
一、教學目標.
(一)情意目標
(1)通過分析問題的方法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的興趣。
(2)提供生活背景,通過數學建模,讓學生體會數學就在身邊,培養(yǎng)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3)在探究函數、等差數列、等比數列的性質,體驗獲得數學規(guī)律的艱辛和樂趣,在分組 研究合作學習中學會交流、相互評價,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
(4)基于情意目標,調控教學流程,堅定學習信念和學習信心。
(5)還時空給學生、還課堂給學生、還探索和發(fā)現權給學生,給予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機會,在發(fā)展他們思維能力的同時,發(fā)展他們的數學情感、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和追求數學的科學精神。
(6)讓學生體驗“發(fā)現——挫折——矛盾——頓悟——新的發(fā)現”這一科學發(fā)現歷程法。
(二)能力要求
1、培養(yǎng)學生記憶能力。
(1)通過定義、命題的總體結構教學,揭示其本質特點和相互關系,培養(yǎng)對數學本質問題的背景事實及具體數據的記憶。
(3)通過揭示立體集合、函數、數列有關概念、公式和圖形的對應關系,培養(yǎng)記憶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的運算能力。
(1)通過概率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運算能力。
(2)加強對概念、公式、法則的明確性和靈活性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運算能力。
(3)通過函數、數列的教學,提高學生是運算過程具有明晰性、合理性、簡捷性能力。
(4)通過一題多解、一題多變培養(yǎng)正確、迅速與合理、靈活的運算能力,促使知識間的滲透和遷移。
(5)利用數形結合,另辟蹊徑,提高學生運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