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二使安西課后反思
送元二使安西課后反思
《送元二使安西》是宋代送別詩詞中最常見的取法源頭之一。下面是學習啦為大家準備的送元二使安西課后反思,希望大家喜歡!
送元二使安西課后反思范文1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詩人王維的名作。這首詩以送別為
主題,前兩句寫景,后兩句敘事,表達了作者對友人即將遠赴陽關時的依依惜別之情。
詩歌以凝練的語言記錄詩人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具有高度概括性的特點。因此,詩歌中常留下空白之處,給人想象的時空。
想象并非憑空而來,想象依托的是文本。把詩中語言想象成一幅幅現(xiàn)實的畫面,一幕幕立體的場景,讓學生置身其中,通過想象感受詩句背后的那份情,那份愛,那種味。感詩人所感,想詩人所想,做到品讀詩句過程中展開想象,通過想象深化語言的感悟。
一、強調景物的想象。
在學習《送元二使安西》一、兩句時,我邊朗讀邊讓學生想象,在你的面前出現(xiàn)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初讀古詩后,就讓學生想象在春天看到的景色:朝雨、柳樹、旅館……想象渭城的景色,與后面安西的滿目凄涼的景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我猜想學生在理解安西會遇到困難,于是我就補充安西的圖片:漫天黃沙、一望無際的沙漠、荒蕪人煙。
二、注重情感的想象。
讀《送元二使安西》中“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兩句,想象詩人與元二是怎樣進行分別的。
在一次次渲染離別時的愁緒,學生的情感漸漸地達到了高潮,有幾個孩子眼淚在眼眶里打轉,大部分的學生已經(jīng)深深體會到到那份濃濃的離別之情了。
想象詩中之畫,感悟酒中之情。設計總是比實踐更趨于完美。課上下來,感受的是真真切切的遺憾。如何把詩的寫景部分與后面寫情的部分更有機的結合起來?如何合理地處理朗讀的時機與次數(shù),使朗讀與感悟融合得渾然一體?……太多的遺憾和困惑將成為我繼續(xù)前進的動力,鞭策我收拾行囊,繼續(xù)上路……
三、注重創(chuàng)設情境。
讓學生能夠設身處地的感觸到學習目的,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在課堂上,我多次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時而讓學生回到舊知識、時而引領學生觀賞“渭城朝雨浥青城,客舍青青柳色新”的傷感景色,時而讓學生變成作者,時而聽樂、時而搖頭吟誦……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百分之百的參與學習,溶入課堂、溶入文本、溶入作者的情懷,才能讓每一位學生得以成功體驗。讓學生真正理解“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佳句,學生就象是喝了浸透了詩人全部豐富深摯情誼的一杯濃郁的感情瓊漿,這里面,不僅有依依惜別的情誼,而且包含著對遠行者處境、心情的深情體貼,包含著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一堂課下來,給我感觸最深的有以下幾點不足:
一、教學中的朗讀方式應多樣,多讓孩子嘗試。如教這首古詩時,先讓學生嘗試讀讀,學生的好奇心和表現(xiàn)欲望比老師大多了,這也是他們年齡的特點,再聽老師讀,語言的設計是“你們讀得比我小學時候好多了,想聽老師朗讀嗎”,這樣問,既可以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又能讓孩子明白“怎樣才能讀好古詩,不妨像老師學習一下”。教學水到渠成。像這樣多樣化的評價,才能啟迪學生讀書的欲望和思維方式,“原來生活中、學習中許許多多的問題也像朗讀評價一樣要運用多種方式方法去解答”。
二、教學中沒有照顧到全體學生,一部分學困生的興趣沒有被很好地調動起來,使課堂成了部分學生展示的舞臺,今后應多給學困生表達的機會,激發(fā)起他們的學習興趣。
三、小組討論交流,沒有給足學生說的時間,小組合作有些走過場。另外,當學生讀不好時,要再給他機會和指導,讓他自信地坐下,這一點今后教學中也要注意
四、語文教學,只閱讀一些教育類書籍和雜志,面太窄了,視野太有限了,難于登上大雅之堂,如果改變一下,結局就不同了。如歷史、地理、數(shù)學等等,比如教這首古詩,運用地理知識,能使學生有一個清晰的輪廓;運用數(shù)字,使學生心中知道實際距離竟這樣遙遠;運用歷史知識,把遠距離的事件拉近,再拉近,仿佛如剛剛發(fā)生的一樣。……因此,老師平日的閱讀應該廣博而宏富,對教語文是有益的。也就是平時我們常說的“要給孩子一碗水,自己首先應有一桶水”也就是這個理。
送元二使安西課后反思范文2
今天在北街學校我執(zhí)教了一首膾炙人口的送別詩《送元二使安西》,從整體上,我覺得這節(jié)課上完還算是比較成功的,課堂上師生學習的氛圍輕松、濃厚,學生從博大精深的古詩詞中感受到了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
一、整堂教學體現(xiàn)了《課標》中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理念,把學生的“知識拓展、能力提高、情感提升”貫穿于教學全過程之中。按照預設的以“情”為主線,以“解題--知音—解意—悟情—誦讀”主要環(huán)節(jié)引領著學生享受經(jīng)典之韻味,這堂課成功的是教師和文本、學生和文本、教師和作者、學生和作者之間的發(fā)生對話,能夠從情感深處激發(fā)學生熱愛學習,渴求一種知識學習的更高境界。
二、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引,使學生主動愉悅的接受熏陶和提高技能,首先是讓學生按要求課前預習,這樣就彌補了40分鐘以內難以尋求的資料資源,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與求知的好習慣;并且能為課堂學習打下基礎;其次是教給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解題——知音--解意-達情-誦讀-積累;還有就是在理解詩意時抓重點詞句擊破的方法等等。這樣以來,有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學生對于古體文的學習不在懼怕,并且可以輻射到課外,舉一反三的自學更多的古詩文,達到語文教學的目的。
三、注重情境創(chuàng)設,讓學生能夠設身處地的感觸及到學習目的,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在課堂上,我多次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時而讓學生回到舊知識、時而引領學生觀賞“渭城朝雨浥青城,客舍青青柳色新”的傷感景色,時而讓學生變成作者,時而聽樂、時而搖頭吟誦……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百分之百的參與學習,溶入課堂、溶入文本、溶入作者的情懷,才能讓每一位學生得以成功體驗。讓學生真正理解“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佳句,學生就象是喝了浸透了詩人全部豐富深摯情誼的一杯濃郁的感情瓊漿,這里面,不僅有依依惜別的情誼,而且包含著對遠行者處境、心情的深情體貼,包含著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四、讓學生嘗試成功的喜悅
在本課中,教師順著學情,因勢利導,實時點撥,使學生的思維動起來,想象飛起來,語言活起來。教師把可以托付的內容盡量托付給學生,學生則彰顯了巨大的潛能。
當然,事無完事,由于面對的不是本班學生,了解甚少,在本節(jié)課上與學生對話時時有愿違:主要表現(xiàn)在沒能讓每一位學生都有層次的得到發(fā)展,并且在課堂上不能作出準確的激勵與評價。說明我的教學機智和駕馭課堂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送元二使安西課后反思范文3
我在教學古詩《送元二使安西》時,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在下面幾個方面做得比較好:
1、引導學生借助課前搜集到的資料,來理解詩題。同學們饒有興趣地談到了相關的內容。如,“元二”:姓元,在家里排行老二,朋友睨稱他元二。“使”:出使,身帶使命,不得不去。“安西”:長安以西,西北邊疆地區(qū),俗稱西域;其次學生通過收集送別詩,已經(jīng)體會到了每首詩都是作者內心情感的不同表現(xiàn),所以加上生動的課件畫面,學生的學習情感一下子就被激發(fā)出來了。
2、一改以往的逐句講解和整體串講的方法,放手讓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說說你看到了詩中的哪些畫面。學生你說一個,他說一個,組成了完整的詩歌畫面。雖說打亂了詩句順序,但真正做到了讓學生用自己的話理解詩句,從而感知詩的意境。
3、學法指導與情感的熏陶也做得比較成功,主要體現(xiàn)在多媒體播放《陽關三疊》和課件播放《送元二使安西》,以及拓展讓學生寫寫自己的離別經(jīng)歷所播放的歌曲《祝?!?,無論是從視覺還是聽覺上都讓學生們的情感得到了很好的熏陶。
此外同事們一致認為在本課教學中,優(yōu)美的過渡語也起到了良好的熏陶作用,讓我意識到良好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過渡同樣是一節(jié)課成功的關鍵之所在。
當然,本節(jié)課教學也存在著許多不足,在引導學生體會詩人送別朋友依依惜別的情感時鋪墊做得不足,以致學生對兩人離別的情感體會平面化了,并沒有立體起來。渭城和安西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地方,一個充滿生機,一個滿目荒涼;一個春意盎然,一個卻黃沙滿天;一個隨處都可聽到濃濃的故鄉(xiāng)話,見到可親的親人,一個卻舉目無親。可是課堂中我雖然做了一些對安西資料的補充,但是仍然沒有在學生的腦海里形成一個鮮明的對比,學生不能體會出元二與王維的離別其實是一種生離死別,王維對友人的情感是留戀、牽掛、擔憂、祝福的復雜情緒。如何引導學生真正入情入境地體會詩人內心的情感,從而做到有感情地朗讀,是我們大家共同探討的熱點話題,不知同行的您有和妙招嗎?
看了送元二使安西課后反思的人還看了:
3.贈汪倫的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