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教學反思
蜀相教學反思
語文教師們在授課結束后,記錄下自己的教學反思。有助于提升自己的授課質(zhì)量!下面請欣賞學習啦網(wǎng)絡編輯為你帶來的《蜀相》教學反思 ,希望你能夠喜歡!
《蜀相》教學反思(一)
本節(jié)課我采用了學案的教學方式進行。學案中又分為了預習案、賞析案、演練案、鞏固案這樣四個環(huán)節(jié)。突出體現(xiàn)了我校“四五四”教學模式。在課上我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導地位,老師少講,學生多講。學生大部分時間是由學案引導學習,老師只是適當引導,省時省力,體現(xiàn)了高效課堂。下面具體說說。
預習案主要是檢驗學生預習情況,是一些識記知識的積累,由學生自行完成。這一環(huán)節(jié)很快很順利完成。下面賞析環(huán)節(jié)又分為初步賞析和重點賞析。由學生根據(jù)學案提示問題分小組合作探究完成。這一環(huán)節(jié)需要老師適當點撥,同學交流共同來完成。另外,在議論和記敘這兩個區(qū)分上老師給以了講解點撥。在重點賞析時,對于煉字這種高考題型,我進行了方法指導。給出了高考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題型和答題模式,這樣處理使得學生有方法可抓,這一賞析也就迎刃而解了。之后的演練案讓學生進一步對于煉字題實踐,反饋。作業(yè)鞏固案貼近本課,給學生復習本課知識點做了充分準備。
本課總體上完成了事先預設的教學目標,引導學生合作交流,使得學生能參與其中,體現(xiàn)了學生學位主體,老師教為輔助,省時省力,高效。
當然,本課也有許多不足之處。例如課堂節(jié)奏把握不好,前松后緊;引導學生誦讀時應多做示范;運用多媒體課件固然方便,但是板書作為體現(xiàn)本課精華的手段,還是必不可少的;對于學生的手里的教輔材料應給以規(guī)范;應多給學生表達的機會,多肯定,多贊賞;還應積極學習提高語文素養(yǎng),感染學生;課程最后應小結本課,再對一遍詩歌或背誦。
今后,要積極聽課,積極反思,積極實踐,努力提高教學技能,更上一層樓。
《蜀相》教學反思(二)
一、“得”
本節(jié)課,我自認為有以下兩個地方我做的還是比較合理:
1、講析前設置問題。
現(xiàn)在的學生都具有惰性,什么都等老師指出來,給他講明白,而語文科目正是需要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的科目,所以在講前先讓學生自學,然后再講,效果會要好很多。并且限制時間,讓他們在學習中體會考試型的練習,在考試中做到詩歌鑒賞,他才不會怕,才會得心應手。
2、朗誦。
語文學習最基本的方法之一便是朗讀,只有通過朗讀才能領悟和
品味課文中字里行間所流露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作品的藝術魅力,古典詩歌更是如此,詩歌是特別適合于朗誦的,在朗誦中品味,在朗誦中沉醉,在朗誦中光芒顯現(xiàn),走進人的記憶,獲得持久的傳播。而詩歌最好的學習、鑒賞方式就是朗讀。反復朗誦,慢慢咀嚼,伴之以細細品味,心胸漸漸深入詩里,那詩歌的“滋味”才能涌現(xiàn)出來,詩歌形象的意味才能顯露出來。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朗誦是學習詩歌的基本切入點,是詩歌閱讀的第一要素。在詩歌教學中如果能成功地應用抑揚頓挫等各種朗誦藝術技巧來朗讀或朗誦,能夠把作者的“喜、怒、哀、樂”及其他極細微的“情緒”和“心情”表達出來,這樣會使讀者整個身心都受到影響,受到感染,讓讀者一下子浸入到詩的意境里。
二、“失”
經(jīng)過課后反思,還有些地方做得不好,還要提高,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啟發(fā)學生的力度還是不夠。
2、上課時面面俱到,講的太多,重難點不夠突出。
3、課堂氣氛還需要更活躍。
《蜀相》教學反思(三)
本文是一篇詩歌,根據(jù)新課標詩歌鑒賞的有關要求設計了導學案,本學案的特點是容量大,問題設計角度新、探究性濃,注重反饋與拓展,教學效果良好。
這節(jié)課從對聯(lián)導入到誦讀,從賞析情景關系到把握詩歌主旨,從初步感受詩歌內(nèi)容到深刻理解作者憂國憂民的情懷,最后,引導學生對諸葛亮和杜甫的理解,從而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感。
本節(jié)課節(jié)奏緊湊順暢。由于我們實施的是導學案教學模式,這種學習方式的改變,使學生的主體地位更為突出,既鍛煉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互助合作的精神,課堂上,我及時抓住學生分析的亮點,給予學生肯定的贊許。
通過這節(jié)課,學生既既了解了詩歌的主要內(nèi)容、又掌握了詩歌鑒賞題的答題方法和技巧。為以后詩歌閱讀打下基礎。學完此詩,學生的愛國熱情有所增強。
不足之處:我覺得自己在課堂上較拘謹。部分學生沒有平時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