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出血的治療方法
消化道出血的治療方法
消化道出血是臨床常見嚴重的癥候。那么,一旦消化道出血后該得到哪些治療呢?別走開,接下來,學習啦小編就和大家分享消化道出血的治療方法,希望對各位有幫助!
消化道出血的西醫(yī)治療方法
一、一般治療
臥床休息,觀察神色和肢體皮膚是冷濕或溫暖,記錄血壓、脈搏、出血量與每小時尿量,保持靜脈能路并測定中心靜脈壓。保持病人呼吸道通暢,避免嘔血時引起窒息。大量出血者宜禁食,少量出血者可適當進流質。多數(shù)病人在出血后常有發(fā)熱,一般毋需使用抗生素。
二、補充血容量
當血紅蛋白低于9g/dl,收縮血壓低于12kPa(90mmHg)時,應立即輸入足夠量的全血。對肝硬化站靜脈高壓的患者要提防因輸血而增加門靜脈壓力激發(fā)再出血的可能性。要避免輸血、輸液量過多而引起急性肺水腫或誘發(fā)再次出血。
三、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止血處理
1、胃內(nèi)降溫:通過胃管以10~14℃冰水反復灌洗胃腔而使胃降溫。從而可使其血管收縮、血流減少并可使胃分泌和消化受到抑制。出血部位纖維蛋白溶解酶活力減弱,從而達到止血目的。
2、口服止血劑:消化性潰瘍的出血是粘膜病變出血,采用血管收縮劑如去甲腎上腺素8mg加于冰鹽水150ml分次口服,可使出血的小動脈強烈收縮而止血。此法不主張在老年人使用。
3、抑制胃酸分泌和保護胃粘膜:H2受體拮抗劑如甲氰咪胍因抑制胃酸提高胃內(nèi)pH的作用,從而減少H+反 彌散,促進止血,對應激性潰瘍和急性胃粘膜病變出血的防治有良好作用。近年來作用于質子泵的制酸劑奧美拉唑,是一種H+、K+ATP酶的阻滯劑,大量出血 時可靜脈注射,一次40mg。
4、內(nèi)鏡直視下止血:局部噴灑5%Monsell液(堿式硫酸鐵溶液),其止血機制在于可使局部胃壁痙攣,出血周圍血管發(fā)生收縮,并有促使血液凝固的作用,從而達到止血目的。 內(nèi)鏡直視下高頻電灼血管止血適用于持續(xù)性出血者。由于電凝止血不易精確凝固出血點,對出血面直接接觸可引起暫時性出血。近年已廣泛開展內(nèi)鏡下激光治療,使 組織蛋白凝固,小血管收縮閉合,立即直到機械性血管閉塞或血管內(nèi)血栓形成的作用。
5、食管靜脈曲張出血的非外科手術治療:
(1)氣囊壓迫:是一種有效的,但僅是暫時控制出血的非手術治療方法。半個世紀以來,此方法一直是治療食管靜脈曲張大出血的首選方法,近期止血率90%。三腔管壓迫止血的并發(fā)癥有:
?、俸粑雷枞椭舷?,
?、谑彻鼙谌毖?、壞死、破裂,
?、畚胄苑窝住W罱鼛啄?,對氣囊進行了改良,在管腔中央的孔道內(nèi),可以通過一根細徑的纖維內(nèi)鏡,這樣就可以直接觀察靜脈曲張出血及壓迫止血的情況。
(2)降低門脈壓力的藥物治療:使出血處血流量減少,為凝血過程提供了條件,從而達到止血。不僅對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有效,而且對潰瘍、糜爛,粘膜撕裂也同樣有效。可選用的藥物有血管收縮劑和血管擴張劑二種:
?、傺芗訅核丶捌溲苌铮源贵w后葉素應用最普遍,劑量為0.4u/分連續(xù)靜脈滴注,止血后每12小時減0.1u/分??山档烷T脈壓力8.5%,止 血成功率50%~70%,但復發(fā)出血率高,藥物本身可致嚴重并發(fā)如門靜脈系統(tǒng)血管內(nèi)血栓形成,冠狀動脈血管收縮等,應與硝酸甘油聯(lián)合使用。本品衍生物有八 肽加壓素、三甘氨酰賴館酸加壓素。
?、谏L抑素及其衍生物:近年合成了奧曲肽(善得定,Sandostatin),能減少門脈主干血流量25%~35%,降低門脈壓 12.5%~16.7%,又可同時使內(nèi)臟血管收縮及抑制胃泌素及胃酸的分泌。適用于肝硬化食管靜脈曲張的出血,其止血成功率70%~87%。對消化性潰瘍 出血之止血效率87%~100%。靜脈緩慢推注100μg,繼而每小時靜滴最為25μg。
?、垩軘U張劑:不主張在大量出血時用,而認為與血管收縮劑合用或止血后預防再出時用較好。常用硝苯啶與硝鹽在藥物如硝酸甘油等,有降低門脈壓力的作用。
四、下消化道大量出血的處理
基本措施是輸血,輸液,糾正血容量不足引起的休克。多面手盡可能排除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能,再針對下消化道出血的定位及病因診斷而作出相應治療。內(nèi)鏡下止血治療是下消化道出血的道選方法。局部噴灑5%孟氏液、去甲腎上腺素、凝血酶復合物。也可作電凝、激光治療。
五、手術處理
1、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出血
采取非手術治療如輸血、藥物止血、三腔客、硬化劑及栓塞仍不能控制出血者,應作緊急靜脈曲張結扎術,此種方法雖有止血效果,但復發(fā)出血率較高。如能同時作脾腎靜脈分流手術可減少復發(fā)率。其他手術如門奇靜脈斷流術、H形腸系膜上靜脈下腔靜脈分流術、脾腔靜脈分流術等也在臨床應用中。擇期門腔分流術的手 術死亡率低,有預防性意義。由嚴重肝硬化引起者亦可考慮肝移植術。
2、潰瘍病出血
當上消化道持續(xù)出血超過48小時仍不能停止,24小時內(nèi)輸血1500ml仍不能糾正血容量、血壓不穩(wěn)定,保守治療期間發(fā)生再出血者,內(nèi)鏡下發(fā)現(xiàn)有動脈活動出血等情況,死亡率高達30%,應盡早外科手術。
3、腸系膜上動脈血栓形成或動脈栓塞
常發(fā)生在有動脈粥樣硬化的中老年人,突然腹痛與便血,引起廣泛腸壞死的死亡率高達90、5,必需手術切除壞死的腸組織。
消化道出血的中醫(yī)治療方法
1、脾虛不攝證
主癥:吐血暗淡,綿綿不斷,時輕時重,體倦神疲,形色惟淬,心悸,頭暈,大便色黑,舌苔薄白,脈沉細無力。
治則:益氣健脾,養(yǎng)血止血。
處方:歸脾湯加減,黨參、黃芪、白術、茯苓、當歸、白芍、山藥、熟地、白芨、仙鶴草,水煎服。
2、胃中積熱證
主癥:胃脘熱作痛,惡心泛嘔吐血量多,色澤鮮紅或紫暗,或夾有食物殘渣,口臭,便秘而色黑,舌紅,苔黃,脈滑數(shù)。
治則:清胃瀉火,涼血止血。
處方:瀉心湯加味,大黃、黃連、黃芪、生地、茜根炭、白芨、大小薊各12g水煎服。
3、肝火犯胃證
主癥:吐血鮮紅,口苦脅痛,心煩善怒,寐少夢多,煩躁不安,舌質紅絳,脈弦數(shù)。
治則:清肝瀉火,和胃止血。
處方:丹梔逍遙散加減,丹皮、梔子、當歸、白芍、柴胡、茯苓、白術、生地、龍膽草、白芍,水煎服。
4、腸道濕熱證
主癥:下血鮮紅,肛門疼痛,先血后便,大便不暢,苔黃膩,脈滑數(shù)。
治則:清熱除濕,涼血止血。
處方:槐花散合地榆散加減,槐花、側柏葉、荷葉、黃連、當歸、山梔,水煎服。
5、氣血衰脫證
主癥:吐血或便血,盈碗傾盆,面色唇甲蒼白,心悸眩暈,煩躁口干,冷汗淋漓,四肢厥逆,尿少色黃,神恍或昏迷,舌質淡紅,脈細數(shù)無力,或微細欲厥。
治則:益氣攝血,固脫回陽。
處方:獨參湯,參附湯,生脈飲加減,野山參,濃煎,頻頻灌服或鼻飼,野山參或西洋參,炮附子,頻頻灌服或鼻飼人參,麥科,甘草,濃煎,頻頻灌服或鼻飼。
專方驗方
1、仙鶴草膏:仙鶴草適量,制成仙鶴草膏口服,每次15g,1日2~3次,功效滋潤止血,主治吐血,便血。
2、四紅丸:當歸炭、蒲黃炭、阿膠珠、大黃炭、槐花炭,制成蜜丸,每丸重,每日2~3次,每次一丸,功效涼血止血法瘀,主治吐血,衄血,便血。
3、大薊散:又名大薊飲子,大薊根、犀角、升麻、炒蒲黃、杏仁、炒桔梗、灸桑白皮、甘草,為粗末,加生姜5片,水煎服。功效:清熱法邪,涼血止血,主治吐血嘔血。
4、心勝散:熟地黃、小薊、人參、炒蒲黃、當歸、川芎、烏梅,為粗末,水煎服,功效養(yǎng)血、止血,主治吐血嘔血。
5、五神湯:生藕汁、小薊汁、生地汁,生姜汁,蜜,合煎2~3沸,每用15m1,調炒面,食前服。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主治熱毒上攻,吐血不止。
中成藥治療
中藥多使用協(xié)定處方或止血成劑,如:云南白藥1g,3次/日;三七粉3g,3次/日;十灰散10g,3次/日;大黃醇提片(粉)3g,3次/日、紫地合劑(紫珠草,地捻草等)50m1,4次/日、烏及散6g,2~3次/日;并可入云南白藥0.5g,吞服。
針劑中有大黃注射液、參三七注射液、牛西西注射液、血寧注射液等;此外,金不換注射液也可用于給藥靜脈,20ml加5%葡萄糖40ml緩慢靜脈注射,1~2次/日,或40ml加入10%葡萄糖500ml中靜脈滴注。
復方五倍子液為五倍子15g、訶子5g,加水100m1,煎至50ml左右傾出;再加水80m1,煎煮過濾后,將二次煎液合并成30m1,加明礬5g,加熱溶后,過濾,再加甘油30m1,經(jīng)內(nèi)窺鏡噴注3ml于出血部位。
看了“消化道出血的治療方法”的人還看:
1.胃出血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