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學生歷史學習方法
高考學生歷史學習方法
歷史應該是文科里最有趣的,同學們不僅可以學習到中國五千年的歷史,還可以學習到世界各國的歷史,只是如此一來,學習歷史就需要背誦比較多的內容。下面是由學習啦小編整理的高考學生歷史學習方法,希望對您有用。
高考學生歷史學習方法一
一、認真讀懂歷史課本知識
要逐字、逐句、逐段地反復閱讀,思考詞與詞間、句與句間、段與段間的前后關系,弄清每 一個知識點,做到完整地回憶課本。如世界現(xiàn)代史“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一目就要弄清四個 知識點:一是經濟危機出現(xiàn)的原因;二是經濟危機的出現(xiàn);三是這次經濟危機的特點;四是這次經濟危機產生 的影響。這四個知識點又是相互聯(lián)系的,共同構成了關于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的完整知識體系 。
二、把握高考歷史的每一個知識點
在弄清知識點的基礎上還須向細處分析,進一步把握每一個知識點的全部內涵。如上述第一 個知識點就包含以下三個要點:①資本家攫取高額利潤,廣大勞動人民卻日益相對貧困,限制了社會實際消費 能力的增長;②分期付款和銀行信貸刺激了市場的虛假繁榮,生產和銷售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③人們醉心于 股票等投機活動,大大增加了金融市場的不穩(wěn)定。
三、形成串連的知識網(wǎng)絡
知識網(wǎng)絡是知識內在的點、線、面交織而成的有機整體。在復習中,必須抓住教材中各知識點的聯(lián)系,把 大量分散的、相對孤立的歷史知識納入完整的學科體系之中,形成科學的知識網(wǎng)絡。
四、高考沖刺歷史的學習方法
對于學習差的同學來說,要用列專題的形式來提高,不斷自己寫,加深自己的印象,這樣效率的提高應該是比較快的。尤其對于歷史差的同學來說,現(xiàn)在做的最為重要的是把課本從頭到尾重讀重寫重列專題進行歷史知識能力的提高,這就可以了。
通過這么多次的大小考試對自己要有充分了解:在內容上,對“中國古代史”、“世界古代史”、“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世界近現(xiàn)代史”,自己哪一部分內容基礎薄弱就重點復習哪一部分。學習方法上,看看自己哪一方面欠缺:基礎知識是否穩(wěn)固;知識線索是否清晰;解題技巧是否嫻熟;理論素養(yǎng)是否到位等,也要找出自己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并有針對性地解決它。
到5月中旬以前,復習以“練”為主,適當多做模擬題,通過“做”來訓練思維,提高解題技巧;5月中旬以后回歸課本,以“念”為主。
現(xiàn)在大部分學生處于“串線索”階段,在這個階段,要多花點精力,構建好知識網(wǎng)絡。還要注意挖掘知識的深度,以人類文明演進和現(xiàn)代化的歷程去重構歷史知識體系。要重視對歷史教材隱性知識的綜合分析,對地理、政治、歷史都有的綜合知識點要格外關注,以現(xiàn)實問題為中心、以“人類所面臨和關心的帶有戰(zhàn)略性的事關國家或人類社會發(fā)展問題”為素材,從政、史、地三個學科出發(fā),綜合思考,找出三個學科知識的連接點,進行學科滲透,通過現(xiàn)實問題體現(xiàn)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協(xié)調發(fā)展的現(xiàn)代意識。
高考學生歷史學習方法二
學習歷史有階段性。
等你上了高三你會發(fā)現(xiàn),高三的歷史學習和高一高二很不同,它是一個高度概括和整合,反復鞏固的過程,這就要求你在高一高二有很扎實的基礎和"歷史基本功"。
我 的觀點是高一、高二階段,不必苛求知識的深度,但要注重追求知識的廣度。你會發(fā)現(xiàn)語文水平的高低和課外知識的豐富程度對歷史學習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我建議 你多讀一些課外歷史書籍,注重古文能力和語感的培養(yǎng),建立自己的一套歷史觀和世界觀。這些東西對你的影響可能不會馬上體現(xiàn)在分數(shù)上,但上了高三以后你會發(fā) 現(xiàn)它們太重要了。
2.抓住課堂。
要說實在的東西,課堂是很實在的。我們文科和理科不同,很多聰明的理科生不聽課是可以照樣考好的,但是一個歷史生如果不聽課他一定什么成績都別想拿到。 聽課也有聽課的方法,我認為課前預習是很重要的,你可以在預習的過程中把你理解的這一課的知識框架和系統(tǒng)大致構建出來,充分去領會書上每一個部分、每一個 框題是為了說明什么;然后在聽課的過程中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在原有的基礎上調整你的思路和框架,形成一份完整的聽課筆記,課后再和參考書上的知識重點、知識 框架進行對比補充,拓展自己的思路。
3.充分利用老師。
每一個歷史老師對歷史應該都有自己深刻的理解,無論如何他們也是從高考走來的,多年從事歷史教學,一定有獨到的經驗。你可以主動地和老師交流你對歷史問題的觀點,從老師的回應中吸取有教益的東西。
4.史實問題和思維問題——兩大關鍵。
你 會發(fā)現(xiàn)我們做歷史題,做來做去無非就是考察兩個問題:要么是史實,要么是思維。史實問題通常就要考你的記憶來實現(xiàn),比如說法國大革命什么時候爆發(fā)的,新文 化運動的代表人物是哪些,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內容是什么,這些都是不容更改的史實,你必須非常熟悉和了解,這就是平時不斷積累和記憶的過程。
記憶史實其實并不是什么痛苦的過程,最重要是對學習歷史抱有激情和信念,你會發(fā)現(xiàn)一切都不難,就像你不會忘記家里的門牌號和好朋友的電話號碼一樣簡單,你還可以編一些順口溜來記憶史實,比如說我就是用"工程隊"三個字來記憶中共一大的局限性的:"工-關注工人階級,忽略了廣大農民;程(城)-把城市作為重心,不符合中國國情;隊(對)-斗爭對象指向資產階級是錯誤的"。
思維問題考察的是你對歷史事件或人物的理解,比如說我們見到的"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導火索"這樣的問題就屬于考察思維的范疇。這些問題通常是選擇題里比較難的部分,但其實也有一定的規(guī)律和方法。你會發(fā)現(xiàn),一般來說,"根本原因"通常是經濟基礎(生產力發(fā)展)或者本質矛盾(階級矛盾尖銳),一般來說根本原因都會"看起來"和該歷史事件關系并不明顯;"直接原因"通常是經過一步推理而不用深入分析就直接得到的原因,和事件的關聯(lián)性非常強;"導火索"通常都是一個偶然性很大的事件,不是出于社會和歷史發(fā)展必然,比如"五四"的導火索是巴黎和會外交失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導火索是國王召開議會企圖征稅等等。"主要原因"是最難的,有時它是直接原因,有時是根本原因,這就要求你深入探究事物的內部邏輯,通過對比來決定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哪一個因素才是對事情起決定性作用的。
思維的鍛煉要靠大量做題和有效總結來實現(xiàn),這一點也是積累的過程,上了高三以后老師也會經常給你一些提示,注意吸收,一定會有提高。
高考學生歷史學習方法三
1、緊扣考試大綱,自主探究,構建獨特的知識網(wǎng)絡體系。
考試大綱是高考命題的指揮棒,在高三復習中起著引領作用。同學們在學習時一定要在老師的引導下對考試大綱有著準確的認識,通過考試大綱的內容規(guī)定和例題說明來明確自己復習的總體思路。同時,同學們在學習時一定要有自主性,做到課前預習、課堂專心聽講、課后復習,最后在這種自主探究學習中構建自己的獨特的知識網(wǎng)絡體系,以引導后期的循壞復習。
2、回歸課本,根據(jù)歷史時代特征,抓住歷史主干知識。
一年一度的高考,年年有她的不同的味道和與時俱進的特點,但萬變不離其宗。由此同學們在復習中要經常翻閱必修課程的課本,做到以課本為主,參考書為輔,以此提高自己學習歷史的領悟力。
按著歷史階段特征掌握歷史主干知識是學習歷史的主流方向,這種學習方向有利于掌握重點知識。
通過以上的時代特征可以得出世界近代歷史的主干知識是資本主義的產生、發(fā)展及最終形成。其重點知識體現(xiàn)在政治上是近代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與發(fā)展、經濟上是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與發(fā)展、思想文化上是人文主義思想的發(fā)展等。
3、進行周期復習,做到查漏補缺,避免盲區(qū)知識點影響成績。
歷史學科知識龐雜,內容繁多,為了鞏固所學的歷史知識,同學們在理解記憶歷史知識的同時,要做好歷史學科的周復習、月復習計劃,爭取做到知識的融會貫通。由于時間緊張,同學們在周復習、月復習中,應結合自己考試中遇到的盲區(qū)知識點展開深入的學習,通過周期復習既深化了舊知識,又做到了知識漏洞的查漏補缺,也就會降低盲區(qū)知識點影響成績的幾率。
4、多做典型試題,訓練解題思維,并做到錯題回顧。
試題是考驗我們學習是否成功的試金石,在后期的學習中,要多做高考真題和模擬題。通過歷年高考真題和模擬試題的訓練,可以總結歷史考查的主干知識,從而在短暫的時間內突出重點的復習;還可以總結出歷史最新題型的變化,如按時序考查歷史知識的試題、表格類試題、解讀類試題、論述類試題都是近幾年比較新穎的題型,需要同學們去分析,以歸納解題思維,從而迎接高考。同時,同學們對做過的試卷不要輕易丟掉,要保留到高考前夕,以做到錯題回顧,強化訓練。
5、結合歷史熱點緊貼時代思路復習。
歷史熱點包括周年熱點、長效熱點、時事熱點等,同學們在學習中要針對不同的熱點有自己的總結,把熱點與所學的歷史知識相掛鉤,這樣就會從容應對熱點引導下的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