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民族團結教育工作計劃(2)
中小學民族團結教育工作計劃
中小學民族團結教育工作計劃(三)
根據國家《學校民族團結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精神,為響 應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國家民委聯合發(fā)出要求各級各類學校深入開 展“民族團結教育”主題活動通知,進一步加強學校民族團結教育工 作,扎實有效地做好民族團結工作,使全體師生進一步增強“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的觀念,牢固樹立自覺維護祖國統(tǒng)一、反對民族歧視、反對民族分裂的思想意識。今年我校民族團結教育工作根據教體局對民族團結工作的要求和學校實際,特制定本工作計劃,具體如下:
一、指導思想
我校民族團結教育工作將以黨的精神為指導,以促進各民族團結進步,建設健康、文明、安全和諧的校園為目標,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鞏固和發(fā)展平等、團結、互助的民族關系,結合學校實際工作,深入開展師生之間、生與生之間、校與校之間、家長與家長間的民族團結進步活動,爭創(chuàng)民族團結模范集體。
二、工作目標
通過深入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活動,促進我校民族團結發(fā)展,使全 校師生樹立正確的民族觀,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三、工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
學校定期召開會議,研究民族團結教育工作。成立校長為組長, 副校長為副組長,其他行政領導及年級組長為成員的“民族團結教育領導小組”,形成分管領導主要抓,全體師生共同受教育。把民族團結教育納入到學校工作中,做到有計劃、有領導、有布置,使民族團結教育工作依計劃而行,將民族團結教育活動落到實處。
2、加大宣傳力度,營造氛圍,提高認識,把民族團結教育工作納入學校工作議事日程。充分利用校內外資源,廣泛宣傳民族團結進 步活動在國家繁榮進步、社會和諧穩(wěn)定中的巨大作用。
3、加強學習,提高全體教師對加強民族團結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組織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qū)域自治法》、《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民族宗教政策法規(guī)選編》,學習有關民族政策和民族英雄事跡。
4、設置課程,強化教學
開設民族團結教育課程至少8節(jié),以《中華大家庭》、《民族常識》為教材,確立和確保課程設置、課堂教學的主導地位,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的主陣地和主渠道作用。
5、開展具有民族特色的體育活動,促使學生了解傳統(tǒng)民族體育項目,以繼承民族體育精神。
6、做到“七個”結合:
(1)民族團結教育與德育相結合
(2)民族團結教育與學科教學相結合
(3)民族團結教育與校園文化相結合
(4)民族團結教育與課外活動相結合
(5)民族團結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
(6)民族團結教育與法制教育相結合
(7)民族團結教育與學校當地民族特點相結合
7、開展民族團結教育“十個一”活動
(1)舉辦一次“民族團結”專題講座。(全校師生、10月中旬)
(2)讓學生讀一本或一篇關于民族團結的書或文章,并寫下讀后感。
(3)讓學生寫一篇關于民族團結的作文。
(4)開展一次民族團結故事會。
(5)舉行一次民族團結為主題的演講。
(6)組織學生看一次民族團結的專題片。(以年級為單位組織安排)
(7)教會學生唱一首少數民族歌曲。
(8)舉辦一次民族團結文藝匯演。
(9)開一次主題班會活動。
(10)出一期民族團結專題黑板報。
8、做好民族糾紛排查和調解工作,加強教師之間、教師與家長之間、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團結與和諧,促進社會穩(wěn)定發(fā)展。
9、開展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學校與學校之間、教師與家長之間的民族團結進步活動。大力倡導在工作中互相支持、 在學習上互相幫助、在生活上互相關心的團結協作精神。充分利用友 好學校進行民族團結教育,營造各民族大團結的良好氛圍,為維護社 會穩(wěn)定、創(chuàng)建和諧校園、創(chuàng)建和諧北湖做出貢獻。
10、利用晨會、班隊會、《品德與生活》課堂、《品德與社會》課堂、校園電視、校園廣播站、校園文化墻等教育資源開展活動,做好民族團結教育工作,促進廣大師生的團結協作,共同進步,促進學校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