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知識:夏天來臨了,我們需要注意什么?
安全知識:夏天來臨了,我們需要注意什么?
【導語】:驕傲自滿是事故的導火索,謙虛謹慎是安全的鋪路石。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淼氖顷P于日常生活安全知識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日常生活安全知識】一
熱帶風暴經常發(fā)生在沿海地區(qū),熱帶風暴引起狂風、暴雨、巨浪,對沿海城市設施、出海船只和沿海地區(qū)的農業(yè)生產具有強大的破壞力。怎樣減輕熱帶風暴對人自身的危害呢?
1.注意收聽有關天氣預報,做好預防準備工作。
2.房屋需要加固的部位及時加固,關好門窗。
3.準備好食品、飲用水、照明燈具、雨具及必需的藥品,預防不測。
4.疏通泄水、排水設施,保持通暢。
5.熱帶風暴到來時,要盡可能呆在室內,減少外出。
6.遇有大風雷電時,要謹慎使用電器,嚴防觸電。
7.密切注意周圍環(huán)境,在出現洪水泛濫、山體滑坡等危及住房安全的情況時,要及時轉移。
8.風暴過后,要注意衛(wèi)生防疫,減少疾病傳播。
【日常生活安全知識】二
賓館和飯店是供旅客住宿、就餐、娛樂和舉行各種會議、宴會的場所?,F代化的賓館、飯店一般都具有多功能、綜合性的特點,集餐廳、咖啡廳、歌舞廳、展覽廳、會堂、客房、商場、辦公室和庫房、洗衣房、鍋爐房、停車場等輔助用房為一體。使用功能復雜,裝修豪華,人員集中,加之思想麻痹,消防安全意識淡薄,致使近幾年來重特大火災頻頻光顧這些場所。
·賓館、飯店的火災危險性
一、室內裝飾裝修標準高,使用可燃物多
賓館、飯店雖然大多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或鋼結構,但大量的裝飾、裝修材料和家具、陳設都采用木材、塑料和棉、麻、絲、毛以及其他可燃材料,增加了建筑內的火災荷載。一旦發(fā)生火災,大量的可燃 材料將導致燃燒猛烈、火災蔓延迅速;大多數可燃材料在燃燒時還會產生有毒煙氣,給疏散和撲救 帶來困難,危及人身安全。
二、建筑結構易產生煙囪效應
現代的賓館和飯店,很多都是高層建筑,樓梯間、電梯井、電纜井、垃圾道等豎井林立,如同一座座大煙囪;還有通風管道縱橫交錯,延伸到建筑的各個角落,一旦發(fā)生火災,極易產生煙囪效應,使火焰沿著豎井和通風管道迅速蔓延、擴大,進而危及全樓。
三、疏散困難,易造成重大傷亡
賓館、飯店是人員比較集中的地 方,且大多數是暫住的旅客,流動性很大。他們對建筑內的環(huán)境情況、疏散設施不熟悉,加之發(fā)生火災時,煙霧迷漫,心情緊張,極易迷失方向,擁塞在通道上,造成秩序混亂,給疏散和施救工作帶來困難,因此往往造成重大傷亡。
四、導致火災的因素多
賓館、飯店用火、用電、用氣設備點多量大,如果疏于管理或員工 違章作業(yè)極易引發(fā)火災;加之住店客人消防安全意識不強,亂拉電線,隨意用火,臥床吸煙等也是造成火災的常見現象,因此賓館、飯店的消防管理十分重要,預防火災的任務相當繁重。
賓館、飯店發(fā)生火災的原因主要是:旅客酒后躺在床上吸煙 ,亂丟煙蒂和火柴梗;廚房用火不慎和油鍋過熱起火;維修管道設備和進行可燃裝修施工等動火違章;電器線路接觸不良,電熱器具使用不當,照明燈具溫度過高烤著可燃物等四個方面。賓館、飯店最易發(fā)生火災的部位是:客房、廚房、餐廳以及各種機房。
·賓館、飯店重點部位及主要防火要求
一、客房、公寓、寫字間
客房、公寓、寫字間是現代賓館、飯店的主要部分,它包括臥室、衛(wèi)生間、辦公室、小型廚房、客房、樓層服務間、小型庫房等。
1.客房、公寓發(fā)生火災的主要原因是煙頭、火柴梗引燃可燃物或電熱器具烤著可燃物。發(fā)生火災的時間一般在夜間和節(jié)假日,尤以旅客酒后臥床吸煙,引燃被褥及其他棉織品等發(fā)生的事故最為常見。所以,客房內所有裝飾、裝修材料均應符合《建筑內部裝修設計防火規(guī)范》的規(guī)定,采用不燃材料或難燃材料,窗簾一類的絲、毛、麻、棉織品應經過防火處理,客房內除了固有電器和允許旅客使用的電吹風、電動剃須刀等日常生活的小型電器外,禁止使用其他電器設備,尤其是電熱設備。
2.對旅客及來訪人員應明文規(guī)定:禁止將易燃易爆物品帶入賓館,凡攜帶進入賓館者,要立即交服務員專門儲存,妥善保管。
3.客房內應配有禁止臥床吸煙的標志、應急疏散指示圖、賓館客人須知及賓館、飯店內的消防安全指南。服務員在整理房間時要仔細檢查,對煙灰缸內未熄滅的煙蒂不得倒入垃圾袋;平時應不斷巡邏查看,發(fā)現火災隱患應及時采取措施。
二、餐廳、廚房
餐廳是賓館、飯店人員最集中的場所,包括大小宴會廳、中西餐廳、咖啡廳、酒吧等。這些場所內部可燃裝修多,可燃物數量很大,并連通失火率較高的廚房。有的餐廳,為了增加地方風味,臨時使用明火較多,如點蠟燭增加氣氛,菜肴加熱使用爐火等,這方面已多次發(fā)生事故。
廚房內設有冷凍機、廚房設備、烤箱等,由于霧氣、水氣較大,油煙積存較多,電器設備容易受潮和導致絕緣層老化,造成漏電或短路起火;廚房用火較多,油鍋起火是十分常見的。因此,餐廳和廚房應采取的消防安全措施主要是:
(一)留出足夠的安全通道,保證人員安全疏散
餐廳應根據設計用餐的人數擺放餐桌,留出足夠的通道。通道及出入口必須保持暢通,不得堵塞。
(二)加強用火、用電、用氣管理
建立健全用火、用電、用氣管理制度和操作規(guī)程,落實到每個員工 的工作崗位。如餐廳內需要點蠟燭增加氣氛時,必須把蠟燭固定在不燃材料制作的基座內,并不得靠近可燃物。供應火鍋、燒烤風味餐廳,必須加強對爐火的看管,使用酒精爐 時,嚴禁在火焰未熄滅前添加酒精,酒精 爐應使用固體酒精燃料。餐廳內應在多處放置煙缸、痰盂,以方便賓客扔放煙頭和火柴梗。
對廚房內燃氣燃油管道、法蘭接頭、儀表、閥門必須定期檢查,防止泄漏;發(fā)現燃氣燃油泄漏,首先要關閉閥門,及時通風,并嚴禁使用任何明火和啟動電源開關。燃氣庫房不得存放或堆放餐具等其他物品。樓層廚房不應使用瓶裝液化石油氣,煤氣、天然氣管道應從室外單獨引入,不得穿過客房或其他公共區(qū)域。
廚房內使用廚房機械設備,不得超負荷用電,并防止電器設備和線路受潮。油炸食品時,要采取措施,防止食油溢出著火。工作結束后,操作人員應及時關閉廚房的所有燃氣燃油閥門,切斷氣源、火源和電源后方能離開。廚房內抽煙罩應及時擦洗,煙道每半年應清洗一次。廚房內除配置常用的滅火器外,還應配置石棉毯,以便撲滅油鍋起火的火災。
【日常生活安全知識】三
又到了炎熱的夏季,室內外溫度都明顯升高。如果機體內過盛的熱量不及時發(fā)散,超過了人體的耐受能力,就會出現傷暑、中暑等現象。為此,本網特將如何防暑降溫的小知識奉獻給大家,但愿它能為你提供一份清涼、一份舒適。
· 五招預防中暑的訣竅
1、穿淺色衣服
2、戴隔熱草帽
3、中午要休息
4、多喝鹽開水
5、帶防暑藥物
· 夏季防暑啥為“寶” ?
你知道嗎,這些是夏季防暑降溫的寶貝:鹽開水、茶水、陳醋、綠豆湯、苦瓜、人丹……那么,如何利用它們防暑,請點擊:
· 夏季防暑,牢記九忌!
1、少喝果汁、可樂、雪碧、汽水。
2、口渴后不宜狂飲。
3、太陽短波輻射最強烈的時間是10時-15時左右,應盡量避開這段時間外出。
…… ……
· 盛夏如何用解暑藥?
進入盛夏,悶熱高溫的天氣讓人感到很難受,解暑藥可以消暑生津、解除煩躁,那么,如何應用解暑藥呢?
· 中暑后會有什么樣的癥狀?
(1)先兆中暑:出現大量出汗、口渴、頭昏、耳鳴、胸悶、心悸、惡心、體溫升高、全身無力。
(2)輕度中暑:除上述病癥外,體溫38℃以上,面色潮紅,胸悶,有面色蒼白,惡心、嘔吐、大汗、皮膚濕冷、血壓下降等呼吸循環(huán)衰竭的早期癥狀。
(3)重度中暑:除上述癥狀外,出現昏倒痙攣,皮膚干燥無汗、體溫40℃以上等癥狀。
· 出現中暑后應該怎么辦?
1.立即將病人移到通風、陰涼、干燥的地方,如走廊、樹陰下。
2.讓病人仰臥,解開衣扣,脫去或松開衣服。
【日常生活安全知識】四
夏季已到,游泳池又將成為人們避暑納涼的好去處。夏季游泳要謹防發(fā)生傳染性結膜炎,即俗稱的“紅眼病”。
“紅眼病”主要臨床表現為眼睛紅腫、異物感、疼痛不適等,嚴重者可導致視力下降。石家莊市衛(wèi)生部門的工作人員說,隨著氣溫升高,游泳者將逐漸增多,為有效預防“紅眼病”,游泳場所一定要根據有關法規(guī)制定預防“紅眼病”的應急預案,建立預防小組,做到組織、人員、任務、措施四落實;剪票人員要提高責任意識,防止“紅眼病”患者進入游泳場所;游泳場必須配備“游離性余氯”、“PH”、“渾濁度”檢測儀或試劑,做到每2小時對池水檢測一次,以確保水的衛(wèi)生質量;加強更衣室衛(wèi)生管理,每日對物體表面進行消毒;發(fā)現“紅眼病”患者時,要馬上向衛(wèi)生監(jiān)督部門報告。
而對于游泳者,“紅眼病”時最好不要去游泳,要立即開展有效治療。即使去游泳,也要戴防護鏡,游泳前后可點用氯霉素眼液等消炎眼液;千萬不要用手揉眼或用不干凈的毛巾擦眼。
【日常生活安全知識】五
夏季高溫,人出汗多,手經常是濕的,而汗是導電的。因此,在同樣條件下,人出汗時觸電的可能性和嚴重性超過一般情況。所以,在夏季要特別注意:
1、不要用手去移動正在運轉的家用電器,如臺扇、洗衣機、電視機等等。如須搬動,應關上開關,并拔去插頭。
2、不要赤手赤腳去修理家中帶電的線路或設備。如必須帶電修理,應穿鞋并帶手套。
3、對夏季使用頻繁的電器,如電熱淋浴器、臺扇、洗衣機等,要采取一些實用的措施,防止觸電。如經常用電筆測試金屬外殼是否帶電、加裝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器(漏電開關)等。
4、夏季雨水多,生活用水也多,如不慎家中浸水,首選應切斷電源,即把家中的總開關或熔絲拉開,以防止正在使用的家用電器因浸水、絕緣損壞而發(fā)生事故。其次,在切斷電源后,將可能浸水的家用電器移到不浸水的地方,防止絕緣浸水受潮,影響今后使用。
日常生活安全知識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