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青城山導游詞
成都青城山導游詞
青城山鎮(zhèn)位于都江堰市區(qū)西南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青城山,東臨中興鎮(zhèn)、青城鄉(xiāng),南接兩河鄉(xiāng)、崇州市,西連阿壩州汶川縣,下面是學習啦帶來的成都青城山導游詞,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成都青城山導游詞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我們現在出發(fā)去游覽青城山。
青城山位于都江堰市西南,乘車前往大約需要20分鐘,我想就利用途中的時間,給諸位介紹一下青城山的概況。
青城山距離成都市區(qū)63公里,因景區(qū)青山環(huán)列,林木繁茂,終年幽靜清涼,歷來是川西著名的游覽和避暑的勝地。又因這里是中國道教的發(fā)源地之一,東漢以來歷經二千多年,一直是道教存在和發(fā)展的重要基地,影響廣及全國,所以青城山也是著名的道教名山。說到這里,大家可能已經聽出青城山的基本特點了;那就是離都市最近的、自然景色清幽和道教文化源遠流長的風景名勝地,而且還要加上六個字:保護相當完好。因此,1982年就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qū)。1999年青城山與都江堰景區(qū)聯名申報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來的專家充分肯定。當然,“眼見為實”,一會兒大家親臨其境,就知道我所言非虛了。
青城山的得名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說青城山有陰陽36峰環(huán)狀排列,峰銳崖陡,林木蔥籠,宛如一座綠色的城郭,以形得名,叫做青城山;第二種說法是說青城山原名清城山,青字有三點水偏旁,因古代神話說“清都、紫微,天帝所居”,這里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所以取名“清城山”。后來,道教創(chuàng)始人東漢的張陵張?zhí)鞄焺?chuàng)立天師道以清城山為基地,道教主張“清虛自持”“返樸歸真”的教義,與清城仙都的意思相合,山名就無變化。唐初佛教發(fā)展很快,清城山上發(fā)生了佛道間地盤之爭,官司打到皇帝那里,唐玄宗信道,親自下詔書判定“觀還道家,寺依山外”。道家勝利了??墒窃t書把清城山的清字寫成了沒有水旁的青了。道家既借助于皇帝親判的威力收回地盤,也就將清城山改稱青城山了。
這個故事并非傳說,山上保存的唐碑詔書全文具在,足以作證。
道教文化
據地質考察,青城山形成于1億8千萬年前的一次造山運動,山體抬升時受強烈擠壓,巖層破碎。起伏較大,褶皺明顯,所以山形千奇百怪,絕壁深壑,斷崖裂石,處處顯示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相傳青城山區(qū)有36峰、8大洞、72小洞、共108景。一百單八是一個吉祥數字,表示景點很多,但人們更向往的是這里滿布山嶺的古木森林和蜿蜒山路上那無盡的清涼幽意,以及歷史悠久的道教文化和保護完好的宮觀建筑藝術。
說到道教文化,由于道教在青城山兩仟多年的存在和發(fā)展,特別是歷代高道的主持和經營,青城山一直作為道家的祖山,俗家心目中的“神山”,而得到充分的保護??梢哉f,今天青城山的古建筑、古遺址、歷史傳說、飲食習俗,乃至林木花草,都滲透著道教文化的精神。青城山道教發(fā)展也有幾個起落。遠在東漢順帝漢安二年(公元143年),在邛崍山系的鶴鳴山(今大邑縣境)修道的張陵,來到青城山赤城崖創(chuàng)立道教。因張陵被其弟子尊為“天師”,所創(chuàng)道教也叫“天師道”。天師道經過張陵及其子孫歷代天師的創(chuàng)建和發(fā)展,逐漸擴及全國,晉隋時期,天師道有北天師道和南天師道的興起和地區(qū)教派的產生。青城山所傳屬于南天師道的正一教派。至唐末,著名道士杜光庭來青城山,天師道傳統乃與上清道結合。上清道宣稱修行得道可升“上清天”,比舊天師道理想的“太清境”更高。杜光庭后來在前蜀皇帝王建手下做官,官至光祿大夫尚書戶部侍郎,封上柱國蔡國公,晚年居青城山近30年,著書立說,對道教的發(fā)展影響很大。
到南宋時,青城山道士李少微等人創(chuàng)清微派,以行雷法為能事,將內丹術與符咒術相結合,稱“可以驅邪,可以治病,可以達帝,可以嘯命風雷,可以斡旋造化”,元朝封他為“雷淵廣福真人”,一時信徒很多,青城山又再度興旺起來。明代,青城山道教所傳屬于全真道龍門派。全真道與原來的天師正一道不同的是,它主張修道者要出家投師,住庵當道士,不娶妻室,不吃葷腥,創(chuàng)立了一套養(yǎng)身習靜的修練方法。道士住山,自然對宮觀的維護,山林的栽培就更為重視。明朝末年,戰(zhàn)亂不斷,青城山道士逃走,直到清康熙八年,武當山全真道龍門派道士陳清覺來青城山主持教務,又使局面重新改觀。后來陳在四川官員的幫助下,得到康熙皇帝的欽賜御書“丹臺碧洞”,并封他為“碧洞真人”。
從此,青城山道系屬于全真道龍門派丹臺碧洞宗。新中國成立以后,青城山吸收了各地道士,原來丹臺碧洞宗的格局有所改變,但其在道教中仍是很有影響的一支。1957年,“中國道教協會”成立,青城山道士易心瑩被選為副會長兼副秘書長。其后,傅元天道長也被選為中國道協副會長,1992年當選為會長,并兼任中國道教學院院長。所以,研究道教文化的人是不可不來青城山的。
篇二:成都青城山導游詞
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你們參加成都陽光旅行社的青城山一日游。我是你們的導游COCO,在這里,我預祝大家渡過愉快的一天!
先說一下今天的活動安排。這車在九點左右到達青城山,我們乘索道到上清宮,然后步行下山沿途游覽。中午下行到山門,會有被稱為“青城四絕”的“洞天乳酒,道家泡菜,苦丁茶,白果燉雞”這樣的美食等候著大家。飯后稍作休息,我們將前往都江堰景區(qū)參觀。五點鐘,乘車返回成都。
邊說邊走,不知道不覺中一小時過去了。車現在經過的地方是都江堰市,這里以城西北處,由蜀郡太守李冰帶領群眾于公元前三世紀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而舉世聞名,我們將在返回途中參觀這里。
青城山近在眼前了,利用這幾分鐘的時間,我把它的概況給大家作一個簡要的介紹。
青城山主峰老霄頂,海撥1600米,位于成都平原西北部都江堰市風景區(qū)內,距成都63公里,都江堰15公里,早在1982年便被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在2000年,它更是于都江堰一起,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為世界文化遺產。
青城山屬邛崍山系,據地質考察形成于1億8千萬年前的造山運動,諸峰環(huán)峙,狀如城廊,山上林木茂盛,終年青翠,在唐代即被稱為“青城”,故名青城山。
青城山的得名,還有另外的一種說法。那就是,“清城山”的筆誤。所謂“清城”古指神仙居住的地方。在唐代,道、佛二教爭奪青城山的地盤,于是唐玄宗下詔“觀還道家,寺依山外舊所。”詔書中的“清”字少了偏旁,從此以后人們就將錯就錯了。這種說法,也比較可信,有天師洞三皇殿內的唐玄宗手詔碑為證。
青城山不僅以日出、云海、圣燈三大自然奇觀吸引著八方來賓更是以青城道教而名揚四海。青城道教氣功也聞名遐邇。
道教是以“道”為最高信仰的我國本土傳統宗教,它產生于東漢中葉。青城山作為天師道的祖山,是道教的四大名山之一,也是道教的發(fā)祥地之一。
與基督耶穌幾乎是同一個時期的漢順帝時,沛國豐人張陵(后稱張道陵)在此后山大邑鶴鳴山結茅求道。他自稱“奉太上老君之命為天師”,并尊老子為教主,以《道德經》為圣典,根據當地氐羌原始部落的降鬼驅魔的巫術創(chuàng)“五斗米道”,又稱“天師道”。
張?zhí)鞄熡?43年來到了青城山天師洞在此傳道修行,并在此羽化。此后其子張衡,其孫張魯也嗣法于此。晉范長生,唐杜光庭,南宋李少微等高道相繼來此傳道。在清康熙八年,武當山全真道龍門派第11代傳人陳清覺來青城山主持教務,后被康熙欽賜“丹臺碧洞”封他為“碧洞真人”。從此青城道教屬全真道龍門派碧洞宗至今已傳13代。
道教主張“清虛自持,返樸歸真”,他們把神仙居住的地主稱為“洞天”,青城山是道教十大洞天中的第五洞天,每一個洞天都有一位主治的神仙,青城山的主治神仙是供奉于建福宮,被黃帝封為“五岳丈人”的寧封子。
青城山分前后兩山,各自面積分別為15和100平方公里。這里的36峰,8大洞,72小洞,108景一切都滲透著道教文化的精神。前山為風景區(qū)的主體部分,突出了道教崇尚自然風格的道觀遍布其間。
說到自然風格,我們不得不提到青城山的自然之美,這里素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譽,它的“幽”,也為歷代文人墨客所推崇,其中當代國畫大師張大千先生就于1940年前后,舉家寓居青城上清宮,自號“青城客”。
好了,朋友們,青城山到了,讓我們也來做一回青城客,同它來一個親密的接觸吧。請大家拿好自己隨身攜帶的物品,依次下車。行動時,注意安全,游覽時跟緊我們的團隊。如有走失的情況請撥打我的手機,13后面9個6。
沿著被偉大的詩人杜甫稱為“丹梯”的石階走下來。我們現在來到的地方是古名“常道觀”的青城山主廟天師洞。這里海撥1100米,三面環(huán)山一面臨澗,儼然神仙都會的景象。
依次游覽了天師殿,三皇殿,黃帝祠,現在來到的地方是三清殿。這大殿修建于1923年,為重檐歇山頂樓閣式建筑,殿前以九級石階接托。
大家看,這前檐并列支撐的六根大石柱都采用1.2米,精工雕刻奇獸圖案的大石礎,在莊重威嚴之中,是不是又富有靈瓏的意趣呢。大殿橫列五大開間,共580平方米,也由各種精美的整石圓柱支撐。這些柱子,高4.4米,非常的氣派。大家再仔細看這柱子上端的撐弓和彎門,都采用鏤空花刻,刻有人物花草,色調素雅,工藝精美。
這殿內供奉的就是道教至高無上的三尊神了。中間這位是住在清微天,上清境的“元始天尊”又稱“上清”或“天寶君”。左邊的這位是住在禹余天,玉清境的“靈寶天尊”又稱“玉清”或“靈寶君”。右邊這位是住大赤天,太清境的“道德天尊”又稱“太清”或“神寶君”即太上老君,也就是老子。三位天尊合稱三清,各為教主,統御各路鬼神,為宇宙萬物的創(chuàng)造者。
我們出殿去看看,這殿前的石欄上雕刻有“天簌靈嬰圖”,這石像都為光頭露背嬉笑玩耍的嬰兒他們的光頭上沒有戒疤,天靈蓋下凹還沒有長平,有的還有我們成都話叫的“毛根兒”,石雕用天真活潑的嬰兒代表“赤子”,按道德經上所說,“常德不離,得力歸于嬰兒。”暗示修道的最高境界就是要到達童心不泯的程度。石雕中所設計的“海螺”等樂器遇風會發(fā)出悅耳的聲音,叫“天簌”,代表了道教所崇尚的自然,這“天簌靈嬰圖”,實際上代表了道教崇高的哲理和審美情趣。
這兒還有一棵非常高大的古銀杏樹,樹高有30米,樹冠直徑有36米。我請大家猜一猜樹齡。不是500歲,也不只1000歲了。其實它差不多有2000歲了,相傳,這樹是張?zhí)鞄熡H手植下的。站在這樹下,讓我們不得不感嘆,斗轉星移,歷史變遷,時光飛逝啊。
好了,朋友們,讓我們去參觀下一個景點吧。
篇三:成都青城山游記
“峨嵋天下秀,青城處處幽”,位于四川省灌縣城西二十公里處的青城山,以它特有的幽靜而聞名天下。它似一幅氣勢磅礴、色彩絢麗的畫卷,吸引著無數中外游人。我早就想去飽飽眼福,今天,我那夢寐以求的愿望終于實現了。
我和媽媽在成都乘西去的汽車來到青城山麓。青城山正道從福建宮開始,沿整齊的石級而上,只見云霧在連綿起伏的山巒中繚繞,像萬條銀蛇在草叢中穿游,天師洞和山萌亭時隱時現。
我和媽媽沿著山間小道向上攀登,我手足并用,小心翼翼地向前挪動,生怕摔個大跟頭。爬呀爬,我們終于爬上了天師洞。這是一座規(guī)模宏偉的宮殿式建筑,三清殿內供奉著道教至高無上的主宰者的泥塑彩像。彩像全身高大,神情肅穆。三清殿后的巖壁洞中,留著張?zhí)鞄煹乃芟?,橫眉瞪眼怒不可遏,一手持劍,一手握五雷印。
傍晚,我們到達了上清宮。云海、日出和神燈,是上清宮的三大自然風光。這次,我有幸觀賞了奇麗的日出與云海。
第二天清晨,我早早地和媽媽來到觀日亭。“啟明星上來了。”不知是誰喊了一聲,人們不約而同地向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見啟明星披著光芒四射的晨曦漸漸升起,揭開了無邊無際的夜幕,放射出魚肚色的曙光。轉眼間,曙光化作一派紅光,馬尾絲般的云煙在紅光的照耀下,金絲萬縷,牽引著一輪紅日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緊接著,又出現了如夢如幻的茫茫云海,有如大海上洶涌起伏的波濤。這些變化多端的云,翻騰著,飛行著,變幻莫測,忽濃忽淡,真是名不虛傳。
看過日出和云海,我們繼續(xù)向山頂爬去,終于爬上了海拔有一千多米的青城山頂。向下望去,只見小路由山腳盤旋而上,在樹叢中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就像一條龍在波浪中玩耍嬉戲。各種景物盡收眼底,特別引人注目的是那高大的銀杏樹,穿著一身綠袍,神氣地挺立在山岡上、澗溝旁。舉目四望,眾山如丘,真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我仰面朝天躺在地上,眼望藍藍的天空,吸了一日長氣,放開嗓子大喊:“啊……”那聲音飄得好遠好遠。天空低得好像伸手能摸到,云彩也仿佛就在眼前,我真想摘下一朵,駕著它去遨游太空……
啊!青城山的景色真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