雛菊花的養(yǎng)殖方法和注意事項
雛菊是二年生草本植物,高約10至15厘米左右,那么雛菊的養(yǎng)殖方法是怎樣的,下面就由學習啦小編來告訴你雛菊花的養(yǎng)殖方法和注意事項,希望對你有幫助!
雛菊花的養(yǎng)殖方法
階段一、穴盤育苗階段一:胚根萌發(fā)階段從胚根穿破種皮開始,幼根接觸到土壤,到長出子葉為第一階段。溫度應保持在18℃。種子發(fā)芽具好光性,故播種時無需覆土,但需保持栽培介質的濕潤,切勿于本階段出現介質干燥的情況。此階段pH值保持在5.5至6.2之間,相對濕度為100%。應避免陽光直射,在播種后對種子進行遮陰。
階段二:子葉出現及生長階段 從長出子葉開始,到長出真葉為第二階段。溫度仍保持在18℃。適當降低栽培介質的濕度,但仍不可太過于干燥,濕度大約在70%至80%,能使其根系扎入介質吸收養(yǎng)分供子葉的伸展。第一、二階段,需14至21天時間。
階段三:真葉生長和發(fā)育階段 從長出真葉開始,到有80%的種苗可以出售為第三階段。溫度降低至15℃左右。空氣濕度也需逐漸降低,兩次澆水間可讓基質有一個干透的過程,從而形成干濕循環(huán),利于促進根系發(fā)育。
階段四:煉苗階段此階段根系已經形成完好,種苗基本上可以出售,并且通過煉苗而變得耐寒,這個階段持續(xù)7天左右。溫度、濕度、施肥濃度基本和第三階段相同。應注意及時移栽上盆。第三、四階段,需7至14天時間。
雛菊花的養(yǎng)殖注意事項
1.移栽上盆 經過煉苗后即可移植,可采用12厘米口徑的營養(yǎng)缽或花盆進行移栽上盆。上盆后及時澆透定根水。對用于盆栽的產品來說,在10月初移植要比在10月底移植更好些,因為如果在10月初移植,那么在霜凍到來之前,植株的根系就可以在容器中生長牢固。
2.基質采用疏松、排水透氣性良好的栽培基質,基質中粘土含量為15%至30%,可加入15%左右的有機肥料(例如堆肥),每立方米基質中施加1千克的完全平衡肥料,2千克的緩釋肥。
3.水分應在上盆后澆一次透水,兩次澆水間可讓基質略干,再澆足水,遵循間干間濕的原則,有利于根系生長發(fā)育。應注意保持基質濕潤,但不要飽和。在發(fā)蕾時應該控水,防止花莖太長。
4.溫度生育適溫為10℃至12℃。室外栽培時需進行覆蓋。為得到良好的植株品質,盡可能將雛菊置于冷涼的條件下栽培,但要避免霜凍,防止植株受凍。雛菊在5℃以上可安全越冬。溫度低于6℃,生長相對緩慢,推遲花蕾的形成;溫度高于12℃,導致植株葉片增大,花莖細弱,開花數量減少,生長勢衰減。室外氣溫逐漸溫暖后應注意及時通風。
5.光照在生長期和開花期都需較高的光照強度。剛移植的植株光照不應太高,光照充分可促進植株的生長,葉色嫩綠,開花量增加。但霜凍時期要部分遮陰,避免陽光直射。
6.肥料每7至10天交替施用水溶性肥,濃度為150ppm至200ppm。雛菊根系對基質中過高的鹽含量敏感,所以要避免鹽含量過高,同時應避免銨過量和氮濃度過高。10月初不要對植株進行施肥;在冬季應減少用肥量;在春季可施用氮鉀平衡肥。在澆水肥前應讓介質稍干,保持濕潤但不能潮濕。生長季節(jié)給足水肥,既可使植株長得茂盛,又可延長花期。
雛菊花的病蟲害管理
雛菊的主要病害有苗期猝倒病、灰霉病、褐斑病、炭疽病、霜霉病;蟲害有蚜蟲等。平時應加強病蟲害的預防工作。栽培時應避免密植,盡量保持通風、透氣、光照充足的涼爽環(huán)境條件,否則會造成植株細弱徒長。保持清潔,發(fā)現受感染的植株、葉片,必須隨時摘除清理。病害發(fā)生時,立即采取藥劑防治措施。
注意事項:
1.盡可能使植株在涼爽的栽培環(huán)境下生長,以利于植株的株形緊湊。
2.冬季相對濕度過高和植株葉片過于潮濕易引發(fā)灰霉病。栽培時可選擇稍微潮濕些的環(huán)境,但不能過濕。
3.雛菊是基葉簇生,不加強通風,基部易腐爛,從而感染病菌。
看過“雛菊花的養(yǎng)殖方法和注意事項”的人還看了:
雛菊花的養(yǎng)殖方法和注意事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