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前預習:學數(shù)量有三種境界
課前預習:學數(shù)量有三種境界,第三種很難上岸
學習數(shù)量有三種境界
一是會做也有時間做
這當然是極好的
但絕大多數(shù)人
是很難做到的
二是會放棄
這是更多考生最明智的選擇
會放棄絕不是全放棄
而是學習過后知道自己的強項弱項
選擇性的放棄數(shù)量中
掌握得較差,較難的部分
“學”會放棄
本身就是學習的目的之一
三是全放棄
說全放棄基本與上岸無緣了
可能你會覺得是危言聳聽
但是
無論是國考還是省考
全放棄的人
可能比“學”會放棄的競爭對手
至少少了6分
一份行測試卷
能領先幾個6分?
好了,先來一波課前預習吧
向下箭頭分割線GIF動態(tài)
1
例一:某干洗店承接了一些業(yè)務,干洗200塊窗簾。干洗好一塊可得干洗費30元,但若損壞一塊不僅得不到干洗費還要賠償150元。若清洗完畢共得5280元,則損壞窗簾多少塊? (2016年江西法檢,61.02%)
【A】4
【B】6
【C】10
【D】12
向左滑動查看答案
2
例二:市總工會舉行工會知識競賽,每位選手作答25 題,答對一題得3 分,不答得1 分,答錯扣1 分。某單位派出7 名選手參賽,由四位記分員分別統(tǒng)計該單位選手的總得分,結(jié)果分別為539 分、490 分、469 分、434 分。經(jīng)核查,其中有一位記分員的統(tǒng)計結(jié)果正確,則該單位7 名選手的平均分為( )分。 (2016年廣州,55.76%)
【A】77
【B】70
【C】67
【D】62
向左滑動查看答案
3
例三:甲、乙、丙三人工作的效率比為7:9:8,現(xiàn)將A、B兩項工作量相同的工程交給這三個人,甲負責A工程,乙負責B工程,丙作為機動參與A工程若干天后轉(zhuǎn)而參與B工程,兩項工程同時開工,耗時8天同時結(jié)束,問丙在A工程中參與施工多少天? (2018年江西法檢,62.85%)
【A】3
【B】4
【C】5
每天半小時,做好課前預習
在接受新知識這一環(huán)節(jié),課前預習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通過自主預習,可以實現(xiàn)對新知識的了解和認知,有利于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沒預習直接聽?面對抽象性知識立馬進入聽天書的狀態(tài)……
已預習再聽?宛如打通“任督二脈”……
每學科的預習根據(jù)自身學科特色略有不同,但萬變不離其宗,按如下步驟進行,相信會助你一臂之力的。
一通讀教材,形成初步印象
每科用10分鐘左右的時間通讀教材,對不理解的內(nèi)容做個標注,這是你明天上課要重點聽的內(nèi)容。預習的目的是要形成問題,帶著問題聽課,相信第二天老師講這處時,你會精力高度集中。所以,發(fā)現(xiàn)不明白之處你要寫在預習本上,形成自己的預習筆記或預習框架圖。
二利用工具書,掃除基本障礙
做到“借力”,從而使自己“有力”!
除查字典和詞典外,還可以查閱課外資料,搜集整理本課的相關資料,與老師、同學一起交流。例如語文常見的有查閱作者的生平以及寫作背景,便可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
三針對重難點,提前分析攻關
每一門科目中不明白的問題,這些需要提前感知,建議可采用兩次預習法。在不同的時間里對同一問題,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并及時的進行查缺補漏。之后,再將自己不明白的內(nèi)容和課堂上老師講解的進行比對,以便形成自己的收獲與反思,學習效果也必然深刻。
四主動思考,融會貫通
能圍繞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進行思考,可以帶著課后的練習題進行閱讀,當看到文中有答案就直接在書上劃出來,或者寫下來。這樣當老師在課堂上講解時,也就更容易心領神會了。
更深層地,主動思考回顧這一單元這一章節(jié)學習的內(nèi)容,知識有哪些內(nèi)在的聯(lián)系,主體思路在哪里,文章的結(jié)構(gòu)又是如何等等……有能力的同學還可以畫出相關知識的“思維導圖”,加深學習的內(nèi)在邏輯的研究。
五做相關練習,檢查預習效果
沒有一定的訓練量是無法獲取良好的學習效果的。建議預習結(jié)束后,及時有針對性的進行一些預習檢測,及時反饋預習中存在的不足,有利于形成自己的預習反思,對下一次預習過程也是一種有效的提升和促進。
相信不久,你會發(fā)現(xiàn)
學習是那么美好
掌握知識是那么輕松
這些精彩,也值得一看:
聽說,你掉進學習思維誤區(qū)了!
【作文素材】漢語之美,你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