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指導學生學語文有哪些方法
怎樣指導學生學語文有哪些方法
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是否正確、直接關系到學習效率的高低。所以老師有必要指導學生學習語文。以下是學習啦小編分享給大家的指導學生學語文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指導學生學語文的方法
一、關于閱讀文章的指導──“三讀法”
教師指導學生閱讀一篇文章,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習慣,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就一篇文章而言,要理解它,最起碼要經(jīng)過“初讀、研讀、品讀”三個階段,我稱之為“三讀法”。初讀,著重于掃清文字障礙,把文章讀正確、讀流利,總體了解文章的內(nèi)容。初讀時,可自我設問:文章寫了什么事?談了什么觀點?層次思路是怎樣的?在頭腦中對文章的梗概有一個大致的初識。研讀,著重于進入文章里面,運用圈點評注的方法,對文章的內(nèi)容及語言進行必要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抓住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能夠記住文章的重點、理解難點、剖析疑點。品讀,是對文章的領悟,經(jīng)驗的積累。熟讀文中精彩生動的語句段落,輸入頭腦進行內(nèi)化,領悟文章深刻的思想內(nèi)容,拓寬思路。品讀時可作這樣的回味:文中最精彩的段落和用得最成功的表現(xiàn)手法是什么?讀完該文有哪些感受、收獲?自己能不能用課外材料補充、仿寫?總之,初讀、研讀、品讀,規(guī)范了閱讀的步驟和過程,適應了“整體──部分──整體”的閱讀程序,能有效地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
二、儲存知識的指導──“積累法”
“積學如儲寶”,積累資料就是一個采集“零瓊碎玉”,使之日積月累,變成自己的聚寶盆的過程。在教學中要提高學生對積累的認識,指導學生積累的方法,養(yǎng)成積累的習慣。要積累語言,積累詩文,積累可憐相。要多讀好書,開拓視野;要玩味分析,理解記憶。報刊上的奇聞趣事,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準確行動的口頭語言都可納入積累的范疇。同時,想到的點點滴滴也可記入筆記本??戳艘徊侩娪?,讀了一篇文章,頭腦中閃出的一孔之見或一個點滴的感觸,都可以把它們積累起來。因為,這些是頭腦中靈感的火花。所以也須迅即收入積累“錦囊袋”。持之以恒、日積月累,就能獲得眾多的寫作材料,拓寬自己的知識面。課堂學習也要時時處處運用積累法。對教師指導的知識、方法和課堂上有價值的內(nèi)容,都可以收集整理記錄下來,培養(yǎng)學生做讀書筆記的好習慣。
三、求得真知的指導──“質(zhì)疑法”
“盡信書,不如無書”,一篇文章,即使是名家名作,也不一定字字珠璣,天衣無縫,文中微瑕也時有所見。再加上由于社會的進步、科學的發(fā)展而導致原來的廉潔及結(jié)論不一定都很正確,這就必須培養(yǎng)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疑點的能力。知從疑來,疑出真知。教師每教一篇課文,都要引導學生圍繞所學課文思考一些問題,在看似明白曉暢的地方發(fā)現(xiàn)其耐人尋味的底蘊,于無疑處有疑:作者為什么會這樣寫?能不能那樣寫?還有沒有更好的寫法?如:我在教讀《陌上?!芬徽n時,指導學生根據(jù)課文的內(nèi)容對“使君”這個人物作出評價,有的學生認為他先派手下人了解羅敷的家世、芳齡,然后親自以商量的口氣作試探性的求愛,一個“謝”字,一句“寧可共載不”,情真意切,委婉含蓄,毫無粗暴威脅和逼近的意思,表現(xiàn)出“使君”是一個具有較高修養(yǎng)的封建官吏。這與老師講的“使君和吏人狼狽為奸,厚顏無恥”,“使君覬覦美色,向羅敷提出無理要求”天壤之別。這位學生大膽的質(zhì)疑,受到我的高度評價,并向其他學生樹之為榜樣,這樣,就為學生勇于質(zhì)疑營造了良好氛圍。
四、增進濃度的指導──“比較法”
比較是理解和思維的基礎,從不同角度加強比較是認識事物的基礎,更是解決問題的關鍵。通過,往往能溫故知新,廣思博取,理解透徹。如學習《沁園春·雪》和《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兩首詩詞時,通過比較、思考,就可看出同是詠雪,因作者心情不同,處境不同,其意境也截然不同。找準比較點,對文章加以鑒別,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同是送別詩,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感情表達上,一詩顯得悲郁陰沉,一詩則顯得樂觀豪邁。課文的比較閱讀,既可用于相同體裁的文章的比較,也可用于不同體裁的文章的比較。這樣的比較閱讀,拓寬了學生的思路,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他閱讀、分析、鑒賞的能力。
五、學以致用的指導──“以讀促寫法”
在教學中,我鼓勵學生多讀課外書,有組織有計劃地引導學生廣泛進行課外延伸閱讀,開設閱讀交流課,海中學生思維。與此同時,我要求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儲備,以讀促寫,讀寫結(jié)合?;?qū)懚嘧硕嗖实脑涬S筆;或展開聯(lián)想,給所學課文續(xù)“尾巴”;或獨辟蹊徑,寫出自己對文章的獨到見解等。這樣,一方面促使學生認真讀書,一方面能加深學生讀書的體會,培養(yǎng)想象力和判斷力,誘導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思維和寫作。不斷引申的,既消化了課文內(nèi)容,又提高了學生的思想覺悟。“閱讀是吸收,寫作人傾吐”,讀和寫一旦溝通聯(lián)系,相得益彰,就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使之成為有效的學習方法。
六、口語交際的指導──“走出去”
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存在著大量的交際活動,要引導學生利用這些活動展開學習和鍛煉。因此,教學應緊密與現(xiàn)實生活相聯(lián)系,社會即學校。課堂訓練并不能真正代表生活中的口語交際,口語交際的訓練還要在真正的生活情景中開展起來。多給學生口語交際的實踐機會,人的口語交際能力是在口語交際的實踐中形成的,因此,平時注重日常生活中的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而不是傳授口語交際知識。例如,利用走訪敬老院為孤寡老人獻愛心活動,與老爺爺和老奶奶的對話,集體過生日活動,當校園廣播員,學校開展講故事、演講比賽,課堂教學中課本劇的表演等等;班級開展的各項活動也是進行訓練的好機會;在活動課時,可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組織學生講故事,從中練習說話;教師還可利用課間,讓學生談談自己所看到、聽到的新鮮事,并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這些“走出去”的活動,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憑自己的能力,去設計活動方案和計劃等,讓他們自己去與別人打交道,在這些實踐活動中,他們將學會“傾聽”、學會“與別人合作”、學會“表達與交流”,從而逐步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yǎng)。
指導學生學語文的技巧
一、預習指導
預習,是學生在教師講課前自己先自學教材,這是聽好課的前提。在這階段,教師指導學生根據(jù)教材特點大致按如下步驟進行預習:
第一,瀏覽教材,了解框架。
要達到這一目的,并非一定要對新教材的每一字、每一句都精研細讀,只需瀏覽教材醒目的字句和每段的首尾概括句。這樣,學生在幾分鐘內(nèi)就可將這一工作完成。
第二、聯(lián)系舊知,質(zhì)疑設問。
知識是一個系統(tǒng)。新舊知識間總是有聯(lián)系的。因而我要求學生在預習新知識的時候,應將相關聯(lián)的舊知識進行聯(lián)想、回憶。對新知識以及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處,要大膽地質(zhì)疑,提出問題。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需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得長進”。對提出的問題,可用鉛筆寫在相關的教材空白處,以便進一步學習
第三、查閱資料,思考討論。
發(fā)現(xiàn)問題后應積極解決問題。學生在課前解決自己發(fā)現(xiàn)的問題,首先需要老師教給學生利用工具書、網(wǎng)絡解決問題的方法。字典是工具書的一種,是學生學習上不開口的“老師”。查閱工具書能解決預習時遇到的字詞讀音及意義上的問題。網(wǎng)絡知識更是豐富多彩通過查閱書籍及網(wǎng)頁了解作者生平及寫作背景有助于理解課文內(nèi)容。然而,當學生遇到以上兩種方法都無法解決的問題時,該怎么辦呢?因此老師還要教給學生切實可行的課前交流討論的方法。此時討論的對象是很廣的,親人可以、朋友可以、同學可以、老師也可以……只要確定對方對此也感興趣就行。如討論后仍有疑問就做好記錄,以便上課認真聽教師講解。若是課堂上還未解決這一疑點時,下課及時詢問教師。
二、課堂學習指導
課堂是師生交流和共同學習的重要陣地。為了更好的把課堂的時空讓給學生,使每一個孩子都能利用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得到最大的發(fā)展,使教學取得最大的效益。我們的教學就要限定在這樣一個前提下:凡是學生能看懂、能學會的,鼓勵學生去看、去學,絕不多講;凡是學生自己能探索出結(jié)論的,就激勵學生自己探索,絕不多操心;凡是學生自己能做到的,就放手讓他們自己去做,絕不代勞;凡是學生自己能說的,就引導學生說,絕不多講。
三、復習指導
我國古代思想家孔子也說過:“溫故而知新”,足見復習的重要.指導學生掌握復習的一般方法尤其重要,怎樣指導學生掌握一般的方法呢?我在教學中總結(jié)出了幾種基本的復習方法的指導方法:
1.過度法——言傳身教。過度法是在基本學會一種知識或初步掌握一種技能后,不滿足于勉強記住或剛剛學會的程度,要再多復習、練習幾遍,達到進一步牢固掌握。這種“再多復習、練習”的時間和次數(shù)就是過度復習,或叫過度學習。心理學家指出:要想牢固掌握所學內(nèi)容,任何學習都要過度學習。但過度學習要注意“量”,就是時間和次數(shù)要適當,不是過度得越多越好。例如,我們教學十個生字,經(jīng)過認讀、書寫、記憶,有五遍就能比較準確地掌握了,這叫適度,心理學家認為,過度復習不要漫無限制,而要適可而止。太少了達不到鞏固的目的,太多了又浪費時間和精力。如背誦一首詩歌,誦讀第五遍剛好能背誦下來的話,再加兩、三遍就行了;一個生字,抄寫三遍剛好能記憶下來的話,多寫一兩遍就可以了。
2.分散法——引導點撥。分散法主要運用于不斷學習新知識時對舊知識的回顧溫習。關鍵是指導學生正確選擇進行分散復習:一是復習的內(nèi)容不算太多時,可采用平均分散的方法。二是先多后少的分散方法。假如在階段復習中,需要在七天內(nèi)復習五次的話,可在第一天復習兩次,第二天復習一次,第四天再復習一次,第七天再作最后一次復習。
3.歸類法——生尋規(guī)律。比如,字的歸類:①易讀錯的字;②多音字;③易寫錯的字;④易用錯的字;……。練習分段時,每閱讀一篇課文,先回想老師是怎么分段的,根據(jù)是什么,然后把類似的歸在一起,從中可找出三種分段方法。一是按照故事的時間變化順序分段,如《將相和》、《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等;二是按照事物不同類型或不同方面分段,如《蟬》、《動物的游戲》等;三是按照空間位置或環(huán)境的變化分段,如《草原》、《彩色的翅膀》等。這樣對學過的知識重新組合,排隊串線,便于重點突破,掌握規(guī)律性的東西,防止機械重復,死記硬背。
4.嘗試回憶法——激勵嘗試。嘗試回憶,即把課堂上老師講的知識回憶一遍。教師應在課末、單元末,有意識引領學生回憶新近內(nèi)容。。
隨著學習型社會的推進,小學教學的任務也在發(fā)生變化,不僅要教會學生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更要讓學生學會學習,為今后的終生學習打好基礎。為實現(xiàn)教學功能的轉(zhuǎn)軌,我們必須在學生的學習方法指導方面做出探索和研究
如何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好習慣
一、要培養(yǎng)勤用工具書的習慣
工具書是學習的拐杖,是無聲的老師。學生如能主動借助工具書就能自行解決許多學習上的疑難,提高語文學習的意識,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能力。
小學生最重要的工具書是字典。即使是對于五年紀的學生而言,查字典的練習也是學生認識生字的主要方法。但是目前,我們班孩子們的書包中很少有字典的身影,就是有,在遇到問題時,也不愿拿出來查找,以便解決問題。而是尋求最直接的方法,求助于老師、同學,在家求助于家長,他們一般情況下認為翻字典是十分麻煩的事,實際上求助別人遠不如求助字典更印象深刻。所以,我的建議是:我們班的學生在課文預習時至少查五個生字詞;在課堂上盡量選擇典型的字詞當堂動手查字典,重在義項選擇;在課外閱讀時,遇到不懂的字詞務必翻閱字典,逐漸培養(yǎng)孩子們勤查字典的好習慣。
二、要培養(yǎng)勤于背誦的習慣
背誦是大量積累材料的最有效方法。書讀百遍,其義自顯。古人很重視背誦,所以古人對于文字的錘煉和掌握遠遠高于我們現(xiàn)代人,古代優(yōu)美絕倫的詩詞歌賦正體現(xiàn)了這一點?,F(xiàn)代的心理學研究也表明:小學階段是機械記憶的黃金時期,不可錯過,背誦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記憶力,規(guī)范學生的語言,對學生今后的人生道路有著重要的意義。對于課本中要求背誦的課文,我要求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讀成誦。今后,我將適時舉行古詩詞朗誦比賽,檢查學生背誦水平。學生要主動背誦在課外閱讀中遇到的佳句名篇,家長對此也應當支持和鼓勵,強化孩子的背誦水平,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要培養(yǎng)勤于實踐的習慣
葉圣陶先生說:“工具拿在手里,必須不斷地使用才能練習成熟練技能的。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舉一反三,練習閱讀和寫作的熟練技能。”因此,學好語文必須多聽、多讀、多說、多寫,養(yǎng)成勤于實踐的習慣。就以學生習作為例,每一名學生都要養(yǎng)成寫日記的習慣,實踐證明:寫日記是積累作文素材,促使學生留心觀察的有效方法;是練習作文基本功的最佳方式。在實際操作中,我們要學校、家庭教育相結(jié)合,家長們要認真檢查孩子的日記,給予提示和鼓勵,這是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有效手段。
猜你喜歡:
5.各類語文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