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黄特色三级在线观看免费,看黄色片子免费,色综合久,欧美在线视频看看,高潮胡言乱语对白刺激国产,伊人网成人,中文字幕亚洲一碰就硬老熟妇

學習啦 > 實用范文 > 導游詞大全 > 河北導游詞 > 河北著名景點導游詞怎么說

河北著名景點導游詞怎么說

時間: 航就0 分享

河北著名景點導游詞怎么說(精選8篇)

河北著名景點導游詞怎么說很重要,你知道如何來寫嗎? 作為一名盡職盡責的導游,總歸要編寫導游詞,導游詞是講解當地的基本情況,介紹風土人情的文章。那么問題來了,導游詞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河北著名景點導游詞怎么說,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河北著名景點導游詞怎么說

河北著名景點導游詞怎么說(精選篇1)

各位游客:

注意了,我們的車馬上就要到普寧寺的門口了,我就先給大家做個簡短的介紹,讓大家對普寧寺大致了解一下,這樣待會游覽起來才不會覺得迷茫。普寧寺系承德外八廟之一,是國務院確定的漢族地區(qū)佛教全國重點寺院。

它融匯了我國多民族的歷史、文化、藝術和建筑,使承德成為一座以園林和寺廟著稱的著名歷史文化名城。這里群山環(huán)抱,形勝優(yōu)越,氣候絕佳,山水兼有北雄南秀之美。清朝政府在這里興建了皇家園林避暑山莊和外八廟佛教建筑群,在康熙、乾壟嘉慶年間成為僅次於北京的全國第二個政治中心,它融匯了我國多民族的歷史、文化、藝術和建筑,使承德成為一座以園林和寺廟著稱的著名歷史文化名城。

普寧寺建筑風格獨特,它吸收并融合了漢地佛教寺院和藏傳佛教寺院的建筑格局,南半部為漢地寺廟的“七堂伽藍”式布局:中軸線上依次分布著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等殿堂;兩側為鐘鼓樓和東西配殿,南北長150米,寬70米。北半部為藏式寺廟建筑:以大乘閣為中心,周圍環(huán)列著許多藏式碉房建筑物——紅臺、白臺以及四座白色喇嘛塔。

普寧寺正門。殿內供奉的兩位天神即“哼哈二將”,左為密持金剛,右為那羅延金剛。亭內有三座碑,中間是《御制普寧寺碑文》,記載了興建普寧寺原委和布局;左右為《御制平定準噶爾勒銘伊犁之碑》、《御制平定準噶爾後勒銘伊犁之碑》,記述清政府平定準噶爾部貴族達瓦齊。阿睦爾撒納的叛亂,鞏固西北邊防的史實。

大殿為重檐歇山頂,覆綠剪邊黃琉璃瓦,正脊中央置一藏傳佛教寺院建筑特有裝飾銅質鎏金寶塔。北墻繪有八尊度母和勝樂十六天女圖,栩栩如生,傳神入畫。屋頂繪有六字真言。

普寧寺後半部的藏式寺院建筑是模仿桑耶寺風格,通過建筑總體布局和個體造型來反映藏傳佛教的世界觀,把密宗的曼荼羅等清凈佛國理想境界用具體建筑形象表現出來,使整個建筑具有象徵作用。

今天的講解就到這里了,謝謝大家的配合,再見。

河北著名景點導游詞怎么說(精選篇2)

女士們,先生們:

您好!歡迎來到承德避暑山莊。避暑山莊位于承德市北部,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園林。織好夢,織好夢

避暑山莊是清代康乾盛世的象征??滴?、乾隆作為旅游勝地的創(chuàng)始人,先后六次到江南旅游,游覽了世界美景。在避暑山莊的建設過程中,各門類的優(yōu)勢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南北園林風格得到了融合,使避暑山莊成為中國古典園林藝術的總結和升華。中國景觀專家說,一般的避暑山莊是祖國美麗山水的簡稱。為什么專家這么說?參觀完避暑山莊后,我想請各位女士先生回答這個問題。但是,我想提醒你,這個原因與避暑勝地的地形有關。(導游用懸念來刺激游客的快感。)

女士們,先生們,避暑勝地到了。請下車?,F在我給你看看她的樣子。

女士們,先生們,我們面前的古門是避暑山莊的正門,叫里鐘門,是清朝皇帝進出的地方。宮殿有三扇寬門,上下兩層。下一層有三扇方門和三個孔,上一層有塔樓。如你所見,正門上方有一塊石碑,是乾隆皇帝在滿族、西藏、漢族、維吾爾族、蒙古族等地刻的,象征著我們的祖國是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門的兩側有兩只石獅,象征著皇帝的尊嚴。正門前有御道廣場,青石鋪路,廣場東、西各有一塊石碑,上面刻滿了滿、蒙、藏、漢等文字“官民下此”,故稱“下此碑”。廣場南面有一堵紅墻,將皇家花園與外界隔開。關于紅墻,有關于雞冠山飛金雞的傳說。夜深人靜時,金雞輕輕拍打著墻壁,發(fā)出吱吱的叫聲。如果有人想核實,請晚上到這里來聽。好吧!今天,我邀請你成為“天子”,進去感受天子的生命。

河北著名景點導游詞怎么說(精選篇3)

各位游客:

大家好!歡迎來到素有“紫塞明珠”以及“釩鈦之都”美稱的承德。佛曰: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換來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既然大家能夠從13億人口中,從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相聚在我的家鄉(xiāng),相聚在這小小的車廂里,或許這就是緣分吧!我是石家莊紅太陽旅行社導游員小紅,為我們開車的是司機劉師傅,劉師傅已有十多年駕駛經驗,技術十分嫻熟,坐他的車您盡管放心。我和劉師傅將竭誠為各位服務,希望大家可以玩的開心,游的盡心。

再過一會兒我們就要到達今天的目的地—避暑山莊了,在這里,我先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避暑山莊,又稱“熱河行宮”,坐落于承德市中心以北的狹長谷地上,占地面積564萬平方米,相當于頤和園的兩倍,故宮的八倍,是我國現存最大的皇家園林。山莊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其營建歷時近90年,是清代康、乾盛世的象征。目前,避暑山莊及其周圍寺廟為世界文化遺產以及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

好了,我們也到了,大家?guī)Ш秒S身物品,一起下車。大家先到這邊集合一下,山莊的整體布局分為宮殿區(qū)和苑景區(qū)兩大部分。苑景區(qū)又可分成湖區(qū)、平原區(qū)和山區(qū)三部分,我們一會將會看到。而我們眼前的這個面闊七間,進深三重的大殿就是宮殿區(qū)的主殿—“澹泊敬誠”殿。它相當于故宮的太和殿,是清代舉行重大慶典,百官朝覲,接見少數民族首領和外國使節(jié)的地方。大殿外觀古樸淡雅,不飾彩繪,殿頂采用的是青磚布瓦、卷棚歇山式的建筑形制,整個大殿用楠木建造,因此又叫“楠木殿”。大家可以閉上眼仔細聞聞,看能不能聞到淡淡的檀木香。僅在殿外,我們就已經感受到它的莊重巍峨,清幽典雅。接下來我們就去一窺它的內里。進入大殿,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皇帝的寶座,在寶座之上,懸掛著康熙皇帝親筆題寫的“澹泊敬誠”匾額。“澹泊”二字來自于《易經》:“不煩不擾,澹泊不失”,諸葛亮在其《戒子書》中也說了一句大家更為熟悉的名言,“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當年康熙皇帝題“澹泊敬誠”這四個字,含蓄地表達了他“居安思危,崇尚節(jié)儉”的思想。匾額之下,寶座之后,,設有紫檀耕織圖圍屏,圍屏由五扇組成,其屏心圖案并沒有采用皇室慣用的奇花異草、富貴吉祥等傳統(tǒng)圖案,而是以精湛的雕工再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男耕女織、從事生產勞動的場景。163位農夫喜形于色,忙忙碌碌,處處洋溢著豐收帶來的喜悅.將這樣一幅圍屏放在皇帝寶座的背后,在其它宮廷陳設當中也不多見,可謂是匠心獨運,從中也充分體現了一代帝王重農務本的國君之德。

各位游客,在避暑山莊的游覽即將結束,我也不得不要和大家道聲再見在這次旅途中,我還是有很多做的不到位的地方,謝謝大家的理解與支持。最后祝愿大家身體健康,闔家歡樂,返程一路平安,謝謝大家,再見。

河北著名景點導游詞怎么說(精選篇4)

各位游客: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老龍頭來游覽觀光,這天將由我來陪同大家一齊游覽明長城的東部起點——老龍頭,期望大家跟上隊伍,不好走散,我將會一一為大家說那里的景觀。

每個中國人對長城都不會陌生,它歷來就被比作是中華民族的脊梁,像一條長龍蜿蜒在崇山峻嶺,穿越了河川大漠,在燕山俯身而下,一頭扎進了蒼茫的渤海,于是就有了我們這天要游覽的景點——老龍頭。老龍頭是現存明代長城的海上起點,那里有一段世上絕無僅有的海上長城,它建于明代初期,在明代是一項嚴密的軍事防御工程,到了清朝失去了它的軍事防御作用成了帝王將相登樓觀海、吟詩作賦的場所。1900年八國聯(lián)軍用他們的堅船利炮輕而易舉地攻陷了在明代固若金湯的海防工程,并用猛烈的炮火炸平了老龍頭,這是我國近代史上的巨大恥辱,也讓每一個愛國者心痛不已。我們此刻看到的建筑都是在1985年后陸續(xù)修復的。

我們此刻來到了寧海城外,咱們看到的高大的城墻是圍繞入海石城而建,全長有900多米,能夠遙想當時城墻堅固無比,士兵守備森嚴是什么樣的一種情形呢?好!此刻我們就參觀一下這個景點,體味一下歷史的厚重,領略一番造化的神奇吧!

各位游客請隨我進入寧海城,咱們看到的右邊的這一片古建筑叫做龍武營,是守城士兵居住和生活的地方,相當于此刻所說的“兵營”,大家參觀一下明代的兵營,看看您是否能找到“夢回吹角連營”的豪壯感覺呢?

我們首先看到的是碾房,雖然只看到了碾子和簡陋的工具,但是我們還能夠穿越時空,感受到明朝士兵戍邊的艱苦。我們此刻看到的是粥屋,那里是士兵們用餐的地方,大家也許會個性這么小的地方怎樣能容納那么多士兵用餐呢?這是正因重建老龍頭時那里是按比例縮建的。原址還要比那里大的多。在別的地方您很難看到這么大的鍋,它是當時為士兵做飯用的,正因鍋太大又沒有什么高能燃料,做一頓飯得五、六個小時呢!看來炊事員的職責重大,要做好這個“大鍋飯”也是項十分艱巨的任務啊!出了粥屋我們能夠看到存放馬匹的馬廄,吃水的淡水井,儲備糧食的糧倉和關押違反軍紀士兵的牢房,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古人很有方法眼光,將后勤保障體系,做的如此完備,而且是賞罰分明,軍紀嚴格,看的出這是一支很有戰(zhàn)斗力的隊伍,防御著任何覬覦明朝大好河山的侵略者。

大家跟我往前走,看右手邊這兩個大家伙是仿明朝功城時所用的作戰(zhàn)工具而制造的,這個叫做云梯,另外一個叫做巢車,都是功城時的有力作戰(zhàn)工具,能夠看出古人是十分有智慧的,能想出這么多的辦法作戰(zhàn),但咱們此刻的人更加幸運,在和平年代能夠將更多的聰明才智用在發(fā)展生產上,咱們的生活水平也是越來越高了。

各位游客那里就是士兵們居住的地方,那里的條件還是很艱苦的,士兵們睡的都是這樣的大炕,士兵能在這么艱苦的條件下還防守邊防,他們同樣也是最可愛的人。

咱們看到的這艘船,是仿明朝時的戰(zhàn)船而造的。當時明朝的造船技術是相當高超的,鄭和下西洋將中國文化推向了世界,愛好和平的中國人并沒有用當時強大的海軍力量侵略他國,可誰有能想的.到在經歷了幾百年的閉關鎖國以后發(fā)展起來的西方人,又用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的門戶呢?

大家往右側墻壁上陳列的都是明代攻城時所用的兵器,這些是仿制品,古代人就是利用這些工具作戰(zhàn),大家可別小看它們在冷兵器時代它們作用但是十分巨大的。其他展臺上展出的是出土的真實作戰(zhàn)工具,看到這些兵器滄桑的外表,就能夠體會到歷史的厚重了。

百總就是管理一百個士兵的官職,這是他們居住的房子,與士兵居住的相比那里的條件要好得多,這也充分體現了在古代官兵就不平等,等級制度十分嚴格了。此刻我們看到的叫做轅門,這個名稱始于春秋時期,以后歷代軍營的門都叫做轅門,那里轅門的樣式是明代的,大家能夠看到門上有“龍武營”三個大字,此時我們已經走出龍武營了。

往右走走是守備署,守備是總兵的下屬,明朝皇帝看到老龍頭軍事好處十分重要,就在寧海城里設立守備署,加強它的防御功能。我們此刻一同體會一下做守備的感覺吧!

我們此刻看到的這一片開闊之地叫做“校場”是明代老龍頭的將士們操練兵馬的場所?!熬毐?,用兵一時”只有在平時勤加操練,才能在戰(zhàn)斗中克敵制勝,可見駐守在那里的這支隊伍必須是訓練有素,作戰(zhàn)有力了!

我們此刻看到的是將臺,民族英雄戚繼光任薊鎮(zhèn)總兵時曾在那里指揮入海石城的修建和訓練水師,臺內陳列的戚繼光指揮作戰(zhàn)的塑像,也是他“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立刻行的生動寫照”。登臨將臺上,雖然已是事過境遷,但是還能夠讓人感受到旌旗招展,戰(zhàn)馬嘶鳴的威壯場面。

各位游客我們此刻來到了“顯功祠”的門前,祠內陳列著徐達,孫承宗、袁崇煥、戚繼光等七位將領的塑像。他們都曾在山海關的歷史上寫下了濃重的一筆。祠前兩塊石碑上刻著八個鎦金大字“浩氣凌云,千秋景仰”,這充分體現了古人的價值觀取向,對于中國人來說能得到這八個字的贊譽則到達了人生的最高境界!

過了顯功祠就到了把總署,“把總”是武官的名稱,是鎮(zhèn)守老龍頭的領兵官,我們去看看他的辦公環(huán)境吧!

此刻我們能夠看到老龍頭的最高點,也是整個濱海長城的精華部分——澄海樓,它像一顆熠熠法光的明珠鑲嵌在龍冠之上。我們看到的這條寬廣的坡道叫做“馬道”守城的士兵就從那里上下,清朝有五位皇帝以前登臨澄海樓,因此這條道又叫御道,皇帝登城時還要在中間鋪上紅氈踏著紅氈走向城頭。好!此刻大家就親自感受一下皇帝登城的感覺吧!

走完坡道我們將看到的是另外一番景象。如果您還沉浸在歷史的滄桑中那您眼前廣闊的大海就會讓您的情緒豁然開朗了!咱們看到的建筑就是澄海樓,它的前身是明代修建的觀海亭它是二層樓結構,九脊歇山頂式。它有著“長城連海水連天,人上高樓百尺顛”的美譽,樓頂上“雄襟萬里”這塊匾是名末大學士兼兵部尚書孫承宗所題,樓中間這塊“澄海樓”匾是乾隆45年清高宗御筆所題,又派官員從北京專程送來,可見乾隆皇帝對老龍頭還是情有獨鐘,念念不忘,難怪在登臨澄海樓的皇帝中乾隆皇帝來到次數最多了!

再看著款楹聯(lián)“日曜月華初太始”意思是太陽、月亮的光輝都來自自然界,下一句“天容海色本澄清”意思是天空和大海的顏色本來就是清澈的。澄海樓這個名字也是由此意而得。那我們就一同登臨澄海樓,感受一下“萬里長城跨龍頭,縱目憑高更上樓”的豪邁感覺吧!登上二樓就到了整個老龍頭的最高點了,也就到了萬里長龍的龍冠之上。當您拾級而上時是否充滿了期盼而又是心潮澎湃呢?此刻咱們到了二樓舉目望去巍峨的長城與蒼茫的大海緊密相連,天海一色,云水蒼茫,不禁令人胸襟為之開闊,一股豪氣在胸中激蕩,大有“雄襟萬里”之感。

此刻我們到樓后參觀一下,此刻大家看到的這門大炮是八國聯(lián)軍侵華以后英國營盤的大炮。英國人曾在寧海城駐兵40年,直到二戰(zhàn)爆發(fā)時才匆忙撤走,遺留了這門大炮。此刻這門大炮已成了帝國主義侵華的證明了。我們此刻看到的亭子叫“御碑亭”乾隆皇帝曾兩次來到那里飲酒賦詩,寫的詩都刻在這塊碑上。此刻刻的是乾隆的“再題澄海樓”“我有一勺水,瀉為東倉溟。無今亦無古,無減亦無盈”乾隆皇帝將蒼茫渤海比做是他手中的一勺水,輕輕一瀉便成了大海,這也充分體現了乾隆皇帝的豪情和霸氣!這塊碑在八國聯(lián)軍侵華時全被外國兵給毀壞了。在古代皇帝是九五之尊,神圣不可侵犯,他的東西也得是被人供奉,可八國聯(lián)軍卻不屑一顧輕易就給毀壞了??梢姰敃r我國國力弱小“人為刀俎,我為魚肉”被人任意宰割,“落后就要挨打”這段屈辱的歷史讓中國人牢牢地記住了這句話!大家看到的是“一勺之多”碑,我們剛才看到乾隆的那首詩就是由此意而來細心的游客能夠看得出這塊碑是由兩塊拼接而成,上半是重修老龍頭時打撈上來的,下半部分是仿制的,兩個半塊拼接而成我們看到的碑。我們此刻看到的碑是“天開海岳”碑據專家鑒定它屬于唐碑。“天開海岳”這四個字將老龍頭的美景作了高度的概括,天海相依與山為伴,大自然鬼斧神工

造就這樣的美景。這塊碑還與張學良將軍有一段歷史淵源,1900年八國聯(lián)軍將老龍頭毀于一旦,天開海岳碑也被推倒在地,不見天日。1927年直奉大戰(zhàn)爆發(fā)時張學良將軍來到老龍頭,看到“天開海岳”碑被推倒在地十分痛心,于是命人樹了起來,使“天開海岳”碑重新屹立在老龍頭上。這樹起的不僅僅僅是一塊碑,樹起的是中國人民不屈不撓、頑強抗掙的精神。我們此刻看到的這些用玻璃罩罩起來的土墻是真正的明代土城墻,又叫“夯土墻”別看他貌不驚人,但是它十分堅固再鋒利的兵器那它也沒有辦法,但是就怕拿水反復地蹭它,這樣的話它的土就會紛紛掉落了。因此有人總結它是“怕軟不怕硬”。

我們此刻來到的是靖鹵臺,這是明代長城唯一的海上敵臺,大家請看這三個字“靖鹵臺”“鹵”指海水,又取諧音為“敵虜”的虜。因此那里就有兩層含義:一是平靜海水,二是平定敵虜,利用了一語雙關的手法。敵臺主要是個防御工程,能夠駐兵,存放武器,咱們看到的這個孔叫做“箭孔”能夠觀察敵情,還能夠向外射擊,它能夠稱得上是老龍頭海防要塞的橋頭堡了!各位游客過了靖鹵臺,咱們就到了龍頭的最前端,伸入大海23米有余的入海石城了,踏上入海石城好比是登上萬里長龍的鼻翼,隨著它披波斬浪,笑傲渤海之上。入海石城是老龍頭長城伸入海中的盡端部分,全城屹立在海水之中。北接靖鹵敵臺,南浸萬頃波濤,構成了雄奇的海上城堡。為能經受海水的沖擊,入海石城的建筑結構獨特,全部以巨型花崗巖條石砌壘。咱們看到的這幾塊巨石就是當年砌城時用的。咱們能夠看到每塊巨石的角上都有幾個凹槽,這些凹槽叫做“燕尾槽”,在槽內澆鑄鐵水,利用獨特的榫卯結構將兩塊巨石連接了起來。這很好地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精湛高超的水下建筑工藝。在老龍頭還能夠看到另外一處海上勝景就是海神海神。那里三面環(huán)水,亭臺樓閣錯落有致,每當云霧繚繞或煙雨蒙蒙,海神廟若隱若現好似瀛洲仙境。在明代海運開通,石河口被辟為漕運

碼頭,商賈往來盛極一時。當地漁民為保得出海平安,只得將期望寄托于海神之上,于是修建了海神廟。當今科技發(fā)展,先進的航海技術和天氣預報讓我們告別了愚昧和迷信,在大海中暢行無阻。

我們共同游覽一下海神廟吧!各位游客我們此刻看到的這個巨大的牌坊是由漢白玉砌成,琉璃瓦頂,裝飾的很精巧,前書“安瀾”,后書“伏波”這表達了人們祈求風平浪靜、行船安全的愿望。走過石橋咱們就進入了海神殿,我們此刻看到的兩尊神像左為“天應”右為“天佑”相傳是天后娘娘降伏的兩個海怪。此刻我們就到了海神廟,殿前這兩尊怪獸左為“乘黃”右為“龍馬”。古書中記載騎上乘黃能夠活兩千歲,龍馬則有九音,歌聲十分動聽,可見他倆都是身懷絕技,有他們守衛(wèi)著海神殿,更增添了海神的神圣之感。海神殿居于整個廟宇的中心位置,殿門上方懸有乾隆皇帝御題的“江溟寧宴”,咱們能夠看到殿中海神端坐,手下各神恭敬聽命。

這些塑像都是造型生動,栩栩如生。大家和我到殿后看一看,咱們能夠看到一幅對聯(lián)“五湖四海皆是我,九江八河一家人”這充分體現出出海人“”的廣闊胸懷!咱們此刻進入的院落是祭祀天后娘娘的天后宮,天后圣母就是媽祖,相傳他生活在宋代。她精通漁汛而且通曉天文氣象,經常幫忙出海的漁民,深受漁民的愛戴。她去世后當地人在湄洲島上建了座小廟來紀念她,并尊她為媽祖,之后媽祖的名氣越來越大,就逐漸成了沿海居民的海上保護神了。在祖國的寶島臺灣有三分之二的人信奉媽祖,在港澳地區(qū)媽祖的名字更是家喻戶曉,這也充分證明了海峽兩岸有著共同的文化,同是龍的子孫,血脈相連,不可分割!

各位游客,咱們此刻就到了海神廟的最前端——觀海亭,它也是建在海上??芍蒙碛^海亭和站在入海石城上觀海感受是截然不一樣的,少了居高臨下的氣勢,卻像乘一葉小舟漂流在大海之上,憑海臨風、情緒順暢,自有一番難以名狀的美妙感覺!

河北著名景點導游詞怎么說(精選篇5)

各位游客大家好,這天將由我來帶領大家一齊游覽這個老龍頭風景區(qū),我們此刻將要進入的是當時駐守老龍頭的龍武營士兵生活的場所。

我們此刻看到離我們較近的這個模型叫做云梯。大家都知道長城是不容易借用外力來攻打的——除了云梯。(講解怎樣用云梯攻打長城)離我們較遠的是巢車(講解巢車的用途)。我們一會能夠去兵器室去參觀一下當時攻打長城的武器及武器的模型縮微版。此刻呢,我們能夠看一下當時龍武營的士兵住宿的地方,大家看到了士兵睡的是大通鋪,那么比他們官職大一點的百總的住宿條件是什么樣貌的嗎?好那我們這邊走。我們此刻看到的就是管一百個士兵的百總住宿的地方。此刻我們看見的這艘水泥戰(zhàn)船是明朝時期海戰(zhàn)戰(zhàn)船的縮微模型。此刻我們能夠去參觀一下兵器室??纯垂糯勘侨绾喂コ呛褪爻堑模。ㄖv解兵器室兵器的作用)

轅門

轅門的轅是什么?轅就是車轅子。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侯國君巡幸,狩獵,在外面搭營帳住宿,出入口仰起兩車,使車轅子相對,像門的樣貌,叫轅門。因此以后,歷代軍營的門都叫轅門?!度龂萘x》里的呂布轅門射戟,楊家將戲劇故事轅門斬子,都是指中軍帳外的營門的。起初確實是用戰(zhàn)車車轅作門,之后就變了。那里的轅門的樣式是明代的。兵營或者地方高級官署前面用柵欄圍護,柵欄口的門也叫做轅門。好了走出轅門也就走出了龍武營了。

將臺,校軍場

明代隆慶二年至萬歷20__年,民族英雄戚繼光擔任薊鎮(zhèn)總兵20__年,防守山海關南海到北京昌平境內1200里長城。他常巡視老龍頭,在那里宿營駐扎,點將操練兵馬。請看,這員武將塑像就是戚繼光。他身后墻上的地圖是明薊鎮(zhèn)長城關隘圖。這座點將臺周圍的空地就是當年的效校軍場。戚繼光將軍真正的兵部衙門設在三屯營。但是他經常揮戈躍馬奔馳在長城沿線。他寫詩說:南北驅弛報主情,江花邊草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立刻行。他這種為國操勞的精神,實在令人敬佩。

老龍頭是明萬里長城的起點,位于山海關城南5公里的瀕海高地。明清兩地那里是屯兵要塞,也是帝王將相,文人墨客掛表還賦詩的場所。我們走的這條寬廣的坡道,原叫做馬道。守城的兵馬就是從那里上下的。清朝的5位皇帝共11次來老龍頭巡幸,當時這條坡道叫做御道,道中間鋪上紅氈,皇帝從紅氈上大搖大擺的理解兩邊的群臣的頂禮膜拜。如今老龍頭景區(qū)已經向全世界開放。每年有近兩百萬中外游客來此參觀游覽觀光。

澄海樓

請看,這座建筑就是澄海樓,澄海樓筑在老龍頭的長城之上,像蒼龍頭上的一顆明珠。澄海樓的前身叫做觀海亭,是明朝初年建筑的。之后,萬歷39年1620__年山海關兵部主事王致中擴建成澄海樓,也以前叫過知圣樓/澄海是大海澄清,海不揚波的意思。

澄海樓匾、楹聯(lián)

請看,樓頂上掛著的那塊匾“雄襟萬里”,是明朝內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薊遼督師孫承宗所題。孫承宗先后兩次受命督師薊遼駐守山海關,建立了豐功偉績。雄襟萬里表現了他的偉大襟懷和理想抱負。他這個內閣大學士胸懷和帶還一樣寬廣,裝著萬里江山。

請看樓中間的這塊澄海樓的匾是乾隆45年清高宗御筆親題,派官員從北京專程送來的。

匾元氣混芒,傳說,天地未分時的混沌之氣叫做元氣。元氣混茫,意思是茫茫大海就象天地未分時那樣迷迷蒙蒙。

楹聯(lián):日曜月華從太始,意思是:太陽月亮的光輝來自原始的自然界。天容海色本澄清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詩句,乾隆皇帝順手拈來,可見他讀的書還不少呢。

澄海樓一樓

此刻,我們進澄海樓。澄海樓不是很高大,但是清朝開國以后,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五個皇帝都登過這座城樓。他們常在秋冬之季,到關外祭祖,有時是出關,有時是入關,經過山海關共11次,一次不漏。為什么必須到那里來?一來是觀看大海,二來是求個吉利。龍是傳統(tǒng)的皇帝象征。那里是老龍頭,無論哪條龍都想到那里來抬抬龍頭。

請看這幅老龍頭的建筑復原圖

老龍頭是涉海岬角,海拔20多米,形勢險要。明洪武20__年,大將軍徐達選取那里做明長城的起點,是有方法眼光的???,老龍頭西面,緊挨石河口有個潮河港,大船往來,保障軍需民食。從犄角筑長城,居高臨下。沿著起伏的丘陵,長城蜿蜒北上角山,形勢多么險要。老龍頭景觀區(qū)包括七個部分:入海石城,靖鹵臺、南海口關、澄海樓濱海長城、寧海城和海神廟。

欲觀龍頭景,更上一層樓。

澄海樓樓上

墻壁上掛著的條幅字畫,是近幾年中央首長及世界知名認識來澄海樓游覽時,題寫的詩詞墨跡。

1920年以前,墻上掛的盡是皇帝的題詩。康熙、乾隆多次來那里,就和大臣觀海、飲酒賦詩。那里的條案上,經常擺著文房四寶,吟了詩,就寫下來。據說,即使是刮風的天氣,波濤洶涌,四面揚沙,樓窗敞開著,風也吹不到樓里。乾隆皇帝揮筆題詩連鎮(zhèn)紙都不用。那里的“海亭風靜”的特點,能夠和山東蓬萊的“避風亭”相媲美。

清朝乾隆皇帝以《澄海樓》為題的詩有51首,形式多樣。其中有七篇禁體詩聯(lián)句,是乾隆皇帝與侍從及諸大臣約定寫禁體詩聯(lián)句,以詠海為主要資料,禁用以水字及帶水字旁的字,違者罰酒三杯。乾隆皇帝四次登澄海樓與大臣飲酒聯(lián)句。

樓前樓側

大家站的這個地方,清代有一座“御詩亭”,亭內鑲臥碑,雕刻了清代諸皇帝的詩選。但1920年八國聯(lián)軍侵華時,都給毀壞了,連澄海樓也毀于一旦。

天開海岳碑

明清時,澄海樓附近城臺上是有不少碑的,經過八國聯(lián)軍的洗劫,只剩下這塊碑了。天開海岳四個字把老龍頭美景作了高度概括?!伴_”字用的最好,能夠做“開創(chuàng)”講。這四個字的意思是老成頭海山美景天造地設,是大自然的賜予?!伴_”也可作“開拓”講,這四個字的意思是:老龍頭美景在天地間展開。怎樣講怎樣有理,怎樣講怎樣有味。

這塊古碑很古老,專家鑒定是唐碑,當地群眾口口相傳叫“薛禮碑”,雖然跟“薛禮(仁貴)”不必須有關聯(lián),但也反映了大致的年代。即使是唐朝末年建的吧,到此刻至少也有一千年了。這塊碑是贊美景色的,足能夠證明老龍頭成為游覽名勝已有一千多年。

關于這塊碑還有一段神奇的傳說哩!相傳英國侵略軍占了老龍頭后,看見石碑傲然矗立,很不舒服,于是用幾匹馬把它拉倒了。但是從這以后每一天晚上,夜空里伸出一只大手把英國哨兵一把抓走。如此幾夜,英國官兵害怕了,不得不恭恭敬敬地把這塊碑重新樹立起來。傳說總是傳說,事實是1920年張學良將軍來到那里,發(fā)現倒地的石碑,立刻派人把它樹立起來。“天開海岳”碑代表了中華民族的尊嚴。

靖鹵臺

這是明萬里長城的唯一的海上的敵臺。

嘉慶44年(1565),山海關兵部分司主事孫慶元始建這個臺。萬歷初年,薊鎮(zhèn)總兵戚繼光整修長城,筑敵臺1017座,這是第一座,命名為“靖鹵臺”?!胞u”指海水,又取諧音為敵虜的虜。因此,這個臺有兩層意思:一是使海水平靜,一是平定敵虜。一名雙關,各有好處。

敵臺的主要功用是防御工事,能夠駐兵、屯武器,觀察敵情,還有箭窗,能夠向外射擊。如果您想了解敵臺的構造或眺望遠方。但是樓梯狹窄請注意安全。

入海石城

明萬歷七年。薊鎮(zhèn)總兵戚繼光將軍派參將吳惟忠修筑了七丈入海石城,這是偉大的創(chuàng)造。戚繼光早年在山東蓬萊修水城,北門修在海邊,大船從城門進入。那里則是把長城插進海里,使龍頭入海辟風斬浪。這兩處奇觀都是戚繼光將軍的杰作。

請看那里陳列的巨型條石,是當年筑入海石城用的石料。最長2。6米,重達3噸,也就是6000斤。條石邊緣用鐵水澆鑄連在一齊,這樣疊上了九層,工程多么艱巨!擺在那里的花崗巖條石在海水里泡了400多年,形體不變,多么堅固。人們常用花崗巖腦袋形容頑固不化,是有道理的。

大炮

這門大炮,是八國聯(lián)軍侵華以后英國營盤炮臺的大炮。英國營盤炮臺的大炮。英國在老龍頭寧海城駐兵40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才匆忙撤走。

南??陉P

南??陉P建于明太祖洪武年間,是真正明長城的第一關,按順序說第二關是南水關,第三關才是天下第一關。南??陉P內外不通大道,為利于防守,關口較小。明朝末年,出于防守的方法需要,用土將城門堵塞。以后經歷320__年海風揚沙沿城堆積的沙土有幾米高,人們就找不到南??陉P了。有的歷史學家曾按圖索驥誤認為老龍頭東北面的鐵們關是南??陉P,直到1987年重修澄海樓,清除濱海長城的積沙時,才使南海口關再見天日。

土墻遺址

1988年重修寧海城時從土中挖出來的,全為夯筑,外不包磚。有人說,這是寧海城西門的內甕城;有人說,這是明朝初年南??陉P的一段土墻。

鐵門關

請看這個城門不是明長城的一個關口,也不是中國人修的。它是近代意大利兵開鑿的。1920年《辛丑條約》以后,山海關城南有六國營盤:蕭莊南面有“四炮臺”是日本營盤;小彎村有法國營盤;小彎村南,今鐵路療養(yǎng)院一帶有比利時和意大利營盤’另外還有德國營盤和印度營盤,當地群眾叫它“英國下邦”(附屬國)寧海城里是英國營盤。意大利兵到海上游泳,要經過英國營盤,英國士兵不讓過。意大利兵就拆墻,把那里的長城挖成了一個大窟窿,這樣到海灘就很近了。意大利兵在城墻窟窿安上包上有洋鐵皮的門,因此群眾叫它鐵門關。

好了,這天老龍頭就游覽到那里,祝愿每一位游客都能天天有個好情緒,再見!

河北著名景點導游詞怎么說(精選篇6)

尊敬的游客朋友們:

大家好!

歡迎您來到九龍峽自然風光游覽區(qū),

我是這里的導游員,今天的游覽路程有我為大家講解,如果旅游中有什么困難和問題,我將會盡我所能為大家解決,希望九龍峽(龍宮)的一景一色能給您留下美好的回憶。

九龍峽自然風光旅游區(qū)位于古襄國國都邢臺縣漿水鎮(zhèn),東距邢臺市區(qū)62公里,總規(guī)劃面積64平方公里,已開發(fā)面積27平方公里,主峰王帽山由海拔1800米,自上而下,龍的蜿蜒,萬泉如涌,深潭清冽,飛瀑跌宕,宛若蛟龍,極峰俯瞰,九峽蜿蜒匯向一珠型山峰“九龍戲珠”渾然天成,“九龍峽”因此而得名。

九龍峽自然風光旅游區(qū),山幽景奇,四季如畫,攀棧而上,依次為上龍宮、上龍宮群峽、原始次生林,草原、明長城、師傅寨古跡、大觀光游覽,上百余個景點。卓異的高山飛瀑,罕見的幽谷奇峽,豐厚的文化積淀,濃郁的民俗風情,理想的休閑場所是九龍峽自然生態(tài)風景區(qū)的五特點。兼有《盤古降九龍》、《觀音度九龍》、《佛圖澄與石勒》等古典神話傳說。九龍峽山高峽深,夏無暑氣,山地氣候顯著,年均氣溫10。5℃左右,加之構造特殊,地貌奇特,有九寨之美,黃山之秀,張家界之麗,華山之險,享有“太行自然風光明珠”之美譽。

九龍峽已成為華北別具特色的一處游覽勝地。歡迎四海賓朋前來盡享最后一片凈土的自然生態(tài)妙趣、探尋龍族文化、抒發(fā)思古幽情、樂賞高原奇景,登“龍門”,飲“龍泉”,騎“龍馬”,攀龍扶鳳。

九龍峽又名龍宮,下分九條支溝,彎轉起伏,氣勢宏偉,猶如九條巨龍,山伴有清泉涌出,疊疊瀑布下注老龍?zhí)叮甙儆嗝?,猶如飛龍,故名“龍宮”。龍宮的名字從上古的夏商周時代叫起,延續(xù)至今有好幾千年了。相傳,龍便以上龍宮“龍泉”生出,并生九子,九條巨龍在此居住,九龍在一起經常打鬧,興風作雨,有時幾年洪水滔天,有時幾年干旱無雨,給當地人們造成嚴重災害,后來觀世音菩薩知道此事,駕祥云來到龍宮,度化九龍,他們棄惡從善,以后成道升仙,分往四海,各管一方。龍宮景區(qū)九道龍峽便是九龍成道后留下的軀殼。

據《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華民族的始祖伏羲和女媧的形象的“蛇身”是龍的原始形,“龍”也因此成為中華民族的圖騰。龍的形象集中了許多動物的特點,鹿的角、蟒的身、魚的鱗、鷹的爪、牛的頭、馬的耳,口角有須,頜下有蛛,它能大能小,能升能降,呼風喚雨,縱火施術,歷來就是英雄、權威和尊貴的象征。

龍形態(tài)各異,變化萬端,有鱗的為蛟龍,有翼的為應龍,有雨的為虬龍,末升天的為蟠龍,好戲水的為晴龍,喜火的為火龍,黃色的為金龍,白色的為玉龍。龍宮的各個龍峽,便是古人以龍的形態(tài)命名的。

九龍峽的特點:

一、奇特的高山飛瀑

太行山雖然有瀑布景觀,但具有較大流量和較大落差的瀑布極為少見,而龍宮瀑布具有如下特點:一是流量有一定規(guī)模并穩(wěn)定;二是落差達百米以上;三是成群出現;四是造型奇特,音響、色彩多種多樣。從造型上看,老龍?zhí)镀俨硷w流直下百余米,猶如巨龍從天而降,圣水泉瀑布從半山崖上的石縫中噴溥而出,優(yōu)美至極,南龍宮、金龍撒珠瀑布猶如卷簾,銀珠四濺,潭底石頭斑“點”猶如鮮血,世人罕見,潭、溪清澈,均從石底流過。山泉星羅棋布,水的來源全部來自山泉。

二、罕見的幽谷奇峽

龍宮景區(qū)進入上龍宮區(qū)域,全部為峽谷,北龍宮、南龍宮、中龍宮、蟠龍峽,總長都在1—2公里間,加上各條支峽有40余條,峽谷最寬不過20米,最窄只有1。5米左右,由于河北方面暖流與山西方面冷氣流在此會流通渠道,氣候和各種自然侵蝕,這里的峽谷均形成U字形直立,形上口小,下口谷底寬,峽谷延伸全部為之字型,能見度只有10—20米,都好象自然裂開一樣,步步都在屏障中,如此峽貌實為罕見,并具有一定的地質學研究價值。

三、優(yōu)越的休閑場所

龍宮除了懸崖即為茂密的森林,整個山頂、棧道全被植被覆蓋,即使峽谷的石頭也被一層綠苔覆蓋,春天滿棧道野桃花盛開,夏日各種山花競放,秋來黃櫨 紅葉滿山,冬至處處玉樹盛妝,極具觀賞價值。

蟠龍峽、原始次生林,這里谷底有泉,氣候濕潤,峽谷兩側絕壁上樹木相互交叉,遮天蔽日,涼爽至極。唐朝詩人的“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很能解答這里的景色。

四、豐富的文化積淀

龍宮據歷史記載:《管子》、《春秋經》、《邢臺縣志》載:“邢西有一百四十里有夷儀城,城西十里,山勢險峻,夏無暑氣,有兵防口……猶人伐邢,與車百乘,以千人,以防之……”營房 臺、古長城即為見證。古長城大門門首并刻有“保定巡撫、大明兵備”修復長城的記載。古長城 的雄姿仍不減當年威風,巍然聳立在林濤環(huán)抱之中。這里山高陡峭,是通往山西的要塞,歷代為兵家必爭之地??谷諔?zhàn)爭時期,從營方臺的“神仙洞”找出當年抗大藏下的文件和地雷,從古營墻挖出古幣和箭頭,古代戰(zhàn)爭和現代戰(zhàn)爭交兵留下的痕跡仍斑斑可見,

此外,這里還有很多優(yōu)美的民間故事傳說,如“小白龍與小龍女的故事”、“小龍女拜觀音為徒的故事”、“觀音度九龍的傳說”、“師傅寨的傳說”、“板栗的傳說”等,都非常引人入勝。

龍宮山高峽深,地勢高亢,山地氣候比較顯著,比市區(qū)要低6—10度,年平均氣溫10。5℃左右,是邢臺氣溫最低的地方。夏季悶熱天氣且不很熱,而晚上更為涼爽,山上氣溫更低。年降水量在650毫米左右,是邢臺縣多雨區(qū)之一。常風云霧飄游于山腰,形成云海景觀,更可貴的是這里溪流長年不斷,有水使溝谷清幽,給避暑度假提供了優(yōu)越環(huán)境,即可游山,也可玩水;即可觀賞廣闊的高原草地風光,又可以使你品賞北國的松濤景觀。站在草地邊緣遠眺,即可飽覽河北山川秀麗、一覽眾山小的氣派,回頭便可見山西高原景色,低頭可見山下龍宮南國小九寨的風光。

河北著名景點導游詞怎么說(精選篇7)

九龍峽旅游區(qū)地處太行山中段主脊東側,海拔700—1500米之間,中 元古界長城系紅色石英砂巖和 長石砂巖,構成了山峰主體。下 太古界、下元古界 變質巖系構成山體底部;主脊為下 古生界 碳酸鹽巖系。由于長城系石英砂巖巖性堅硬,垂直 斷裂構造及節(jié)理發(fā)育,棧崖壁立,峽溝縱橫,峽嶺相間,奇峽、幽谷奇峰、怪石、巖廊、巖洞、構成了具有獨特性的 砂巖地貌景觀。山頂灰?guī)r山體發(fā)育了暖溫帶 喀斯特地貌。

核心區(qū)的龍宮溝,主溝呈NEE向,兩側發(fā)育了多條深峽支溝,故稱九龍峽。為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0。5℃左右,夏季涼爽宜人。由于群山環(huán)抱,谷口東開,有利于暖濕氣團侵入,形成了自己的獨有氣候環(huán)境,故多陰雨。由于常年有雨,得到泉水補給,特殊地貌形成了多級瀑布及水潭。 旅游區(qū) 森林覆蓋率達78%,植被覆蓋率98。5,主要為板栗、蘋果,其次有柿子、核桃、等及楊、柳和楸樹等。二棧以上為天然次生林。九龍峽紅葉嶺生長著大面積的黃櫨,成為旅游區(qū)特色植物景觀。山上還生長著幾十種藥材植物。山頂分布大面積的油松林,山頂松林之間有數千畝的山頂草場景觀。

河北著名景點導游詞怎么說(精選篇8)

我們現在要去的隆興寺位于石家莊北15公里的正定縣,京廣鐵路、京深高速公路從境內穿過。從市區(qū)到正定縣城大約需要40分鐘左右。正定是北京的南大門,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歷史上與保定、北京并稱為“北方三雄鎮(zhèn)”,至今正定南城門還嵌有“三關雄鎮(zhèn)”的石刻。正定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春秋為鮮虞國,戰(zhàn)國是屬于中山國,趙滅中山后就歸了趙國。秦朝時屬于恒山郡。漢初時叫東垣縣,漢高帝時,更名為真定,寓真正安定之意。1400年以來,這里一直是府、州、郡、縣所在地。清雍正元年(1723年)因避世宗胤禎名諱,該真定為正定沿用至今。

源遠流長的歷史,給正定留下了風格獨特的名勝古跡,素以“三山不見、九橋不留、九樓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而著稱?!叭讲灰姟敝傅氖菤v史上正定曾用過中山、恒山、常山的名字,但正定卻沒有山。“九橋不流”說的是隆興寺門前、古府和縣文廟大殿前各有三孔橋,但都是旱橋。“九樓四塔八大寺”指的是古城的四門樓、四角樓、陽和樓;四塔是凌霄塔、華塔、須彌塔、澄靈塔;八大寺指的是隆興寺、廣惠寺、臨濟寺、開元寺、天寧寺、前寺、后寺、崇因寺。“二十四座金牌坊”是說過去正定擁有大大小小二十四座金牌坊,像較大的許家牌坊、梁家牌坊等。隨著歷史的變遷,風雨的吹打,不少珍貴的文物毀于一旦,但從現有的國家保護文物4處、省級保護文物7處、縣級保護文物10余處來看,仍不失為歷史文化名城的風采。古城正定在1990年被列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1994年被列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

正定旅游具有“亦新亦古”、“亦雅亦俗”的特點。在眾多名勝古跡中,始建于隋開皇六年(公元586年)的隆興寺是宋代開國皇帝趙匡胤親自敕封修建的。氣勢雄偉,保存完好,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被著名的古建筑學家梁思成先生譽為“京外名剎之首”。另外廣惠寺的華塔是金剛塔與花塔的巧妙結合。天寧寺的凌霄塔是我國木制閣塔之首。開遠寺的唐代鐘樓與古塔相對應,為研究我國佛教發(fā)展提供了寶貴資料。臨濟寺的澄靈塔是佛教臨濟宗的創(chuàng)始人義玄法師的衣缽塔,平時有大批的日本僧人前來朝拜祖塔,成為連接中日友好的紐帶。

正定還有很多新建的景觀,主要都是以弘揚民族文化為主要內容。榮國府是嚴格按照明末清初的建筑格局修建的。另外還有西游記宮,封神演義宮等。除此以外,建在正定的國家乒乓球訓練基地,也是名聲在外。

大概還有幾分鐘我們就要大隆興寺了,我先簡單給大家介紹一下隆興寺的概況。隆興寺是目前國內規(guī)模較大、年代較早、氣勢雄偉而保存較完整的佛教建筑群。為使這座名剎保存完好,在“正太戰(zhàn)役”前,周恩來總理曾在作戰(zhàn)方案上批示:一定要設法保護正定隆興寺等一批文物古跡。

隆興寺始建于隋開皇六年(公元586年),初名龍藏寺,唐朝時改為龍興寺。宋開寶四年(公元971年),奉宋太祖趙匡胤之名,擴建龍興寺,修建大悲閣,并鑄造起21.3米高的千手千眼銅觀音像,一組宋代建筑從此拔地而起。金、元、明均進行過修葺和增建。清康熙、乾隆年間曾兩次重修,并在兩側建了帝王行宮。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重修后,改名“隆興寺”。這大概是康熙皇帝也覺得正定人杰地靈,怕日后出天子,所以將“龍”改為“隆”吧。

隆興寺占地面積為82500平方米,主要建筑仍保留了宋代建筑的風格和特點。整個建筑自南而北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有二龍戲珠照壁、三孔石橋、天王殿、大覺六師殿遺址、摩尼殿、戒壇、慈氏閣、轉輪藏閣、大悲閣、彌陀殿、毗盧殿等。

說到這里,我們已經到達了隆興寺。請大家隨我下車參觀。

二龍戲珠照壁、石橋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高大的琉璃照壁,時古代寺院和有地位人家一般都設置的遮擋大門的影壁。壁心是琉璃磚雕刻的“二龍戲珠”圖案,二龍騰空欲飛,很是壯觀。我們現在走過的三路單孔石橋,就是九橋不流的其中三座。民間傳說過去這里曾放著半個鸞架,趙匡胤曾多次在這里游玩。

寺內第一重殿——天王殿

天王殿是隆興寺的一重殿,它深三間,闊三間,為單檐歇山頂七檁中柱式的北宋建筑。但在清代曾大修過,浮云、斗拱就是證明。

殿中央拱門上端嵌有清康熙皇帝玄燁手書的《敕建隆興寺》金字橫匾。大家隨我進殿,正中這個大腹便便,笑臉相迎諸位的是金代木雕彌勒佛。他是佛教大乘菩薩之一,正統(tǒng)的彌勒佛應該身著菩薩裝,帶著天冠。佛經講彌勒是他的姓,名阿逸多。出生在印度南天竺的一個大婆羅門家庭,是顯赫的貴族。成為了釋迦的弟子后上升到第33層天上——兜率天(也就是候補佛的樂園)。佛祖預言他將來會在龍華樹下繼承釋迦牟尼的佛為而成佛。也就是說他是佛的法定接班人,又稱未來佛。他手中的布袋叫做乾坤袋,又稱為人種袋,能裝下大千世界,又能送子,寓意佛法無邊。

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尊大肚彌勒佛像傳說是五代時的僧人,今浙江奉化人。名叫契此。在世的時候經常挑著一個布袋,見物便乞,語無倫次,隨意寢臥,形如瘋癲。他著有《辭世偈》一書,里面說:“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世人自不識”加上歷史上浙江一帶曾多次以彌勒轉世組織彌勒教發(fā)動農民起義,所以,世人都以為他是彌勒佛的化身,就按照他的樣子塑造了彌勒佛。有的思遠在兩旁海協(xié)又一幅對聯(lián)“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大殿兩側是大家熟悉的護世四大天王。他們是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他們分別手拿琵琶、寶劍、蛟龍和寶傘。四大天王傳入我國后,被賦予了中國的寓意:南天王職風,東天王值調,北天王職雨,西天王職順,合起來就是“風調雨順”,暗示著五谷豐登。

走到這里,大家可能有點疑問:為什么沒有看到山門呢?一般的寺廟都應該先過山門,再進寺院,可隆興寺卻沒有山門,這里還有一段優(yōu)美的傳說。相傳,當年唐太宗李世民命令大將尉遲敬德監(jiān)修龍興寺,工程將要結束時,傳來唐王要斬秦瓊的消息,秦瓊是尉遲恭的好朋友,尉遲恭便火速回朝,行至河南開封附近時,施工的追上,問他山門修在哪里。尉遲恭正心急如焚,未加思索,就用鋼鞭一指:“就修在這里”。于是施工的就在那里修起了山門。至今正定還有一句順口溜說:“寺大山門遠,山門在河南”。當然了,這只是個傳說而已,根據歷史考證,尉遲恭根本沒來過正定,更沒有唐王斬秦瓊之說。而以天王殿代替山門只是寺院建筑常見的一種布局罷了。

千古遺憾——大覺六師殿遺址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片廢墟,就是大覺六師殿遺址,原來是寺內規(guī)模最大的佛殿。據說寬34.5米,建筑物高18.3米,里邊有五彩懸山和金身塑像,非常壯觀。它始建于宋神宗元豐年間,金、元、清都曾重修過,民國初年因為長年失修坍塌,所以是一大憾事。大覺,是旨的另一種解釋。佛是梵文“佛陀”的音譯簡稱,意譯是“覺者”。佛經說凡是能“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者”皆可成佛。

據說這里原有六尊佛像,小乘佛教認為是釋迦佛之前的六位祖師。據史料記載,六世紀末,古印度婆羅門教盛行,但是它宣揚梵天造人,實質上是一種種族歧視。這樣就引來眾多人的反對。其中除了釋迦牟尼外,還有六個有影響力的人物??傊麄兣c佛教的主張不同,被稱為“外道六師”。這里供奉著佛教以外的六師,有古代政治團結多數派的意思。

宋《營造法式》建筑典范——摩尼殿

隆興寺內有六處在我國堪稱之最。現在請大家看第一處:摩尼殿的造型。我們現在站在殿外看這座大殿:大殿平面呈十字形,四方正中均出山花向前的歇山式報廈,殿身中央為重檐歇山頂,青瓦補心,綠琉璃瓦剪邊。檐下斗拱宏大,分布疏朗,柱子粗大,又明顯的卷剎、側角和生起。仔細觀察給人以水平柱子兩頭高中間低,垂直柱子上端漸向內收。這樣的結構與宋《營造法式》相近,在唐宋以前很常見,在明清以后就漸漸失傳了。這是目前我國古建筑中僅存的孤例。這座獨特的建筑曾經深深的吸引了梁思成先生,1933年他竟然冒著兵荒馬亂前來考察,還特意將此拍照收入《世界建筑史》。

摩尼殿的“摩尼”二字是英雄、圣人之意。有的認為是“牟尼”的另一音譯;還有人認為是摩尼教的意思。我們還可以看到在摩尼殿樓閣頂檐上有獅子、雞、孔雀、馬、龍等禽獸,還有一個騎獅的和尚。他就是我們常說的“望風佛”。佛教都把他修在房頂四周,以示避災難的鎮(zhèn)邪之物。

大家請隨我進殿。我們看到正中供奉的五彩泥塑是釋迦牟尼說法坐像。釋迦牟尼和我國的孔子是同時代的人,姓喬達摩,名悉達多,是佛教的創(chuàng)始人。站在他右側的雙手抱拳、老成持重的是他的大弟子迦葉。左側雙手合十、聰慧虔誠的是阿難。中國禪宗說他是繼承佛法的第二代祖師。以上的三尊都是宋代的原塑。在這三尊塑像前面的兩個人物是明代成化年間補塑的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他們的坐騎分別是獅子和白象。說到菩薩,我國通常供奉的四大菩薩是文殊、普賢、觀音、地藏。并盛贊文殊為“大智”,普賢為“大行”,觀音為“大悲”,地藏為“大愿”。傳說她們的道場分別是佛教四大名山:五臺山、峨眉山、普陀山和九華山。

我們再來看一看殿內四周的壁畫,這是明代成化年間繪制的以佛教故事為題材的《釋氏源流圖》。這幅壁畫生動的描繪了佛祖釋迦牟尼降生、出家、苦行、成道、涅盤的整個過程。現存面積是422平方米。我們再來看一下東山墻的《西方盛景圖》:這幅壁畫描繪了西方極樂世界的繁榮景象。我們再仔細看一下畫的左下角約1平方米的范圍內,以暗淡的灰綠色描繪出了人間的生、老、病、死等諸多苦難。與天上的盛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佛教徒認為只有虔誠的修行就可以去掉人間八苦而成佛。

大家請隨我到殿的北側,看一下隆興寺內的全國第二最:倒坐觀音。我們現在看到是一座玲瓏典雅的五彩懸山。群峰疊嶂,祥云繚繞,羅漢與護法天神巡邏山間,噴水獸、吸水獸使海水源源不斷,象征佛教后繼有人。正中這座高3.4米高的塑像就是著名的倒坐觀音。大家知道一般的寺廟內的塑像都是坐北朝南。而這座觀音卻是坐南朝北的。大家請看,觀音左足踏蓮,表示腳踏西方凈土世界,表示出污泥而不染。右腿屈起,表示吉祥如意。雙手抱膝,左手搭于右腕上。尤其是她的眼睛,不管我們在哪個方向看她,都能感覺到她的兩眼俯視,眼神恰好與朝拜者仰視形成感情的交流,令人恭而不褻。左右兩邊的白象和金猻是她和普賢的坐騎。之所以說她倒座,一是我們剛才說的方向問題。還有一個原因是觀音曾經發(fā)下誓愿:“眾生普渡不完永不會頭”??杀娚趺茨芷斩傻耐昴?所以她也就只能永遠的倒坐不回頭了。

隆興寺的這尊觀音,是隆興寺的第二之最,是中國最美的觀音。他是工匠師傅把民間美麗女子形象同觀音巧妙的結合起來的產物。1933年梁思成先生曾把這座觀音拍成照片送給魯迅先生。魯迅視為珍寶,贊譽她為“東方美神”,一直把照片陳放在書桌上,至今仍陳列在魯迅故居。

北方三大受戒地方之一—戒壇

這座戒壇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間,是僧徒受佛教戒律的壇場。當時北方只有三處寺院有權受戒,分別是北京的雍和宮、五臺山的清涼寺,還有就是正定的隆興寺了。

壇中供奉的是明宏治六年鑄造的雙面銅佛,像身相連,相背而坐。面南的是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面北的是東方琉璃世界教主——藥師佛。在受戒的地方供奉鑄在一起的阿彌陀佛和藥師佛,是要受戒者得到東西兩方教主的承認;又有阿彌陀佛接引受戒者成正果后,行藥師之愿,醫(yī)治眾生痛苦,為眾生消災延壽。

最古最大的轉輪藏閣

此閣建于宋朝,與晉祠的大殿十分相似,保留著突出的宋代特點。

我們看到殿中央放著一個直徑7米的木制轉輪藏。中間有立軸,它的設計非??茖W,復合了牛頓定律:使合力趨近于零。是我國最早最大的藏經櫥,也是隆興寺內的第三最。以前這些經櫥里都擺滿了經書,在古代有很多和尚是不識字的,所以他們就推動這個法輪,每推一圈就相當于念了一遍經書。

彌勒的殿閣—慈氏閣

慈氏就是梵文“彌勒”的譯義,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尊慈氏像就是沒有被漢化的彌勒佛,這尊木雕慈氏像高7。4米,相傳是宋代用五臺山的一根原始古木---靈驗樹雕制而成的,據說是當年滹沱河發(fā)大水從上游順水流到正定,被卡在隆興寺這個地方,所以也就用它雕制了這尊彌勒佛。

清康乾御碑亭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我們眼前的這兩座碑亭與我們剛才看到的所有建筑有一個不同之處,那就是它們房頂的琉璃瓦是黃色的,這是為什么呢?因為這和清朝的兩任皇帝—康熙和乾隆有關??滴醣强滴鯐鴮憽队坡∨d寺碑》,而乾隆碑是乾隆書寫《重修正定隆興寺碑文》。兩塊碑下面的駝碑的動物叫贔屃,傳說是龍王的第九個兒子,因為力大無窮又善負重。它與神龜的區(qū)別之處是神龜頸上無毛,而贔屃的頸上有毛。

隋龍藏寺碑

剛剛我們進來的時候大家可能已經注意到了,這座寺院里有許多古代碑刻,但最珍貴的則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塊《龍藏寺碑》。此碑為隋開皇六年興建龍藏寺的時候所刻,它是隋朝保留下來的僅有的3塊碑中最完整的一塊,又被稱為“隋碑第一”。這也是隆興寺內的全國第四最。大家看碑文上書“恒州刺史鄂國公為國勸造隆藏寺碑”,書體方正有秩、結構嚴謹,樸拙而不失清秀,莊重而不板滯,在書法史上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是由隸書向楷書過渡的典范。它上承南北朝遺風,下開隋唐諸家之先河,為研究我國書法藝術發(fā)展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1986年著名書法家、前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趙樸初先生詳細端詳此碑后有言:這在東南亞也是不可多得的瑰寶了。

但讓我們遺憾的是龍藏寺碑由誰所書?至今仍是書法史上的一大疑團。

河北四寶之一—正定府的大菩薩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座高33米的屋檐三層建筑是大悲閣,也是隆興寺的主體建筑。聽到大悲閣的名字,大家可能就已經猜出來了,殿內供奉的是觀音菩薩.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座千手千眼觀音像建于宋代,但長年失修,1944年因大悲閣殘破不堪,偽省長吳贊讓拆毀了御書樓、集慶閣,同時規(guī)模也縮小了三分之一,使大悲閣沒有保持原來的建筑風格。為了再現大悲閣風格,國家文物局從1992年撥款1400萬元對大悲閣進行落架復員性重修。大家請看,我們眼前的這座銅鑄菩薩,就是被譽為“河北四寶”之一的大菩薩。我們所說的“河北四寶”指的是滄州的鐵獅,定州的塔,趙縣的石橋,正定府的大菩薩。這尊大菩薩高22米,是我國最早、最高的銅鑄菩薩。也是隆興寺內的第五最。它比西藏日喀則扎什倫布寺的世界“第一高”大銅佛——如來坐佛僅少0.4米,而在年代上卻早了幾百年。大家可能會問,稱它為千手千眼觀音,為什么不見千手千眼呢?這是因為它除了本身的兩只手臂外,還有有四十雙手,每只手中各有一眼,每個手中又配25“有”,即三屆中的25種有情存在的環(huán)境。這樣40__25恰好是一千,所以稱為千手千眼。意思就是說什么都能管,什么都難不住她。她額上的三只眼,預示著知道過去、現在和未來。

大家可能會有疑問,這么高的大菩薩,是用什么方法鑄造的呢?其實工匠們采用的使分段鑄造法。第一級先鑄造的是蓮花臺座;第二級至腿膝;第三級至肚臍;第四級到胸;第五級倒腋下;第六級到肩膀;第七級到頭頂和所有的胳膊。

我們可以看出來,這尊大菩薩的四十只手臂不是銅質的,而是木質的。這是因為如果都是銅鑄的話,就會出現重心偏上的問題,把手臂換成木質的就可以是重心下移,這樣就可以使大菩薩穩(wěn)固的佇立在這里。

彌陀殿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座建筑是彌陀殿,它始建于明正德五年。從它的建筑風格來看,即區(qū)別于宋代高大疏朗不重彩繪的特點;又不同于清代小巧玲瓏重彩繪的風格,而是介于它們之間的轉化過程。我們看殿內正中的這個蓮座,有一千個蓮瓣。一是象征西方凈土世界;另外還表示大千世界有佛來統(tǒng)治,寓意佛法高于一切。蓮座上的是五彩泥塑的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據說阿彌陀佛曾發(fā)過愿:“只要有人能至誠念我的十聲名號,我就要接他來極樂世界”。過去這里兩側有十八羅漢,由于歷史變遷,都已經蕩然無存了。不過您不必惋惜,咱們來欣賞一下這“潔矩”二字。相傳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的第七是孫智勇大師曾云游來到正定。饑餓時來到一燒餅鋪前要求施舍燒餅,掌柜的看他穿的又臟又破,怕影響生意,把他轟走了。這是一個賣饸烙的老漢看他可憐,就給他饸烙吃。一連吃了三大碗后,智勇脫出毛筆,在支鍋的青石上寫下“潔矩”二字,“貧僧素高潔,潔厚始稱矩,吾是出家人,自有人相識?!蹦盍T就揚長而去。有一天,龍藏寺(隆興寺)法顯和尚走出來,見此二字,倒身便拜,口念“阿彌陀佛”,并表示愿出一銀子買下此石。賣饸烙的老漢是個大方人,說只要講出原因,情愿相送。法顯說:“石上二字,是智勇禪師的真跡,貧僧一生想見此人終未如愿,今見字如見人也”。掌柜的聽后非常感動,慷慨相送。法顯獲此真跡后,請石匠將二字進行了精刻,供在凈業(yè)堂。后來被縣太爺供在縣衙大堂,最后移到彌陀殿內。當然,這個故事也有疑點,智勇和尚是隋代人,而法顯和尚是東晉人,他倆的在世時間相差了百年。

我們現在看到的是佛教中的護法神韋陀將軍。他手中的兵器叫金剛杵。持杵的姿勢決定著寺院是否接待外來的僧侶,如果金剛杵橫在手臂上,說明此寺好客愿意接待客人;如果金剛杵朝下,則表示此寺院不好客。這樣解釋后大家可能就明白了為什么《西游記》中師徒四人,取經路途中有的寺院待他們親如一家,有的寺院又趕他們走了吧。

崇因寺搬遷來的毗盧佛

我們現在看到的是隆興寺中軸線的最北端的建筑,1959年從正定北門里搬遷來的毗盧殿。

崇因寺就是我們前面講的“八大寺”中的一寺。眼前這個毗盧殿始建于明萬歷年間?!芭R”是梵文“毗盧遮那”的簡稱。意思是“光明遍照”。有種說法是“毗盧”是釋迦牟尼的另一尊號。我們所說的“千佛繞毗盧”就是不管佛有多少宗、多少派,都圍繞毗盧轉。毗盧是掌權、掌印佛。大家請看殿內的銅制毗盧佛像,高6.27米。設計精巧,造型獨特,是隆興寺內的第六個全國之最。其特點是自下而上漸收,像一座寶塔。整體分三層而鑄。三層共計一千個蓮瓣,象征大千世界。每個蓮瓣上都有一尊小佛,一千個小佛面貌各異,也象征了大千世界都由佛來統(tǒng)治,所以又稱“千佛繞毗盧”。

大家可以看到除了三層小佛外,又有三層四面佛,每尊佛又各戴“五佛冠”,這樣千佛墩上共計有1072尊佛像。

講到這里,隆興寺內的“六最”就全部給大家介紹完了。

1814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