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變》教學反思
《九一八事變》這門課講述的是我們中國的一段歷史。小編收集了《九一八事變》教學反思,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九一八事變》教學反思篇1
1、本課的教學目標中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中有一點:通過介紹九一八事變,使學生認識到九一八事變使中華民族陷入嚴重危機,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成為中華民族的歷史責任,從而激發(fā)起學生對日本帝國主義野蠻侵略中國的仇恨。在這一點的處理上我選擇了歌曲《在松花江上》,利用歌曲導入,讓學生從一開始就感受到東北人民流離失所的慘狀,當學生進入那種同情、憤怒的情緒時,提問“是什么原因是東北人民這樣的呢?”順理成章,進入主題,符合學生思維特點,為學生進入狀態(tài)奠定基礎。
2、兩段視頻資料的選用起到了承上啟下、引導啟發(fā)的作用。避免了老師對眾多歷史史實的用空洞的語言簡單講述的方式來處理的弊端,拉近了歷史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真正來感知歷史、了解歷史。九一八事變的那段視頻清楚地介紹了柳條湖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經(jīng)過等內(nèi)容。看完之后讓學生再次復述重點,不僅有利于掌握基本知識點,而且在之后的啟發(fā),更讓學生知道它是日本蓄謀以久的侵華戰(zhàn)爭。第二段視頻重點啟發(fā)學生思考,為什么在四個多月的時間里,日本能占領(lǐng)相當于其本土面積3.5倍的東北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學生很快能回答出和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有關(guān)。所以在恰當?shù)膱鏊x用合適的資料為教學服務是值得好好斟酌的,與教學無關(guān)的內(nèi)容應果斷舍棄,特別是視頻資料要去粗取精,為教學服務。
3、西安事變是本課的重點,就知識點來說,基本的過程讓學生自己表述、提煉沒有任何問題,所以在這點上沒有必要花太大精力。同時為了增加趣味性,讓學生繪聲繪色的講述蔣介石的狼狽,介紹捉蔣亭。一些簡單的傳統(tǒng)的方式在合適的時候也有其用武之地。
《九一八事變》教學反思篇2
本課的難點是分析西安事變的性質(zhì)及其和平解決。要學生理解其性質(zhì)首要的前提是對當時中國的國情有清楚的了解,東北淪陷,華北危及,外敵入侵,中華民族處在亡國滅種的時刻,就像國歌歌詞中唱到:“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理應眾志成城抗擊外來侵略,但是當時的中國在干嘛呢?“在打內(nèi)戰(zhàn)”,學生很容易回答。再引導學生:那是誰在堅持首先要消滅對方,然后再抗日啊?“是蔣介石”。那么張、楊多次力勸蔣介石抗日,但都被蔣介石否定并批評,在這樣的情況下張學良、楊虎城發(fā)動的西安事變。那么非常清楚他們是奪權(quán)嗎?顯然不是,性質(zhì)是“兵諫”,是愛國的、進步的舉動。通過引導解決本課難點。
另外一個難點是為什么要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特別是中共和平解決的態(tài)度,為什么?這個同樣引導來處理,把學生引導到另外一面,如果殺了蔣介石會怎樣?學生能分析出結(jié)果來:紛爭四起、群雄割據(jù),便利了日本的侵略。所以說中國共產(chǎn)黨不僅代表工人階級的利益,而且代表整個中華民族的利益,這不僅復習以前內(nèi)容,而且也是進行愛黨教育的好時機。所以在整個歷史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前后聯(lián)系,整體把握,合理引導,開闊學生思維。
《九一八事變》教學反思篇3
從接到通知之后開始的備課,到完成教學,整個過程應該說是按部就班來做的,沒有刻意的雕刻痕跡,教學過程沒有討論的熱鬧場面,沒有學生的精彩表演,沒有華麗的課件,甚至沒有學生的課前預習,可能學生壓根就不知道有鼓樓區(qū)的專家來校檢查指導工作可能會聽歷史課,就這樣一節(jié)課結(jié)束了。
之后與專家的交流讓我受益匪淺。按照教科室的要求再回顧本節(jié)課,再加上專家的指導,其中有值得繼續(xù)保持、發(fā)揚的地方,當然也有需要改進、提高的地方。
1、由于當心時間不夠的問題,所以在導入中的《松花江上》一歌沒有給學生聽,導致原先設計的把學生帶進課堂,那種東北人民流離失所、家破人亡的意境沒有很好的體現(xiàn)出來。這個對教學效果有一些影響。所以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時間安排要更準確些,所有有助于完成教學目標的內(nèi)容要重點學習。
2、在講到西安事變這一教學難點時,應該安排學生討論,只有通過學生的思想碰撞才能更好的理解中國共產(chǎn)黨和平解決主張。
3、板書的設計應該更合理、更科學,以利于回顧、復習。
《九一八事變》教學反思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