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初中散文教學方法總結范文
初中散文是語文教學中比較重要的一個知識點,要想學好散文,就要掌握基礎的教學方法。下面就讓學習啦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淺談初中散文教學方法總結吧,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淺談初中散文教學方法總結篇一
散文是一種從內容到形式都非常自由靈活的文體。從教材的體系中發(fā)現這些篇幅短小,取材廣泛,結構靈活,表達自由具有強烈感情。優(yōu)秀的散文不僅能給學生以美的的語言范本,詩的意境享受,還能開拓他們的視野,啟迪他們的思想,撞擊他們的心扉,因而達到教學三個維度,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要求?,F略談一些教學的方法:
1、教給解讀文本所需的知識。
⑴ 文本所呈現的散文特點。
⑵ 理清本課思路所需的線索知識。
⑶ 作家寫作此文的時代背景及相關資料。
⑷文中信息(人、事、物、景、理)的相關知識。
講解這些知識只是為了更好地解讀文本,知識不可不教,但不能為教而教。如:講解知識,以至指導學生找線索,理結構都是為了解讀文本,因而切不拘泥于“答案的唯一”不要以“講知識”讀中的探究。
2、培養(yǎng)學生初步鑒賞散文的能力。
(1)在閱讀中學習品味語言。
散文的語言一般來說,或流暢、華美、或自然、樸素。在教學中要挖掘作者運用語言的褒貶色彩,品味語言的格調、情味,揣磨語言的內涵,內蘊,聯想語言的文外含義,想象語言的空白形象,以提高學生對語言的鑒賞力。要指導學生反復閱讀文本,可將各種讀法交錯使用,從讀的熟悉程度來說,有泛讀,熟讀,背誦;從是否發(fā)聲來說,有朗讀和默讀;比讀的形式來說,有單讀,齊讀,散讀,誦讀等;從讀的方法來說,有跳讀,速讀,精讀,細讀,自主讀,合作讀等等,各種讀法,各有用處,要有機地交錯使用。
(2)在探究中鑒賞文本表達技巧。
如前所述,散文的構思及表達是自由的,靈活的,因此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領略,欣賞作品構思的藝術匠心,選用表達方式的技巧。好的散文是充滿詩意的,閱讀散文就要從中品味這股詩味來,散文的詩意不是神秘的不可捉摸的東西,它是從許多方面表現出來的,如意境深遠的畫面,濃烈的抒情,神奇的想象,詩一般的語言等等,因此在教學中要指導學生捕捉散文的詩意,要善于從寄情的事物中捕捉詩意,尤其要抓住作者抒寫的“動情的事”和“動情的物”,要抓住“動情點”,其次要在意境的層層開拓中捕捉詩意,在人物及其活動中捕捉詩意。
要注意:在鑒賞中誘發(fā),鼓動,引導學生對文本的精彩處,動情處,疑難處探究,發(fā)問,并吸納學生問題指導學習活動。
(3)在合作中積累學習方法。
要倡導學生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指導教會學生合作學習,能欣賞,分享他人成果,能寬容,接納不同意見,并能在學習過程中積累解讀鑒賞方法。如:分析散文“形”與“神”的方法:析“形”四抓:一抓寫人鱗爪,二抓記事片斷,三抓狀景點滴,四抓詠物掠影。悟“神”三看:一看引文中滲透的感情,二看議論和抒情語段,三看重復暗示的聚光語句。
3、感受,體驗傷口所蘊含的情感。
閱讀的過程,就其本質而言,體現著人與人之間的精神聯系,閱讀行為意味著人與人之間確定了一種對話和交流的關系,是一個思維碰撞和心靈交匯的動態(tài)流程,閱讀散文既是一個由視覺到內心的審美過程,更是一個生命張開的過程,還是一個“發(fā)現”的過程,對傷口的發(fā)現,對自我潛在精神的發(fā)現,對“人”的發(fā)現。因此,在教學中一定要啟開學生的心扉,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進行聯想和再造想象,與作者感情相通,由體認而交意會而情動,促進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轉化與升華。
淺談初中散文教學方法總結篇二
一、引導學生堅持寫周記
本學期,湖北荊門市龍泉北校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其問題是:你對作文感興趣嗎?為什么?在回答“感興趣”的同學中,他們的理由有(1)從小喜歡(36%);(2)老師精心指導(35%)??梢姡M早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老師精心指導,對學生的寫作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興趣就會主動去做,主動去做就會成為練作文的有心人,他的作文練習就一定會有成效。在我剛接這一屆的新生時,我就開始注意培養(yǎng)學生寫周記的興趣。起初,大多數學生害怕寫,覺得無話可說。為了打消學生的畏難心理,我讓他們大膽去寫,我們在一周內總是會做或見到許多事情,或有許多想法,大家可以隨便寫。但有一個要求,就是要寫實話,寫出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只要學生態(tài)度認真,不管長短,我都給予表揚。一個學期下來,學生就不害怕寫周記了,于是我提高要求,讓學生選擇有價值、有意義、有思想內涵的事去寫,我每個星期一早上將周記收上來,下午就去講評,評講以贊揚為主。再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學生對寫周記有了深厚的感情。這樣長期堅持下來,周記不僅記錄了他們的喜怒哀樂、成長變化,而且為作文打下了基礎。
二、讀寫結合
中學作文教學一個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讀寫結合,以課文為寫作范例,模仿借鑒,以期實現對范文的超越,最終走向創(chuàng)造性作文。如何做好以讀促寫的工作?首先,要對課文讀懂、讀活,加強思維火花的點撥。學習《故鄉(xiāng)》一文后,我以《變》為題要求學生模仿魯迅寫楊二嫂和閏土的方法來寫一個相隔多年后才相見的同學。我引導學生思考:(1)魯迅筆下的人物外貌有什么變化,語言有什么變化,動作有什么變化?(2)為什么這兩個人物會有這樣的變化?(3)作者這樣寫要揭示什么主題?如果沒有這 些問題作基礎,學生就會走入機械模仿的誤區(qū),而讓學生讀懂、讀活教材,并加強思維訓練之后,學生在借鑒時就會滲透了自己的思想。這樣練下去,學生要不了多久就會拋開課本,走自己的路,用最適當的方法,寫自己最想寫的話,他們的作文能力必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三、加大閱讀量
1、學習最新期刊,打開學生靈感之門
寫作最怕脫離時代,缺少新意,千篇一律。這種現象固然與學生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有關,但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對周圍活生生的事缺乏思考。從學生初二時起我就讓他們每人訂一份中學生期刊,并且每周專門用一節(jié)課指導他們課外閱讀,努力使學生讀有所獲。這些最新的期刊傳遞了最新的信息,寫出了他們的同齡人的思想和生活,提高了他們的讀寫能力,更重要的是這些出自同齡人之手的文章啟開了他們的靈感之門,增添了他們寫作文的信心。在這些活動后不久,我的學生就有作文在《作文周刊》、《荊門日報》等刊物上發(fā)表,還有有學生在作文競賽上獲得了一、二等獎呢!
(二)讀名著
葉圣陶先生多次強調:“要提高學生閱讀能力,靠薄薄的課本是解決不了問題的”,“要大量閱讀……一學期讀它80至100萬字不夠多”。閱讀和寫作相輔相成,開卷有益不僅僅表現在閱讀期刊上,更要在對文學名著的閱讀上得到體現,因為名著、名篇是千百年來人類智慧的高度概括和結晶,這些作品的豐富思想和文化內涵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和巨大的激勵作用,這些作用不是幾本課本就能取代的。把那些自己認為的佳段妙語,或生動的描寫,或生動的對白摘錄下來,經常讀一讀,一定會有新的體會。因此,當學生剛上初中時,我就讓他們準備了摘錄本,三年來,有的已經積累了三大本材料,涓涓細流,匯成江河。日集月累,學生的知識豐富了,寫作時,自然有路可循,有話可說,有事可寫,有感受可發(fā)了。
四、強化課堂作文的練習
積累了一定的素材之后,關鍵還在于“練”。如何練?簡言之,一是要多練,二是要限時練,三是讓學生會練。
多練。如果不多練,學生積累的材料再多也只能算作一堆死材料,因此我堅持讓學生每周練兩篇作文;限時練,就是讓學生必須在一節(jié)課的時間內按要求完成一篇作文;會練,就是讓學生有話可說,荊門市中考作文命題提出了一條口號:“不給學生設置審題障礙,讓每個學生都有話可說;讓能走的走,能飛的飛。”我的學生之所以能夠在每周都寫兩篇作文(不含周記)而有話可說,學生能夠在一節(jié)課內完成一篇有質量的習作,我想,這與我命題樸實、清新,深入學生的生活,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是分不開的。
淺談初中散文教學方法總結篇三
1.散文的教學一定要立足于對文本語言的仔細品味,這是散文教學的基礎。根基不牢,大廈不穩(wěn)。品析語言的時候,要恰當地進行點撥,包括修辭,情感,寫法等,同時獲得這些信息的途徑就是“讀”, 有個性化的誦讀,也有集體的朗讀,找到代表性的語句,通過讀來加深對文本的理解。“讀”功不到,“品”就是空談。語言品味既要以人為本,又要講究語文的特色。要知道語文課姓“語”——聽得懂,想得到,說得準,讀得美,寫得妙。
2.課堂流程的切換要恰當,尤其要注意學生的情感體驗,把握住學生當時的情緒,逐漸推進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不可死板,要因勢利導,根據學生的表現及時調整小環(huán)節(jié)。
3.帶領學生學習的時候,老師的激情很重要,可以說老師的激情決定了整個課堂的氛圍。由此,語文老師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朗讀能力和語言表述能力的鍛煉。
4.語文老師要加強內功的修煉。尤其是課堂語言的表述要精練,教學環(huán)節(jié)過渡的語言也要精心預設,好的過渡語言會馬上把學生帶入到文本的意境中。
5.奇特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會讓整個課堂鮮活起來。要達到這個新穎,奇特,科學的精巧設計,老師需要下苦功夫。因此備課的時候,老師一定要先讀通,讀懂
文本,有自己深刻的感悟后,才能指導學生讀出感悟。要是老師自己都沒有“讀”,學生怎么也學不會“閱讀”。
6.散文的文體知識是老師的必備工具,是帶領學生進行閱讀長跑的車輛。老師心中有“貨”,學生才能有所“獲”。
猜你喜歡:
1.中學散文教學
3.有關教學散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