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具體有什么預習方法
小學語文具體有什么預習方法
課前預習是一個提高學習效率的有效途徑。對于小學生學習語文做好預習是很重要的。為此,小編特地整理了小學語文的學習方法。
小學語文的學習方法
一、預習課文要精細
學生要養(yǎng)成課前預習的習慣,要求及時到位。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充分的預習,便于更好地掌握知識,在課堂學習中有質(zhì)效地領略知識的重要性。根據(jù)學生高段學習特點,推行導學案,引導并帶動學生更好地進行課前預習,相互合作、探究,提出質(zhì)疑并學會思考,更好地完成預習作業(yè)。
預習要求具體如下:
1、認真初讀課文,找出不理解的詞語,查詞典批注詞義或聯(lián)系上下文弄懂詞語的意思并摘抄;
2、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理清文章并概括課文大意。
3、理解文章重點語句,或是讀后的初步感想和不懂的問題。(標在書上或者課文旁邊)
4、搜集課文相關的資料。
二、課堂聽講要專注
有了課前充分的預習,加上課內(nèi)的認真聽講,全情投入在于做到:心到、眼到、口到。學習要精神專一,聽講要全神貫注,積極投入課堂學習中,勤于動腦、勤于表達、勤于筆記。
三、課堂筆記要精確
課堂有效地進行聽講學習,充分做好隨堂筆記,做到速度快捷、有條不紊,為課后的溫故知新做好準備,還便于摘抄好詞佳句,便于長久積累。
四、作業(yè)完成要質(zhì)效
作業(yè)類型:
1、預習作業(yè)(根據(jù)預習要求完成)
2、《寫字鋼筆字》:作業(yè)隨課文教學進行,保證每課及時完成作業(yè),并且鞏固。另外準備聽寫本,便于保證每課生字詞的掌握與鞏固。
3、《知識與能力訓練》:隨堂按學習篇目完成,堂上指導并同桌互改或上交老師查閱。
4、《采蜜集》:用來摘抄每篇課文中或平時閱讀的課外讀物的佳句,或?qū)懽x書收獲等,它繼續(xù)作為課外作業(yè),保證每課及時完成,按單元上交給老師查閱。
5、《習作本》:配合單元習作指導,完成以單元為主題的作文共計7篇,“小練筆”3篇。
6、《課文本》:作為單元生字詞語聽寫考試用
7、讀書交流卡(作為階段閱讀課外讀物進行讀書感受與交流)
小學語文學習建議
1、制訂學習計劃
自主學習的第一步就是要制訂學習計劃。計劃有許多種,可按時間、學科、目標等分,也得有隨想、預計、應變等備選方案。計劃并非必須寫在紙上,有時只需要心中有數(shù)即可。比如,每個小組要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每個小組成員也要有個性的目標,每節(jié)課、每個時間段也要任務明確、目標清楚。每個同學要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該干什么,每個小組要對成員的計劃落實情況進行督查激勵。讓學生在小組活動中感到這是一件很有趣味的事情,而且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
2、 加強時間管理
沒有學習主體對自己學習過程所進行的自我觀察、自我審視和自我評價,沒有學習主體根據(jù)這種自我監(jiān)控所做出的反饋、調(diào)整及強化,就談不到“自主學習”。自主學習的關鍵就是時間的合理分配與精心安排。那種眉毛胡子一把抓、分不清輕重緩急的“自主”,是懶漢放羊式的漫無邊際,有可能造成撿芝麻丟西瓜的得不償失。加強時間管理,需要有計劃做先導、自律為后盾、充實為宗旨,達到勞逸結(jié)合、寓學于樂的理想狀態(tài)。
3、整合利用資源
網(wǎng)絡時代,學習的制高點則是整合利用資源。這里的資源不僅包括自身的知識積淀,還暗含著學習的工具、途徑與方法策略。整合則要求學生在自主學習時以知識的重點為“圓心”,以自己的學習能力為“半徑”畫圓,能較為系統(tǒng)梳理整合所學的知識。比如,請六年級的學生說說簡便運算有幾種方法?有心的學生就把小學從一年級到六年級的簡便運算全部歸類弄清楚了。這就是找到了一個知識點,以自己學習的實際情況為半徑,將知識系統(tǒng)化。
4、重視反饋信息
自主學習不是漫無目標的自由學習,它需要重視學習過程的優(yōu)化與方向的修正,及時查漏補缺,針對出現(xiàn)的問題交流研討,能夠自評學習效果,學會反思并調(diào)整方式策略。信息反饋的方式多種多樣,可同學之間互相監(jiān)控,也可依據(jù)導學案做好自我測評,還可對照學習目標檢查任務完成情況。教師不能一味地牽著學生的鼻子走,要讓學生有選擇的權(quán)利,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把自己的特長展示給同伴以得到贊賞,嘗到成功的喜悅。自主學習要讓學生有選擇參與評價的權(quán)利,讓學生對自己、對同學的學習,對老師的教學作出評價,再用這種評價完善自己。
5、養(yǎng)成良好習慣
播下一個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這充分說明了習慣的重要。自主學習的好習慣有:做事有主見,學習講方法;珍惜時間,擅長統(tǒng)籌安排;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會搜集和處理信息,善于交流與合作;能自覺地制訂學習計劃,確定學習目標,組織學習活動,自我監(jiān)控學習過程;能主動選擇學習策略,自我評價學習結(jié)果,積極創(chuàng)設最優(yōu)化的學習內(nèi)部環(huán)境與外部環(huán)境,等等。
6、堅持學以致用
課堂上教師講得越多、越細、越深,學生就學得越苦、越累、越煩。長時間地灌輸,學生不能“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就會“被動接受、難以消化、無動于衷”。自主學習推崇“學以致用”,而不是“學以備用”,如果“學”與“用”之間隔著一段時空,甚至擋著一堵高墻或橫著一條鴻溝,讓學生看不到應用的前景,體會不到應用的樂趣,更無法在應用過程中探索學習,所以,真知就無法從實踐中產(chǎn)生。“要求兒童在今天就過著豐富的精神生活,而不只是為明天掌握知識做準備”,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這句教育名言,其實就是強調(diào)學以致用。
小學語文課文的預習習慣培養(yǎng)
一、指導思想:
“預習”是小學語文學習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有基本的預習能力是小學語文課程對學生學習的基本要求。預習不是為了掃清教學上的字詞障礙,,而是為了讓學生獨立的對教學目標和教學內(nèi)容進行探索,同時也為了提升提醒學生用已經(jīng)學的很好的方法,解決基本知識問題。這一環(huán)節(jié)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重視預習中的個體差異,強化訓練,從而提高閱讀教學的課堂效率,不失為一個良策。因此要培養(yǎng)學生的預習能力,并在課堂上留有其展示的舞臺,這是學生學會學習語文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基本的預習習慣,掌握基本的預習方法,然后逐步放手讓學生學會自主、獨立地閱讀文本,嘗試自主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的自學能力,提高獨立閱讀能力,實現(xiàn)“教”是為了不“教”的理念。
二、課題研究目標:
1、通過預習,學生對所要學習的內(nèi)容有了一定的認識,將一些簡單易懂、自己有興趣的內(nèi)容進行了內(nèi)化,而且對課文有了初步的感知,產(chǎn)生的困惑和疑問使他產(chǎn)生了強烈的主動求知欲望,激起了他的學習興趣和解決問題的欲望,使聽課具有針對性。
2、通過預習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預習時學生會努力搜集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來理解、分析新知識,這個過程正是在鍛煉學生自主學習、提出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課題研究的工作思路:
1、集體備課時,確定教學目標思路后,根據(jù)目標研討課前預習作業(yè)的設置。
2、教研活動時,針對不同的預習方法優(yōu)劣,調(diào)整思路,形成一套比較好的預習方法。
3、定期加強理論學習,根據(jù)現(xiàn)代教育理論設置簡潔實際的預習要求。
4、定制合理的預習方法調(diào)查問卷,掌握學生預習的效果和反饋。隨時撰寫教學隨筆或者案例,反饋預習方法培養(yǎng)的效果。
四、課題的實施。。
第一階段:在已有預習習慣的基礎上進行預習作業(yè)的再設計。
預習作業(yè)的設計:
(1)。從一類生字和二類生字的預習、課文詞句的理解、對課文中心的整體把握等三個方面設置。
(2)整理、總結(jié)出適合不同類別學生有效的預習方法。(需要教師在平時教學過程中進行觀察和記錄。)探討有效的基本模式。
第二階段:預習作業(yè)習慣形成的研究。
課外預習作業(yè)習慣的反饋。在全面展開活動的基礎上,對學生的預習活動開展情況定期進行匯總;對原始感性材料進行目標檢測、分析、篩選、綜合,及時調(diào)整,使活動有效開展,課題深入研究。
第三階段:分析與反思,撰寫相關論文。
分析總結(jié)課題研究的過程與成果,總結(jié)經(jīng)驗得失,撰寫論文。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