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的養(yǎng)殖方法是什么
蜈蚣有較高的藥用價值。人工養(yǎng)殖蜈蚣占地少、成本低、不誤工、適應性強,繁殖率高、容易管理。下面學習啦小編為大家介紹蜈蚣的養(yǎng)殖方法,歡迎閱讀。
蜈蚣的生活習性
蜈蚣為典型的肉食性動物,食各種昆蟲、蝸牛、泥鰍、田螺、青蛙、魚等動物性飼料,也吃植物性飼料。在人工飼養(yǎng)時可投喂泥鰍、黃鱔及魚內臟,尤其喜吃活蝌蚪,可適當加喂配合飼料。
蜈蚣從受精卵到性成熟需蛻皮11次,每脫一次皮增長1厘米左右,經3年左右才達性成熟。在15℃以下開始冬眠,人工養(yǎng)殖可控制溫度,延長生長期,縮短生產周期,提高經濟效益。
蜈蚣的養(yǎng)殖方法之建池
選擇通風向陽、陰濕僻靜的地方建池。養(yǎng)殖池用磚砌成,規(guī)格為長5米、寬2米、高0.8米。池內四壁用水泥抹面,池口周圍用玻璃鑲出15 厘米寬與池壁成直角的檐,防止敵害及蜈蚣逃跑。池中鋪一層約10 厘米厚經日光暴曬過的富含有機質的黑色土壤。沿池底四周用石灰消毒過的瓦片擺成弧形,兩邊墊上海綿,可在池內種些雜草,模擬野生環(huán)境。
蜈蚣的養(yǎng)殖方法之引種
選擇體大、性溫和、生長快、繁殖率高、無病無傷、已有三四年的蜈蚣作種,雌雄比以3:1為宜,每平方米放20-40條。
蜈蚣的養(yǎng)殖方法之飼養(yǎng)管理
?、俅杭荆寒敋鉁鼗厣?7℃左右時,蜈蚣蘇醒,此時蜈蚣的消化能力差,每100條蜈蚣添加食母生10克,再加入適當奶粉于溫水中,讓其飲用,同時投喂研成糊狀的田螺肉、河蚌肉、青蛙內臟和活蝌蚪等。池內要放一玻璃器皿,供飲水用,每天換1 次新水。
隨氣溫上升投食量應適當增加,當氣溫低于15℃時不投食,避免出現腹脹病,此時濕度控制在20%-25%之間。交配期、產卵期每天喂一次,其它時期每隔2、3天喂一次,次日早晨揀掉殘余食物。饑餓時蜈蚣可能出現互相殘殺而中毒死亡。孵化期間不需喂食和水。
②夏季、秋季:因氣溫適宜,蜈蚣食欲旺盛,生長較快,但也是發(fā)病率最高的季節(jié)。早晚需向池內灑適量水,少量多次。一般濕度控制在15%-20%之間,濕度過大時加少量黑色土壤。每年5月中旬至6月下旬是雌蜈蚣交配產卵季節(jié),要做好產卵保卵工作,要將待產蜈蚣分開飼養(yǎng),避免干擾,提高孵化率??梢杂盟芰掀孔鞣敝称浚谄可香@10-20個0.2-0.5毫米的小孔作通氣用,瓶內放半瓶潮土( 以手捏成團,拋下即散為宜) 。把臨產蜈蚣放入瓶中,每瓶一條。若經四五天仍未產卵,就需更換泥土,補足飼料。繁殖瓶放在光線較暗、濕度較大的地方,保持安靜環(huán)境。注意觀察蜈蚣的活動、進食、飲水等情況。卵化后,應適時把幼蜈蚣與母蜈蚣分開飼養(yǎng),以避免母蜈蚣吞食小蜈蚣。
?、鄱荆褐饕龊帽乇窆ぷ?。溫度控制在25e 左右,以延長生長期。
蜈蚣的病害防治
人工飼養(yǎng)的主要問題是病害,以綠僵菌病和胃腸炎最普遍。
1、綠僵菌病
大多是由于采食變質飼料和不清潔的飲水所引起的。早期蜈蚣關節(jié)皮膜上出現小的黑斑點,逐漸蔓延全身,導致運動節(jié)律失調,爬行緩慢,最終消瘦而死。發(fā)現病蜈蚣應立即隔離治療或淘汰。藥物治療用食母生0.6克,土霉素0.25克,氯霉素0.25克,拌上400克食物飼喂。
2、腸炎
由于溫度偏低或飼喂腐爛變質飼料,而引起蜈蚣腸炎。早期蜈蚣頭部呈紫紅色,行動緩慢,毒鉤全張,不食或少食,逐漸消瘦,病后5-7天大批死亡。藥物治療可用磺胺片0.5克、氯霉素0.5克,分別拌入300克飼料中,隔日交替飼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