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怎么學才能取得高分
高中化學怎么學才能取得高分
高中的化學涉及的知識面比較廣,所以相對于初中化學難度加深,想要學好高中化學需要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高中化學的學習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高中化學的學習方法
一、預習階段
概括起來就是“讀、劃、寫、記”。“讀”,要有課前預讀的習慣,能根據預習提綱帶著問題讀懂課文,歸納含義;“劃”,要劃出重點、要點、關鍵詞、句。在課本上圈圈點點。“寫”,把自己的想法、疑點寫下來,帶著想不通的,不理解的問題去聽課。“記”,要把重要的概念、定義、性質、用途、制法多讀幾遍,記在腦子里。古人說,疑者看到無疑,其益猶淺,無疑者看到有疑,其學方進。
教師要教給學生怎樣發(fā)現問題,怎樣提出問題,不斷解決問題,認識能力就會提高。在預習中不僅要求學生能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能質疑問題,而且要指導學生逐步學會確定學習目標、學習重點,安排學習過程,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下面我們就來聽聽清華大學附屬中小學網校的老師針對化學課學習的幾個階段來談談如何學好高中化學:
二、聽課階段
課堂聽講,在中學時代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因為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要啟發(fā)學生的思維,系統(tǒng)地講解化學概念和規(guī)律,指導學生演示實驗、組織討論、探索新知識,解答疑難問題,點撥思路,糾正錯誤,并在科學方法的運用上做出規(guī)范。因此在課堂上學生一定要專心聽講,開動腦筋,在老師的引導下,對所學知識深入理解。同時還要學習老師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邏輯思維方法,這樣可以使學生在學習中少走彎路。學生在課堂上聽講,還要做到邊聽、邊想、邊記。
1.聽好課的三要素:
(1)恭聽 :上課聽講要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和嚴肅的學習態(tài)度,全神貫注,做到眼、耳、手、腦并用,自覺遵守課堂紀律,高度集中注意力,才能提高聽講的效率。
(2)思維 :聽課時要積極開動腦筋思維,注意聽老師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和解題的規(guī)范要求。思索老師從現象、事實到結論的分析、歸納得到結論的過程,或演繹、推理的過程,以及說理論證過程或操作過程、裝置原理。其關鍵是要發(fā)展思維能力,理解所學的內容,而不是只記結論。
(3)記憶 :思維的同時也在進行記憶。記憶要及時,并注意反復鞏固,記憶也要講究方法。
2. 聽講的方法:
和其它學科一樣,聽化學課應全神貫注,做到眼到、心到(即思想集中)、耳到和手到,關鍵是心到,即開動腦筋,積極思維,想懂所學內容,根據化學學科的特點,這四到各有其特點。
對于眼到,除以演示實驗等直觀教學看得全面外,重要的是在教師指導下,分清主次現象,能迅速捕捉一瞬即逝或現象不夠突出和不夠明顯,而又屬于反映物質及其變化的本質屬性的現象。這就要求能高度集中注意力,同時要記住這些現象。不論好看有趣與否,都有要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和學習態(tài)度,自覺提高和發(fā)展觀察能力。
關于耳到、心到,著重點是開動思維器官,聽清和思索教師從現象、事實到結論的分析、歸納得出結論的過程,或演繹推理過程,以及說理、論證過程和操作及裝置的原理等,也就是那些屬于理解的內容。切實克服和改變不注意聽和想的過程,而只記住結論的不正確的學習方法。耳到、心到的關鍵是發(fā)展思維能力,理解所學的內容。當然,在此前提下該記住的內容,還是要記住的。
手到,主要的是按要求和規(guī)范,認真進行實驗操作,掌握實驗技能。至于筆記,要學會記要點、記提綱,不要因記筆記而影響看、聽和想。在檢查復習時,要認真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注意聽同學的回答,看同學的操作。不要因沒有檢查到自己而不認真想、不注意聽和看。當同學的回答、操作與自己的認識不一樣時,更要想一想有無道理。總結鞏固階段,主要是會小結歸納,使一堂課所學的內容在頭腦中條理分明有個系統(tǒng),同時回憶看或所做的實驗。
三、復習階段
復習是化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重要教學環(huán)節(jié)之一,是學生進一步獲得知識,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能力必不可少的教學程序。在復習過程中,要針對知識、技能上存在的問題,根據大綱要求和教材的重點,對知識進行整理,使分散的知識點串成線成網,使之系統(tǒng)化,結構化。
1.復習的種類:
復習的種類、方法各異,但復習的種類,大致可分為新課中的復習、階段復習和學年總復習三種。
(1)新課中的復習。這種復習是把與新課有聯系的已學知識在新課教學中進行復習。目的是“溫故知新”。從已知引出未知,由舊導出新,降低新課的教學難度。這可采用課前提問,或邊講新內容邊復習舊知識的方法。
(2)階段復習。這種復習一般分為單元復習、每章復習和學期復習。①單元復習就是把每章按內容劃分為幾個單元,每一單元講完后復習一次。如第一章可分為一至三節(jié)和四至八節(jié)兩個單元。②每章復習是在上完了一章內容后進行的。它的作用是把整章進行歸納、綜合并進行一次小測試。其方法可根據每章后面的“內容提要”有所側重地進行,并結合學生實際,做每章后面的復習題或選做適量的課外練習題進行消化、鞏固。③學期復習是在學期期未考試前集中兩周時間,把一學期學過的知識進行一次綜合復習。通過復習及學期考試檢查,將暴露出來的問題通過寒暑假作業(yè)彌補,為學習后面的知識打好基礎。以上各階段復習,按課本的順序進行為宣。這樣可以充分發(fā)揮課本的作用,便于學生掌握。
(3)學年總復習。它是在上完全冊教材后進行的,不受章節(jié)或階段知識的限制。通過總復習,使學生掌握的知識比較系統(tǒng)化、條理化,有較好的綜合運用的能力。學年總復習一般可分為系統(tǒng)復習和綜合訓練兩個階段。
2.復習的基本步驟:
(1)在每次復習前必須要有計劃做好復習準備。例如,一個晚上自學兩小時,就應根據一天學習的學科和學科的性質,做科學安排,即內容相似的不要前后相連復習,應間隔復習。這是因為從心理學上講,相似的學科相連復習往往引起干擾,降低復習效果。
(2)復習時最好先回憶,或根據聽課所記要點,回憶當天學習了哪些內容,主要教材是什么,進行了哪些實驗,等等。然后再復習課文。在這個時候,可根據回憶,有困難或不明確的地方多復習,理解了沒有問題的少復習,這樣既可節(jié)省時間,而且可集中力量來弄通困難教材,掌握重點。最后,再合上書本思考一遍,特別要明確教材的重點、難點部分,然后才做作業(yè)。
(3)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一門學科。因此,在復習時,要十分注意這一特點。對每一項實驗,必須注意它的變化、現象,儀器裝置、操作手續(xù),從現象到本質去認識它、理解它。同時,在復習時必須對所做過的實驗已觀察到的變化,從現象到本質地進行回憶、復習,并且還要注意實驗裝置及操作手續(xù)。
3.復習的操作方法:
復習是對知識的識記、掌握、鞏固、深化、提高的過程。通過復習進行總結,歸納章節(jié)內容,列出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系,有助于知識的條理化、系統(tǒng)化,有助于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及綜合能力的提高。根據不同的內容,可選擇不同的方法:
(1)實例法:對物質的性質、制法、存在、用途必須有機地聯系起來進行復習。通過實例,認識物質的制法、用途、存在決定于它的性質,它們之間是有機的內在聯系的。因此,在復習某一物質的性質的同時,應根據此性質認識它的制法與用途,聯系它的存在。同樣,復習用途與制法,也必須充分了解它們所根據的是該物質的哪些性質。如復習銨鹽與堿反應放出氨氣的特性時,便應注意聯系氨的實驗室制法。因為氨的實驗室制法,就是根據銨鹽這一特性。
(2)對比法:化學知識點之間存在異同,復習時若能進行一些對比分析,可加深理解和記憶。元素間、化合物間、同族元素與異族元素間,以及一些概念不同,復習時均可進行對比。對比的方法不僅加深、擴大、鞏固新舊知識,同時也是培養(yǎng)學生分析、綜合及概括能力的過程。如物質的溶解度和溶液的百分比濃度,可以從定義、條件、范圍、計算公式等方面來對比分析,找到聯系與區(qū)別,以便靈活運用。
(3)聯想法:復習時要善于將前后知識進行聯想,使之系統(tǒng)化如復習H2的性質時,可聯想到H2的制法、用途,有關的實驗現象、裝置,注意事項等。聯想法是復習化學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4)歸納法:歸納是一種重要的復習方法,它把零散的知識,復雜的內容整理成提綱或圖表。如氧化物、酸、堿、鹽之間,通過學習就可摸索出它們相互間的轉化規(guī)律,歸納成圖表,成為全章及全書的知識概括和小結。
(5)聯系實際法:要反復通過實例,聯系實際,究竟聯系什么和如何聯系,逐步學會聯系實際?;瘜W實驗是化學教學聯系實際的重要方面,按上面所述,重視復習實驗,對生活中的各種事物和現象,要結合教學加以聯系,使學生逐步學會聯系。
四、完成作業(yè)
化學學科的課后作業(yè)及解題過程也有其自己的規(guī)律:
(1)認真審題,明確要求。首先要認真理解題意,弄清題目給出什么條件,需要回答什么問題,也就是明確已知和求解。
(2)回憶知識點,確定解題方案。在審清題意的基礎上,回憶有關的化學概念,基本理論,計算公式等化學知識,設計一條解題途徑,制訂出解題的方案。
(3)正確解題,完美答案。把解題的思路一步步表達出來,注意解題的規(guī)范性和完整性。解題結束時,要注意反復檢查,以提高解題的正確率。
(4)展開思路尋找規(guī)律。這是最后一環(huán),也是大多數學生最容易忽視且至關重要的一個步驟。一道題目做完以后,要結合己作好的題目聯系前后的思路,從中悟出帶有規(guī)律性的東西來,就會事半功倍。反之就是做無數道練習題,也達不到鞏固知識、訓練技巧、提高能力的目的。
化學學習的過程是由一系列階段組成的,階段與階段之間,既有聯系又有區(qū)別,學生在學習時應掌握好各階段和各層次間的協(xié)調,只有這樣才能學好化學,用好書本知識,才能更好地理論聯系實際,將化學學好,為我所用。
高中化學學習建議
第一,訓練學習的定力。高中的學習無論是從知識的容量還是知識的難度都達到了一定強度,需要我們能在一定的時間內保持高度專注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所以我們要能坐得住,要能真正投入。有很多學生學習的時間其實挺長的,但是最后學習效果不好,有些學生還因此失去信心,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最主要的還是專注度不夠,不專注當然就沒有好的效果。
第二,訓練學習的效率。學習的效率除了剛才說到的要專注外,還得有科學的訓練方法,但科學的訓練方法得建立在對自己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對自己的學習要有科學的統(tǒng)計,在統(tǒng)計的基礎上加以分析,這樣才能知道自己效率不高的問題所在,才能采取相對應的方法。我建議每個學生對自己假期做一個計劃,首先是按事物的類別來分,包括學習的時間、休閑的時間、娛樂的時間甚至是走親訪友的時間,學習又分為學科學習和其他方面的學習例如看一些書籍等,學科學習的時間還得細化到各個學科。其次要把自己能支配的時間按天細化,內容和時間做到匹配,每天按上午、下午和晚上分,每個時段要做的事情要明確。每天睡覺前把自己要做的事情對一下,看看自己的執(zhí)行情況。沒有完成的或完成不好的爭取在后面加上去,不要計劃是計劃,變化是變化。
寒假的學習主要是兩個方面,復習和練習,這也是學習的兩個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很多學生這兩個環(huán)節(jié)是混淆的,反正就是做作業(yè)。其實這兩個方面是不一樣的,復習是知識的查漏補缺和鞏固的過程,細節(jié)上做到理解到位甚至是延伸和拓展,宏觀上做到知識體系的建立。而練習尤其是理科的學習是對知識和方法的檢測。所以我建議假期的學習一定得有這兩個環(huán)節(jié),不能混淆。復習最好能完全以自己為主體,把知識內化。而練習最好采用實戰(zhàn)訓練,才能提高練習的速度和正答率,尤其是高三的學生更應該這樣做。
第三,揚長補短。我們常常聽到揚長避短這個詞,這是一種思維方式,比如在選擇職業(yè)等方面都是如此,但是在學習這個方面卻是不行的,學習要做到揚長補短,使強的更強,弱的變強。每個人的特點不一樣,有時候對不同的學科不同的人接受的能力也不一樣,在學期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有的學科可能只能跟上進度,還不能做得很好,而假期是很好的彌補的機會。如果我們能好好的利用假期的話,是可以做得很好的。
高中化學解題易錯點分析
1.在室溫條件下,某氣態(tài)烴20mL與過量氧氣混合,完全燃燒后的產物通過濃硫酸,再恢復到室溫,氣體體積減少50mL,剩余氣體再通過氫氧化鈉溶液,體積又減少40mL.求此氣態(tài)烴的分子式。
常見錯解:通過濃硫酸時水蒸氣被吸收,通過氫氧化鈉溶液時二氧化碳氣體被吸收,所以,20mL該氣態(tài)烴燃燒生成的水蒸氣是50mL,生成的CO2是 40mL.由質量守恒關系可知1mol該氣態(tài)烴燃燒生成2.5mol水蒸氣和2molCO2,于是可得出該烴的化學式為C2H5,即C4H10.
錯誤原因:烴燃燒反應本身就可能使氣體總體積減少,通過濃硫酸后氣體體積減少50mL,并不能說明它全部是水蒸氣。
正確解法:設該烴的分子式為CxHy,則有
CxHy + (x+y/4)O2 → xCO2 + y/2H2O △V(減)
1 x+y/4 x 1+y/4
20 40 50
根據“對應項成比例”列出方程,然后可解得x=2,y=6
所以,該烴的分子式為C2H6.
2.燃燒0.1mol兩種氣態(tài)烴的混合物,生成3.36L(標準狀況)CO2和2.7gH2O,則混合物中兩種氣態(tài)烴的分子式是______。
常見錯解:n(CO2)= 3.36L÷22.4L/mol =0.15mol n(H2O)= 2.7g÷18g/mol=0.15mol
0.1mol烴燃燒生成0.15molCO2和0.15molH2O,混合烴的平均分子式為C1.5H3,即C3H6.所以,這兩種氣態(tài)烴的分子式可能是C3H4和C3H8,或者是C2H6和C4H6,或者是C2H4和C4H8.
錯誤原因:這里的平均分子式C1.5H3是根據反應物計算出來的,不能“放大”成C3H6.
正確解法:由于這兩種的平均分子式為C1.5H3,根據“中值法”原理,必有一種物質的碳原子個數小于1,那么它肯定是CH4;而CH4的氫原子個數大于3,則另一種物質的氫原子個數肯定小于3,那么它只能是C2H2.故這兩種烴分別是CH4和C2H2.
友情提示:照此方法分析,如果答案不只一組,還需要用十字交*法來判斷答案到底是哪一組。具體辦法是:分別用C原子個數和H原子個數來交*得到兩種烴的物質的量之比,如果這兩個比值相等,答案就成立,否則它就不是該試題的答案。
3.10mL某氣態(tài)烴在50mLO2里充分燃燒得到液態(tài)水和35mL混合氣體(氣體體積均在相同狀況下測定),則該氣態(tài)烴可能是( )
A.CH4 B.C2H6 C.C3H8 D.C3H6 E.C4H6
常見錯解:設該烴的分子式為CxHy,則有
CxHy + (x+y/4)O2 → xCO2 + y/2H2O △V(減)
1 x+y/4 x 1+y/4
10 (10+50)-35=25
根據“對應項成比例”列出方程,然后可解得y=6
所以此題答案為B、D、E.
錯誤原因:上述計算過程中沒有考慮氧氣的量是否充足。
正確解法1:(前面的解題過程同錯解)
根據氧氣的量來找出x與y的關系。
CxHy + (x+y/4)O2 → xCO2 + y/2H2O
1 x+y/4
10 50
1:(x+y/4)=10:50
解得x+y/4=5,也就是說當x+y/4≤5時才能保證氧氣足量。然后分別將B、D、E三個選項代入,即可發(fā)現E項不符合題意,應該舍去。
正確解法2:(前面的解題過程同錯解)
直接將最后結果代入,看氧氣的量是不是足夠。如
C4H6 + 5.5O2 → 4CO2 + 3H2O
1 5.5
10 (55)
由計算可知,10mL C4H6充分燃燒需要55mLO2,而題目中提供的O2只有50mL,不足以讓C4H6充分燃燒,故此選項應該舍去。
所以此題答案為B、D.
[同型練習] 10mL某氣態(tài)烴在80mLO2里充分燃燒得到液態(tài)水和體積為65mL的混合氣體(氣體體積均在相同狀況下測定),則該氣態(tài)烴不可能是( A )
A.甲烷 B.乙烷 C.丙烯 D.丁炔
4.常溫常壓時,nL某氣態(tài)烴和氧氣的混合氣體完全燃燒后,通過濃硫酸,再恢復到原來的溫度和壓強時,氣體體積變?yōu)樵瓉淼囊话搿<僭O燃燒后烴和氧氣都無剩余,則該烴可能是( )
A. C2H4 B.C3H8 C.C3H6 D.C4H6 E.C4H8
常見錯解1:類似于例題1,認為“通過濃硫酸后氣體體積變?yōu)樵瓉淼囊话?rdquo;就表示“生成的CO2的體積是n/2L”。
常見錯解2:設該烴的分子式為CxHy,則有
CxHy + (x+y/4)O2 → xCO2 + y/2H2O △V(減)
1 x+y/4 x 1+y/4
由于只知道氣態(tài)烴和氧氣混合氣體的體積為nL,不知道各自的體積,所以無法計算。
錯誤原因:沒有注意題設條件“燃燒后烴和氧氣都無剩余”,沒有理解“對應項成比例”列方程的本質含義。
正確解法:此題比其它試題多了一個條件“燃燒后烴和氧氣都無剩余”,所以,可以把二者的“體積和”作為一個整體來列方程。
設該烴的分子式為CxHy,則有
CxHy + (x+y/4)O2 → xCO2 + y/2H2O △V(減)
1 x+y/4 x 1+y/4
n n/2
列方程:(1+ x+y/4):(n)=(1+y/4):(n/2)
整理得x-y/4=1
討論:當y=4時,x=2,該烴為C2H4;
當y=8時,x=3,該烴為C3H8;
當y=12時,x=4,由于不存在這種物質(H原子個數比飽和烴的還多),故舍去。
所以,此題答案為A、B.
猜你喜歡: