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大革命教學反思案例
時間:
志藝942由 分享
法國大革命教學反思案例
拿破侖是歷史最富傳奇色彩也是最富爭議的人物之一。當教學完《法國大革命》這一課之后讓我得到了一個機會:如何讓學生掌握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接下來是學習啦為大家?guī)淼姆▏蟾锩虒W反思案例,望大家喜歡。
法國大革命教學反思案例范文一
上完一節(jié)《法國大革命》,有一些感想:
1.教材的變化:雖然都是新教材,但今年和去年的比少了很多內容:
大革命中雅各賓派的革命措施從被刪除。(原因?涉及到對雅各賓派的客觀評價?還需加強認識。)
2.對學生反饋的處理,缺乏針對性。對學生的研究還應做的再細一些:學前注意了學生對知識的可接受程度,從風光片導入,激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可以說達到了目的。學生在課堂上與老師能夠做到相互呼應,但是課上完之后每名同學具體掌握了什么,還有什么需求,我并不能確切的知道。所以還應讓學生有一個自評:這節(jié)課我表現的怎么樣?(積極回答老師問題、對老師的問題作了思考但未回答)從這節(jié)課我感受到了什么?我還想知道些什么?
3.對時間緊任務重的教材內容的處理。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是學生對《人權宣言》內容的理解,和拿破侖戰(zhàn)爭的評價。而革命的過程又不得不說,如何使學生對革命的過程有所了解,又要節(jié)省時間,同時學生能夠觀察出大革命中三次人民起義所起的作用,在課堂處理中我先把大革命的過程給學生串了一遍,加進雅各賓派改革措施,之后讓學生看材料“法國大革命大事年表”,思考:“每到革命的關鍵時刻,推動革命前進的是什么力量?你想到了什么?”顯得很倉促,欲省反廢。課后趙春蘭老師提出用一張大事年表進行說明,我覺得說的很對。我的做法顯得重復,倉促,而趙老師的處理簡潔,一目了然,且時時能提醒學生大革命的進程,有整體感,所以在對原課件的演示文稿中進行改進。
4.對《人權宣言》內容的處理。和學生逐條分析內容所體現的原則,有利于幫助學生的理解人權宣言的進步性與局限性。
5.整節(jié)課注意與學生的溝通,注意貼近學生的生活,幫助學生理解:
“假設你是路易十六,你會如何解決財政危機?”學生提出許多民主的做法,如改革等,講課中注意引導學生聯系當時的歷史階段理解路易十六的做法,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維。
“歐洲封建君主為什么組成發(fā)法聯軍?”用學生熟悉的多米諾骨牌連鎖反應,遷移理解歐洲封建君主組成反法聯軍的原因。
6.對拿破侖帝國內容的處理,課程標準規(guī)定評價拿破侖,能初步做到學生結合史實一分為二的評價?,F在覺得光讓學生評價拿破侖戰(zhàn)爭,有失全面,應把拿破侖的內外政策綜合歸納,(《拿破侖法典》對鞏固資產階級革命成果的作用應突出一些)得出結論,所以我最后一張演示文稿所出示的問題應讓學生整體評價拿破侖,而不應僅局限在僅僅讓學生評價拿破侖戰(zhàn)爭的性質。
(這些現在的思考,演示文稿中并未體現出來,在這一點上,有待雕琢。)
人總有對未知的恐懼與害怕,記得趙老師曾經講過一個“穿過那扇門”的故事,一群犯人被圈在一起,等待審判,要求必須經過一扇門,有的人出于各種各樣的心情,走過那扇門,等待他的是自由。“必先熬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方增益其所不能。”大汗淋漓之后,曾經經歷的很多事情和這件事,都告訴我堅強是通向勝利的唯一鎖匙。
法國大革命教學反思案例范文二
拿破侖是歷史最富傳奇色彩也是最富爭議的人物之一。當教學完《法國大革命》這一課之后讓我得到了一個機會:如何讓學生掌握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
回顧本節(jié)課,針對九年級學生接受能力,我設計了三大板塊讓學生認識拿破侖:(一)拿破侖帝國的建立;(二)拿破侖法典;(三)拿破侖戰(zhàn)爭。在每個環(huán)節(jié)中,我設計了一定的問題讓學生能很好地獲取有用信息。如:
1、拿破侖為什么能夠充當資產階級及手中的“寶劍”?
2、為什么拿破侖說:“永不湮沒的是我的法典”?
3、閱讀相關拿破侖的材料,說說他早期戰(zhàn)爭勝利的奧秘及后來失敗的原因又是什么?在整個質疑學生的同時,為了張揚學生的個性,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運用了討論法,啟發(fā)學生感悟拿破侖。
一節(jié)課下來,當要求學生完成“如何評價拿破侖”。這一作業(yè)時,卻發(fā)現了問題:學生們往往對拿破侖的軍事成就津津有樂道,對拿破侖的評價也是心中自有一桿秤。但是,如何像歷史學家一樣,對拿破侖作“專業(yè)”的評價呢?經過反思,我就只挑其中最突出的一點來講:
評價歷史人物的前提是正確認識個人與時代的關系。任何偉大的歷史人物,歸根結底是時代的產兒??偤鸵欢ǖ臅r間、地點、條件相聯系。偉人之所以偉大,就在于他能正確分析當時的社會矛盾,順應社會發(fā)展的趨勢,引領或緊抓時代的主題。評價歷史人物,就是要分析歷史人物的言行對解決社會主要矛盾和影響歷史發(fā)展趨向所起的作用。在當時的法國乃至整個歐洲,社會的主要矛盾是資產階級和封建勢力之間的斗爭,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是歷史發(fā)展的趨勢。在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你死我活的斗爭中,法國的資本主義迫切需要一把“寶劍”。
抓住這一主題,故而上課時我設計了一系列問題:如拿破侖為什么能夠成為“寶劍”(即杰出的個人才能,深受啟蒙思想啟迪)?拿破侖如何像“寶劍”一樣維護資產階級利益(頒布法典,用法國革命的思想武裝軍隊,傳播法國革命的理想)?拿破侖這把“寶劍”如何又因為背叛法國革命的原則而鋒芒不再?通過這些問題的解決,使學生明白,歷史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當然歷史活動的主體是人,歷史活動自然會受到人的天賦、性格、意志、品質的影響。但是經過教學卻發(fā)現學生評價歷史人物的誤區(qū)正在于太感性,過分看重個人的天賦、性格、意志、品質等對于歷史人物活動以及這些活動結局的影響,初中生更是如此。
具體到課文中的拿破侖,學生往往會將他的成功歸結為他的天才。其實,這能部分解釋拿破侖為何成功,卻根本無法解釋拿破侖為何失敗。針對這個問題,我當時在課前或在課堂上精心設計一些環(huán)節(jié),如拿破侖的學生生涯卡片、拿破侖的名言、拿破侖對法典的評價資料、拿破侖的演講影視資料等來凸現拿破侖的勤奮、堅強、博學、愛國、激情和遠見,展示出歷史發(fā)展的主動性、復雜性和豐富性;但與此同時,我還應注意不能過分夸大這些因素的作用,而應該處處強調拿破侖與時代關系這個更為本質的問題。這樣對這節(jié)課加以修繕,就使這節(jié)課更是既有血有肉,也有筋骨,骨肉相連,富有濃厚的歷史氣息。
上完此課,既教會學生,又使自我受益匪淺。
法國大革命教學反思案例范文三
本課通過對法國大革命歷史的分析,使學生認識到:法國大革命是順應當時歷史發(fā)展的潮流,具有重大意義和歷史影響。
雖然授課很順利的結束了。但是反觀整節(jié)課,有很多值得注意改進的地方。
1、對于法國革命前的社會狀況,介紹的比較單調,沒有補充課外的資料。完全局限于課文的文字和圖片。雖然學生能理解,但趣味性低了很多。
2、對革命過程的講解有模糊的地方。如拿破侖和拿破侖帝國與革命的關系缺乏必要的交代。(拿破侖帝國在某種意義上說,是大革命的繼續(xù)和發(fā)展)這對于學生的理解課文有影響。
3、本課內容較多,一節(jié)課里把教學目標都達到有點過于匆忙。以后教學實際中要更注意教學內容的時間分配。
法國大革命教學反思案例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